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单招怎么查考点
河北单招查考点:
1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红旗校区)
考点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大街626号
乘车路线:市内乘107路公交车,河北工院南院站下车。
面向区域:石家庄市高新区考区、石家庄市高邑县考区、石家庄市藁城区考区、石家庄市晋州市考区、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考区、石家庄市井陉县考区、石家庄市灵寿县考区、石家庄市鹿泉区考区、石家庄市栾城区考区、石家庄市平山县考区、石家庄市桥西区考区、石家庄市深泽县考区、石家庄市无极县考区、石家庄市新华区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1-85239777
2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
考点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宁安路189号
乘车路线:地铁3号线市二中站下车,出D口;公交车40路到石铁运校站下车;公交车1环1路、1环2路、4路、8路、13路、17路、23路到中华和平路口下车。
面向区域:石家庄市新乐市考区、石家庄市行唐县考区、石家庄市裕华区考区、石家庄市元氏县考区、石家庄市赞皇县考区、石家庄市长安区考区、石家蚂扮庄市赵县考区、石家庄市正定县考区、辛集市市直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1-87817806
3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西校区:1-52场,东校区:剩余考场)
考点地址:西校区: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太行北路1088号(1-52考场);东校区: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泉南西大街473号;
乘车路线:市内乘4路、12路、19路公共汽车到河北科工大站下车即到。
面向区域:邯郸市、衡水市安平县考区、衡水市阜城县考区、衡水市故城县考区、衡水市冀州区考区、衡水市景县考区、衡水市饶阳县考区、衡水市深州市考区、衡水市市直三考区、衡水市市直四考区、衡水市武强县考区、衡水市武邑县考区、衡水市枣强县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9-2273676
4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考点地址:邢台市信都区泉北西大街1169号
乘车路线:火车站乘4路、19路公共汽车到“机电学院东站”下车,路西是学院东门,也可从火车站北行50米长途汽车站乘坐25路公共汽车,到“河北机电学院”站下车,路北即是学院南门。
面向区域:邢台市、衡水市桃城区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9-8769861
5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考点地址:保定市东风东路999号
乘车路线:保定东站乘坐游1路、市内乘坐61路公共汽车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南门下车即到。
面向区域:保定市安国市考区、保定市安新县考区、保定市博野县考区、保定市定兴县考区、保定市阜平县考区、保定市高碑店市考区、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区、保定市高阳县考区、保定市竞秀区考区、保定市涞水县考区、保定市涞源县考区、保定市蠡县考区、亩迅保定市莲池区考区、保定市满城区考区、保定市清苑区考区、保定市曲阳县考区、保定市容城县考区、保定市顺平县考区、保定市唐县考区、保定市望都县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2-5991269
6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
考点地址:保定市长城北大街784号
乘车路线:市内可乘28路、12路、23路、33路到达。
面向区域:保定市雄县考区、保定市徐水区考区、定州市市直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2-5909353
7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
考点地闷耐灶址:保定市五四东路398号
乘车路线:市内可乘17路、22路、27路、29路、63路到市中心医院东院下车即到。
面向区域:保定市涿州市考区、保定市易县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2-5917288
8渤海理工职业学院
考点地址:沧州市黄骅市北海路1777号
乘车路线:黄骅市汽车站乘2路公交车,到理工学院下车。
面向区域:廊坊市、沧州市渤海新区南大港考区、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考区、沧州市沧县考区、沧州市东光县考区、沧州市海兴县考区、沧州市河间市考区、沧州市黄骅市考区、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7-7557996
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渤海校区)
考点地址: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中捷产业园区渤海东路3号
乘车路线:黄骅市汽车站乘6路至河北农业大学下车,向东走500米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渤海校区。
面向区域:沧州市南皮县考区、沧州市泊头市考区、沧州市青县考区、沧州市任丘市考区、沧州市市直考区、沧州市肃宁县考区、沧州市吴桥县考区、沧州市献县考区、沧州市盐山县考区、华北油田华北石油北部、华北油田华北石油总部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7-5605080
10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考点地址:唐山市北新西道88号
乘车路线:乘游5路、21路、45路、118路公交车到“河北能源学院站”下车即到学院北门。
面向区域:唐山市曹妃甸区考区、唐山市丰南区考区、唐山市丰润区考区、唐山市古冶区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5-3049211
11唐山学院
考点地址:唐山市大学西道11号
乘车路线:乘26路、99路、72路公交车到“唐山学院站”下车往西走50米到唐山学院大学西道校区北院。
面向区域: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考区、唐山市开平区考区、唐山市乐亭县考区、唐山市路北区考区、唐山市路南区考区、唐山市滦南县考区、唐山市滦州市考区、唐山市迁西县考区、唐山市玉田县考区、唐山市原新区考区、唐山市遵化市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5-2795220
12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考点地址:秦皇岛市海港区文育路8号
乘车路线:秦皇岛站乘6路、34路或北戴河车站乘6路至建材学院站即可;市内乘6、34、32路至建材学院站即可。
面向区域:秦皇岛市、唐山市迁安市考区的考生;
联系电话:0335-8054040
13宣化科技职业学院(西校区)
考点地址:张家口市宣化区皇城桥北路77号
乘车路线:宣化区内乘9路公交至科技学院站下车即到。
面向区域:张家口市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3—7061319
14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考点地址:承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院路2号
乘车路线:市内乘坐9路,承德火车站乘坐29路,承德南站乘坐68路/69路,均到石油技术大学站下车。
面向区域:承德市的考生;
联系电话:0314-2374849
