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
建筑材料在建筑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人类最早穴居巢处,几乎没有建筑材料的蔽唯橡概念,后进入到石器铁器时代,开始掘土凿石为洞,伐木搭竹为棚,利用最原始的材料建造最简陋的房屋。后来,用黏土烧制砖瓦,用岩石制石灰,石膏,建筑材料从天然进入了人工阶段,为建造教大的房屋创造了条件。
扩展资料建筑材料可分为 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 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 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上一世纪的50年代,中国学习前苏联在原 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武山郑汉建材学院等高等学校开设了类似以混凝土材料为主的专业,1977年恢复高考后除清华大学外其他高校仍继续招生。
随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对土木建筑材料专门人才的需求,全国大约有20多所高宏旁校开始招收类似专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相对于如此广阔的土木工程建设,此专业毕业的学生是供不应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建材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它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显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一个悠久而又缓慢的过程。
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雨雪、雷电和野兽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这种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
人类为了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天然洞穴之中走出来,开始利用土、石、草、木、竹等作为建筑材料,这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它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显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一个悠久而又缓慢的过程。
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雨雪、雷电和野兽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这种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
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
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祠、石阈和石墓。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晌李造的建筑物,如祠、石阈和石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宴拍迟桥安济桥。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
自从80年代以来,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迅速,形成了沥青及沥青改性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涂料、封闭材料和刚性止水堵漏材料共5大类几百个品种,已经形成品种门类齐全、低中高性能档次齐全的材料体系。
1SBS、APP改性沥青卷材(1)改性剂:改性剂有SBS、APP、IPP、APAO等,大部分采用SBS沥青改性剂。
(2)胎基:我国聚酯无纺布生产线陆续增加,聚酯无纺布年使用量在150平方米以上。
(3)引进生产线:我国先后引进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线数十条,生产能力在1.5亿平方米以上,产品广泛用于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工程。
(4)国内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国内自行研制开发的生产线包括消化吸收的翻版线大约为200多条。
2.合成高分子卷材发展概况(1)三元乙丙卷材我国在1980年开始从日本引进三元乙丙橡胶卷材技术和设备,到目前我国三元乙丙卷材的生产能力约1000万平方米以上。
(2)氯化聚乙烯卷材(CPE卷材)品种有有胎基、无胎基、复合型、非硫化等。
目前我国氯化聚乙烯卷材的生产能力在1500万平方米以上。
(3)氯化聚乙烯--胶共混卷材我国贺岩年生产能力在500万平方米以上。
(4)聚氯乙烯卷材(PVC)我国聚氯乙烯卷材于80年代末由济南塑料一厂引进意大利技术和设备生产宽幅2米PVC卷材,目前已和瑞士SARNA集团合资生产渗耐PVC卷材。
另外国内有广东汕头汕樟塑料机械厂、苏州526厂昌达机械公司及北京等几十家企业生产PVC卷材设备。
到目前为止,我国PVC卷材生产能力约在1500万平方米以上。
(5)其它高分子卷材其它高分子卷材有三元丁、EM、PE、ECB、LHJ、SBC等高分子卷材。
EM型海帕伦高分子卷材由辽宁丹东东港等材料公司和湖南省南县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
目前国内生产能力在1500平方米以上。
3.涂料发展概况我国70年代主要生产氯丁胶和橡胶改性沥青涂料。
另外,用煤焦油生产塑料油膏,除嵌缝外,还用于屋面涂抹。
1985年上海首先推出851焦油聚氨酯涂料。
由于德国巴斯夫公司等国外大型化学公司与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出了高质量的丙稀酸乳液,使中国开发高性能彩色单组分丙稀酸涂料成为可能。
目前,由由全国多家工厂生产出了彩色丙稀酸涂料。
这种涂料的耐用年限在10年以上,在潮湿基层上可以施工,在现场开盖直接涂刷或滚刷,可得到一种无接缝的彩色涂膜。
这种涂料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预计今后产量会大增,用途更广泛。
4.密封材料的发展概况我国密封材料从80年代起步,以后品种发展较多,速度较快,主要品种有PVC油膏、PVC胶泥、沥青油膏、丙稀酸、氯丁、丁基密封腻子、氯磺化聚乙烯、聚硫、硅酮、聚氨酯、窗用弹性密封膏、中空玻璃弹性密封膏等十几个品种。
1998年销量约11万吨。
我国已颁布了近十项密封材料的标准。
5.刚性和堵漏材料(1)无机铝盐剂。
行业产销量在1万吨以上。
(2)有机、无机复合剂。
这种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5%。
(3)有机硅剂。
(4)M1500水泥水性密封剂。
这种材料用于治理地下室和水池等贮液构筑物大面积渗漏较适用。
用量为0.25公斤/平方米。
(5)4#、6#防潮剂。
(6)另外,快速、外墙剂、、稳挡水、墙克漏、永凝液、宝、堵漏停、堵漏能、确保时、注浆堵漏王、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膨润土止水板、抗压密封剂等漏料品种繁多、功能多样,完全能够满足我国堵漏工程的需要。
6.建设部曾经推荐的13种材料卷材:SBS改性沥青卷材、APP改性沥青卷材、氯化聚乙烯卷材、PVC卷材、三元乙丙橡胶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
