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的经济
2012年,绥化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创造了绥化历史和在全省排位最好成绩,2012年,绥化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95%;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增长32%;全口径财政收入121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2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4亿元,增长3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77元,分别增长181%和176%;粮食总产达到330亿斤,增长78%,实现九连增。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计划、超历史、超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截至2013年9月末,经济总量超越齐齐哈尔、牡丹江,继哈尔滨、大庆之后,位居第三。 2013后,工业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总量跃升到全省第四位。
绥化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基地,是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牧业生产基地,还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绥化市粮食总产量占黑龙江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约占是全省三分之一,是国储备粮大区之一。绥化市还是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寒地黑土商标品牌持有者。
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457万吨,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大豆同比增长80%,玉米同比增长228%,水稻同比增长157%,旦乎码薯类同比增长103%。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3%;农用拖拉机达到12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8万台,小型拖拉机75万台顷裤。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604万亩,同比增长19%。
2011年全年粮食产量达3058亿斤,可为中国人均提供粮食约228斤,占中国的四十分之一还多,也就是说中国13亿人,每人吃40斤粮食的时候就有绥化一斤。
绥化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主要工业经济主体形成于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已拥有以食品、化工、医药、建材、机械、纺织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特别是进入“九五”以来,绥化市工业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挖掘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到市场寻找项目,寻找伙伴,寻找资金,先后上了一批食品、医药、化工等有市场前景、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新企业,保持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态势,工业总量得到了逐步壮大。
到2001年末,全市全口径工业企业发展到15000多户,工业总产值达到2295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10000余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8户,资产总额达到142亿元,产值达到629亿元。工业发展较快的肇东、安达、庆安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市工业的361%、140%、113%。在工业的发展上,坚持了以开发促调整、以增量促调整,紧紧围绕资源和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了食品、医药、石化、粮化、纺织、建材、机电等一批新的产业,并通过竞争机制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导,医药、化工工业为模哪支柱的优势产业格局。全市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利税71%来自这三大产业。全市共开发了14个系列46个品种的绿色食品。七河源大米、红星液体奶、绿洲保鲜奶、庆泉牌白酒、松北王大豆等一批绿色品牌已经在市场叫响。钰牌食用酒精、矩圆牌防水卷材、三A牌钢板仓已在全国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2%,产品销售收入308亿元,增长467%;利税实现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3亿元利润总额2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7亿元。 绥化市共有各类学校2767所,其中大学3所,中等专业学校24所,技工学校17所,职业中学26所,普通中学344所,小学2353所。
截至2010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04所,招生84万人,在校生297万人,其中高级中学19所,完全中这13所。招生27万人,在校生79万人;普通小学1616所,招生57万人,在校生27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招生112人,在校生805人。 2010年全市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评选出绥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57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30项。申请专利55件,授权专利43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7份,合同金额814236万元。
截至2010年,绥化市现有各类国家和民营科研机构300多个,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万人,大豆、玉米、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研究和亚麻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在全国、全省居于领先地位。 绥化市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剪纸、国画、书法、木纹画、铜雕等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外文化交流异常活跃。广播电视覆盖全市。
2012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展览馆5个,科技馆1个。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820883公里。中波发射机2部,功率110千瓦;调频发射机78部,功率25890千瓦;电视发射机65部,功率为28833千瓦。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981%,电视覆盖率为990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515万户。
2010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4个,卫生技术人员16914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948人。 绥化市有业余体校11所。田径、摔跤、速滑、射击、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省级体育先进县标准,肇东市、北林区被国家授予田径之乡称号。
2010年,绥化市年我市在省及省以上比赛中获得金牌50枚,银牌56枚,铜牌6275枚。
