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省体改委批复,由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铜陵通源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铜陵三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华工程公司共同出资发起设立,于2000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
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江之濒、风景如画的皖南山区,是一座以硫为主,伴生铜、金、银、铁、铅、锌等多种金属元素的大型化学矿山,已探明地质储量17亿吨,其中硫铁矿矿石量8711万吨、铁矿石量2400万吨、铜金属量50万吨、铅锌金属量4万吨、还有成百上千吨的金银金属量。公司是国家“十五”规划的全国两家重点硫铁矿企业之一。
铜陵化工集团有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化工集团有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2月28日,公司前身是铜陵市有机化工厂,始建于1983年6月,是生产染料中间体、橡胶防老剂、有机化工原料等中型化工企业。位于铜陵市西部,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铁路运输直达厂区,是铜陵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其前身为铜化集团铜陵安纳达钛白粉有限公司,是目前安徽省最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锐钛型钛白粉产量居全国前列。
铜陵市顺华合成氨有限公司
铜陵市顺华合成氨有限公司位于铜陵市东北郊顺安镇,现有年产4万吨合成氨和设计年产1万吨碳酸盐生产装置各一套。主要产品有3万吨/年商品液氨、3万吨/年农用碳酸氢氨、1万吨/年工业氨水等。企业总资产98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6000万元。
华兴化工有限公司
华兴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郊横地段,交通方便,厂区西临长江,可以方便的利用六国公司已有的专用码头,紧邻硫酸销售大户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距主要原料硫铁矿产地——铜化集团租兆竖新桥矿业公司仅32公里。公司于2001年6月挂牌正式成为铜化集团下属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272250万元,主要经营硫酸制造、销售,废渣销售,机械设备加工和劳务输出,公司现有职工60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8人,公司下设四部二室、五个分公司、三个子公司和一个硫酸厂,是一个机制灵活并具有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公司。
铜陵市绿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市绿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一九九八年八月,系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集磷石膏综合处理技术开发、咨询、转让及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现为安徽省级环保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磷石膏研究开发基地。公司原有的年产10万吨水泥缓凝剂是国家高新技术项目、安徽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列入国家环保总局“跨世纪绿色工程”、安徽省环保局“蓝天碧水工程”;国内单产规模最大的磷石膏处理项目年产30万吨水泥缓凝剂生产线于2003年10月在本公司建成投产。
铜陵化工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化工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是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集团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各类产品、机械设备、技术、物料和零配件的自营或代理进出口业务。
自1993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遵循“至精至诚,服务于集团公司企业”的经营宗旨和理念。近年来,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公司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战略,加强弊大对外贸易、交流和合作,构筑了完整猜基和良性发展的结构体系。
销售:磷酸二铵、氮磷钾复合肥、造粒磷肥
安徽通华物流有限公司
安徽通华物流有限公司于1992年7月份在原新桥矿车队、磷铵厂车队、化工总厂车队、有机化工厂车队和市冶金原材料调运处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当时企业名称为铜陵市化工集团汽车运输分公司,是专业化的汽车运输公司。1999年12月份,由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名称为铜陵化工集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铜化汽运公司),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现公司法人代表:王志强。2010年变更为安徽通华物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郝毅
铜化弘宇房地产开发公司
铜化弘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24日。现有员工2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的有13人,设置二个项目分公司和四个职能部门,开发资质为四级,注册资本500万元。为独立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徐杰斌。
铜陵化工集团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化工集团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长江南岸,距黄山160KM,距九华山100KM。是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交通便利,水路、公路四通八达。
公司始阻建于1982年,具有近20年的编织袋制造及塑料加工历史。拥有固定资产140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33682平方米,工业厂房、办公楼共8000平方米,职工近300人,工程技术人员20多人,具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塑编制品年生产能力2000吨,蓬布1000万平方米。
铜陵化工集团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化工集团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工程设计、科研、技术咨询、环境污染防治等业务于一体的国家乙级设计科研单位。我公司是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会员单位。
