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摩托车有哪些配件?
摩托车配件分类明细:
1:发动机及配件:
总成
曲轴箱
气缸
活塞
环
曲轴
气门
凸轮轴
燃油箱
滤清
燃油泵
机油泵
化油器
电喷
进排气
水箱风机
其他
2:传动系统零件:
摩托车离合器
变速器
变速器操纵装置
摩托车起动机构
摩托车皮带传动组件
链传动组件
轴传动组件
3:行禅族走系统零件:
车架
挡泥板
车叉
减震
减震配件
车轮
轮毂
轮辋等
轮胎
车锁警报
保险杠
视镜
杂物箱
护框等
停车架
扶手
挡风玻璃
辅饰
摩托车基本信息:
1: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中文名称:摩托车
驱动方式:由汽油机驱动。
特点:轻便灵活,行驶迅速。
作用:巡逻、客货运输、体育运动器械
发展历史:
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将一台发动机安装到了一台框架的机器中,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诞生了。与摩托车相关的摩托车运动则是一种军事体育项目,是以摩托车为器磨型具的一种竞技运动,分两轮和三瞎袭猜轮两种车型,每种车型按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分若干等级。按竞赛形式可分为越野赛、多日赛、公路赛、场地赛和旅行赛等项目。以行驶速度或驾驶技巧评定名次。
(1)油门的检查和保养
转动油门把手,检查回位是否良好,如有卡滞或不能回位,应对其进行保养。
①拆下反光镜。
② 拆下加油器座,取下油门拉线和加油器。
③ 向油门拉线加入少许润滑油,给加油器涂上少许润滑脂。
④按照相反的顺序装回。
注意:油门拉线应该每2000km清洗、润滑一次。
(2)调整油门转把自由行程
若经调整后不能满足要求,就应调节化油器上端的调节螺管。调整时,先拉开防尘套,转动调节螺管,直至油门转把自由行程为2~6mm为止;然后拉下防尘套,将调节螺管套住。
对于二冲程发动机,在调整油门握把自由行程后,应检查在油门转把全开时油泵控制杆上的标记是否与机油泵体上的标记对齐(误差在1mm范围内为正常)。若标记对不齐,则拧松油泵操纵钢索上的锁紧螺母,调整调节螺母直至标记对齐为止,再拧紧锁紧螺母即可,如图3-4所示。
图3-4 调整油门转把自由行程
(3)清洗油箱
油箱是用薄钢板冲压滚焊制成的。为了防止汽油的腐蚀,油箱内表面都经喷砂并磷化处理或烧结搪瓷。油箱的顶面制有加油口,在加油口上有带橡皮圈的油箱盖。在油箱盖上钻有小通气孔,以保持油箱内部与大气相通。
摩托车每行驶5000~6000km,要清洗油箱。清洗油箱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清洗油箱时,必须将油箱拆下进行。先拧下油箱固定螺栓,卸下油箱,然后装入少量汽油,上下活动油箱,进行冲击清洗。若油箱内壁已生锈,可装进少量的铁砂往复冲击多次,最后用汽油冲洗几次,直至干净为止。
② 若油箱有漏油、渗油现象,可用气焊或锡焊补牢。焊补之前,要先用开水多次冲洗油箱,在空气中晾干后,再进行焊补。否则焊补的高温,会使油箱内部残存的汽油燃烧,引起油箱爆炸,造成事故。
③ 油箱盖上的孔应保持畅通,若有堵塞现象应导通。油箱盖上的橡皮密封垫要保持完好,若有损坏,可用耐油橡胶自行配制。
图3-5 检查油箱开关
(4)检查油箱开关
拔下化油器上的输油管及进气管上的负压管,用嘴吸(负压管)气,使燃油开关内真空膜片上产生负压。若输油管有油流出,停止吸气则不流出,说明燃油开关工作正常;吸气时油仍不流出,则说明内部有堵塞或损坏,应更换新件,如图3-5所示。
(5)清洗油箱开关
油箱底部与开关连接处设有滤清网,可以滤掉油箱里的灰尘、杂质,时间一长,滤清网会因汽油中的沉淀物而堵塞。滤清网下面是油箱开关,油箱开关里装有滤芯,用来滤掉细小的灰尘和杂激滚质。当汽油流通不畅时,需清洗滤网和滤芯。
清洗时,先将输油管姿拿从油箱开关上拔下,下面放一容器,将开关扳到ON位置。这时汽油流通不畅,说明滤网或开关内堵塞。然后用扳手夹住开关上方的螺柱,再用扳手将开关底罩旋下,并将底罩与滤芯和O形密封圈一起取下。将取下的开关罩内积存的泥沙、沉淀物清除后用汽油洗净。清洗密封圈和滤芯时注意不要将其弯曲或损伤。
开关底罩内洗净后,若仍不畅通,则需卸下油箱开关,清洗油箱里的滤网。拆卸油箱开关时,须将开关扳到RES位置,使油箱内的汽油全部放尽。要用毛刷洗净滤网上的脏物,切不要用棉纱擦抹滤网,以免造成化油器的堵塞。油箱里的滤网和油箱开关清洗干净后,按拆卸相反顺序进行组装。
