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紧固件 >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到姑苏区干将路1296号座地铁2号线从哪一站下车

洁净的裙子
感性的山水
2023-04-23 20:08:19

苏州工业园区到姑苏区干将路1296号座地铁2号线从哪一站下车

最佳答案
欣喜的曲奇
朴素的小笼包
2025-07-23 10:40:20

地铁1号线

36分钟 | 1116公里带薯 | 票价肆脊3元

上车蠢雹者站星湖街发送到手机

苏州工业园区

步行337米 详情

地铁1号线(钟南街--木渎)

星湖街 2口 上车

10站

养育巷 2口 下车

步行382米 详情

姑苏区干将路1296号

最新回答
愤怒的路灯
甜美的航空
2025-07-23 10:40:20

上海市聚成律师事务所真心不错,可以放心选择。事务所提倡团队合作和专业相结合的法律服务方式,尤以事务所团队的力量为中外委托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宗自。地址:上海市长寿路1118号金源国际大厦21楼G座邮编:200042、电话:62520238、传真:6251810。上海市聚成律师事务所是以承办银行金融、公司组建、商务交往、房地产交易等法律事务为主的综合性的正拦合伙律师事务所。本所现有专职律师、消雹律师助理多人。事务所的合伙人拿清帆在律师执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

苗条的彩虹
心灵美的项链
2025-07-23 10:40:20
用焦距为120mm,口径为40mm的凸透镜2 做物镜

口径为20mm的凹透镜2做目镜

焦距为40mm,口径为25mm的凸透镜2 放在最后做增倍镜

8厘米折射望远镜多年来一直是我拥有的最大的望远镜。在对星云状深空天体和暗弱彗星的观测中,越来越感觉到8厘米的口径太不够了。如何获得一架口径大、成像质量优良而且使用方便的天文望远镜呢?我最终选择了自制一架口径20厘米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

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河南开封的张大庆先生。他精于制镜,多年来一直潜心寻彗,对天文同好则更是热心相助,我就是许许多多受到他帮助的人中的一个。他精心为我磨制了20厘米抛物面反射镜片,而且详细介绍了装配望远镜的经验,使我收益非浅。也是张先生在杂志上发表的多篇文章特别是《星空观测者》1998-3期上的《北风一吼,满天星斗—漫谈冷空气与天文观测》一文,让我觉得20厘米反射镜正是我所需要的望远镜,非常值得下功夫去做。

我前后花了3个月的时间,投资累积约800圆(这些钱可能还买不到一架8厘米地平式折射望远镜)完成了这架口径20厘米焦距107厘米的道布森结构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其实国内介绍怎样制作反射式望远镜的文章已经相当多了(杨世杰老师曾在《天文爱好者》上连载六期,系统介绍了反射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另外,各地同好介绍制作经验的文章也常有发表),我写此文,对于没有制作反射镜经验的同好,是想说明在一般所能达到的加工条件下,到底花多少时间投多少钱可以得到一架什么性能的望远镜,对于制作过反射镜的同好,则希望可以交流经验,特别是在如何调整反射镜光轴方面,国内文章谈论的不够细致,我从互联网上借鉴了一些国外天文同好的经验,再加上我的实践体会,写出来与各位同好探讨。

本文的重点是镜身的装配和光轴的调校。有一些零件的加工用到了车工和钳工,如果不具备此条件,因地制宜使用别的方法,同样也能达到目的。另外,大口径短焦比的望远镜对光轴的准确度是很敏感的,而望远镜做好后如果拉到野外去观测,很难保证调好的光轴一点不受影响,所以设计望远镜光路中的每一个部件时,在保证稳固的基础上都力求做到可方便调节。

一、镜身的装配

牛顿式反射望远镜的镜身(结构见下图)主要由镜筒、主镜、副镜和目镜构成,下面就分别说说镜筒、物镜座、副镜支架和目镜调焦座的设计与制作。

 镜筒

镜筒是光路中各大部件的支撑物,特别是要支撑重量较大的物镜和物镜座,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强度。镜筒的内径一般比物镜直径大2~3厘米,以方便物镜的安装和调节。镜筒的长度一般至少等于物镜的焦距,如果太短,将来主镜焦点伸出镜筒会太长,除非副镜尺寸足够大,否则当用广角目镜观测时,视场边缘肯定会有光线损失。

如果找不到大小合适的金属或塑料筒做镜筒,那么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己所具有的加工能力来选材制作。如果附近工厂有卷板机,可以请人用15mm厚的铝板按需要的长闭毁度和直径卷成圆筒,接口处可焊接或拉铆(我的镜筒就是用这种方法做的,结实而且轻便,效果非常满意)。也可以请白铁匠用铁皮或15mm厚的铝板卷制镜筒,在筒口处弯边可以增加强度(张大庆先生用的让态迅就是这种方法)。杨世杰老师介绍过在圆柱型芯子上用多层厚纸条按相互交错了的方向卷制镜筒的方法,我以前尝试卷过直径10厘米的镜筒,强度很大,效果很好。但要卷直径大于20厘米的镜筒时,会有几个实际的困难:首先是芯子不好找,其次是随着镜筒直径的增加,手工卷制的工作量和难度也会加大,各层纸粘合不紧密时,镜筒的强度会受影响,很难支撑20厘米的物镜和物镜座,将来也很难接相机拍照。除了圆形镜筒,还可以考虑方形筒。很多爱好者用木板制作方形镜筒,对于能找到木匠的爱好者来说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辽宁的张健同学在98年第一期《星空观测者》上介绍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方形镜筒的方法,也很有新意。

 物镜座

物镜座是自制望远镜中的坦此一个重点,它不但要牢固固定物镜,同时还要允许物镜的指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另外还有一点容易被人忽视的是,不能将物镜卡得太紧,否则物镜会产生形变,影响成像质量。