问题一:叶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春秋楚国贵族叶公沈诸梁的封地为叶邑,汉置叶县,北齐天保七年移叶县,治于昆阳城,属于平顶山市。面积1387平方千米,人口8147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C,年降水量819毫米,无霜期为212天。区内已形成了制盐、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花生、芝麻、油菜籽、柴胡、车前、蝎子等。并且有中国第二大内陆盐田―叶县盐田。土特产有古银杏、龙柏。旅游景点有叶县县衙,燕山水库,望夫石山等。
问题二:河南平顶山市特产有哪些 张良姜:
芳香爽口,味辣质脆,能发汗、止呕、解毒、健胃。又系菜肴的好佐料。产于鲁山县。
梁洼陶瓷:
造型美观、色彩光亮、质优耐用。畅销省内外。产于鲁山县。
鲁山猴头:
系稀有山珍。个大、肉厚,菜肴佳品。制成猴头菌片,还可作预防胃癌、食道癌。产于鲁山县。
叶车前:
系中草药,独根者系上等佳品,有利尿、止咳作用。产于叶县。
红娘:
系昆虫类药物,有八足者为上品,疗效高。产量不多,产于叶县。
汝坟店柿子:
有个大、无核、味甘、肉厚之亮姿特点。品种有灰子柿、镜面柿、八月黄柿、过冬柿。产于叶县
宝丰酒:
味纯清香。1979年以来,历次被评为全国优质酒,仅次于全国八大名世键蔽酒。产于宝丰县。
紫砂陶:
能耐冷热之剧度,不炸不裂,茶壶泡茶不失香味,夏天过夜不馊。产于宝丰县。
汝瓷:
坯质好、质明亮、面下呈斑点、隐纹、冰花。为历代珍品。产于汝州市。
汝州粉皮:
下锅不粘,柔软可口,热吃、凉拌均可。产于汝州市。
问题三:平顶山有什么方便带特产 鲁山绸
亦名鲁山柞绸,色鲜耐用,曾远销印度、巴基斯坦、叙利亚、瑞士等国,产于鲁山县。
张良姜
芳香爽口,味辣质脆,能发汗、止呕、解毒、健胃。又系菜肴的好佐料。产于鲁山县。
梁洼陶瓷
造型美观、色彩光亮、质优耐用。畅销省内外。产于鲁山县。
鲁山猴头
系稀有山珍。个大、肉厚,菜肴佳品。制成猴头菌片,还可作预防胃癌、食道癌。产于鲁山县。
猕猴桃
形如梨,色如桃,俗称阳桃。含维生素C较多,味甘而略酸。产于鲁山县。
叶车前
系中草药,独根者系上等佳品,有利尿、止咳作用。产于叶县。
红娘
系昆虫类药物,有八足者为上品,疗效高。产量不多,产于叶县。
汝坟店柿子
有个大、无核、味甘、肉厚之特点。品种有灰子柿、镜面柿、八月黄柿、过冬柿。产于叶县
宝丰酒
味纯清香。1979年以来,历次被评为全国优质酒,仅次于全国八大名酒。产于宝丰县。
紫砂陶
能耐冷热之剧度,不炸不裂,茶壶泡茶不失香味,夏天过夜不馊。产于宝丰县。
翟集陈醋
又名米脂五香陈醋。已有四百多年酿造历史。味、色俱佳,远销国外。产于宝丰县。
李胡子厨刀
造型美观、坚韧锋利、经久耐用,在省内多次荣获优质刀称号。
汝瓷
坯质好、质明亮、面下呈斑点、隐纹、冰花。为历代珍品。产于汝州市。
宋宫御酒
优质低度、汝瓷包装、乃饮宴佳品。产于汝州市。
药酒
药效显著,可与龙骨酒媲美。产于汝州市。
荷花牌卫生纸
洁净柔软,吸水性强。产于汝州市。
汝州粉皮
下锅不粘,柔软可口,热吃、凉拌均可。产于汝州市。
郏县红牛
皮色棕红,体大膘壮,为优种牲畜。产于郏县。
问题四:平顶山有什么特产(吃的东西) 特产的话 鲁山猴头 系稀有山珍。个大、肉厚,菜肴佳品。制成猴头菌片,还可作预防胃癌、食道癌。产于鲁山县 梁洼陶瓷造型美观、色彩光亮、质优耐用。畅销省内外。产于鲁山县造型美观、色彩光亮、质优耐用 舞钢特产响石,河南一绝,全国稀有。舞钢响石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约在距今12亿年左右,舞钢市一带沉积有泥质岩,经后期应力作用,产生很多裂纹,这些裂纹将固结的泥质岩切割成了不规则的块状。 其他的他说过了 不介意的话建议你去吃夜市 肯定有特色
问题五:平顶山的特产是什么搜州?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每次朋友问我平顶山有什么特产时,我总会不加思索的说:“煤!”可能平顶山是一个博爱的城市,什么吃的都有,不必去体现她的“特”。平顶山的名吃有很多,有机会去品尝品尝吧。 五一路的沙锅面- 八中北街的胡辣汤- 供电局对面的热干面- 光明路的青蛙肉- 劳动路的炒米线- 新华桥的冰粥- 赵庆利的大盘鸡- 蓝贵的大骨头- 胜利路的酥油饼- 老市场的猪头肉 -五一路的沙锅面 八中北街的胡辣汤 供电局对面的热干面 光明路的青蛙肉 光明路北的平煤建安院内的肥牛火锅 开源路南段的台湾风味小火锅 劳动路的炒米线 新华桥的冰粥 赵庆利的大盘鸡 蓝贵的大骨头 胜利路的酥油饼 老市场的猪头肉 体育路的臭豆腐 文化宫南门的白吉馍 九中的拉条子 城建学校的洛阳烧烤 一矿的牛肉火烧 文化局里面的老太烙馍 百货大楼后面的小何凉粉 九中的炸鹌鹑 烤鱼排,烤鱼膘 党校门口的水煎包 一矿的肉火烧 西苑小区的羊蹄 前门的卤煮,都一处的烧卖,后海的爆肚张 被单厂旁边的糊辣鱼 中原商场北边的羊肉汤 中兴路九头崖超市对面胡同里的胡记米线还有络馍跟炒凉粉 人民院东边的瘸子烧烤跟西边的金龙烧烤 矿一小门口的羊肉串 新华路的夜市 湛南路永昌网吧旁的羊肉汤 光明路北头的邓城猪蹄 一中的饼夹豆腐丝 帔单厂旁的北京饺子馆 平煤一高对面的铁板烧 恒浚食府的毛血旺(矿工路与大乌路交叉口往东20米) 六中门口的惠香包子 平顶山学院旁边的炒米 九中的傻子烧烤 湛北路的炖三宝 湛南路的白记的青椒圈 建东小区的糊辣汤 千里香馄顿 联盟路中段的丁记胡辣汤 矿中对面的羊肉糊啦汤 矿中对面夜市上一对夫妻的铁板烧 恺撒的豆豆米线 V-PARTY左面的小广南 V-PARTY右面的12号揽锅菜 矿三中门口的张记米线和夜市的老八串 四矿一个老头的道口烧鸡和三廊庙牛肉 沙岛的爆炒田螺```` 郏县的颌咯面 郏县三廊庙的牛肉 鲁山的揽锅菜 鲁山飞机场附近的烤鸭 汝洲的粉条豆腐菜 汝洲的羊肉面 叶县的星光烩面 舞钢的水煮鱼 舞钢珠兰夜市的烤羊腿
记得采纳啊
问题六:河南省叶县在什么地方 邮编467200 区号0375
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春秋楚国贵族叶公沈诸梁的封地为叶邑,汉置叶县,北齐天保七年移叶县,治于昆阳城,属于平顶山市。面积1387平方千米,人口8147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C,年降水量8畅9毫米,无霜期为212天。区内已形成了制盐、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花生、芝麻、油菜籽、柴胡、车前、蝎子等。并且有中国第二大内陆盐田―叶县盐田。土特产有古银杏、龙柏。旅游景点有叶公墓、霸王城、昆阳故城等。
叶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偏西南,隶属平顶山市。东邻舞阳县和舞钢市,西接鲁山县,南与方城县接壤,北靠平顶山市区和襄城县,距平顶山市区22千米,郑州市145千米,洛阳市198千米,南阳市115千米,许昌市69千米,漯河市78千米,全县国土总面积1387平方千米,辖18个乡镇,总人口83万。耕地面积1187万亩。
中州明珠――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黄淮平原与伏牛山余脉结合部,总面积1389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总人口86万。
叶县2003年、200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十个县(市)之一,享受扩权县待遇。叶县还是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南省十大古城、河南省畜牧大县、红旗渠精神杯竞赛金杯县、全省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村村通”道路建设金杯县。
交通便利
叶县自古以来就是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交通要道,境内道路纵横交错,东衔京深铁路,西接焦枝铁路,北通漯宝铁路,许(昌)平(顶山)南(阳)、南(京)洛(阳)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1国道、豫01线、漯(河)叶(县)路、平(顶山)驻(马店)路、平(顶山)桐(柏)路交汇全境,紧邻郑州、洛阳、南阳三大民航机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更加显现。
政区沿革
叶县地处南襄隘道北口,夏属豫州地,商、周为应侯国。春秋初,楚灭应置叶邑。春秋晚期为许国国都。战国中期为魏所据,于叶邑北置昆阳,秦置昆阳、叶阳二县。汉改为叶县、昆阳。晋至唐,二县时分时合。至唐废二县设立叶县。元、明、清属南阳府,1933年属南阳专区,1949年属许昌地区,1983年9月划归平顶山市。
问题七:平顶山有什么特产可以送礼用的 汝州的汝瓷、鲁山或舞钢的山珍、叶县的黄庭坚书法拓片和盐产品、宝丰酒、郏县和叶县的牛肉等
问题八:河南特产都有什么? 河南特产有很多,淇河缠丝蛋比较特别,缠丝蛋只有在淇河的特定区域盛产,蛋黄蛋清都是一圈圈的,比普通鸭蛋营养价值高,鸭子只有吞食淇河内的鱼虾才能出现一圈圈的现象,只吃鱼虾水草不吃饲料,绿色有机,现在健康很重要,买河南特产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问题九:平顶山的特产礼品有哪些?除了月饼之外中秋节回馈客户的礼品,想送土特产 20分 是河南的平顶山吗?