图3-6 检查汽油泵的输出量
(6)检查汽油泵
启动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拆下输油管,让汽油流出5s,然后开始测量10s内汽油流出量,28mL以上为正常。若出油不足或无汽油流出,检查输油管、负压管、燃油滤清器有无异常,有则更换新件,无则说明汽油泵损坏,应更换汽油泵,如图3-6所示。
拆下进油管时或润滑油用完后,进油管内容易进入空气,空气的存在必然会导致汽油机润滑油供应中断,损坏发动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油泵的进出油管都是透明塑料管,管内有无空气是显而易见的。若发现油管内进入空气,应立即排出。排气的顺序是:首先检查机油箱内汽油机润滑油的储量是否迹铅搭达到规定要求,不足者应加足。再拧松油泵上的放气螺钉,然后将油泵操纵钢丝绳完全拉出,如图3-7所示。这时从放气螺钉中会连续排出润滑油和空气。仔细观察进油管内气泡移动,待管内完全充满润滑油时,说明空气已排完,此时迅速将放气螺钉拧紧,最后将油污擦净。
图3-7 汽油泵放气
(7)化油器的保养
经常性维护保养化油器,使化油器经常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不但可延长化油器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可减少发动机的故障频率,提高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因而,所有摩托车使用说明书都明确规定摩托车在行驶一定的时间或里程后,应对化油器进行全面检查、清洗或调整,即定期保养。摩托车每行驶1000km,需对怠速进行调整;每行驶4000km,应对化油器进行清洗。
除严格进行定期保养外,经常性地对化油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防止发生故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化油器的日常保养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对油箱及油箱开关经常清洗,加油时严格过滤,防止漏入沙尘、杂质等异物,以保持汽油的清洁,防止化油器油道阻塞而造成供油不足,甚至断油的故障,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
② 经常检查清洗空气滤清器,检查化油器与空滤器的连接部位是否松动,使未经过滤的空气进入化油器而阻塞化油器空气孔道,造成混合气过浓、怠速不稳、油耗增加等故障。
③ 经常保持浮子室通气管口部的清洁,避免气孔与管道阻塞,使浮子室内汽油难以被吸出,造成供油不足,混合气过稀的故障。
④经常检查化油器与进气管的结合处是否漏气,防止化油器紧固螺钉因受震松动,而造成漏气,发生启动困难等故障。此外经常检查浮子室及混合室盖螺钉是否松动。
⑤经常清除阻风门旋架和节气门旋架处的泥沙、油垢等脏物,以避免这些脏物堆积在旋架处,造成阻风门轴及节气门转轴卡滞而损坏操纵机构。
(8)化油器的怠速调整 怠速调整时,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与供油系统必须正常。发动机进行5min的预热后才能进行调整。调整前必须打开阻风门,装好空气滤清器。
变速器置于空挡,支起主停车架;充分预热发动机,将怠速空气调节螺钉轻轻地拧到底,调节节流阀止动螺钉让发动机继续怠速。然后,将怠速空气调节螺钉松开,确认发动机转速开始上升的位置和再也不能上升的位置的怠速空气调节螺钉的返回圈数,这两点的中间就是怠速空气调节螺钉的适当位置,如图3-8所示。
图3-8 调整化油器怠速
怠速空气调节螺钉顺时针拧入时,空气量减少,返回时空气量增加。因此,需要转速上升时,返回量少一些,相反的,优先考虑燃油消耗量时,返回量多一些。
(9)化油器的同步调整
充分预热发动机后熄火,拧下进气管上的负压测量螺钉,把负压表接到各缸进气管上。然后,启动发动机调节怠速到规定值;以基准化油器进气负压为基准(不调整),用螺丝刀边拧转调节螺钉,边将其他化油器负压和基准化油器的负压之差调到规定值以下。然后将油门转把快速转动数次,确认调整已稳定即可,如图3-9所示。
图3-9 化油器的同步调整方法
(10)化油器的中高速调整
中速和高速调整应根据摩托车行驶中的各种现象进行。