我公司现有职工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6人,有高级工程师25人,工程师35人,各类注册工程师8人,配备有化工工艺、机械设备、化工分析、环保、自控、给排水、采矿、选矿、电气、总图、概预算、技术经济、建筑、结构、暖通等数十个专业。拥有先进的电子计算机、CAD系统及其它先进的技术装备。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成立于1996年12月,是安徽省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着重以铜化集团生产企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对接为落脚点,重点在磷复肥、磷酸盐、硫酸盐和磷石膏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进行项目研究与开发,为集团公司中长期发展打造科研、技术创新平台。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做大做强硫磷化工,做精做优精细化工,做实做好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战略,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铜化技术中心以“厚德、聚智、唯实、创新”的 团队精神为理念,大力实施科研项目试验和技术。
铜陵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八百里皖江中部,素有皖中南以及中国古铜都对外开放桥头堡之称。这里陆域平坦,岸线顺直,航道宽阔,水深流缓,河床稳定,是交通部《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确立的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铜陵港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处在上海——武汉、九江——南京、合肥——黄山以及安徽长江五港的中心点。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铜宣杭高速、宁铜铁路、铜九铁路和已经在建的宁宜城铁、京福高铁交汇于港区及腹地边际,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皖中南物流集散中心和长江干线重要港口企业。1993年,铜陵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海关、边防、商检等查验机构相继成立;1997年,正式开通国际集装箱内支线航班;2009年,交通运输部确立铜陵港为海峡两岸三通直航港口。公司现有15座码头、17个泊位,分布于大通、横港、兴隆、铜陵县城关四大港区,港区岸线291公里,其中对外开放码头四座,辟有日本、朝鲜、韩国、中国香港、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直达或中转航线,常年可通航和靠泊万吨级海轮。主要从事国际、国内集装箱和件杂散货的装卸、仓储、中转以及理货、船舶代理、水陆运输、旅游服务等物流服务等业务,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公共服务性国有港口物流企业。
安徽木林阳光建设闭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裤态尺专业从事建筑施工、装饰装修、室内外装饰装修胡高、绿化美化、木作、家具制作等工程的施工企业。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施工队伍,以“诚信、安全、质量、效率”为宗旨,以“质量第一、客户至上”为宗旨,以“质量第一、客户至上”为宗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施工服务。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拥有先进的施工设备和设施,能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安徽木林阳光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以其优质的服务、专业的技术、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经典语录:人民重托重如山。
或许是因为女性的缘故,或许是她与生俱来的慈母心肠,或许是她对国计民生的特别关注,张润霞在铜陵当市长5年,以特有的亲和力征服了广大市民,赢得了“平民市长”的美称。
作为传统的矿山城市,历来崇尚“阳刚之气”,之前的历届主要领导均由男性担纲,“女市长”在当时十分罕见。但张润霞巾帼不让须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短短五年,身后却留下一行清晰的脚印……
1983年8月,工程技术人员出身的张润霞,作为铜陵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女市长,被时代大潮推上领导岗位。几分突然,几分生疏,几分压力。万事开头难,说起当初走马上任时的忙乱,张润霞至今记忆犹新:“我第一次主持市长办公会,话不知怎么讲,会不知怎么开,连起码的程序都不懂。案上卷宗堆积如山,不知如何处理,也不知哪些事情找哪个部门落实?在赵指南(原常务副市长)等老领导的帮助下,逐渐熟悉并适应了政府工作,进入了角色。‘人民重托重如山’,这是我当市长最初的感受,也是后来一直激励着自己的神圣使命感。”
进了大楼是市长——发号施令;回到家里是主妇——柴米油盐。对于这两种角色的频繁切换和其高速运转的频率,记者袁乃中曾有一段详细的描述:“她很晚才下班,回到家刚系上围裙炒菜,楼下喇叭响,秘书催。匆忙解开围裙,丢下锅铲,拎起包登登登下楼,油锅还在滋滋响,人已钻入车中,一溜烟赶赴现场,处理工作。深更半夜,人刚睡,梦正香,一阵喇叭惊梦,披衣起床,打起精神再战……以致邻居有了怨言:跟市长住在一起倒了霉。张润霞知道了,一是向邻居道歉,二是嘱咐秘书、司机减少动静,不要扰民。经常是‘开会在子夜’,到后来连秘书、司机都搞怕了……”
女市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超常规工作,才能不辱使命啊!
“任职市长伊始,我即把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主要使命。”
那时,正值省委、省政府转发铜陵市委、市政府《关于走工业发展新路子的情况和开创新局面的报告》不久。铜陵正面临一场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大革命和脱胎换骨的经济大转型。
铜陵以铜立市,以铜兴返卜市。但资源型城市的最大隐患便是“矿采空,人走空,家园尽在流浪中”,一旦资源枯竭,城市也就随之消亡了。
市委、市政府居安思危,前瞻性地提出铜陵“走工业发展的新路子”就是要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经过“涅槃”获得新生,它关系到铜陵生死存亡和未来命运。
“新路子”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三大基地”,即:铜工业基地、硫磷基地和水泥基地;“发展五大行业”即:冶金、化工、纺织、建材、电子工业。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铜独大”,地方工业长期萎靡不振的被动局面。
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现阶段,铜工业与地方工业比翼齐飞;当铜资源枯竭后,发展壮大的地方工业便可“接力”赛跑,保持城市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张润霞说:“方案既定,政府的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发展壮大。”
铜陵地方工业过去是“五小”起家,但小打小闹告茄难成气候。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有大气魄,大手笔,大工程,大项目。
“大项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得漏友穗靠自己去争去挤去抢。众人拾柴火焰高,发动全市跑项目。全市从上到下,从在职到退休的都动员起来了。有关系的找关系(上下级关系、海外关系),有门路的找门路(内引外联、独资合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建言献策提线索、出主意。为了生存,为了明天,全市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豁出去了。
“大项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得靠自己去争去挤去抢。“等、靠、要”一事无成,主动出击才能寻得战机。众人拾柴火焰高,发动全市跑项目。全市从上到下,从在职到退休的都动员起来了。有关系的找关系(上下级关系,海外关系),有门路的找门路(内引外联,独资合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建言献策提线索,出主意。为了生存,为了明天,全市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豁出去了。
作为市长,张润霞走在跑项目队伍的最前列“1984年,加大跑部、跑省力度,我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跑’的旅途中度过的!”