涂料:沥青聚氨酯涂料、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料(JS复合涂料)、硅橡胶涂料。
密封材料:丙稀酸建筑密封膏、聚硫建筑密封膏、硅酮建筑密封膏、聚氨酯建筑密封膏。
近年由国家投资180亿元在全国建设388个粮库,新增库容250亿公斤,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第一批生产SBS、APP卷材的24家工厂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推荐给国家粮食储备局,这些企业生产形势很好,受益匪浅。
第二批推PVC、SBC和CPE共混的合成高分子卷材业已公布。
中国水泥工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2003年,水泥年产量已达8.6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雄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至今尚无一本全面叙述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历史的书。
水泥,是建筑用胶凝材料。
中国古代曾有过辉煌的建筑胶凝材料史。
早在公元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用“白灰面”涂抹山洞,此后又学会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至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了石灰。
在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出现了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然而,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停滞,我国建筑胶凝材料发展“三合土”阶段似乎就停止不前了。
在欧美国家,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则在罗马砂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最终发明了波特兰水泥。
相应的,水泥工业成长壮大,其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的中国从外国输入水泥,输入生产技术,许多人当时把水泥称为“洋灰”。
中国水泥工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都与当时国内外所发生的政治事件有关。
清朝末期,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世界列强纷纷入侵中国,输入商品,开办厂,恣意掠夺,其中包括输入水泥和在中国开办水泥厂。
清末的“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设需要大量水泥,促使中国民族水泥工业兴起。
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后,日本水泥资本随日本侵略势力的入侵进入中国,开办了一批日资水泥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列强热衷于国内战争,无暇顾及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中国民族水泥工业乘机获得较大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民族工业遭挫折和破坏,敌后的西南、华中和西北地区由于战争和经济建设需要而产生了一些小水泥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大兴土木,在计划经济制时期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水泥企业,改革开放使中国现代水泥企业纷纷诞生。
中国建筑料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旧材料是发展,新材料也在不断的发展,相信中国的建筑材料会越来越好
中国的新型建筑材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且逐步走向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建材工业迅速崛起,快速成长,新型建材无论从品种、数量,还是从质量、功能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中国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06年,全国新型喊吵墙体材料产量达到3850亿块标准砖,占墙体材料总量的46%,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已建成节能住宅11亿平方米,累计节约9600多万吨标煤,节约土地180万亩,综合利用各种工业废渣1106亿吨。
近年中国建筑业的大幅度增长直接拉动了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中国各类防水材料总产量达到769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其中,新型防水材料总量达59900万平方米,占防水材料总量的779%。
以玻璃棉、岩(矿)棉为代表的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这些年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新型保温绝热材料在建筑中的使用,大大节约了能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更加令人瞩目,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幅增加,产品质量、档次与配套水平明显提高,生产规模与技术装备正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材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材料主导产品不仅在总量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消费指数已接近和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近五年来,新型建筑材料的产值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发展。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上分析,未来20年仍将是经举渗岩济的高增长时期。根据对房地产、建筑、建材等相正御关行业的发展势头的预测和判断,到2020年,中国还将建设300亿平方米建筑,新型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来源:贵仁相助营销机构
经历完2010的风风雨雨,中国衣柜行业走完了波澜壮阔的十年发展历程;经历完2010年的轰轰烈烈,中国衣柜行业迎来了全新的2011。回顾走过的日子和发生在2010的行业大事,我们欣喜地看一个新兴的行业正在高速发展,此时的行业,犹如蛹正在破茧,化作斑斓的碟。
在这个岁末年初,回顾刚刚逝去的2010,中国衣柜行业有哪些值得记忆的变化?又有哪些新趋势的萌芽?搜狐家居衣柜频道特别推出中国衣柜行业2010年度盘点——蝶变2010。
一、新进入者改变衣柜行业格局
核心词:跨界
橱柜企业进军衣柜行业已经旧闻了。占了同属定制产业的“近水楼台”之便,携了先发行业的积累优势,橱柜企业早在三年之前就开始陆续进入衣柜行业了,到如今,已然形成了一股势力。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另一波“跨界大潮”开始涌向衣柜行业:美的集团、箭牌卫浴、大自然地板、皇朝家私……泛家居行业甚至家电行业也开始试水衣柜了!