记得有好多,比如张良姜,梁洼陶瓷,鲁山猴头,叶车前,红娘,汝坟店柿子。。。
有资料:
张良姜:
芳香爽口,味辣质脆,能发汗、止呕、解毒、健胃。又系菜肴的好佐料。产于鲁山县。
梁洼陶瓷:
造型美观、色彩光亮、质优耐用。畅销省内外。产于鲁山县。
鲁山猴头:
系稀有山珍。个大、肉厚,菜肴佳品。制成猴头菌片,还可作预防胃癌、食道癌。产于鲁山县。
叶车前:
系中草药,独根者系上等佳品,有利尿、止咳作用。产于叶县。
红娘:
系昆虫类药物,有八足者为上品,疗效高。产量不多,产于叶县。
汝坟店柿子:
有个大、无核、味甘、肉厚之特点。品种有灰子柿、镜面柿、八月黄柿、过冬柿。产于叶县
宝丰酒:
味纯清香。1979年以来,历次被评为全国优质酒,仅次于全国八大名酒。产于宝丰县。
紫砂陶:
能耐冷热之剧度,不炸不裂,茶壶泡茶不失香味,夏天过夜不馊。产于宝丰县。
汝瓷:
坯质好、质明亮、面下呈斑点、隐纹、冰花。为历代珍品。产于汝州市。
汝州粉皮:
下锅不粘,柔软可口,热吃、凉拌均可。产于汝州市。
问题十:平顶山风景名胜和特产资源 一、有关历史文化的
1、叶县的县衙,是明朝的县衙,这两年才开始整修的,基本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古迹,做到了修旧如旧,值得一看……
2、郏县的三苏坟,苏轼苏辙的葬身之地,里边苏洵的墓是衣冠冢,如果对中国文化很崇拜的话,可以到此地一游……
3、平顶山城郊的香山寺,位于新城区北部,香山寺始建于东汉,传说当年寺名是白居易手书的,另外这里是中国三个香山寺之一,另外一个在北京,因为枫叶和开国元勋而著名;另外一个在山西,因为他的建筑而出名;而平顶山的这个是因为是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证道之地而著名,在古代也是观音的几个比较大的道场之一……
4、汝州的风穴寺,是河南四大名刹之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北魏,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寺周围群山环绕,满山翠柏,四季流泉飞瀑,建筑依山傍水而建,为中原一带少有的风景区。寺内现存唐至清历代古建筑一百四十余间。有占全国七大唐塔之一的七组塔,以及元代的罗汉殿,和少林寺齐名的塔林,不过这里最吸引我的还是他那种真正古朴的气息了,因为有人少,多年未曾整修,是真正的古色古香……
二、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我觉得没有历史类的好玩了,不过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东西,不好说的……
1、最著名的就是林彪指挥所了,现在叫密洞景区。当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林彪要在此处建立一个指挥所,林立果还曾经来视察过,但是,还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最后这个指挥所并没有派上用场……
2、鲁山城内关于 刘伯承的纪念馆。因为鲁山城原来是他们的指挥部,所以就要纪念一下啦,不过我觉得不是多好看,顺便路过的时候可以参观一下……
3、鲁山城鲁山一高内的元次山碑。是为颜真卿所书,四面表墓铭碑,全国仅存一块――――在鲁山一高校区内,还可以看的有崇圣祠,大成殿,因为鲁山第一高级中学就是当年鲁山文庙的基础上建成的,你在里边随意走走都可以感触到文化……
三、自然风景
1、鲁山的石人山,很不错的,景色秀丽,四季不同……
2、画眉谷,个人觉得最好玩的季节是秋冬两季,是一年里景色最美的
张良姜:
芳香爽口,味辣质脆,能发汗、止呕、解毒、健胃。又系菜肴的好佐料。产于鲁山县。
梁洼陶瓷:
造型美观、色彩光亮、质优耐用。畅销省内外。产于鲁山县。
鲁山猴头:
系稀有山珍。个大、肉厚,菜肴佳品。制成猴头菌片,还可作预防胃癌、食道癌。产于鲁山县。
叶车前:
系中草药,独根者系上等佳品,有利尿、止咳作用。产于叶县。
红娘:
系昆虫类药物,有八足者为上品,疗效高。产量不多,产于叶县。
汝坟店柿子:
有个大、无核、味甘、肉厚之特点。品种有灰子柿、镜面柿、八月黄柿、过冬柿。产于叶县
宝丰酒:
味纯清香。1979年以来,历次被评为全国优质酒,仅次于全国八大名酒。产于宝丰县。
紫砂陶:
能耐冷热之剧度,不炸不裂,茶壶泡茶不失香味,夏天过夜不馊。产于宝丰县。
汝瓷:
坯质好、质明亮、面下呈斑点、隐纹、冰花。为历代珍品。产于汝州市。
汝州粉皮:
下锅不粘,柔软可口,热吃、凉拌均可。产于汝州市。
郯城县
开放分类: 地理、旅游、山东、行政区划
目录• 基本概况
• 自然地理
• 经济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咐亏史沿革
• 农业发展
• 工业发展
• 交通运输
• 风景名胜
• 历史事件
• 历史人物
• 风景名胜
• 历史事件
• 历史人物
基本概况
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
郯城历史悠久。
早在商代,少昊氏后裔即于此建立炎国,至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
“孔子师郯子”典故就发生于此。
秦置郯县、郯郡,汉改郯郡为东海郡,历为郡、县治所。
隋唐几经废置,元时始称郯城县,其后为较为稳定之县级政区。
至2001年6月,全县辖11镇6乡,871个行政村,9692万人。
全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满、苗、彝、壮、朝鲜、蒙古、哈尼族等14个,约占总人口的05%。
县内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C 。
境内马陵山绵延东境,沂、沐河贯穿南北,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素有“鲁南粮仓”之称。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铁、金刚石、重晶石、花岗石等储量较大。
地下拦仔水资源丰富,马陵山清泉寺矿泉水可与青岛崂山矿泉水媲美。
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猪生产基地县。
银杏、板栗、琅琊草三宝蜚声衡衡神中外,葱蒜姜椒四大辣闻名遐尔。
郯城县为全国著名的四大银杏产区之一,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
县内定植银杏7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8万株,年产银杏200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化工、造纸、机械、煤炭、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体系。
郯城地处鲁苏交界,205 310国道和微(山)东(海)公路纵横交错穿越境内,京沪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南临陇海铁路,北靠充石铁路,离欧亚大陆桥头堡连云港、日照港仅百余公里。
郯城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马陵古道神秘壮观。
庞涓沟、恨谷崖、箭眼石、老虎崖、由吾仙境、孔子登临处、一线南北;孝妇冢、于公墓、郯国故城、郯子庙、倾盖亭等古迹星罗棋布。
位于新村乡银杏古梅园内的“老神树”,是华夏银杏第一雄树,虽历经2000余年,仍树叶繁茂,嫁果累累。
自然地理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理坐标东经118°05′—118°31′,北纬34°22′—34°56′。
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12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084%,其中平原面积112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6%;山丘面积18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
全县水面有13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
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系沂蒙山区冲积平原。
地形由东北向西南缓缓低下。
东部马陵山绵延南北,中西部平原沂沭河纵贯南北。
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38米,自然比降为003%。
郯城县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
其中沂河水系54654平方公里,沭河水系61228平方公里,中运河水系14776平方公里。
过境河流有沂、沭、武河、分沂入沭水道等, 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28181平方公里。
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5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9亿立方米,地下水302亿立方米,重复利用162亿立方米。
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
一、土地资源
郯城县耕地总面积为125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6%;未利用土地面积5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主要是山丘荒草地、平洼荒草地、裸岩、石砾地、田坎等。
在未利用土地中,可开发的约有074万亩,主要是山丘荒草地。
全县共有林地面积284万亩,其中用材林25万亩,防护林3万亩,经济林204万亩。
全县共有银杏750余万株, 其中结果树25万株, 百年生以上大树28万株。
全县已林网化面积93万亩,林网化程度97%,林木覆盖率19 9%。
二、矿产资源
县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煤、铁、金刚石、重晶石、石灰石、矿泉水、建筑黄沙、建筑石材等八种。
金刚石储藏地块面积4 47平方公里, 现有储量10万克拉,“金鸡钻石”、“陈埠二号”分别重28125和12427克拉,均出自本县。
煤地质储量1亿多吨,工业储量5063万吨。
铁现有储量16488万吨。
石灰石总储量3亿吨。
河砂总储量32亿吨。
矿泉水含有锶、锂、锌、铀、硒等微量元素,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储量丰富。
三、水利资源
郯城县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
其中沂河水系54654平方公里,沭河水系61228平方公里,中运河水系14776平方公里。
过境河流有沂、沭、武河、分沂入沭水道等, 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28181平方公里。
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5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9亿立方米,地下水302亿立方米,重复利用162亿立方米。
四、旅游资源
郯城山川毓秀,旅游资源丰富。
①马陵山位于县城东十里,南北绵延约数百里,为举世闻名的齐魏孙庞马陵之战古战场,遗迹犹存,景点众多。
②红石崖风景区,位于郯城西南四十五华里沂河岸边。
崖下河水滔滔,崖壁陡峭,其土色殷,坚硬如石;崖上树木参天,阴翳蔽日。
其中有一棵雄银杏树,高375米,胸围71米,为西汉永光年间所植。
已在此修建了“银杏古梅园”,占地百亩。
③郯国故城在今县城城北,为元代所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县城周围还有东海孝妇冢、于公墓、史大奈墓、庙山汉墓群等景点。
经济概况
郯城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猪生产基地县。
银杏、板栗、琅琊草三宝蜚声中外,葱蒜姜椒四大辣闻名遐尔。
郯城县为全国著名的四大银杏产区之一,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
县内定植银杏7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8万株,年产银杏200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化工、造纸、机械、煤炭、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体系。
行政区划
Tancheng Xian
区号:0539
身份证前六位:371322
邮政编码:276100
所在地:郯城镇
郯城县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县市所环绕,北部与临沂市河东、罗庄和临沭、苍山四区县接壤。
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310国道横穿东西。
自县城始,按径距计算,东至东海县界古寨村7公里,又32公里至东海县城东南至东海县界芦窝村16公里,又30公里至东海县城。
南至新沂市界谢庄村21公里,又5公里至新沂市区。
西南至邳州市界新庄村23公里,又25公里至邳州市区。
西至苍山县界红圈村20公里,又26公里至苍山县城西北至苍山县界董墩村14公里,又24公里至苍山县城。
北至临沂市罗庄区界堰头村31公里,又19公里至临沂市区。
东北至临沭县界大岱村21公里,又 24公里至临沭县城。
至省会济南335公里,至首都北京680公里。
东起清泉乡前、后城,西至重坊镇杨庄寺,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界杨集镇十三甲,北止李庄镇刘道口,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
