浙江瓷器名窑有哪些
浙江瓷器名窑有越窑、瓯窑、龙泉窑、德清窑、婺州窑。
1、越窑
越窑,在今浙江省东北部的宁绍地区,该地古属越州,古称越窑。它形成于汉代,先后经历了三国至西晋的繁荣时期和唐至五代的全盛时期。其窑场主要分布在上虞、慈溪、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越窑是我国历史上烧瓷时间最早,烧造时间最长,窑址数量最多,器物种类最丰富,而且影响最大的瓷窑体系之一。
2、瓯窑
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因地濒瓯江,故名。始烧于汉,盛于三国至晋,南朝时曾一度衰落,唐代复兴,至宋代衰落。瓯瓷胎呈现灰白或淡灰色,较越瓷胎白净,常常呈现黄或淡黄色,釉易剥落,晚唐前后出现纯粹的青色或青黄色,滋润如玉。
3、龙泉窑
龙泉窑,窑址以龙泉市为中心,遍布浙南山区的许多县市,形成龙泉窑系,以烧制青瓷著称。始烧于北宋,盛于南宋至元代,明中期以后衰落,到清代倒闭。
4、德清窑
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年代为东汉至南朝,是黑瓷和青瓷兼烧的瓷窑,以生产黑瓷为主。青瓷的釉色比较深,一般显青绿、豆青或青黄色,釉层匀称,具有较好的光泽。
5、婺州窑
婺州窑,窑址分布在今浙江金华地区,此地唐宋时称婺州,故名婺州窑,为唐代著名青瓷产地之一。始烧于汉代,到六朝时,在汉代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尤其到了唐宋时期,制瓷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元以后衰落。
浙江是我国一个非常著名的烧制瓷器的省份,如最早的青瓷就烧制于浙江,这给浙江留下了很多瓷窑或者遗址。
浙江古代的瓷业生产,最早可以上溯至夏商时期,从商周原始瓷的横空出世、汉六朝时期瓷业生产的走向成熟,到唐代越窑绝世秘色的烧造成功,再到宋代龙泉窑把南北、官民两大瓷业体系融为一体创出粉青、梅子青的集大成者及无与伦比的官窑,各个时期均是古代瓷业生产的领跑者,在世界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浙江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浙江最有名的窑很多,古代最大的,最古老的是越窑,在上虞、余姚那里,是中国烧窑的始祖了!然后现在是龙泉的青瓷,也很有名,现在还有在烧做的。 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两个在浙江,一个就是南宋官窑,还有就是哥窑了,也就是龙泉的名窑。哥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相传当时有章氏兄弟二人,在浙江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瓷。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陶瓷考古材料难以通过世界千叶证书。
瓯窑、余杭窑、婺州窑、龙泉窑、德清窑、哥窑、修内司窑、龙泉窑、东阳窑、黄山窑、丽水窑、临海窑、宁波窑、绍兴窑、温州窑、泰顺窑、铁店窑、吴兴窑、武义窑、西山窑、象山窑、萧山窑、上虞窑、鄞县窑、越窑。这些就是浙江古窑。
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
浙江省总共有四个瓷窑。第一个瓷窑,瓯窑。因为地处浙江省瓯江附近,又因为瓯江而出名,所以被命名为瓯窑,是浙江省内一个可以排在越窑后面的瓷窑。建造于东汉时期,一直到宋朝时期。至今已经发现了瓯窑的遗址两百多处,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规模很大的一个瓷窑。最先发现的瓯窑遗址是在一千三十七年发现的,由陈万里先生带队于温州市发现的,它的发现,是我国对青瓷研究的又一个新开始。瓯窑总共算起来有两百多个遗址,分布十分广泛,但也主要是集中于瓯江一带,于是售货方式主要是水运。经过考古发现,瓯瓷可以看作是手工业的高度发展而得来的。
第二个瓷窑,余杭窑。因为地处浙江省余杭市,因此而得名。余杭窑,是除了德清窑之外的第二个发现的在早期生产黑瓷的一个产地。关于余杭窑的窑遗址总共只发现了两处,比起瓯窑要少得多得多。在遗址的考察发现,余杭窑所生产的瓷器与德清窑生产的瓷器是类似的。残留在遗址的瓷器比较多的是黑釉鸡头壶,可以看出当时主要生产的应该就是黑釉鸡头壶。
第三个瓷窑,婺州窑。在唐代是一个很出名的制瓷之地。位于浙江省金华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婺州窑的遗址,可以说是我国瓷窑史上的一座丰碑。虽然现在所属的地区不叫婺州,但是在唐朝的时候那个地方叫作婺州,因此才叫婺州窑,婺州窑主要生产的瓷器是青瓷,但除此之外也还会生产黑、褐等等全部五种瓷器。婺州窑最早创建于汉朝,经历三国的混乱幸存到了唐宋时期并达到巅峰,但是最终于元朝败落。
第四个瓷窑,龙泉窑。龙泉窑是我国史上很著名的一次产瓷的瓷窑。因为地处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建造于三国时期,但是败落于清朝,算起来,这个瓷窑的历史竟然有一千六百多年,可以说是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从龙泉窑生产出来的瓷器十分畅销,就是连海外也有龙泉窑生产的瓷器出售,影响十分广泛也深远。龙泉窑因为受到越窑、瓯窑、婺州窑三个瓷窑的影响,龙泉窑生产出来的瓷器结合三个瓷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