杨世杰老师介绍过两种物镜的固定方法。第一种是最简单的方法(下图A):找一个与镜筒内径相同的木板(底板),在上面相距120°的位置上贴上三块有弹性的泡沫橡皮或塑料垫片,把物镜放在上面,然后用三个金属片弯成的小钩将物镜固定在底板上(不要卡得太紧,以免物镜变形),最后用三个角铁把底板固定在镜筒上即可。这种方法制作简单,镜片固定牢靠,但物镜的指向只能安装时调节好,以后再想改变很麻烦。对于短焦比的望远镜,校准光轴是很重要而且时常需要做的事,所以我觉得不太合适用这种方法。第二种方法(下图B)首先将物镜固定在一个小板上,小板通过三个螺栓与底板相连,螺栓中间加上弹簧,通过调节底板背后的螺母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物镜的方向。这种方法制作相对复杂些,但使用效果 却非常好,也是现在十分流行并且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而随着物镜口径的增大,其重量也在增加,上述第二种方法中所用的螺栓和弹簧的强度必须增加,这最终会导致物镜座的重量随物镜口径的变大而急剧增加。因此对于较大口径的物镜,又有了一种新的固定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一块底板,没有小板,没有弹簧,但底板上却保留三个螺栓,螺母嵌入底板中,物镜片是直接放在螺栓的三个顶点上的,调节螺栓可以调节物镜的指向(螺栓顶点要打磨光滑,与镜片之间要垫上薄的耐磨物质,以防止划伤镜片);为防止镜片滑动,要在底板上钉三个小木块(防侧滑木块)挡在镜片边上(不可将镜片卡得太紧,应留有1~2毫米的间隙);为防止运输时物镜片翻倒(正常观测时镜筒开口都是朝上的,物镜重量落在三个螺栓上,不会翻倒),三个小木块上还要各加一个木片,木片末端要超出物镜边缘3、4毫米(见下图)。观测时,物镜片的底面落在螺栓的三个顶点上,侧面只与三个防侧滑木块中靠下部的两个接触,与三个防翻倒木片不接触,没有任何外力卡住物镜,因此物镜不会产生任何形变。

固定20厘米的反射镜片,用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行。我选用的是第三种方法。实际制作时,底板可以选用1厘米厚的整块木板或多层胶合板制作,如果是方镜筒,可以直接将木板锯成方形,如果是圆镜筒,可以请人用线锯或自己直接用钢锯条锯出圆形。底板应比镜筒内径小1~2毫米,能在镜筒内方便地进出。为防止木板受潮,有条件的可以对它作浸蜡处理,至少也要刷一层油漆。调节物镜方向的螺栓可以到五金店买M5规格的,为防止划伤镜片,我在镜片背后与螺丝接触的地方贴了三层透明胶条;为防止螺丝的松动,我没有使用螺母,直接在底板上钻直径略小于螺丝直径的孔,将螺丝旋入,借助木头的弹性和张力,可以将螺丝紧固,同时借助改锥(起子)也可方便地对其进行调节。连接镜筒和底板的角铁必须牢固,我选用了25毫米厚、15毫米宽的角铁,用两个螺栓与底板连接(其强度比直接用木螺钉要大得多),与镜筒之间也用螺栓连接。镜筒上和角铁上钻的孔应注意位置对齐,孔径以刚好穿过固定螺丝为好,确保以后每次安装物镜座时物镜与镜筒的相对位置不变,为以后调节光轴打下良好的基础。防侧滑木块和防翻倒木片的制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注意要确保物镜的安全,同时要让物镜有一定自由活动的空间。

 目镜调焦座

目镜调焦座的位置是由主镜筒直径、主镜焦距以及主镜焦平面伸出主镜筒的距离决定的,可以按比例画图,然后从图上量出具体位置。

目镜调焦座要求能稳定支撑目镜,并可在一定范围内(2~3厘米)方便地调焦。它的轴心(也就是目镜的轴心)要求尽可能与主镜筒轴心垂直并相交,如果以后打算接相机拍照,那它还必须有足够的强度。

如果感觉到在圆形镜筒上固定目镜调焦座比较困难,可以分成两部分来做:首先做出一个平面,然后在此平面的基础上固定目镜调焦筒。

如何做出平面呢?到装修店找一小段铝型材,用螺栓固定在主镜筒外壁(如下图),是一种容易实现而且使用效果很好的方法。注意最好找厚度不小于1毫米的铝型材,这样其强度才有保证。

这里再介绍一种做平面的方法:在主镜筒的内壁固定一块托板(见下图)。一般主镜与镜筒之间有1~2厘米的间隙,所以不必担心托板和目镜调焦座会挡住主镜光线。

我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托板由一块120毫米×100毫米×2毫米的钢板制成(见下图),两侧折弯,各打四个安装孔,然后在镜筒上打上相应的孔,就可以用螺栓将托板固定在镜筒的内壁上。考虑到将来会接照相机,托板上会受较大的力,所以安装孔较多,所用材料也较厚。如果发现目镜调焦筒轴心有些歪,可以改变各螺栓所用垫片的厚度。(图中有一个长条形的“副镜托杆安装孔”,这是为下一步安装副镜作准备的。)

有了平面,目镜调焦座就很容易固定了。可以用铝管车制一个法兰盘,然后用螺栓固定在平面上。至于调焦,可以使用抽拉调焦,调好后用顶丝固定,实际使用效果也不错。

 副镜支架

副镜的安装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其方向、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这是为以后调整光轴作准备的;二是要固定牢靠,避免以后经常重新调整其位置的麻烦,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欣赏望远镜带给我们的美丽星空上。

下面介绍一种设计,它是以上文提到的托板为基础的,注意了副镜各方向的可调节性,同时兼顾了牢靠性,具体可参考下图。

所用四个零件草图如下:

装配方法如下:T型体的一面插入圆柱体的槽中,用一个M3螺栓连接T型体和圆柱体。将圆柱体和副镜托杆用连接件连接,副镜托杆的攻丝的一端用两个螺母固定在托板的副镜托杆安装孔中。

副镜托杆安装孔实际上不是孔而是槽,副镜托杆可以左右移动;连接件可以沿着副镜托杆上下滑动;圆柱体可以在连接件的孔中前后移动,左右转动;副镜可以绕圆柱体的螺栓转动以调节仰角。副镜指向的方便调节为以后光轴的精确调整打下了基础。

以上这种设计对加工条件要求较高,而张大庆先生的设计则要简洁一些。

找长铁片,两端弯90度联结镜筒;找一木块,一端中央锯夹缝,夹住长铁片,另一端锯成45度斜面;副镜夹形状为椭圆,与副镜大小相当,四边伸出四个爪,弯曲90度后可以抓住副镜;副镜夹用薄铁片剪成,通过两个木螺钉与木块联结。

这个设计用很普通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而且对主镜遮挡很少;只要加工精确,打孔时再适当留些余量,以后调整光轴也不成问题。

到此,镜筒的设计制作完成了。在使用之前,最好先取下主、副镜,在镜筒内壁均匀地喷一层黑色亚光漆(装饰材料商店有售,罐装,北京地区售价16圆左右),效果还可以。

二、镜架的制作

对于20厘米反射式望远镜,如果没有足够大的赤道仪,那么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一种称为道布森结构的地平式支架。

这种结构是美国的约翰•道布森在七十年代发明的,简单、轻便、稳定、实用,早已风靡全球。

下面是道布森结构的分解草图。它主要有三个部分:

 耳朵(上图左)

耳朵是望远镜在垂直方向旋转的轴,它可以用直径不小于10厘米的圆形塑料或圆形铝块制成,对称固定于镜筒重心处的两侧,可以直接固定在主镜筒上,也可以在镜筒外套上一个木框,耳朵固定在木框上(这样耳朵的位置可以调节,更有利于主镜的平衡)。