全县辖11镇,6乡,674个行政村。
2006年,全县总人口986万人。
人口分布密度:从空间分布看,与山河相间之地貌特点一致,呈随山河走向疏密分布之特点。
马陵山绵延东境南北60余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12%,此山区为县内人口密度最小地区,沂沭河川流县地腹心40~60公里不等,其干流两岸1公里之内为县人口最为稠密区,村村首尾接连,鸡吠之声相闻。
山河之间或两河之间涝洼地区,其人口密度介于二者之间。
全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满、苗、彝、壮、朝鲜、蒙古、哈尼族等14个,约占总人口的05%。
从性别构成比来看,全县男女性别比为10619:100。
从民族构成看,汉族占9954%; 占045%;其它民族为满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
历史沿革
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
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
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
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
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
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
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
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
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
1994年11月10日,撤销杨集乡、黄山乡,设立杨集镇、黄山镇。
1995年12月18日,撤销高峰头、庙山乡,设立高峰头镇、庙山镇。
1996年7月3日,撤销港上乡、沙墩乡,设立港上镇、沙墩镇(鲁政函民字[1996]32号)。
1997年6月4日,司家乡更名为清泉乡(鲁政函民字[1997]25号)。
2000年,郯城县辖11个镇、11个乡。
总人口人,各乡镇人口: 972268 郯城镇 109789 马头镇 47076 重坊镇 53543 李庄镇 49664 措墩镇 55078 杨集镇 49373 黄山镇 46965 港上镇 39835 高峰头镇 47396 庙山镇 43933 沙墩镇 46964 胜利乡 45645 新村乡 35176 花园乡 48083 高册乡 31709 归昌乡 36798 红花乡 36963 大尚庄乡 24627 十里乡 40131 归义乡 36131 清泉乡 9685 泉源乡 3770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29日,撤销十里乡、归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郯城镇;撤销大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红花乡;撤销清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泉源乡;撤销高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马头镇(鲁政函民字[2000]95号)。
即郯城县由11个镇、11个乡调整为11个镇、6个乡:郯城镇(归义乡、十里乡)、马头镇(高册乡)、重坊镇、李庄镇、褚墩镇、杨集镇、高峰头镇、庙山镇、黄山镇、港上镇、沙墩镇、胜利乡、新村乡、花园乡、红花乡(大尚庄乡)、泉源乡(清泉乡)、归昌乡。
(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郯城县辖11个镇、6个乡。
农业发展
2006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完成了国家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要粮食作物实现良种化。
粮食总产66万吨,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新增银杏绿化覆盖面积23万亩、杞柳095万亩。
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75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9件。
全部取消农业税,与税费改革前相比农民人均减负153元。
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15514万元,增加2618万元。
发放粮食、良种、农机、农资“四补贴”资金2837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30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956公里,建设配套桥梁12座,城乡客运通车里程达到1213公里。
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200万元,实施农业开发项目8个。
投资4600万元,开工建设李庄拦河闸。
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86处、320个村,受益人口26万人。
17个沼气示范村建设沼气池2600个。
工业发展
2006年,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完成工业投入27亿元,新上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145个,过亿元的6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331%,利税158亿元,增长396%。
工业企业结构得到改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14家企业列入省、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上缴税金过100万元的企业31家,恒通化工上缴税金152亿元,鲁南纸业4062万元,安泰能源等5家企业过千万元。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6%。
新增国家免检产品4个,新增省级名牌产品及省级著名商标9个。
县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审核,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理,27个部门向开发区移交了120项县级管理权限,机制体制改革走在全市前列。
2006年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2个,有8个项目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
交通状况:
1 高速公路:距京沪高速出口15公里;距徐连高速(出口)25公里
2 铁路:距哈长铁路郯城站3公里;距陇海铁路新沂站25公里;距兖石铁路临沂站45公里
3 港口:距连云港90公里;距日照港100公里;距青岛港280公里
4 机场:距临沂机场40公里;距连云港机场40公里;距徐州机场110公里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客货运输量增加。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61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5公里,国道、省道1638公里,县乡公路506公里,全县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汽车。
风景名胜
一、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位于城东外环路旁,坟冢高五、六米,周长80米 ,占地近半亩,至今保存完好。
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
墓碑上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绪”的年号,碑文还依稀可辨:“汉东海孝妇之故里也……千有余岁矣”。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千百年广为流传。
人们对这个窦娥冤屈而死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一动人的故事的原型就是郯城的“东海孝妇”,孝妇的原名并不叫窦娥,关汉卿也并非书面讲述孝妇故事的第一人。
孝妇名叫周青,在没嫁过门之前,丈夫就患病不能下地干活,将周青娶过门来料理家务,谁知不到一年的时间丈夫死去,只剩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
有一天,周青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枚铜钱,用这枚铜钱买来二两香油,她将挖来的豆瓣野菜洗净,加上香油后端给了婆婆,谁知婆婆食后在夜间突然死去。
周青的小姑子就到县衙告状说是嫂子周青想改嫁有意害死母亲,县令收审了周青。
当时狱吏于公曾向县令申诉,说周青是一位贤良孝女,不会害死婆婆,县令不听劝告执意处斩周青。
在临斩前孝妇周青向县令诉说无心害死婆婆的冤情,提出了可以验证的三种现象,一是被冤杀后流白血,二是天降雪,三是大旱三年。
还恳求死后同婆婆合葬。
孝妇周青被斩后果真流白血,下大雪,周青被安葬在婆婆坟墓的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
孝妇的冤情感动了上天,果真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县令被罢免。
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以汉东海孝妇为原型,改编戏剧《窦娥冤》、《六月雪》。
多少年来孝妇周青的故事被当地人们所传颂,白溪(血)汪村更是妇孺皆知。
在墓冢的中间至今仍然保留着一条南北向的分界线,它记载着孝妇周青赡养老人的贤孝美德。
二、孔子登临处--望海楼景区在城东南15公里处,位于红花乡大尚庄村东南约25公里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石峰,巨石错叠,形如石楼。
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观看日出,后称为孔子登临处--望海楼。
望海楼的南侧有一大片红石,层层叠叠,霞光映在红石的上面,如同红色的海洋,分外迷人。
在望海楼北侧是黑龙潭景区,主要有黑龙潭、小三峡、由吾洞和细石器遗址几个部分。
细石器遗址1992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1992年9月21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上,一个被历史风云湮没两千多年的悬案,有了确切的解释,来自海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形成共识: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应在山东郯城县马陵山。
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是军事家孙膑指挥齐国军队以少胜多,一举歼灭庞涓所率魏国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突出地体现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创造了山地伏击战的典范,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受到史学界、军事界的瞩目。
然而,由于史籍记载的疏略以及后人诠释的失误,致使几乎家喻户晓的孙膑智斗庞涓的这场战役究竟发生在何地,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在这次学术讲座会上,专家信从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军事地理学和附近村庄得名由来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认定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在郯城马陵山。
2001年5月,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创立的全国首家“中国古战场教研基地”在郯城马陵山挂牌面世,2003年马陵古战场被列为山东省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地形条件与史料上关于马陵之战的描写相吻合。
清乾隆年间修的《沂州志》就曾记载:“齐伐魏,孙子胜庞涓于此。
”从《战国策》和《史记 魏世家》中明示魏国进军路线的记载,以及《孙膑兵法》中也可找到同样证据。
马陵山一带还出土了大量铜箭头和青铜兵器。
此外,沿马陵山一带还有很多地名、村名都与齐魏马陵之战有关。
如:孙膑养马的马场,齐军射庞涓的社子,庞涓中伏地之独龙涧,也称庞涓沟,庞涓一次上马石、二次上马石,魏军卸甲之卸甲营,庞涓自杀的恨谷崖等。
这些地名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历史根源。
悠悠马陵古道南起红花乡的孙家塘,北至泉源乡的九道湾,在郯城县境内约40公里 。
四、“郯城—庐江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巨型断裂带,总体上呈南北走向,绵延2400多公里。