中国衣柜行业十年历程,至今进入高速发展期,从行业角度来看,产业格局、产品都未完全定型;从企业角度,衣柜企业积做辩累时间短,规模普遍偏小;从市场角度,消费者对整体衣柜认知虽然迅速提高,但尚未形成普遍的消费习惯。对于泛家居行业企业的进入,传统衣柜企业大多表示欢迎,认为品牌企业的进入会推动行业发展,“催熟”衣柜行业。
对于2010年泛家居企业广泛进入衣柜行业,除了从行业规模及市场普及上对整体衣柜行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外,异业者的进入,还将对衣柜行业的未来走向带来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受定制产品特性的制约,整体衣柜企业生产端始终顶着巨大压力,除了让企业疲于应付之外,也限制了企业的成长速度。如何将定制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不但是企业的难题,更是行业的难题。在新进入者当中,橱柜行业已经在规模化生产取得长足进步,而地板、卫浴、家电等行业更是规模化的样本,他们的进入,必将为解决整体衣柜规模化生产带来更多的思路。
从产品来看,新进入者对衣柜产品的理解与传统衣柜企业也有区别。以柯拉尼家居为例:柯拉尼在产品计价方式上采取了有别于传统衣柜企业常顷悄用的按投影面积或展开面积计价的方式,而采用按柜体、抽屉、五金等模块分别计价,再汇总成产品总价的方式。虽然有传统衣柜企业并不认同,但同为横跨橱柜衣柜领域的韩丽宅配董事长胡文权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整体衣柜并无定规,消费者也并无成型的概念,一切在于对市场的培育。由此看来,在行业本身不够成熟的时期,橱柜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的新进入者,极有可能改变衣柜行业原有的外貌和发展方向。如果这一切在未来的到验证,那么2010年,就正是埋下伏笔的一年。
二、明星代言热潮预示行业营销空白
核心词:明星代言
明星代言在泛家居领域早就泛滥,但是在衣柜行业却仍显得新鲜,不过在经历2010年之后也将不再新鲜。传统衣柜企业,明星代言肇始于适而居签约郭可盈,之后有潘粤明、董洁夫妇牵手伊百丽,陈建斌、蒋勤勤夫妇代言卡喏亚,加上橱柜企业进军衣柜的明星代言品牌,衣柜行业也算是星光熠熠了。而在2010年3月,索菲亚衣柜签约舒淇,并在年底借助舒淇主演的贺岁**《非诚勿扰2》,一举将衣柜行业明星代言引向高潮。
综合行业明星代言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企业对代言明星的利用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搜狐家居曾多次组织家居品牌企业探讨明星代言话题,探讨的结论是:企业花钱签约明星后,必须要再花数倍的钱进行各种市场推广,方能发挥明星效应,否者明星代言就真成了门雀胡渣面功夫。这就要求企业在做营销计划的时候,有长远的眼光,制定系统的计划,签约代言人和后期推广,一个都不能少。
当明星代言在泛家居领域早已泛滥成灾的时候,2010年,中国衣柜行业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明星代言热。做这样的横向对比时,我们绝不应该忘了这样一个事实:从无到有,这个年轻的行业才刚刚走过十年而已。2010年,衣柜企业在明星代言领域内的风生水起,让企业看到在营销领域更多的可能性:2011乃至以后,大有可为!
三、规模化探索决定行业未来
核心词:规模化
2010年7月,在工商联衣柜专委会成立大会举行的中国衣柜行业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讨论指出,未来三到五年内,衣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300亿左右。行业扩大的基础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企业要破解规模迷局,就必须解决规模化生产问题。在行业高速发展,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的时期,产能成为紧扼在企业脖子上的绳索,规模化则成为企业乃至行业发展不得不跨越的一道障碍。
在中国衣柜行业过去的一年中,一方面部分企业不断发出声音,一方面更多的企业默默苦干。他们或者埋头于研发产品,或者埋头引进生产线、新建生产基地,而目的只有一个:扩大产能,促进规模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2010在进行生产改造或新工厂建设的企业有:好莱客、联办高登、诗尼曼、顶固、劳卡……。在过去这一年,有一点几乎成为广大衣柜企业的共识:最近两三年是衣柜企业发展关键时期,错过了,时机一去不复返。
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目标,一方面需要企业增大产能,通过生产线、厂房等建设实现规模化;另一方面,则需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从产品体系的规划、产品的设计阶段入手,应用和深化ERP等先进手段,达到规模化效应(从国内知名衣柜品牌-索菲亚从2006年开始至到2010年通过广州易脉科技进行先后规划与整合物流供应链、MES生产执行与跟踪、管理资源规划 ERP等,为发展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2010开始的衣柜企业集体“练内功”,我们相信,这正是行业化蝶前的挣扎,一个更加成熟的行业即将在未来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人力资源瓶颈限制企业未来发展
核心词:人才
2010年,多起企业“挖人”的传闻在行业内扩散,衣柜企业面临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一方面因为整体衣柜是新兴行业,人才本来就稀缺,产品的定制特性让人才培养周期加长;另一方面,大量新进入行业的品牌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人才,让行业人力资源现状更是捉襟见肘。流入的少,需要的多,衣柜行业已经面临人力资源瓶颈。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困扰着众多衣柜企业发展的一个头疼的难题。长期以来,除传统衣柜企业本身培养的人才外,行业人才大多来自橱柜等泛家居行业。然而衣柜行业作为流程复杂的定制行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院校及对口的专业来培养这类行业人才,跨行业进入的人才也需要较长时间熟悉行业特性。
同时,随着其他跨界品牌越来越多地进入衣柜行业,人才更是成为企业之间一个最直接的竞争。2010年,这种竞争已经粗现端倪,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随着行业继续的高速发展,以及更多品牌的诞生,人力资源问题必将成为企业发展中必须面临的头等难题。如何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如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合适的人力资源规划?这些,都衣柜企业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