 箱子(上图中)

用木板制成,上部有两个“V”形槽,正好与耳朵配合,底部中心穿孔。

 底板(上图右)

用木板制成,均布三个凸块(可以用塑料块做),中心有轴。

使用时,箱子放在底板上,被三个塑料块支撑,底板上的轴穿过箱子底部的中心孔,这样,箱子可以绕底板的轴灵活而稳定地做360度水平转动;将镜筒的耳朵放在箱子的“V”形槽上,镜筒可以在90度范围内垂直转动。这样,道布森支架就做好了。

只要底板上三个塑料块分得较开,各接触面摩擦系数合适,道布森装置用起来非常顺手,找目标时望远镜转动灵活,找到目标后,一松手,望远镜不会有反弹或晃动。实际使用表明,即使在高倍率下,目标在目镜视场中仍然非常稳定。

不能自动跟踪是它的缺点,国外很多爱好者在它的两个轴上加了电机,通过计算机控制电机转速,实现了自动跟踪,而且效果不错,有兴趣的同好不妨一试。

三、光轴的调整

望远镜做好后,当我们满怀希望投入观测,却发现像质平平,甚至恒星都不能聚成一个点,这个时候先别怀疑镜子有问题,很可能问题仅仅出在镜片装配上,经过对光轴的重新调整,望远镜里展现出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抛物面反射镜的成像有个特点,在光轴上成像很完美,没有像差,但离开光轴就会有明显的彗差(星点带了小尾巴)。在光轴上,使用一般视场的目镜,视场中心的星点是很锐利的,实际上视场边缘的像差也不易察觉。而如果在光轴外,整个视场中的星点可能都不实,而且离光轴越远这一点越严重。

 怎样才算调好光轴了?

当反射镜的光学系统中的两个光轴:主镜(物镜)光轴和目镜光轴都经过副镜上的同一点,且被副镜反射后二者完全重合,也就是成了一个光轴,那么光轴就算调好了。

在缺乏检验手段时,可以通过实际观测来判断光轴是否调好。找一个大气宁静度较好的晴夜,用望远镜的最高倍率(用毫米表示的主镜的直径数)看一颗恒星(如果没有赤道仪则可以看北极星)。把星点放在目镜视场中心(以减少目镜带来的像差),仔细调整焦距,从焦点外调到焦点,然后调到焦点内。如果光轴调整没有问题,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从左到右一系列图象(图中的圆环是光的衍射引起的,散焦后实际上还会看到副镜及其支架的影子,图中没有画出)。

在焦点上星像是否凝结得很实、很细、很锐利,散焦后衍射环是否是同心圆,这些都反映了望远镜的像质。如果散焦后可以看到几圈衍射环,但不象上图中那样完美,四周均匀地带有一些“毛刺”,这说明反射镜面的精度稍差,但光轴调整的还是好的。如果散焦后星点变成了一个小的扇形,而且在目镜视场中移动星象,扇形的发散方向不变,这说明望远镜的光轴需要调整了。

 光轴调整步骤及辅助工具

光轴调整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 调节目镜调焦筒使之垂直于主镜筒轴线

2 调节副镜使之位于主镜筒轴线上

3 调节副镜使之位于目镜调焦筒正下方

4 调节副镜指向,使目镜光轴经副镜反射后指向主镜中心

5 调节主镜指向,使其光轴与目镜光轴重合

以上只是调光轴的大致方法,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有时很难控制精度这里首先介绍几个辅助工具:

1 带双十字线的窥管:

管的外直径同目镜接口直径,管的一端加盖,盖的正中心挖2mm直径的圆孔,管的另一端用白色棉线对称地拉上双十字线,两线间距3~4mm。管长用如下方法确定:从目镜调焦筒中放入窥管(窥孔在外),窥孔一端与目镜调焦筒外端口平齐,双十字线一端距副镜20~30mm。

做窥管的材料不限(如果你使用的是317mm目镜接口,可以考虑用柯达胶卷的黑色包装盒来做窥管),关键是插入目镜调焦筒后要稳固,不能晃动太大。双十字线要拉正,相交处的小正方形与窥孔的连线应该是目镜调焦筒的轴线。

2 主镜中心定位点

剪一片直径5mm的黑纸,用两面胶准确地粘在物镜的正中心。(因为主镜的中心区域并不参与成像,所以这个黑点不会有负面影响)

3 主镜筒开口处十字线

在主镜筒开口处用粗线拉十字线,要求两线相互垂直,交点过主镜筒轴线。(在主镜开口处拉上十字线可能会影响对副镜的操作,所以最好标记出十字线与镜筒的四个交点的位置,觉得十字线碍事时可以先把它拆下来,必要时再重新拉上。)

这三个工具制作并不复杂,但你很快会发现它们很有用。借助它们,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一步一步地调整望远镜光轴了。

0预调主镜指向

取下副镜,调节主镜后面的螺栓,直到从镜筒开口前看过去,十字线交点、物镜中心黑点、十字线交点在物镜中所成的像三者成一条直线时,表明主镜指向基本正确。(下面专门有一步是调主镜的,预先加这一步操作可以使下面的操作更容易。)

1 调节目镜调焦筒使之垂直于主镜筒

将窥管装入目镜调焦筒中,从窥孔中观察,可以看到从窥孔到双十字线的连线(实际就是目镜调焦筒轴线)再延长,会与主镜筒壁交于某一点,标记出这一点,用尺子测量其位置,再参考目镜调焦筒在主镜筒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判断出目镜调焦筒是否与主镜筒垂直。

2 调节副镜使之位于主镜筒轴线上

取下窥管,装上副镜,大致调节副镜指向,使眼睛从目镜调焦筒中可以看到经副镜反射所成的主镜的像,同时也应该可以看到副镜和十字线经两次反射后所成的像。从这些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副镜和十字线的相对位置,如果副镜的圆心和十字线交点重合,说明副镜位于主镜筒轴线上,否则就需要做相应的调节。

3 调节副镜使之位于目镜调焦筒正下方

从目镜调焦筒方向看进去,副镜显然已经位于调焦筒的下方,但经过这样看精度无法保证。此时,装入窥管,眼睛从窥孔看到的,最外圈是窥管的内壁(双十字线现在不起作用,可以不管),中间是副镜。副镜的外圆轮廓和窥管的内壁轮廓如果是同心圆,说明满足要求,否则要在主镜轴线方向调节副镜。(如果因窥孔太小、光线太暗而看不清楚,可以在窥管正对的主镜筒壁垫上一张白纸,如果窥管太细,看不到副镜的外圆轮廓,可以把窥管往外抽或缩短其长度。)