高峰头镇马陵山西侧的地震断裂带,是国内惟一的第四纪活断层地貌景观。
站在马陵山西坡,可以看到一面是浅红色、一面是黄褐色的土地,一线之隔“泾渭分明”。
浅红色的是新生代的土壤,而黄褐色的是中生代的土壤,两者相差的年代超过亿年。
如果你从中间的线上漫步而过,就实现了“一步跨跃亿年”的神话。
郯城地震断裂带,对研究中生代和新生代地质构造、地震的形成与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五、郯城是“中国银杏之乡”,又素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
银杏生态公园包括银杏古梅园、老万亩银杏园等景观。
银杏古梅园是全省首家农民公园,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全国银杏之乡——新村乡,西临沂河,东望马陵山,背靠红石崖。
园内景观众多,各具特色。
有老神树银杏王。
树高47米,胸径23米,胸围71米。
树荫占地面积约085亩,在春季开花时可为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的雌树授粉。
银杏树的表层根系大部分露出土层,但比其他银杏树发芽早、落叶迟,生长旺盛,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神树”。
据史料记载,该树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老神树”至今枝叶茂盛,耸天矗立,巨影婆娑,系全国银杏雄树之冠。
该树于1979年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园内有广福寺,始建于北魏正光辛丑年,即公元521年。
,是郯城县内最为古老的一座寺庙。
清康熙十一年、乾隆二十八年的两部《郯城县志》均有记载:“广福寺又名官竹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新村。
”该寺历史上多次重修,现存寺庙碑三块,记载了该寺的历史情况。
老万亩银杏园位于银杏古梅园西侧的沂河岸边,该银杏古林中现有百年以上银杏树5000余棵,50年以上的18万余棵,且连片成林,国内独有。
历史事件
郯城大地震: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发生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郯城大捷: 1943年初,为粉碎日军“蚕食”,八路军115师奔袭郯城,于1月19日晚10时发动强攻,次日晓全歼日伪军530人,首创八路军山东敌后攻城范例。
历史人物
郯子(生卒年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是郯国国君。
后苍(生卒年不详),字近君,东海郯人。
西汉宣帝时博士,官至少府。
著名经学家。
精通五经,对《齐诗》和《礼》的研究造诣很深。
东汉学者应劭称他是《齐诗》的最早传人之一
于定国(前111—前40年),字曼倩,西汉时东海郡郯人。
汉宣帝时丞相,封平西侯。
王朗(153-228),字景兴。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东海郯人。
汉末为会稽太守,经曹操上表征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后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政治家,历官衡阳内史、御史中丞等。
徐陵(507-583),字孝穆,南北朝时期梁陈间著名文学家,东海郯县人。
曾编选专收歌咏女性的诗集《玉台新咏》,为继《诗经》、《楚辞》之后的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
刘之言(1906—1933)马头镇人,鲁南地区中国 的主要创史人。
1933年在“苍山暴动”中牺牲。
许昌历史悠久,早在1、5万年之前,人们的祖先就栖居于此。传说唐尧时,许的始祖许由,德高望众,善治理,孚众望,尧以天下让由,许由坚辞不受,隐居箕山。为避尧纠缠,率部落沿颍河东南而下,躬耕于“许田”,这里就称为许。许昌是原始社会末期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禹受封夏伯于夏邑,夏禹之子启,即位于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少康中兴”都康城。夏帝廑四年,昆大好吾氏分支迁于许,商周封国有栎、鄢、许、西不羹等国。春秋分属许、郑、楚;战国分隶韩、魏、楚。秦置颍川郡于阳翟,治今禹州市朱阁乡八里营。汉迁郡治今禹州市区、属豫州。新改称左队郡。东汉仍复颍川郡,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于许。三国魏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并迁郡治于许昌县。晋析颍川郡置襄城郡。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迁郡治于长社。在今长葛市老城镇西辘轳湾,东魏天平初年(534年)在长社置颍州;武定四年(546年)广州移治襄城,襄城郡属之;武定七年(549年)迁颍州、颍川郡治于颍阴,今魏都区改称郑州。北周改称许州,改广州称汝州。隋仍复颍川郡、省襄城郡为县归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襄城置汝州;四年(621年)仍复许州;天宝元年复称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仍谓许州。宋元丰三年(1080年)升为颍昌府。金复许州,并在阳翟设钧州。明万历三年(1575年)因避皇帝朱翊钧讳,取禹受封意改称禹州。清雍正十二(1734年)升为许州府,禹州归之。乾隆六年(1741年)仍分设许、禹二州。1912年废州为县。1926年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1932年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改称许昌专区。1970年改为许昌地区。1986年许昌地区撤销,升许昌市为地级市。2002年10月许昌市政府迁健康路东段北侧。
许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遗地有灵井旧石器晚期遗址,石固新时期早期遗址,许昌故城遗址,钧窑遗址、扒村瓷窑遗址等。古墓葬有刘知远墓、周定王墓,愍帝陵、八龙冢等。古建筑有文峰塔、乾明寺塔、兴国寺塔、天宝宫、义勇武安王大殿、春秋楼、乾明寺等。碑碣有尹宙碑、禅静寺造像碑等。另有灞陵桥景区、紫云山风景名胜区等。
历史上的许昌是现在的哪里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
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宽此,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
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滚巧铅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
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
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
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今许昌县张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
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
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隋时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州市)、长葛、许昌、氵〖KG-س2〗隐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
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北宋初,许州,隶京西路。
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
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 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
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
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
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
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 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
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
1948年初至1949年,先后成立许昌县、许西县、沙北县、长洧县、鄢陵县临时人民政府与许昌市(今魏都区)人民民主政府。许昌、鄢陵、长洧属豫苏皖区五专署;许西、沙北、禹县属豫西行署五专区。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53年1月,淮阳专区所属周口市及扶沟、商水、西华三县划入许昌专区。
1954年9月,临汝县划入洛阳专区。 1958年4月,撤销周口市,设镇,划入商水县。
同年12月,平顶山市划入许昌专区。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1年10月,恢复许昌县建制。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辖禹县、长葛县、许昌县、鄢陵县、临颍县、郾城县、舞阳县、襄城县、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12县和许昌市(今魏都区)、漯河市。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
襄城、郏县划归。
许昌历史古为许国,“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夏都夏邑(阳翟),今许昌禹州。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华夏族群生活之根,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
由夏以来,一直为郡县治所。 东汉建安元年八月(公元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
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
三皇五帝,夏,殷商时期 三皇五帝,夏,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夏都夏邑(阳翟),今许昌禹州(原禹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和国都。
周朝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东汉时期 东汉末年建安元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汉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 三国时期及以后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
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
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
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
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
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
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
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许昌地区撤销,升为地级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
襄城县、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谁知道许昌的历史概 况 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北靠经济繁荣的省会郑州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西靠煤城平顶山市,南接新发展的漯河市,东连农业资源丰富的周口地区。面积5002平方公里,人口425万,辖1区2市3县,83个乡镇,2326个行政村。
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远古时期以许由为首的游牧部落曾在此活动,故称许地。自大禹帝之子启在这里建立华夏史上第一个国都夏都开始,尽管朝代更替,世事沧桑,许昌一直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在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都许,许昌又成为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心和曹操的军事大本营,兵家注目,名士云集,创造了灿烂的建安文学,彪炳于中华文学史册。唐、宋、元、明、清时,许昌均为郡、府、州治所在地。解放前许昌为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1949年2月成立许昌专员公署,辖14个县市。1986年实行以市带县,许昌市为地级市。1997年8月襄城县整建制划归许昌市。
