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发展趋势怎么样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边是钢铁、水泥等传统建材的产能过剩,另一边是对绿色、环保、新型建材的如饥似渴”,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专家这样描述过去一年中国察世建材业的发展。前瞻信息研究员预测,新型建材的发展或将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诸多新型建材企业,有望成为未来建材发展的主力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改造既有建筑近6亿平方慎嫌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市场,我国追逐绿色建筑之梦,将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节能服务等产业发展,其潜在市场规模可超过万亿元。
“我国建材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转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到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实现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机遇期。”相比传统建材,新型建材普遍具有高强度、保温、节能、无污染等优良特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蓬勃兴起,这一市场正在不断扩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底我国新型环保建材的市场占有率已达败孝肢94%。
未来的新型建材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产品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也将是传统建材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技术产品的应用,既能满足建筑外观又能满足绿色建筑要求,完全打破了千百年来普通建材的老面孔,无疑是建筑行业的一场革命。
目前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面临洗牌,不光我国的各各业都面临洗牌,全球的各行各业也都面临洗牌,原因一是全球各行各业都是产能过剩,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三是过去陈旧的商业模式大家都学会了,形成了恶性竞争,大家都在红海里竞争,利润越来越低,有的已经是赔钱了,有些企业赔光了就关门了。所以,现在各行各业都面临升级,都面临商业模式如何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升级的问题。
家居建材行业是传统行业,现在最大的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二是没有利润,三是商业模式陈旧。怎么解决这些难题呢?首先,是商业模式必须进行升级,运用移动互联网和金融工具进行产业整合与资本运敬闷作,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集群。只有通过商业模升级后对传统陈旧的商业模式进行淘汰,淘汰落后的产能,淘汰跟不上铅胡时代的企业。通过产业整合之后占领中国市场,进而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
其次,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打造全新团队。在变革的时代,时代总是以淘汰一部分脑子不够用的人为代价,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会以部分人跟不时代的脚步而停下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时只能被时代淘汰,不管你过去多么成功。因此,当下只有转变观念,运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模式,才能快速崛起。
市场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从行业的发展周期来看,家居建材行业已经进入了重要的拐点期,创新和变革已经成为必须,以不变应万变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市场的需要,家居建材企业的商业模式将被重新审视和重新架构。未来,对设计、产品、服务重视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而那些仍然以渠道、促销、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受到来自市场、消费者和行业发展的多重打击和影响。
结语:随着2018年正式进入最后一个月倒计时,家居业亮激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浮于水面,无论是装饰行业的流量将被进一步激活,还是零售市场的进一步萎缩,都预示着从业者在明年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在被重新定义的销售模式和重组的卖场业态下,找准自身的发展特性显得格外关键。
两高行业是指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包括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
两高一剩行业就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行业。 产能过剩行业是指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相比出现过戚团剩的行枣激业。
1、直接原因
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
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2002-2005年的连续四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于9%到13%之间,前者比后者快1倍左右。
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贺耐信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今后年份的产能过剩问题。
技术层面的原因使产能扩张相当容易,其表现是供给能力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瓶颈的弱化(政府放松对行业准入的管制)的作用下,供给能力加快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
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并不一定会导致生产过剩,即技术层面的因素只是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性。
2、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表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投资和亩轮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政府直接推动的方式不能根本扭转,那么,投资过度问题便难以避免。
体现在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这使禅轮得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扩张,以及价格的竞争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上。
产业集中度不高,特别是许多行业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仍无法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如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许多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其结果往往是产业竞争过度。
即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难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结果必然是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问题难以得到市场机制的自我校正。
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结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应”也使一些行业投资增长不断强化。如房地产业、钢铁、汽车都存在暴利因素,使得社会资金加倍地向这些部门流入,最终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度扩张。
措施
1、完善行业管理。
2、强化环保硬约束监督管理。
3、加强土地和岸线管理。
4、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有针对性的信贷指导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
5、完善和规范价格政策。按照体现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的原则,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6、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各地财政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7、落实职工安置政策。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中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体系。
8、建立项目信息库和公开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投资项目信息库,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9、强化监督检查。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本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扩展资料
去产能的重要性
1、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2、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能过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去产能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大势,中国家居建材行业逐渐从功能驱动消费转入追求品质、情感表达和注重健康环保的阶段,其中健康消费需求尤为突出,在新社会形态下,我国对新型家居建材需求也在不断加强。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家居建材绿色环保化是行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多因素促进家居建材环保化发展
政府层面,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家居建材行业相关的政策,促进家居建材行业节能化、智能化、绿色环保化发展。具体情况如下表:
消费者层面,伴随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增强,中国家居产品已经从功能驱动消费转入追求品质、注重环保的阶段。9776%的消费者在选购家居产品时会考虑绿色健康因素对身体的影响。目前,家居消费的主要人群是80后、90后,其中80后占51%,90后占33%,受教育程度以大学学历及以上人群为主,占比在83%。未来5-10年,这一群体仍将是家居消费的主力。“80后、90后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在成长过程中享有的物资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对于所要消费的产品有着更‘苛刻’的要求,他们是品质消费的信赖者,绿色环保是衡量品质好坏的主要维度之一。
企业层面,当前,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生产方式落后的困镜,要想打破困局,关键是要转型,要从信息模式转向智能模式。在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绿色建材应用、智慧建造、BIM应用,升级转型的重要手段。
甲醛为室内主要污染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于住宅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强化环保理念。室内主要污染物有甲醛、苯系物、氨气、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等。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规范绿色建材发展
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我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2016年3月,国家制定了《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导则制定了砌体材料、保温材料、预拌混凝土、建筑节能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预拌砂浆等七类建材产品的评价技术要求,并提出,绿色建材评价在符合导则的要求和各地域特征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新型环保家居建材需求加强
在新社会形态下,我国对新型环袭悄启保家居建材需求也在不断加强。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家居建材智能化与绿色环保化是行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如今,各种绿色、低碳建材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钢塑门窗以其隔热、隔音、不传导、密封性能好等特点,已成为节能建材中的首选节能环保灯具也日益受到人们运睁的喜爱,成为灯具消费与发展的新潮流不含防腐剂、防霉剂、零甲醛的绿色无机、天然健康的涂料成为家装的重点新型环保建材主要有硅藻泥、水性涂料、无甲醛人造板等。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家居建拍如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