4 调节副镜指向,使目镜光轴经副镜反射后指向主镜中心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一面用眼睛从窥孔中观察,一面调节副镜指向,直到主镜在副镜中所成的像的外圆轮廓、副镜的外圆轮廓二者同心。

5 调节主镜指向,使其光轴与目镜光轴重合

用手电筒照亮窥管的双十字线,眼睛从窥孔看进去,可以看到双十字线、主镜的中心点所成的像以及双十字线经两次反射所成的像。调节主镜背后的螺栓,使上述三者同心。

至此,反射镜光轴调节完毕。下面给出从窥孔中所能看到的图象,以供参考。

上述各个调节步骤中,根据副镜支架的不同设计,下一步操作会对前一步的结果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必要时可以返回前面的操作,可能要有几次反复,最后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第一次调节会费一些工夫,一旦调好后,只要副镜支架稳固,以后的工作就轻松得多,即使为了运输而将主镜重装,一般也只需调节主镜后的螺栓就行了,借助于窥管,可以很快将望远镜调整至最佳状态。

最后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一般认为光轴与副镜的交点在副镜的中心。在长焦距的望远镜中可以认为如此,但在大口径、短焦距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中,副镜的尺寸也较大,副镜长边的两端到目镜的距离已经不能再近似认为是一样的了,请看下面的示意图:

光轴相交于副镜的B点,而不是副镜中心所在的A点。这相当于副镜从中心位置向主镜方向和远离目镜的方向都有一个位移。这两个方向的位移量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位移量=副镜短边长/(4主镜焦比)

例如我的望远镜副镜短边长35mm,主镜焦比为5,则两个方向的位移量都是175mm。

如果有此类短焦距的望远镜,需要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计算出位移量,在上述第2步调节中,应让副镜稍稍远离目镜方向;在第3步调节中,当我们看到副镜的外圆轮廓和窥管的内壁轮廓是同心圆时,实际上副镜已经向主镜方向有了位移,不需再额外做调节了。

参考资料:

>这个是随行就市的,不是像现在的壹圆=100分的关系。

而且大洋也要看是什么大洋:本洋、鹰洋、龙洋、大头、小头等等都略有差别。铜板也要看是面值十文的铜板还是二十文的铜板。

大约的行市是1大洋兑换90~120枚二十文的铜板。

大洋即中大是银元。

清末:

铜钱 流通历史最长。明、清的“制钱”。民国8年(1919),铜钱流通消失。

银两 有元宝、中锭、小锭、碎银4种。银元流通后,仅碎银通行。因使用不便,宣统二年(1910)银两流通停止。

银元 即银圆,又称洋钱、大洋。辅币是银角。清朝末年,开始通行。先后有鹰洋、龙洋、孙洋(小人头)、袁洋(大人头)和船洋。清宣统和民国期间,银元为国币。1935年后,改用法币,禁止银元流通。

铜元 即铜圆,又称铜板。1枚当10文铜钱。改用法币后,曾有铜元分币(1分=3枚铜元)流通。因法币贬值,铜元被销熔。抗日战争前期,铜元已从市场消失。

兑换券 在明洪武和清顺治年间,用纸币“盐钞”缴纳盐税。1921年,流通中国、交通、四明3银行发行的钞票,票面有“兑换券”字样。

法币 1935年10月起,先后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4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46元可买稻谷50千克。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到1948年8月,46元只能买稻谷半粒。支付工资,市场交易,以米代币。为挽救经济崩溃,国民政府发行金元券取代法币。

关金券 全称“海关单位兑换券”。因面额大,助长通货膨胀。1945年4月,与法币比价提高为1:25。1948年8月,与法币同时停用。

金元券 1948年8月,金元券取代法币,又以高压手段实行限价,市场物价有过短期稳定。到11月上旬,物价平均每天上涨一倍,以米和黄金取代纸币。1949年4月的谷价比1948年8月上涨294万倍。1949年5月,县人民民主政府通令禁止金元券流通。

不同时期,银元的含银量不同,发行的银元大小也不同。兑换的数目自然也不一样。

民国初期闽省市态橘面流通货币共分银元、台伏(捧番)、小洋、铜元、铜钱五种,而财政厅对于各征收局所收银两,先折合卖闭竖台伏,再折合银元,其互相兑换之市价,通用银元一元得换铜钱一千零二十二文,台伏一元得换铜钱一千文,小洋每毫得换铜钱九十六文,铜元每枚得换铜钱八文。

钱庄货币兑换业务,主要有银元换铜钱,1元银元换1000~1300文铜钱,最多时换3300文。银元换银毫,1元银元换10个银角,每角值铜钱100~130文。

兑换比值 清朝两吊铜钱(2000枚)换银1两。但市面有制钱与杂钱、纹银与次银之分,交易时按商业习惯互有“贴水”。铜元进入市场以后,“当制钱十文”的铜元换铜钱10枚,“当制钱二十文”的铜元换铜钱20枚。银元进入市场以后,每元换辅币10角,换“当十”的铜元300枚,但商店兑换价格不一,市场铜元充斥时,每块银元能换到“当十”的铜元320~360枚。民国28年11月,安徽省政府规定每元法币兑换“当十”的铜元200枚,次年改为兑换100枚。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革命根据地群众利益,制定了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收兑比价,并一再延期兑换。1950年,县人民银行挂牌收兑金银,黄金每两(16进位制,每两等于31.25克)95元,白银每两1.25元,袁世凯头像银元每枚1元(以上均已折成新人民币)。

1 上海最早的“酒券”

“王宝和”是上海著名酒家,据上海方志记载,清乾隆年间,一位姓王的绍兴人在南市咸瓜街开了家叫“宝裕”的酒栈,除了经营绍兴黄酒批发,还经营堂吃。到清末,因兄弟分家,兄弟俩各拆“宝裕”招牌中一个字,分别开设“王宝和”与“王裕和”酒店,并均为上海名酒店。近代著名思想家王韬《瀛壖杂志》中讲:清咸丰年间,“宝裕”的王老板为提高酒店的身价,促进黄酒销售,经常邀请上海的文人骚客、社会名流到酒店吟诗作画,留下的笔墨则由酒家收藏,而酒家另赠酒券若干,任何人可以持酒券到“宝裕”消费。这一操作方式引起了喜欢装斯文的文人骚客的欢喜,他们经常作客酒店,以所得酒券送人。当时还有人对“宝裕”酒券作诗云:“独能一洗书林习,不重钱神重酒兵。”这是我读到的关于上海商家最早发行酒店代价券的记载,不过我没有见到过“宝裕”发行的酒券,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宝裕”酒券存世。

2 妓院发行的“轿饭票”

对许多人来讲,“轿饭票”一定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在收藏界,尤其是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讲,“轿饭票”则是一个诱惑力很强的东西,目前存世的轿饭票不多,精品更少,单枚普通的轿饭票可以卖好几百元,而珍稀品种则以“千”论价。