自然环境 地处伏牛山余脉向东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大体由西向东南倾斜,东西长117公里,南北宽75公里,呈东西狭长地带。最高点大洪寨海拔11506米,最低点海拔504米。西部和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中部和东部是黄淮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143一146C,年平均降水量671一736毫米,无霜期为2175天。全市总土地面积4996平方公里。截止1997年底,全市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魏都区6个县(市、区),82个乡(镇)。
经济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为145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798亿元,第二产业6794亿元,第三产业39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l8元。现有耕地面积38493万亩。现已建成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食品等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谷子为主。经济作物有烟草、棉花、油菜、芝麻、花生等品种。森林覆盖率为139%。矿产资源以煤为主,还有耐火粘土、水泥灰岩、铁、铜、水晶等22个品种。禹州市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中药材品种有847种,大宗珍贵药材有白芷、何首乌、五味子、白附、天南星、红花、全虫、鹿茸等35种。土特产有鄢陵花卉,历史达一千年,素有“花县”之称,其中腊梅常做贡品,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誉。钧瓷出于神生镇,有1000多年生产历史。神生钧瓷"窑变"成色,绚丽灿烂,因同一窑烧出的产品颜色各一,形成了钧瓷无双的独特风格。
交通状况 境内公路总里程162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23公里。有国道107、311线穿过,全长138公里;省道6条共长281公里,县乡公路全长1163公里,专用公路全长3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13公里;晴雨畅通里程1249公里,桥梁268座7967延米,其中大中桥68座4829延米。乡镇公路晴雨畅通,1876个行政村通公路。有46公里京广铁路经过,市辖内有官亭、长葛、苏桥、许昌等4个火车站,南部有孟宝铁路29公里,辖区内有前聂、丁营、姜庄3火个车站。地方铁路神郸线经境内110公里,平禹线44公里。年客运量1529万人,货运量741万吨,旅客周转量74305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75765万吨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21089辆,辖内有邮电局和所103处,电报电路70路,长话电路1562路,年邮电业务总量9432万元。
交通规划到2010年建成国家道主干线京珠高速公路4515公里,完成国道311线62公里及省道31线23公里的改建工程。到2000年全市2162个行政村通汽车,全市晴雨通车里程达1700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36公里。到201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154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31公里。
名胜古迹 许昌是省级历史文化古城,旅游资源以文物古迹为主。全市现有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划分为中心旅游区、禹州旅游区、长葛旅游区、襄城县旅游区和鄢陵旅游区。已推出的专项旅游线路有:关羽之路(春秋楼、灞陵桥、关帝庙),三国旅游线(三国真迹与名胜、汉魏名人故里、遗迹与墓冢),寻根朝敬旅游(陈氏、方氏、许氏、钟氏),民俗民风旅游(禹州钧瓷),风景游览线(西湖公园、灞陵公园、鄢陵腊梅盆景园、白沙水库、禹州橡胶坝、紫云山风景区)。 现有古遗址56处,古墓葬37座,古碑刻27通,古建筑20余所,历史名人故里17处,出土文物万余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处。宋代钧台窑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粑有多少年历史了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一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
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 黄粑 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
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
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
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蜀南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许昌有什么历史帝尧时期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
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元明清时期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
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
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扩展资料: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
2017年,许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3月,许昌成为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许昌同时还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湘江由南向北流,从永州市蓝山县境内的源头大桥河开始,经过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段叫东河)、从道县、双牌县境内穿过,到达永州市零陵区和湘江西源汇合,之后称为湘江。湘江流经永州市冷水滩去,从祁阳县出境。
二、衡阳市
湘江从永州市流出,在祁东县归阳镇清塘流入衡阳境内,湘江先向东在转向东北方向,曲曲折折,依次流经祁东县、常宁市、衡南县、市区、衡阳县、衡山县和衡东县,流域兄山几乎覆盖衡阳市境内除了耒阳市、南岳区之外的所有县市,很多县市区的之间大都是以湘江为界划分的。湘江在衡阳市境内长226公里,经衡东县和平村出境。
三、株洲市
湘江从衡阳出境后,从渌口区进入株洲。在株洲市境内,只有株洲市的升尘厅渌口区、天元区、芦淞区、石峰区能和湘江亲密接触,而其他几个县市则没有这个缘分。湘江在株洲境内全长896公里,从天元区马家河出境。
四、湘潭市
实际上,湘江在进入株洲市前,先在湘潭县境内短暂地溜了一段。先从湘潭县东南角入境,沿着湘潭县和衡阳市衡东县的边界而走,然后就进入了株洲市境内转了一圈,再次进入湘潭市,沿着湘潭县、岳塘区、雨湖区边界而走。湘江在湘潭市境内全长总长425公里,从岳塘区出境。
五、长吵隐沙市
湘江由湘潭市岳塘区昭山进入长沙市,在长沙市境内,湘江流经长沙县、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望城区,在长沙市境内全长74公里,从望城区乔口出境。
六、岳阳市
从长沙市出来,湘江进入岳阳市湘阴县,将湘阴县从中分为两半,到临资口与资水东支汇合,继续向北,流经汨罗市、岳阳县境,最后注入洞庭湖,在岳阳市境内全长约1088公里。
兰陵县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地处山东省南部,处于沿海地区大开放、黄淮海平原大开发的交叉地带。兰陵现辖16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3个社区、600个行政村,1401万人。
兰陵县初建于春秋时期,是山东境内最早设立的县邑,初为鲁国次室亭,公元前380年被楚国占领并初置兰陵县邑。抗日战争时期兰陵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新中国成立后兰陵县撤销。2014年1月8日,中国民政部同意并批覆苍山县复名为兰陵县。
2018年10月,获得全国农村一基粗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2018年,兰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43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18亿元,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14602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3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占比143:358:499。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 :兰陵县 外文名称 :Lanling County 别名 :苍山县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 下辖地区 :卞庄街道、兰陵镇等 驻地 :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 电话区号 :0539 邮政区码 :277700 地理位置 :山东省南部 面积 :1724平方千米(2012年) 人口 :1306万(2012年) 方言 :中原官话-兖菏片-兰陵话 气候条件 :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古镇、抱犊崮、文峰山、大宗山朗公寺等 机场 :临沂机场 火车站 :兰陵站 车牌代码 :鲁Q 地方特产 :兰陵美酒、兰陵大蒜、兰陵牛蒡等 名胜古迹 :荀子墓、萧望之墓、鄫国故城等 兰陵名人 :兰陵王、荀子、萧望之、匡衡等 行政代码 :371324 地区生产总值 :40743亿元(2018年)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区划沿革,区划详情,人口民族,人口,民族,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自然资源,经济概况,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交通运输,公路,铁路,水运,旅游,地方特产,著名人物,获得荣誉, 历史沿革 夏代王杼五年(公元前2053年),封曲烈为鄫,有向(今向城)、次室(今兰陵)诸邑。公元前567年,鄫国为莒国所灭,后莒国被鲁国灭,鄫地为鲁国所辖,鲁国设有向、次室、鄫(今车辋)诸邑。公元前487年兰陵为吴国属地。公元前468年兰陵为越国属地。公元前291年兰陵郡从东海郡中析置,县境分属兰陵郡之兰陵县、琅琊国之缯县、东海郡之襄贲县。公元前261年楚国占领兰陵,置兰陵县。直至公元前221年,县境分属兰陵、襄贲2县。 秦统一后,县境分属东海郡之缯、兰陵、襄贲3县。 西汉时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之缯县、兰陵、襄贲3县。东汉时属琅琊国之缯县及东海郡之兰陵、襄贲县。 三国时东海郡之兰陵、襄贲、缯3县。南朝刘宋时,县境分属琅琊郡之即丘县、费县和东海郡之襄贲县。北魏时,分属兰陵郡之兰陵县、琅琊郡之即丘县、郯郡之郯县。 隋时,分属临沂县、兰陵县。 唐初,分属临沂、兰陵、缯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县境分属河南道沂州之临沂县、丞县。 宋代属京东东路临沂县、丞县。金时属山东东路临沂县、山东西路邳州兰陵县。 元代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峄州和沂州临沂县。 明清两代分属沂州府之兰山县、费县、郯城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府制取消,复设临沂县,县境分属临沂县六、七、八区,郯城县四、五区,费县二、七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协商成立临郯费峄4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在车辋召开会议进行改组,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合办事处。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临沂县抗日民主 在庄坞成立。