当摩托车在中高速行驶中表明的特征是可燃混合气过浓或过稀时,调整方法有两种:
图3-10 调整浮子位置
一种是调整节气门针的高度。若可燃混合气过浓,应拧下混合室盖,取出节气门针,将节气门针锁片卡入上一道槽内。若可燃混合气过稀,应将节气门针锁片卡入下一道槽内。
另一种方法是调整浮子的位置。拆下浮子室,将化油器倒过来,如图3-10所示,使浮子逐渐降低,直到浮子舌碰到浮子针上部。测量浮子室接合面与浮子顶部间的距离,若小于(225±1)mm,说明油位过高,可燃混合气过浓;若大于(225±1)mm,说明可燃混合气过稀。取出浮子,先用烧红的铁条烫烙浮子顶部,再用手轻轻弯曲浮子舌,改变浮子舌的弯度,把距离调整在(225±1)mm的范围内。不同摩托车的浮子高度不同,具体查看维修手册。
在发动机不同工况下,混合气过浓或过稀应调整化油器的不同部位,具体见表3-4。几种摩托车燃油供给系统的调整方法见表3-5。
表3-4 化油器的调整
表3-5 几种摩托车燃油供给系统的调整方法
表3-5 几种摩托车燃油供给系统的调整方法(续)-1
2、在磨合期内,无论在热机或冷机状态起步之前,都要让发动机有充分的怠速运转时间(3-5min)预热,以使机油流到所有润滑部位。开始行驶,先低速行驶一段距离(1一2km),然后再转人正常行驶。在气温较高的季节,车辆每行驶15-20km,应停车休息10min,以免造成发动机过热,从而使润唯手滑油变稀丛丛,赫度下降,各运动器件间形指郑嫌成干摩擦,导致拉缸、烧坏轴承等事故。
3、若化油器上带有限速管,虽对车辆的加速性能有影响,但在磨合期间严禁拆除。无限速装置的,油门不要开到最大。
4、新车的紧固件易松动,要经常检查紧固件情况,发现松动,应及时紧固。若在行驶时,发现有漏气、漏油现象和其他故障时,要及时检修与排除。
5、在磨合期间,车辆行驶1000km内必须完成首次维护项目。车辆磨合至说明书规定里程后,应清洗空气滤清器;更换曲轴箱、变速器的润滑油,按规定对各润滑点进行润滑;清除火花塞积炭,检查全车所有操纵钢丝绳的连接情况,必要时予以调整;检查调整制动装置;检查并拧紧所有外露件的紧固螺钉和螺母;检查传动皮带或链条松紧度;检查轮胎气压,必要时应及时充气。
1)零件磨损快。汽车出厂前虽然按规定进行了磨合处理,但零件表面仍然较粗糙,加之新零配件间有较多的金属粒脱落,使磨损加剧。
2)易出故障。由于机件在加工、装配时存在偏差,同时还包含着一些难以发现的隐患,在走合期间很可能出现机件卡死、发热和渗漏等故障。
3)润滑油易变质。由于走合期内机件配合间隙较小,油膜质量差,温升大,机油易氧化变质。加上较多的金属粒混入机油,使机油质量下降。
4)耗油量大。为了保证走合期小负荷运行,化油器安装了限速片,造成混合气偏浓。同时,机件之间较大的磨擦阻力也使油耗增加。
5)紧固件易松动。针对上述情况的出现,在走合期内应注意:限载,限速,选用优质润滑油,启动时"冷摇慢转,低速升温",慢起步,慢加油,适时换档,慢刹车,严格控制水温,经常检查变速器、驱动桥和轮毂的温度。汽车磨合期内如有异常应妥善处理,不可自做主张。汽车行驶至一定里程时,应该进行检修和例行保养。磨合期满应更换润滑油,拆除限速片,进行全面调整、紧固,使车辆达到正常技术状态。
提高磨合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起步先预热,制动分离合。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否则不仅会使磨合中信岁的制动系统受到重创而且会加大底盘对发动机的冲击负荷。"先离后刹"的做法是在磨合非常时期,并且在非常状况(紧急刹车)时采取的保护发动机的措施。切不能作为好习惯长期使用。当车辆度过了磨合期,从离合器保养方面讲,就应是"先刹后离"。
2)变速档常变速磨合中的车辆在行驶时应循序渐进,以最低档起步,逐步加高档位,切不可使用高档位低速行驶,或低档位高速行驶。并且勤换档位,不要长时间使用一个档位行车。行进中要注意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的工作状况及温度变化,掌握车况。
3)至于汽油,高辛烷植的汽油应为磨合期首选,以防爆燃,如
遇点火困难,应推迟点火时间,并及时换档和避免急加速。磨合期间结束,检查保养后才能进入正常使用期,保养内容如下:检查与调整风扇及水泵驱动皮带的张力;检查与调整凸轮轴正时皮带的`张力;调整气门间隙;检查发动机气缸盖螺丝的紧度;更换发动机机油滤清器;更换发动机机油;补充散热器冷却液;调校点火正时;清除空气滤清器的灰尘;调整怠速与怠速混合器踏板间隙;检查制动液量,看有无泄漏;调整制动踏板行程;检查手制动杆与拉索行程;检查并紧固车轮与轮毂螺母连接;检查变速器与差速器油量;检查其它关键母的拧紧力矩;检查转向系间隙松紧度和润滑油有无泄漏,转向盘的自由行程是否合适。所以,汽车磨合期中一定要勤观察、勤检查,发现故障及时誉坦没排除,要经常性做好保养工作,使汽车始终保持在良好的技术状态运转。