实际上轿饭票是清末民初上海高档妓院、妓女自制的铜质代价币。清代和民国初,中国主要流通货币是白银和银元,银子价贵,当时一位全劳力男工一月的收入为3-5元银元。银元犹如今天的百元大钞,使用起来不方便,于是同时流通辅助货币——铜元,铜元价贱,1元银元可兑2000枚以上的铜元,所以铜元又像今天的分币或角币,携带和使用依然不方便。

清末的上海是中国妓业最发达的城市,业内规定,雏妓出局必须由“乌师”(即琴师)肩掮而去,这种制度在民国初被废除;长三妓女出局,则必须有娘姨跟班,雇轿出行。业内还规定,轿夫抬轿一趟收舆肩费每人20文,一顶轿子两个轿夫共40文,往返一趟就是80文。通常,一个下午或晚上,长三妓女可应多次局,于是跟班娘姨必须随身携带数百文支付给轿夫的铜钱,当时约75枚铜元合一市斤,几百枚铜元就有几斤重,随身携带铜元也不是一件方便的事,于是有妓家请铜匠定制代币,每枚代币上镌有妓女的花名,以及“铜元念枚”(沪方言二十的发音和写法),作为支付轿夫饭钿的凭证,轿夫可以凭券到该妓女所在的妓院账台上兑换20文铜元,这种代币也被叫作“轿饭票”。轿饭票的信誉很好,妓院相近或与妓院熟悉的商店都愿意接受轿饭票,于是,轿饭票也成了上海部分地区的流通货币。

妓院和妓女欢喜标新立异和相互攀比,所以每个妓女的轿饭票形状不一样,有花篮、方胜、销片、葫芦等形状,用材和制作也日益精致,许多轿饭票的制作成本远远超过了它的面值——“铜元念枚”。到了民国初年,随着轿饭票品种不断增加,它又成为民间收藏家竞相收藏的宝贝,妓家以高于面值的成本制作的轿饭票“只出不进”,就停止制作。据《晶报》统计,上海有轿饭票品种约200种,我也只见到过二十几种。

3 形形色色的礼券、兑换券

“钞”的本字是“抄”,是抄写、誊抄、印刷的意思,后来“钞”或“钞票”指纸质印刷货币。虽然今人把中国钞票的历史追溯到宋代的“交子”,但实际上“交子”只是一种代表价值的凭证,相当于银行开出的支票,而不是流通货币。近代以后,外国设在中国的银行发行标有面值的纸钞,1897年5月27日,中国人自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7号正式开业,1898年发行以银两为面值的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和以银元为面值的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纸钞,以后共有12家商业银行获准发行纸钞,这种纸钞上印有“宝钞”或“兑换券”字样,同时还印有如“认票不认人”、“见票即兑”之类的文字,这种纸钞实际上也是“兑换券”,是一种代价券,不是法定的流通货币,持票人可以持票到票面上指定的银行兑换与面值相同的白银或银元,银行必须遵守诺言——“认票不认人”,“见票即兑”。当然,由于纸钞携带、使用方便,一些信用好,资本足的银行发行的“兑换券”被商家和市民接受而直接进入流通。 4034

4 舞厅的舞券

近代上海是商业高度发展的城市,代价币或代价券的形式立即被商家利用为商业手段。如当时商业交往中,有的商家企业为了拉拢有业务往来单位的业务员,逢年过节要向业务员送礼,如送礼品的话,可能有不受对方欢迎的尴尬;直接送钱,有可能被对方拒绝;最好的礼品就是可以到商场直接购物的礼券。于是上海的一些大公司就发行各种面值的礼券,商家企业向大公司购买礼券作为礼品赠送给客户,而客户可凭礼券到大公司购物,多方方便,几家得益。

代价券印发得较普遍的是舞厅,它既是一种门券又是一种代价券。旧上海的舞厅一律购券入场,场内的如饮料服务也持门券购买,而且,上档次的舞厅设有陪舞的舞女,舞女没有工资,客人的馈赠是舞女的主要收入来源,舞厅与舞女之间有约定,舞女不得收受客人的现金馈赠,只能接受舞厅出售的舞券,舞女再以收到的舞券到账台上调换现金,通常舞女可以提取舞券面值的四成,另外六成则归舞厅所有。按规定,客人邀请舞女伴舞支付舞券一张,而实际上,客人对自己钟爱的舞女支付多倍的舞券是司空见惯的,据说,一位进出高档舞厅的优秀舞女,月收入超过2000块大洋是很普遍的事。

5 代价券泛滥的1939年

大多数上海人应该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上流传一种谣言,说是人民币的分币中含有白银,部分地区的部分人在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大量收购分币,熔化后提炼白银,瞬刻间造成上海分币严重短缺的现象,分币不足而使商业无法找零,严重影响正常的商业和社会秩序,如你拿一角的钞票乘公交车,售票员无法找零,只好不卖票。中国人民银行紧急大量印刷发行纸分币,才缓和了找零困难的问题。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后,除苏州河北岸的租界外上海全部沦陷,租界犹如被大海包围的“孤岛”,抗日志士继续利用这个“孤岛”进行抗日活动。日伪为了破坏租界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派人在上海大量收购铜元,“孤岛”时期的租界立即因辅币不足而处于混乱状态。到了1939年6月,零钞紧缺发展到最严重的程度,商店无零钱找给客人,只得以针线、火柴、糖果等小商品代充零钱找还给客人。过了一段时间后,许多人家中堆积了许多使用不完或根本不需要的小商品,他们再也无法接受商店以小商品代替零钱找零的办法,于是,有的商家只得购进大量小面值的邮票,以邮票代替找零。实际上许多人家也根本用不了许多邮票,市民又联合起来抵制商家以邮票找零的办法。有一种1939年上海聚成永油粉号(桐油石灰店)印制的代价券上还印有这样一段说明:

兹因邮票易于损毁,授受之人时起违言,工商仕人等受无妄之损失者不胜枚举,睹此情状,实可伤心,故以代价券找零,请受者无拒,以待分币发行,即将此券实行收回。

任何一家商家涉及找零,无零钞找零严重影响商业和社会秩序,而动荡的局势和混乱的社会秩序又使租界无法顾及到这一点,1939年后,有的大公司联合起来统一印制和发行小额代价券,代替辅币找零,小的商店则自行印制代价券,而更小的烟纸店本来需找零的额很小,不肯出大价钿去印制代价币,干脆找一些废纸,刻几枚有“一分”、“二分”的图章,再打上商店或店主的私戳,就充当代价券使用。一些代价券的背面还印有说明文字:

敬启者,近因市上铜元缺乏,对于惠顾诸君购货零找深感不便,本号为便利零找起见,特出临时代价券……

据不完全估算,1939年至1942年的3年时间中,上海各商家印制、发行的代价券在2万种以上。

代价币、代价券从本质上讲并不是流通货币,只是商家制作、发行限时限地使用的有价证券。现代,电子货币已成为一种货币形式,商家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制作、发行的固定面值,或可充值的各种磁卡,如公交的“一卡通”,商家的“便利卡”等,是一种现代版的代价币。

钱即货币,据考证,钱字本作“泉”,取其流行周遍的意思。今日银行业行话把钱讲作“通货”,就是流通货币的意思。本文以上海为主线,介绍旧上海是怎么用钱的。

银两和铜圆

古代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银本位制”国家,白银是货币的本位,白银的货币单位是“两”,作货币时讲作“银两”。白银的价贵,一个男性全劳力的月收入一般在1-2两,在偏远的地区,一亩土地的价格只不过几两,所以银两的日常使用很不方便,如果拿了一块约一两的银子去买东西,日常生活用品仅值几分银钱,于是店家就要把你多付的银子称还给你,一般的情况下,碎银不能称到该还的钱的分量,于是只好用专用的铰刀把碎银铰碎,直到称到该付还的分量为止。今天人们把店家付还客人多付的钱讲作“找”,所找的钱讲作“找头”,据考证就是“铰”的讹读和讹写。

银子价贵,于是同时流通一种辅币——辅助用币,就是铜钱,铜钱通常为圆饼状,中间开方孔,俗呼“孔方兄”,在清道光以前,一两银子一般可兑换1500枚铜圆。铜圆的价贱,但3枚铜圆就可以吃上一顿不错的早餐,10枚铜圆足以混一顿中饭或夜饭,古代千枚铜圆相串称之一“贯”,这个“贯”就是“串头绳”。昆剧传统剧目《十五贯》描写肉商尤葫芦借得本金十五贯,星夜醉归,被赌徒娄阿鼠谋财害命的故事,古代铜钱每斤约75枚,每贯千枚重10余斤,尤葫芦单身携约200斤铜钱星夜醉归,娄阿鼠只身盗约200斤铜钱潜藏,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于是后人对《十五贯》故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表示极大的怀疑。

白银价贵,使用起来不方便,而铜圆价虽贱,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于是人们习惯把5枚铜圆相串,讲作一“花”,犹如今天的公交车售票员,收进“一角”的角币后就将10枚角币用纸相包,作一元钱的“找头”一样。今天的吴方言把“几多”、“多少”讲作“几花”,就是从古代铜圆的使用方式来的。

墨西哥铸鹰洋

墨西哥合众国建立后,逐步恢复银矿的开采与银元铸造。约1860年后,墨西哥银元开始进入中国,进入上海,被上海人叫作“墨西哥银元”,省称“墨银”或“墨洋”。它的正面图案是一飞鹰抓一蛇,于是又被叫作“鹰洋”,也许“鹰”的笔划太繁了,也被以谐音写作“英洋”,以致后人误以为它是英国铸银元。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白银和银元是上海的通货和贸易结算货币。在习惯上,通常大宗贸易是以银两结算的,如政府的借款,对外订货等,而小额的民间贸易通常以银元结算。既然存在两种不同的而又同时流通的货币,货币就会产生浮动的比价。当市场需要银元时,银元价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但是,这种比价一般只限于“厘”(两的百分之一单位)之间浮动,于是银元的行情就被讲作“洋厘”,老上海把行情讲作“洋厘”也是从这里产生的。不过,沪语“钿”与“厘”的发音十分接近,今人已弄不清“洋钿”与“洋厘”之间的差别了。

近代以后,上海日常生活中主要用银元和铜圆。1860年时,一银元约可兑1500枚铜圆。到了1925年,一银元约可兑2400枚铜圆。二者之间比价很大,而其间又没有(或缺少)中间货币,这给生活带来不少不便和麻烦,如当时买一副大饼油条只要6个铜板,如你身上只有一块大洋,也许你就有可能因对方无法找兑而吃不到。于是上海街头随处分散着许许多多的exchange(兑换店,也称“钱庄”),随时可以银元兑铜圆,也可以用铜圆兑换银元,店主为客人提供服务,他也以货币差价赚点微利。1933年出版郁慕侠著《上海鳞爪·兑换铜圆》中讲:各烟纸店除出卖烟纸杂货外,而兑换一项,也是它们的主要营业。且辗转之间所得盈余比较烟纸来得多,故一店生意的盛衰全靠兑换的多寡而定。

西班牙铸本洋

公元1521年墨西哥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统治墨西哥时期,他们利用墨西哥丰富的银矿铸造银币,这种银币先流入欧洲,又通过欧洲对远东的贸易流入南洋,大约在明代后期从南洋流入中国的广东、福建一带。其正面图案是西班牙国王头像,背面是垂双柱的西班牙皇室徽记。广东、福建一带称外国为“番”,称外国人为“鬼子”,于是这种银元进入中国后被叫作“番银”、“鬼头洋”、“双柱洋”等名,清康熙开放海禁后,又大量传入上海,上海人称其为“洋钿”,就是外国钱的意思,今天沪语把钱讲作“洋钿”,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开禁后不久,上海港成为中国近海航运的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开始,商人仍习惯以银两作为贸易结算,但是银子使用也有很大的麻烦,首先就是银子的成色。各地进入上海的白银成色不统一,更有不法商人故意在白银中掺铅再当作纹银流通,所以交割前必须对白银进行鉴定;而洋钿有固定的成色、重量、图案,在没有专门的铸币机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造假,于是上海最大的贸易行——豆业规定一律以银元作为贸易的结算本银,即一律以银元作贸易的结算货币。于是,西班牙洋到上海后又被叫作“本洋”,成为上海贸易的结算货币。当然,银洋使用起来也比银子方便多了,它也成为上海的主要流通货币。

1821年,墨西哥革命推翻了西班牙统治,建立了墨西哥合众国,原来西班牙统治时期的银元也停铸了。清朝,百姓和商家以白银交税,国家有专门的“银炉”将收上来的碎银熔化后铸成50两一锭的“元定”后上交国库,大量的“本洋”被熔化。到了约1850年时,“本洋”的数量急剧减少而成为民间的收藏品,价格也不断上升。按惯例,银元与银两均是称重作价的,一枚银洋实重库平银七钱三分,其即等于七钱三分的纹银。当“本洋”减少后,它的价格上涨,最高时“本洋”价等于自重的二倍,“本洋”已无法作为货币的本位使用,于是就退出了流通。人们又开始使用银两和铜圆了。