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28日,临郯费峄四县边联抗日人民代表大会在万村召开,成立临郯费峄携升四县边区 ,简称“边联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 鲁南区委决定建立兰陵办事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改称兰陵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春,边联县改称赵镈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兰陵县撤销,其部分辖区归属赵镈县。民国三十四年(搏隐镇1945年)底,苍山县境只赵镈县1个建制。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将赵镈县东半部析出置县,为纪念1933年 领导的“苍山暴动”,取名苍山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兰陵县。 1950年5月11日,撤销赵镈县,其辖区大部分并入苍山县。 1953年,撤销兰陵县,其辖区部分并入苍山县。 1994年,临沂地区改置为地级临沂市,苍山县隶属临沂市。 2014年1月21日,重新恢复为兰陵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1月5日,苍山县由14个镇、14个乡调整为14个镇、7个乡。 2009年9月21日,撤销苍山县卞庄镇,设立卞庄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13个镇、7个乡。 2010年,苍山县沂堂镇划归罗庄区管辖;撤销鲁城乡、矿坑乡,设立鲁城镇、矿坑镇。调整后,全县辖1个街道、14个镇、5个乡。 2011年11月,撤销二庙乡,并入长城镇;撤销层山镇,并入庄坞镇;撤销兴明乡,并入向城镇;撤销三合乡,设立芦柞镇,并将卞庄街道的前芦柞东村、前芦柞西村等22个行政村划归芦柞镇管辖;撤销贾庄乡,设立金岭镇,并将卞庄街道的东坊上、西坊上等49个行政村划归金岭镇管辖。调整后,苍山县辖1个街道、15个镇、1个乡。 2014年1月21日,重新恢复为兰陵县。 区划详情 截止2012年,兰陵县辖1个街道:卞庄街道,15个镇:兰陵镇、大仲村镇、尚岩镇、磨山镇、矿坑镇、新兴镇、南桥镇、金岭镇、芦柞镇、庄坞镇、鲁城镇、向城镇、神山镇、长城镇、车辋镇,1个乡:下村乡,1个经济开发区,1024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兰陵县人口1306万。 民族 2012年兰陵县有回族、彝族、黎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布依族、壮族、拉祜族、佤族、傈僳族、哈尼族、土家族、侗族、布朗族、傣族、白族、朝鲜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仫佬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德昂族等27个民族,共6063人,占05%;超过30人的有回族、彝族、蒙古族、满族、黎族,其中回族567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37%;彝族56人,占09%;黎族54人,占08%。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兰陵县位于东经117°41"~118°18",北纬34°37′~35°06"之间。地处鲁西南,东与临沂市罗庄区及郯城县接壤;东南部的庄坞、长城、磨山与郯城县相连;南部的南桥镇、兰陵镇、长城镇与江苏省邳州市毗邻;西部的下村、鲁城、新兴、兰陵与峄城为邻;北部的下村、车辋、大仲村与费县交界;东北部的矿坑、仲村、神山与罗庄区相依。至首都北京592千米,至省会济南225千米,至临沂42千米,至费县525千米,至徐州127千米,至邳州62千米,至郯城50千米。兰陵县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8千米,总面积1724平方千米(2012年)。地形 兰陵县地处鲁南低山丘陵南缘,海拔高程40至580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次降低,依次是低山、丘陵、平原、洼地。低山多分布于西北部的鲁城、下村、车辋等乡镇,面积3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96%。丘陵多分布于低山平原之间,面积33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84%。平原多为东、西泇河、汶河及沂河冲积、分洪而成,面积11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2%。 气候 兰陵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漫长干冷,雨雪稀少;春季风大空气干燥,易发生春旱;夏季高温多湿,雨水集中,灾害性天气较多;秋季常受干旱或连阴雨天气的威胁。年平均气温135度,极端最低气温-249度。平均气温年较差274度,最大日较差249度。无霜期年平均209天,最长达253天,最短12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863小时,年总辐射千卡/平方厘米。0度以上持续期235天(一般为3月25日~11月16日)。年平均降水量83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82天,最多达115天(2003年),最少为61天。 水文 兰陵县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中运河水系,其中吴坦河流域面积48327平方千米,占245%;西泇河流域面积640平方千米,占325%;陶沟河流域面积12974平方千米,占66%;运女河流域4117平方千米,占22%;汶河流域面积1641平方千米,占83%;白家沟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占25%;燕子河流域面积3115平方千米,占158%;小涑河流域面积72平方千米,占36%;武河流域面积1973平方千米,占11%;邳苍分洪道流域面积578平方千米,占29%。 兰陵县境内主要河道只有四级河吴坦河、西泇河、陶沟河、汶河、燕子河等5条,总长1787千米。河流总长度47925千米。河网密度025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61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西泇河,从费县马庄镇至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流经境内下村乡、尚岩镇、向城镇、新兴镇、兰陵镇,长39千米,流域面积6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5条,分别是下村河、峰下沟、水沟、阳明河、黄山河。 土壤 兰陵县境内有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4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27个土种。棕壤土、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26%、356%、237%、281%。 自然资源 截止2012年,兰陵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25种,包括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3种、稀土矿产1种、水气矿产2种,其中铁、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为优势资源。 金属矿产中铁矿主要分布在鲁城、尚岩、新兴、兰陵等乡镇,资源总量约10亿吨,矿石全铁平均品位为32%。黄金主要分布在下村乡龙宝山、金岭镇晒钱埠村和莲子汪村等地区。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车辋、矿坑等乡镇。铜矿主要分布在金岭镇太平庄村及莲子汪村等地区。铅主要分布在车辋镇。钨多以伴生矿物出现,主要分布在金岭镇莲子汪村、下村乡龙宝山等地区。钼矿主要分布在金岭镇英沂官庄村东南500米处。 非金属矿产中石膏主要分布在兰陵镇南部,矿层分布稳定,呈多层分布,单层厚度个别达25米,已探明资源储量1126亿吨,矿石平均品位为60%。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鲁城、新兴、尚岩等乡镇,资源总量约3亿吨,矿石品位平均为983%。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部,矿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白云岩主要分布在下村、车辋、矿坑等乡镇。大理岩主要分布于在县境西北部山区,地表露头仅见于金岭镇晒钱埠村、下村乡龙宝山前等地区。石榴子石主要分布在金岭镇晒钱埠村西、下村乡吴家沟村西及金岭镇莲子汪村等地区。蛭石主要分布在新兴镇小青山西侧。重晶石主要分布在下村乡上村、龙宝山等地区。海绿石主要分布在鲁城、新兴、尚岩等镇。页岩、粘土矿在境内分布广泛。 经济概况 综述 2018年,兰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43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18亿元,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14602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3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占比143:358:499。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8年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996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分别为795亿元、126亿元、1199亿元、416亿元和276亿元。实现增加值5945亿元,其中,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4965亿元、09亿元、498亿元、265亿元和127亿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988万亩,同比增加532万亩,增长368%。总产6489万吨,同比增加089万吨,增长139%。其中,夏粮6507万亩,同比减少036万亩,下降055%,总产2792万吨,下降153%。秋粮播种面积8481万亩,增加568万亩,增长718%,总产3697万吨,增长7%。预计油料种植面积177万亩,总产619万吨,下降29%,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达到126万亩,总产017万吨,分别增长156%,186%。棉花种植099万亩,总产量01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水果产量666万吨,增长33%。全年蔬菜面积826万亩,增长32%。总产323万吨,增长33%。 畜禽养殖平稳发展。年末生猪存栏197万头,略减03%;家禽存栏817万只,同比减少23%,其中肉鸡存栏586万只,同比增加33%;牛存栏19万头,同比减少61%;羊存栏14万只,同比增长62%;全年生猪出栏444万头,同比增长4%;活家禽出栏2559万只,同比减少23%;全年肉类总产量78万吨,同比减少125%;奶类产量23万吨,增加065万吨;禽蛋产量36万吨,同比减少2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87公顷,育苗面积541公顷,其中,当年新育164公顷。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45万台,各类配套农机具23万台(套),小麦和玉米联合收割机分别达到2600台和580台。深松机、打捆机、粮食烘干机共202台。全县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8%,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7%。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其中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103万亩。 第二产业 全县188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8984亿元,同比增长785%,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工业用电量13008571万千瓦时,增长1082%。“2+3”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4628亿元,增长988%,其中,矿产建材业实现产值18054亿元,增长3341%,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4963亿元,增长202%。工业效益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6856亿元,增长602%,利税、利润分别为4465亿元、3231亿元,分别增长664%和1368%。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投资结构趋于最佳化。2018年,规模以上投资项目267个,完成投资2281亿元,增长9%。