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集团下属公司上市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控股哪几家上市公司
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旗下9家公司集体宣布“临停”,引发重组猜想。据了解,中国建材旗下上市公司有15家,中材集团旗下上市有8家上市公司。
中国建材旗下上市公司临停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多家上市公司今早齐停牌。
中国巨石、中材国际、宁夏建材、祁连山在上交所停牌,原因都是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北新建材、天山股份、中材科技在深交所停牌,拟披露重大事项;中国建材在香港停牌,等待根据香港收购及合并守则刊发内幕消息。中材股份在香港停牌,等待根据香港收购及合并守则刊发内幕消息。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合并而来。2016年,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凳搜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合并事项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家公司实施重组。此次重组的方案是由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年初,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透露:“去年,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合并后被国资委选为央企兼并重组试点。目前,两个集团已经顺利完成无缝对接,下一步要对旗下15家上市公司进行深度业务整合,现在正在做方案。”
据中国建材集团官网显示,中国建材集团集科研、制造、流通为一体,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连续六年荣登枣凯历《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资产总额5500亿孙念元,员工总数25万人,年营业收入近3000亿元。拥有15家上市公司,其中海外上市公司2家。水泥熟料产能53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43亿立方米、石膏板产能20亿平方米、玻璃纤维产能195万吨、风电叶片产能16GW,均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水泥工程市场和余热发电国际市场领域处于世界第一。拥有26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38万名科技研发人员,33个国家行业质检中心,9000项专利,11个国家实验室和技术中心,18个标委会。
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愿景是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战略定位是行业整合的领军者、产业升级的创新者、国际产能合作的开拓者,重点打造基础建材平台、国际产能合作平台、三新产业发展平台、国家级材料科研平台、国家级矿山资源平台、金融投资运营平台等六大业务平台。
两材”整合,解决中材水泥同业竞争先行,中材集团弊数旗下宁夏建材、祁连山、天山股份解决同业竞争承诺9月6日到期,考虑租含首后期与中建材合并,我们判断,“两材”整合落地或首先解决水泥资产问题,主要受益为宁夏建材、祁连山、天山股份。
其次,具备资产整合及提升估值的的长期受益标老拿的:中国巨石(新材料整合平台)北新建材(吸收合并泰山石膏少数股东权益,管理层占到112%股权且换股价倒挂)
另外,小市值壳公司具有交易性炒作可能,受益标的为国统股份及瑞泰科技(壳概念)。
1,近年国家对央企扶持和兼并的力度明显加强,尤其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里面,国家要把央企做大,比如宝武合并,南北车,中国建材和中材合并。合并后一是扩大规模,增加竞争力。二是减少内耗,将同质产品合并。
2,与国内其他钢铁企业相比,包钢的矿石自给率高达70%,这是它的最运轮御大优势。由于地处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包头地区,矿石主要来源于附近的白云鄂博矿,该矿现已探明铁矿储量95亿吨,以目前公司每年1000万吨的桐棚开采量,至少可以开采30年。包头地区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开采储量达85亿吨,公司原料优势也较为明显。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包钢还有稀土资源,是特种钢的生产的必要原料,包头作为稀土之都但是包钢并未很多的利用稀土资源,有可能将配给给更大的企业,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做贡献。
3,还是希望兼并,包钢这些年运行的确实不好,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回,很多包钢员工前几年都发不了工资,都处旁岩于放假状态,希望兼并后,优化资源配置,重现往日辉煌,重振大包头的经济。
这只是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包头人,我还是乐见其成。
中国建材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10月成立的原重工业部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建材科研机构。
1951年1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将所属的水泥公司和玻璃陶瓷公司合并,改组为东北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同年3月1日,“东北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技术研究室”成立(地址:沈阳市北关区毛君屯沈阳第一陶瓷厂内)。
53年初,东北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并入重工业部,与基本建设局筹备组合并为重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
1954年1月,北京研究所和沈阳研究室合并而成的“重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建筑材料工业试验所”成立(地址:河北省通县八区管庄),同年5月24日重工业部正式发文予以批准。
1955年5月12日更名为“建筑材料工业综合研究所”。
1956年10月,综合研究所分拆为“水泥工业研究院”和“建筑材料工业研究院”。
1958年4月,又分别更名为“水泥研究院”和“玻璃陶瓷研究院”。
1962年1月,“水泥研究院”和“玻璃陶瓷研究院”再次合并为“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成为当时建材工业唯一的科研事业单位。
下放改革
1969年8月,在国家机关直属机构体制下放的大背景下,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大纤慧部分科技人员下放到国家建委在河南驻马店板桥的“五七”干校劳动。
1970年12月,“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建制撤销,玻璃、玻纤、陶瓷专业的军工配套研究室、生产车间和水泥物理室就地下放至北京市建材局领导,组建为“北京市建筑材料试验厂”,一部分建材研究室并入在北京西郊组建的“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设置为水泥、玻璃、陶瓷三个研究室,其余大部分专业研究室搬迁到京外。
下放改革
1969年8月,在国家机关直属机构体制下放的大背景下,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大部分科技人员下放到国家建委在河南驻马店板桥的“五七”干校劳动。
1970年12月,“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建制撤销,玻璃、玻纤、陶瓷专业的军工配套研究室、生产车间和水泥物理室就地下放至北京市建材局领导,组建为“北京市建筑材料试验厂”,一部分建材研究室并入在北京西郊组建的“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设置为水泥、玻璃、陶瓷三个研究室,其余大部分专业研究室搬迁到京外。
1971年7月,“北京市建筑材料试验厂”由国家建委收回,更名为“北京151厂”。
1972年8月,“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体制下放前建制被批准恢复,已迁至湖北谷城的水泥二室和西郊三个研究室,以及河南板桥“五七”干校的科技人员又回到管庄,与“北京151厂”重新组建为“国家建委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1988年1月1日,“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正式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4]
1999年7月1日,依据1999年5月20日发布的《科学技术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方案的通知》,中国建材院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展望未来
2000年4月11日,中国建材院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不再是国家事业单位。 [5]
2004年2月,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中判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在北京重组成立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 [6]
2006年中国建材集团整合所属十三家科研设计院所,组建成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构成了国内建筑材料毁培答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专业最大的综合型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 [1]
来源: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8日
摘要:
6月24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公示显示,内乡县泰隆建材有限公司拟搬迁合并重建一条日产7000吨新型谨冲干法通用熟料水泥生产线,公示时间为2022年6月24日至7月7日。
6月24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公示显示,内乡县泰隆建材有限公司拟搬迁合并重建一条日产7000吨新型干法通用熟料水泥生产线,公示时间为2022年6月24日至7月7日。
根据公示,内乡县泰隆建材有限公司1条3000t/d新型干法低热钢渣特种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内乡宝天曼水泥有限公司1条4000t/d新型干法通用水泥熟料生产线,拟在内乡县循环经济建材产业园合并重建一条日产7000吨新型干法通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并计划于2023年12月投产。
责任编辑:褚赞赞
分享文章到: 0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码晌余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本迟滚网声明
邮箱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