纸钞和钞票

银元在使用和携带上比银两方便多了,但是,长途大量携带依然不便和不安全。比如从上海到北京公出或购货须带100元银元,其实重约等于3公斤,如带200元,那就是6公斤。于是西方在华的银行就发行纸质的“兑换券”,如你要携款外出,可以到银行换取等额的“兑换券”,到了目的地后,可以凭券在指定的银行兑换等额的现银。信誉好的银行发行的“兑换券”,可以确保你持券在任何时间兑换等额的现银,它因而被社会接受而成了通货。“钞”的本义是印刷,诗集的印刷品称“诗钞”;“票”是书写在纸上的凭证,于是这种兑换券也被叫作“纸钞”和“钞票”,它最初是指纸质货币,现在则成了货币专用名词。旧中国有多少外资银行发行过兑换券已难以统计了,我见过的就有: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德华银行、花旗银行、华俄道胜银行等十数家发行的纸钞百余种,现在这些纸钞均已成为集藏珍品。

白银风潮和废两改元

1897年5月27日,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正式开业,不久即仿西方银行制度,发行面值一两、五两、拾两、廿伍两、伍拾两、壹佰两;一元、伍元、拾元、廿伍元、伍拾元、壹佰元等纸钞。之后,中国又有大清户部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浙兴银行、交通银行、四明银行、中南银行等12家总行设在上海的银行获得发行纸钞权。不过,这些纸钞都是兑换券,不是法定货币,白银和银元才是真正的通货。

上世纪20年代后期,世界连续多年发生经济危机,美国也受冲击而发生严重通货膨胀。1933年新当选的罗斯福总统决定采取美元贬值的手段来保护美国利益,并计划以“金三银一”的比例,用13亿美元向世界收购金银,作为国库储备,于是引起世界银价上涨,而银本位制根深蒂固的中国首当其冲。当时,将白银运到美国可获20%的利润,于是在华的商行大量套购白银出口。南京政府为了应对白银外流,立即通过增收白银出口税7%的提案,但所增加的税率仍赶不上世界银价上涨的幅度,不久又公布“废两改元”法,即取消银两作为通货流通,一律以银元作为流通货币。但是,中国的银元价仍低于世界银价,商家又套购银元出口。

通货不足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上海的银行、钱庄为保护自己,就紧缩放贷款,而企业得不到银行的支持,资金周转失灵,商家则被迫以“大拍卖”、“大减价”的方式倾销商品,回笼资金,据1935年统计,上海受此影响而倒闭的工商企业1065家,银行、钱庄因无法收还已倒闭企业的资本,也跟着倒闭——这次事件史称“白银风潮”。

为了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南京政府又通过新的货币法案——由政府授权中央、中国、交通等6家银行发行法定货币——“法币”,取消白银、银元为流通货币,法币一元等于原银元一元,合白银234 93448克;同时取消已获准发行纸钞银行发行的纸钞,即规定“法币”为中国唯一的法定货币。

这次货币改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银本位制,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不过,好戏还在后头。纸币可以随意印刷、发行,但必须有度——遵守经济规律和规范。1946年后,蒋介石政权为弥补财政、军费不足而滥发纸币,使风雨飘摇的“蒋家王朝”雪上加霜,最终倒台。

=========================

旧上海的代价币和代价券

对现代青年来讲,“代价币”、“代价券”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对于公交公司发行的“预售票”,出租汽车公司出售的“乘车证”,大型企业印制的“饭菜票”就比较熟悉了。这些由商事机构制作、发行的有固定面值,限于一定范围内流通使用的票证均可称代价币或代价券。在习惯上,纸质的称“券”,非纸质的称“币”。

一般讲,当货币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家为经营上的方便,可以充代货币使用的币或券也会随之产生。不过,中国的代价币历史始于何时,似乎并没有人去作认真的研究。近代上海是发行流通代价币最多的城市,上海代价币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有趣的课题。

1 上海最早的“酒券”

“王宝和”是上海著名酒家,据上海方志记载,清乾隆年间,一位姓王的绍兴人在南市咸瓜街开了家叫“宝裕”的酒栈,除了经营绍兴黄酒批发,还经营堂吃。到清末,因兄弟分家,兄弟俩各拆“宝裕”招牌中一个字,分别开设“王宝和”与“王裕和”酒店,并均为上海名酒店。近代著名思想家王韬《瀛壖杂志》中讲:清咸丰年间,“宝裕”的王老板为提高酒店的身价,促进黄酒销售,经常邀请上海的文人骚客、社会名流到酒店吟诗作画,留下的笔墨则由酒家收藏,而酒家另赠酒券若干,任何人可以持酒券到“宝裕”消费。这一操作方式引起了喜欢装斯文的文人骚客的欢喜,他们经常作客酒店,以所得酒券送人。当时还有人对“宝裕”酒券作诗云:“独能一洗书林习,不重钱神重酒兵。”这是我读到的关于上海商家最早发行酒店代价券的记载,不过我没有见到过“宝裕”发行的酒券,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宝裕”酒券存世。

义气的小蝴蝶
疯狂的小虾米
2025-07-23 10:40:20
一、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慎芦的组成: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是由:抛物面天线、馈源、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组成一套完整的卫星地面接收站。

1抛物面天线是把来自空中的卫星信号能量反射会聚成一点(焦点)。

2馈源是在抛物面天线的焦点处设置一个惧卫星信号的喇叭,称为馈源,意思是馈送能量的源,要求将会聚到焦点的能量全部收集起来。前馈式卫星接收天线基本上用大张角波纹馈源。

3高频头(LNB亦称降频器)是将馈源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降频和信号放大然后传送至卫星接收机。高频头的噪声度数越低越好。

4卫星接收机是将高频头输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出卫星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

卫星扩播电视信号的极化方式。

卫星电视信号的极化方式有四种:右旋圆极化、左旋圆极化、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因前两种极化不常用,现只介绍垂直极化(V)和水平线极化(H)的接收方式。

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接收,是改变馈源的矩形(长清团方形)波导口方向来确定接收的是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当矩形波导口的长边平行于地面时接收的是垂直极化,垂直于地面时接收的是水平极化。极化方向(极化角)又因地而异有所偏差。因为地球是个球体,而卫星信号的下行波束却是水平直线传播,这就造成不同方位角所收的同一极化信号有所不同,所以地理位置不同,所接收的信号极化方向也有所偏差。馈源的长形波导口(极化方向)将不完全垂直或水平于地面。调整极化方向时应注意这一点。

家用卫星接收系统及进CATV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天线的安装:

安装抛物面天线时,一般按厂家提供结构图安装。各厂家的天线结构都是大同小异基本相同。天线的结构反射板有整体成形和分瓣两种( 2M以上的反射板基本为分瓣),脚架主要有立柱脚架和三脚架两种(立柱脚架较为常见),个别一点八米以下脚架为卧式脚架。抛物面天线的结构见图。以下是基本安装步骤:

卧式脚架装在已准备好的基座上,校正水平,然后坚固脚架铁丝及焊接固定(卧式脚架须先调好方位角后方可固定脚架)。

装上方位托盘和仰角调节螺杆。

依顺序将反射板的加强支架和反射板装在反射板托盘上,在反射板与反射板相联接时稍为固定即可暂不紧固,等全部装上后,调整板面平整再将全部螺丝坚固。这里提起注意的是分瓣反射板有些厂家是无顺序的可随意拼装,但有些三瓣是有安装馈源支杆的安装点,这三瓣须三分安装在里面,否则馈源支架装上后不对称馈源与天线的反射焦点不能重合影响信号增益甚至收不到信号。整体成形的反射板装上托盘架后直接将反射板装在方位托架上即可。

装上馈源支架,馈源固定盘。

馈源、高频头的安装与调整:把馈源和高频头和连接其矩形波导口必须对准、对齐、波导口内则要平整,两波导口之间加密封圈,拧紧螺丝防止渗水,将连接好的馈源高频头装在馈源固定盘上,对准抛物面天线中心位置集中焦点。

顺便介绍一种计算天线焦距简单计算方法:

根据物面天线焦距比公式:F/D≈034~04,现以3M天线为例计算其焦距F=3ⅹ035+015=12(米),式中015为修正值。3M 天线焦距为12米。

系统调试

现介绍一种不知卫星方位角仰角,没有调试仪器情况下进行系统调试方法。系统调试必须把接收机、电视机拿到安装天线现场进行调试,安装现场必须有电源。以上准备工作做好后,下一步就是系统调试,步骤如下:

1、首先根据所要接收的卫星,把卫星接收机所接收的频道频率调准。有的卫星接收机频率显示为卫星频道的下行频率37GHz~42GHz,有的是显示高频头的输出中频 950MHz~1540MH,即是卫星接收机的接收输入中频频答孝橘率。当碰上这情况时,用高频头的本震频率 5150MHz减去中频频率得出的是卫星频道的卫星下频率。

2、把所有的连接线接收,根据所要接收信号的极化方式粗调馈源,按极化要求调好馈源的波导口方向。

3、把天线反射面转向正南方向,松开仰角调节杠,让反射面上下调节灵活方便。然后根据所要捕捉的卫星定点的经度和调式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向东或向西一点一点转动天线反射面来改变反射面的方位。每转动一点方位后缓慢上下调节重复如此直至出现信号,确认是所要接收的卫星节目,然后保持信号强度暂固定仰角,进行下一步方位角微调。

4、使天线反射面朝单一方向水平转动,观察电视图像。使捕捉到卫星信号从有到无,从强信号到弱信号转至信号刚好消失,在脚架立术托盘交接处上下画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作记号,再反转天线,使卫星信号图像在电视机中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转至信号图像刚好消失,在方位托盘记号处向下延伸立柱上画一直,这时立柱上已有两条直线作记号。重复以上步骤反复几次,确认立柱二记号点位置无误后,把方位托盘记号转至立柱二记号点之间的中心线位置,这就是所要调试卫星的方位角位置。把紧固方位角的螺丝坚固,方位角调试完毕。

5、微调仰角:用微调方位角的方法,在仰角调节杆上取二点作记号,用同样方法进行仰角微调。

6、馈源焦距及极化方向微调:用调方位角和仰角的方法微调焦距和极化方向。当馈源长度有限,焦距微调不适合以上方法时,这时电视图像画面噪声波点已委少或已没有了噪波点,可在馈源中塞点纸使画面出现较多的噪波点,然后调节馈源观察电视画面调至器噪波点减至最少,即调准了焦距。

7、至此,系统接收调试完毕,撤去现场调试设备,连接好高频头与室内接收机的同轴电缆,如果是多户接收或进CATV系统侧装上功分器,有必要时加装线路放大器。

卫星天线角度计算公式及示意图

卫星天线安装主要调整三个角度,按先后次序分别为仰角、方位角、高频头极化角。

方位角计算公式:Az=arctg(tgX/sinY)

仰角计算公式:El=arctg[(cosXcosY-01513)/(1-cos²Xcos²Y)开根]

极化角=X(当X为正值,高频头顺时针转动X度,反之逆时针转动)

X=卫星经度-接收地经度

Y=接收地纬度

如何装配第一个套站

对绝大多数安装卫视接收套站的朋友来说,安装第一个套站是个难点,一是购买器件难(大多只能邮购),二是安装调试难。下面谈几点意见供没装机,想装机的朋友参考。

1、 了解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经度、纬度),确定哪颗星可收视(能收到、不加密、语种适合自己)。

2、 确定自己的意向消费,准备投入多少?价格一般1600-3000元之间。主要功能大同小异。 上面两条以自己本人的意向报刊杂志一般都有介绍,可参考《卫视周刊》、《电子报》、《寻星2000》等,一般都会有收获。

3、 选择销售商,应选择正规网站和报刊广告刊出的销售商,这种邮购有保障,报刊也有义务保护你的权益。最好先电话联系,选择的产品是否有货,包括产地、运输方式,并准确告知你的详细地址、电话等,以便及时收货、提货。 4、 选择好天线安装点,机器安放处,准备好之间的连接电缆。英制、公制F头视高频头、机器罗口而定。天线安装点的定位视当地经、纬度,一般正中向南,可向东、向西转动,前方没阻挡物,包括树木、凉晒的衣服。我们一般可收视的卫星从169°E至765°E,如地处上海(122°E)为正南,收1005°E中卫一号,天线向西约22°的方位;收泛美2号169°E,则向东约46°;以此测定。

5、 收货后查看收到的件数是否缺少,是否与购买的相符,确定高频头到底是什么本振频率,这很重要,因为有多种本振频率,如单本振有11300,11250等,双本振有09750/10600,19750/10750,本振频率错了就收视不到!按天线安装示意图安装固定的天线座,装上天线、高频头。准确装上F头,不要短路!连接至接收机。

6、 以收1005°E Ku节目为例,(调天线时本人一定要看到电视屏幕的变化),进入菜单到"安装",输入高频头本振频率10750;高频头电源为"开";进入"转发器设置",输入下行频率:12220,水平极化,符码率:23900,0-22K,开,PID设置:关;按OK;这时会出现"讯号质量", "图像质量",两个指示条,一般不可能收到讯号,下面讯号应有一定指示,图像指示为空白,然后慢慢调节天线,到两讯号都有指示,图像出来,固定天线,再调信号较弱的北京台,输入12329,水平,06930,一般应收到图像,如有马赛克或黑屏,慢慢调节天线方位和仰角。高频头极化角,调至图像清晰后彻底固定。机器安装调试好后,再输入其它频率,如12339,12349,12371,如方便一组AV接入电视机,一组AV接入功放,效果更佳。

7、 完成以上工作,你可设法收视其它节目了(换星),当然是轻车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