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9亿元,增长18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1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8亿元,增长-7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8亿元,增长-303%。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507%、4269%和522%。亿元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60个,完成投资额118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到105%。 四、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全县通车里程28666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公里,国、省道1906公里,县、乡、村公路 2623公里。 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032万元,增长2164%;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6万户;行动电话用户729万户,增长32%;全县网际网路用户161万户,同比增长48%。 五、国内市场、外经外贸和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走势良好。201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3亿元,增长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1464亿元,增长147%住宿餐饮营业额199亿元,增长84% 对外贸易运行平稳。进出口总额11644万美元,增长685%,其中出口总额11423万美元,进口总额221万美元,分别增长846%和-3954%。 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县外资金7198亿元,其中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122亿元,全县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过三千万的产业项目(不含房地产及基础设施类项目)109个,其中新上项目85个,续建项目34个,新上项目中过亿项目产业项目35个,过5亿元项目8个。 六、财税、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较上年增长91%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836%;非税收入完成25亿元。全县财政支出累计完成50亿元,增长103%。税务部门收入合计24亿元,增长164%。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116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182亿元,比年初增加195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237亿元,比年初增加24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501亿元,比年初增加169亿元,短期贷款余额6045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存贷比6333%,新增存贷比173%。 七、科技、教育、卫生 科技成果有新突破。2018年,县级投入科技经费 4122 万元,审批立项国家级项目0 项,省级 2 项,市级 3 项,争取项目资金145万元,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 8项。全县新申请发明专利94件,授权发明专利26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90780人,其中高中生20303人;普通中学任课教师4236人。国小262所,在校生141833人,任课教师5091人。幼稚园518所,入园儿童50564人。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18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71个、增加10个,其中医院34所。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981人,增加1242人,其中执业医师1497人,增加267人。医院、卫生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共拥有病床8195张,增加1444张。 八、人口与就业 2018年末,全县总户数392万户,户籍人口1448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288%。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23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738%。常住人口11974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91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2%。全县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2875人,创业培训509人。 九、居民生活 2018年,兰陵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41元,比上年增加1812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88元,比上年增加2127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2元,比上年增加1026元,同比增长79%。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2018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58600人、57942人、39123人、56825人、3447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0671人、城乡居民医疗保 险109655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8元(基础养老金)。 安全生产情况。全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同比下降50%和50%。 城乡居民低保人数21万人,其中,城市居民低保人数379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426万元;农村居民低保人数207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1449万元。全县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口586人,发放供养资金3715万元。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2012年,兰陵县新增城镇就业2076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22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全覆盖,发放基础养老金11亿元;兰陵县人社局被省 授予全省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56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67户。发放居民低保金5190万元,发放慈善救助款物折现1555万元,有效救助各类困难群体54万余人次。 教育 2012年,兰陵县总投资305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154个,D级危房改造全面启动,其中县财政投资12亿元;新建兰陵县泉山实验学校和45所公办幼稚园;兰陵二中等城区学校改造工程有序推进。6所学校创成省级规范化学校。 文化 2012年,兰陵县新建村级文化大院80处、农家书屋120处;在262个行政村安装健身器材3018件;成功承办2012年山东省中小学生田径联赛,本县籍运动员收获省级以上各类比赛奖牌7枚,获市五运会团体第三名。 卫生 2012年,兰陵县新农合让百姓2012年全年报销金额32亿元,惠及7262万人次。完成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年度任务,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查体99万名。 交通运输 公路 京沪高速公路、临枣高速公路和206国道纵贯兰陵县全境。 铁路 兰陵县距兖石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均不足1小时路程,临枣铁路纵贯全境。 水运 兰陵县分别距日照港、连云港130公里。 旅游 向邑故城 遗址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向邑故城遗址位于兰陵县向城镇驻地西南及西部。故城呈方形,边长500米,是一片黄土高地。故城东北城角,在今向城医院东北角,故城东南角,为原镇农业站,现为镇职工家属院,故城东为向城东村。今于阳明河直修南北大灌渠,由故城中心穿过,原206国道在故城北半部东西横穿而后斜向西北,新修建的206国道在故城北城墙遗址北约300米,故城南城墙遗址,位于向城镇驻地外环路北约20米,潍(坊)徐(州)公路则在故城东墙外向南延伸。现故城西南角原遗存上约百米、高3米的城墙基,现减少为60米,其他各处早期均泯然无存,已成为平地。在遗址上曾采集到半筒瓦、半瓦当、陶豆盘、灰陶纺轮等,系春秋时期的文物。 大宗山朗公寺 大宗山朗公寺九峰环拥,为琅琊四大古寺之首,大宗山朗公寺旅游景区位于大仲村镇东2公里处,主峰海拔257米,南北走向。朗公寺就坐落于山中,朗公寺建寺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并以东晋沙门笠僧朗公卓锡住持修禅而得其名。历经南北朝,兴于隋唐。元朝鼎盛时期占地数百亩,殿阁20余处,禅房300余间,僧侣500余人,曾为古琅琊四大寺院之首,当时与长清灵岩寺和杭州灵隐寺相齐名。此外景区内还有万年古松、红孩儿桥、仙女池、聚仙阁、塔林等多处遗迹和景点。景区主要是在寺院遗址上修复了朗公寺院,建有入口牌坊,硬化了景区入口至寺院的道路,入口内部建有一处武术学校,每年阴历三月初八庙会活动已成为景区的主要项目。 文峰山 文峰山位于兰陵县城西部,地处苏鲁交界,东靠临沂,西临枣庄,南接徐州,北望泰山。京沪、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临枣高速、临枣铁路、206国道横贯东西。 文峰山原名神峰山,因鲁国执政大臣季文子设兰陵为次室邑,在此执政期间,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去世后葬于文峰山,后人为纪念他,把“神峰山”改为“文峰山”,山上有“季文子墓”、“三清宫”、“泰山殿”、“泉源寺”、“千佛崖”等遗址。 文峰山同时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根据地和主战场,是山东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区域。山上有银厂惨案烈士纪念碑、 鲁南区委书记赵镈烈士墓、山东军区八师政治部主任曾明桃烈士墓和“苍山暴动”***郭云舫烈士墓。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就坐落在山南脚下,烈士陵园占地341公顷。四周筑有2米左右的院墙,西式门楼坐北朝南,坡地而立,左侧扁立柱镌有“烈士陵园”4个金色大字,4间门房衬附门楼两侧,两头各有一间小楼耸立对峙。园内建有鲁南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后为烈士墓林,墓林后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 地方特产 兰陵美酒 兰陵美酒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代。兰陵美酒自古至今是以黍米为原料进行酿造,且全国独家,历史上称“东阳酒”、“兰陵酒”、“兰陵美酒”、“金花酒”、“金华酒”均指兰陵美酒。 兰陵美酒需经整米、淘洗、煮米、凉饭、糖化、下缸加酒、封缸贮存、起酒等制作过程。美酒用曲必须是储存期较长的中温区,曲香浓郁,糖化力在35%以上。美酒与白酒的生产有别,其成本比白酒高,生产50公斤美酒,需要90公斤优质白酒、30公斤粘黍米、9公斤曲、15公斤大枣,酿造周期最少为120天。除酿造技术外,水土便是决定的因素,兰陵地下水分碱、甜两种,碱水含有多种矿物质,人不能饮用,专供造酒。 天下第一蒜 兰陵大蒜 苍山大蒜产于兰陵县,种植历史已逾千年。它是在兰陵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为定向培育而形成的兰陵县特有品种。苍山大蒜主要有蒲棵、糙蒜、高脚子等3个品种。 著名人物 兰陵县有荀子、萧望之、匡衡、兰陵笑笑生、季文子、左丘明、高长恭(北齐兰陵王)、鲍照、萧道成、何逊、王思玷、王鸿祯、王鼎钧等名人。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26日,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