汽车磨合期基础知识及使用注意事项 [篇2]
(一)庆纳起步先预热
电喷车启动前,应先将钥匙转到第二挡后等5-10秒,再启动。因为钥匙门打开后,汽油泵开使工作,使油压及喷油量进行调整,所以几秒钟后再启动,对汽车的马达及发动机都是有好处的。
着车后,大多数人都习惯让发动机怠速运转,等水温达到正常温度后再把车开走,其实这种预热的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电喷发动机不像化油器发动机,在达到工作温度之前,供油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勉强行驶自然会出现转速不稳、熄火等现象,所以化油器发动机用怠速预热是迫不得已的办法。而电喷发动机如果采用长时间预热,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是有害的。缩短预热时间可以延长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尾气中污染物的转化率和节省燃油。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发动机起动后,只要能维持稳定的转速就可以起步行车,在水温未升高前,适当控制一下车速,等水温正常后就可以正常驾驶了。在磨合期内,避免猛踩油门,避免猛踩刹车。
(二)不要高速行驶
新车初驶阶段都有速度规定,国产车一般规定在40-70公里/时以内;进口车一般规定在最初的1000公里内,当油门全开时车速不超过最高车速的80%,且要求在使用中注意观察发动机转速表和车速表,使发动机转速和车速都在中速下工作。一般来说,磨合期的发动机转速应严格规定在2000~4000转/分之间。
(三)避免负荷过重
新车满载运行将会对机件造成损坏。因此,在最初的1000公里内,国产车不能超过额定载荷的75%-80%;进口车不能超过额定载荷的90%。另外,尽量选择质量比较好的行车路面,避免过大振动、冲撞或紧急制动,减少车身和动力系统的负荷。
(四)忌提前拆除限速片
限速片是一个装在化油器与进气管之间的节流装置。驾驶员不应提前将它拿掉,而应在初期1000公里结束后结合初驶保养情况再将它拿掉。进口车一般没有加限速片,完全靠驾驶员自己控制车速。
(五)忌跑长途
新车跑长途,会使发动机连续工作的时间增长,造成机件磨损加剧。
(六)忌紧急制动
紧急制动不但使磨合中的制动系统受到冲击,而且加大了底盘和发动机的冲击负荷,所以在最初行驶的300公里内不要采用紧急制动。需要声明的是,“先离后刹”的做法是在磨合非常时期,并且在非常状况(紧急刹车)时采取的保护发动机的措施。切不能作为好习惯长期使用,当车辆度过了磨合期,从离合器保养方面讲,就应是“先刹后离”,有不少新手在学车时,因害怕熄火,念念不忘脚踏离合,要减速就先踩下离合,即使是挂了高挡或低挡行驶,也为了换挡方便,离合不离脚。这样刹车、换挡,对于新手可能会使车子开得平稳些,但对离合器却会造成不小的伤害。
还有人习惯在停车时,挂一挡踩离合等候,或是摘了空挡还踩着离合器,认为这样可以使起步动作简化。但是,这种习惯会使左腿始终都处在用力状态,无法放松,易使驾驶者疲劳,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离合器长时间处于磨损状态。
(七)及时换挡
换挡要及时恰当,避免高挡位低转速和低挡位高转速行驶。也不要长时间使用一个档位。在各个挡位都不要使车速达到极限,各挡位每小时的车速要控制在顶速的3/4范围内,大体上为:1挡25公里,2挡40公里,3挡60公里,4挡90公里,5挡100公里。自动档车也一样,但请留意配合发动机转速。
(八)尽量添加质量比较好的汽油
新车使用的机油不能低于厂家规定的标号。要尽量添加质量比较好的汽油(汽油标号不一定非常高,但一定要清洁)。不要添加抗磨损的油精,以免里程数已够而磨合不足。
(九)初驶保养
新车磨合期间应经常检查机油、冷却液、蓄电池电解液是否充足,发现缺少一定要及时补充。达到一定公里数后(在磨合期内或结束后)要及时到服务站进行车辆的检查、保养,更换机油、机滤等,并全面检查底盘系统。一般来讲是走1500公里左右要换一次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