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CrMo?淬火、回火的温度、时间各是多少?
35CrMo合金结构钢
35CrMo合金结构钢,有很高的静力强度、冲击韧性及滑败较高的疲劳极限,淬透性较40Cr高,高温下有高的35CrMo蠕变强度与持久强度,长期工作温度可达 500℃;冷变形时塑性中等,焊接谈差性差。用作在高负荷下工作的重要结构件,如车辆和发动机的传动件;汽轮发电机的转子、主轴、重载荷的传动轴,大断面零件
●化学成分:
碳 C :032~040
硅 Si:017~037
锰 Mn:040~070
硫 S :允许残余含量≤0035
磷 P :允许残余含量≤0035
铬 Cr:080~110
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030
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030
钼 Mo:015~025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σb (MPa):≥985(100)
屈服强度σs (MPa):≥835(85)
伸长率δ5 (%):≥12
断面收缩率ψ (%):≥45
冲击功 Akv (J):≥63
冲击韧性值αkv (J/cm2):≥78(8)
硬度:≤229HB
试样尺寸:试样毛坯尺含让皮寸为25mm
淬火时间一般30min。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
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碰基物理、化学性能。
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散高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冲吵尺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正火温度一般在880℃-920℃之间,保温时间一般为1-2小时/25mm(厚度)。
淬火温度和冷却介质选择通常根据20号钢的具体化学成分及工作性能要求来决定,淬火时间要亮睁根据钢材的大小和形敏键迅状来设计,以保证其淬透性和冷却效果。桥此
保温温度和时间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保温温度要比正火温度低一些,保温时间也要比正火时间短一些,如800℃时保温时间一般为1小时/25mm(厚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仅供参考,时间的具体长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在进行热处理前进行必要的检验和实验,以找到最适合材料的处理方案。
热处理的加热时间分为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两个部分,工件的保温时间选择原则是奥氏体化转变充分,又不使晶粒粗大,常用经验公式计算。计算经验公式:
t=α×D×K
t—淬火加热保温时间,min/mm;
D—工件有效尺乎厚度,mm,这里以圆柱体作为依据,工件的有效厚度等于工件的直径;
α—加热系数,亮困御加热系数的运用前提:①指机械敬岩零件用的调质钢、高速钢和铸铁,加热炉型仅仅只有箱式炉、井式炉和盐浴炉;②这个加热公式对于≤3~5mm或>100mm的工件的加热适用性有影响;③对装炉总量没有考虑;
K—装炉系数
工件装炉时由于放置方法或排列不同,单件工件的受热条件不同,在使用经验公式时,增加了装炉系数来修正按单件有效厚度计算加热时间。
22 试回火。生产批量大时,应先用少量工件试回火,经检验合格后,再按原工艺成批回火。在井式炉和硝盐炉回火时也可以在出炉前15~30min取出一件检测硬度,并以此来确定是否需延长保温时间,即利用时间长短来保证回火后的硬度
回火炉回火保温时间确定
1 成批工件在井式回火炉中回火保温时间应大于2h,低温回火保温时间应大于3h,电烘箱低温回火保温时间应大于4h ,装炉量大时,时间要延长1倍左右
2 硝盐炉回火保温时间应大于45min
3 快速回火时间的确定应根据工艺试验定
4 回火炉油炉回火时间大于1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