跑出希望,跑出机会,跑出效果。上亿元,甚至几十亿的大项目,几年间相继落户铜陵。如2000T/Y涤纶长丝;12T/Y磷肥,60万T/Y新桥硫铁矿工程;1500T/Y双向电工拉膜;1800T/Y家电铜材生产线;2台25万KW发电机组;铜陵长江大桥;17万绽棉纺;9600锭麻纺……等数不胜数。“铜陵现象”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人们将其归结为“跑部前进!”铜陵就是在“跑”中一往无前。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张润霞动情地将它归纳为四句话“千方百计找项目,千山万水跑项目,千方百计争项目,千辛万苦上项目!”
“关注百姓衣食住行,甘当‘平民市长’!”
相比其他城市,铜陵市民的“衣食住行”形势更加严峻。
铜陵是一座矿山城市,过去传统的做法是“人随矿移,矿空人迁”的游牧生活,其指导思想是“先生产,后生活”,致使城市建设各项功能大大滞后于经济建设,“欠帐”较多。住房难,行路难,买菜难,入学难,入托难,入厕难,女青年就业难,男矿工找对象难……一句话,市民生活成了“老大难”。
先说“住”吧,叫作“处处干打垒,家家盖披厦”,四世同堂挤在十几平米矮房内,床挨床,头挤头,无立锥之地。一到烧饭,屋内烟熏火燎,屋顶炊烟袅袅,整个城市成了“雾都”。不够住,正屋接披厦,披厦接席棚,一家动头,众人效仿,“披厦到处盖”成了当时铜陵的“三大怪”之一。
安居才能乐业“破冰之旅”从住房开始。张润霞带领城建一班人实地考察后,把长江新村作为第一批试点。长江新村是铜陵有名的“盆地”,一排排矮小的平房,散布在山沟里,由于地势低,排水设施简陋,一遇暴雨既成内涝,水大时,可与屋檐平齐。居民苦不堪言。经过努力争取,采用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对长江新村进行了彻底改造,苦战13个月,旧貌换新颜。昔日的“难民营”成了令人向往的“伊甸园”,如今的长江新村成了“常新”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被建设部作为“旧城改造”的示范工程加以推广,全国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在1986年全国首届园林绿化会议评比中,长江新村绿化区和长江路绿化带,天井湖公园受到会议表彰。并由此而迈开了大规模的旧城老区改造步伐。从1983年到1987年,五年间竣工的住宅面积,相当于建市初期到1980年近30年来住宅建设的总和。
净化环境——改造公厕。张润霞带人到苏、锡、常地区取经,在1984年到1985年两年内,铜陵新建、改建了200余厕所。新厕内部功能齐全,外观设计新颖,一时间,铜陵公厕成了最热门的景观,各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大幅照片登报上刊。不少市民都以漂亮的厕所为背景,竞相拍照留念。
美化环境——兴建公园。铜陵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但过去只埋头干活,不抬头观景,“穷山恶水”一片荒凉。美化需要投入,政府没钱,但有权威,更有智慧。建天井湖公园,园内景点,各家认购,署上姓名,与风景一起流传千古。企业扬名,市民得利,名利双手,是政府导演的“大片”,螺狮山命名为“青年公园”——由团市委发动青年义务劳动,植树种花;笔架山冠上“老年公园”——由退休老工人最多的铜矿筹建;板栗山则更名“妇女儿童公园”——不用说,这建园任务自然就交给妇联了。
治山——山青,治水——水秀,治路——路畅,治景——景美……昔日不起眼的矿山,如今已有天井湖公园等三处景点入选“自然”风景保护区。
市长、市长,为市民之家长,理所当然要为他们排忧解难。
一个妇女拦路下跪,丈夫因公殉职,家里生活困难,张润霞及时解决了她子女就业问题。半夜,“市长热线电话”响起,有人反映船到铜陵港晚点,无公交车进市,外地顾客心有怨言。张润霞指令有关方面调度车辆,将滞留旅客接到市区,旅客由怨言而转为“赞语”。心系百姓寻常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铜陵人民没有忘记“平民市长”,而她也深深地记挂着铜陵人民!言为心声,让我们来听听她的自述:“我在铜陵任职市长只有一届,为铜陵人民所做的贡献也极其有限,但铜陵人民在我任职期间给了我充分的理解与支持,使我每当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就心生感激!感谢铜陵人民对我的信任,把市长这付重担托付给我;感谢铜陵人民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和我一道负重爬坡,共同度过那段艰苦创业,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