1哈尔滨水泥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水泥路102号 联系电话 57622769 传真 57685174 2位于交界镇的 哈尔滨铁厂 其水泥生产规模也不可小视电话:0451 53811265 哈尔滨钢飞水泥有限公司(原哈尔滨铁厂) 3哈尔滨小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小岭镇石发街 电话:0451-53818153 53817198传真:0451-53818602 哈尔滨小岭冶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北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龙腾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泰来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克山县新星水泥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克东北疆水泥有限公司 鸡西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鹤岗市东华水泥尘哗谨有限责任公司 双鸭山新时代水泥 黑龙江省江川农场水泥厂 黑龙江浩良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兴隆水泥有限公司 牡丹江电力水泥厂 海林市海强水泥实业有限公司 东宁水泥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虎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延寿县水泥有限公司 绥化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绥棱杨森水泥厂 黑河市恒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密山莲花水泥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牡丹江垦区连珠山水泥厂 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水泥厂 黑龙江北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安水泥厂 黑龙江北疆集团讷河水泥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依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美溪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伊春市中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七台河市纬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肇东市兴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庆市新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大庆市让胡路区东华水泥厂 哈尔滨市华夏水泥厂 鸡西市城海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铁泉水泥厂 大庆油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大庆市让胡路区朝庆特种水泥厂 双城市三有水泥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恒基水泥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牡垦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大龙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长城高薪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绥化清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八五一零农场水泥有限公司 佳木斯永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五常市拉林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阿城派基市松林水泥有限公司 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海伦分公司 黑龙江北疆集团龙江水泥有限公司 牡丹江市丹林水泥有限公司 哈尔滨雄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中阳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阿城市亚沟水泥有限公司 萝北县萝凤建材有限公司 北安市正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佳木斯市鸿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萝北县宝泉水泥有限公司 佳木斯鑫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宾州水泥有限公司 哈尔滨泉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太行兴隆水泥有限公司 大庆市同源有限责任公司 双城市英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虎林市庆胜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林口县森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佳木斯市松江水泥有限公司 穆棱市禹实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富裕县华夏水泥有限公司 黑龙江瑞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佳木斯鸿基集团鹤岗市鸿泰水泥有限公司 嫩江华夏水泥芦闷有限公司 哈尔滨三岭水泥有限公司 大庆鸿庆水泥有限公司 牡丹江天马水泥有限公司 牡丹江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兴利水泥厂 企业过于繁多,其他地址恕不赘述您可以百度下就能得到答案
求采纳
绥化市
黑龙江省绥化市(sui hua)
[编辑本段]区域介绍
地理位置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东西宽305公里,南北长308公里,其地域轮廊犹如在松花江、嫩江汇合的江段上跃向小兴安岭西麓的一条鲤鱼,其头朝东北,尾在西南,斜卧在塞北的松嫩平原上。具体地理位置是东经124°13′至128°30',北纬45°3′至48°02'。北部由东向西依次与逊克县、北安市、拜泉县、依安县接壤;西部由北向南依次与林甸县、大庆市毗邻;南部由西向东依次与肇州县、肇源县、双城市相连;东部和东南部由北向南依次与伊春市、铁力市、通河县、木兰县、巴彦县、哈尔滨市呼兰区和哈尔滨市交界。
区域面积
绥化市总面积34 9642平方公里。其中:浅山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19%,江河泡沼面积占总面积的9%,平原占72%,总体结构大体是“二山一水七分田”。
地形地貌
绥化市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即由低丘陵、高平原过渡为河谷平原。全市地貌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低山丘陵、岗丘状高平原、岗阜状高平原、微倾斜高平原、一级阶地、高漫滩和低漫滩。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庆安县、绥棱县和海伦市的东北部,是小兴安岭西麓的山前丘陵地带,地势较高,一般海拔高度300—600米(最高的官五爷大山高8203米,在庆安境内),相对高差50—110米;岗丘状高平原主要分布在绥棱农场、红光农场、海伦农场,以及庆安县、绥棱咐兆县的西南部,海伦市的东部和东北部,海拔高度240—360米,相对高差20—60米;岗阜状高平原主要分布在海伦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林区的北部,望奎县的东部,明水县、青冈县、兰西县的东部,一般海拔高度200—240米,个别残丘海拔高程380米左右。自东北向西南缓倾斜,坡度5°—10°;微倾斜高平原呈条带状沿岗阜高平原边缘分布,主要分布在海伦市的西部、西南部,明水县、望奎县的中部、南部,青冈县、兰西县的南部,以及安达市、肇东市的北部,海拔高度180—210米。其地貌宽阔平坦,微向河流倾斜,坡度3°—5°,呈微波状起伏;一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左岸,宽3—4公里,以及明水县、青冈县的西部,安达市、肇东市的大部地区。海拔高度160—180米,阶面宽而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坡度小于3°;高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海拔高度155—175米,漫滩宽阔,地势平坦;低漫滩沿河流两侧呈条带状分布,一般宽05—1公里。
气候特征
绥化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冰雪覆盖。夏季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3℃—40℃之间,≥10℃积温2 400℃—2 700℃,无霜期120—140天,日照时数2 600—2 900小时。全市平均降水量483毫米,东北部年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7—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人口民族
人口:绥化市辖北林1区,安达、肇东、海伦3市及绥棱、青冈、庆安、兰西、望奎、明水6县,共6个办事处、160个农村乡镇,1 331个行政村。截止到2007年末统计,全市总人口5759万人。清简指其中,非农业人口1504万人,占261%;农业人口4255万人,占739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18%,达到68万人。
民族:绥化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627%,少数民族占373%。共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苗族、壮族、瑶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彝族、藏族、畲族、鄂答配温克族、维吾尔族、纳西族等31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人口较多。共有民族乡镇7个,其中满族乡镇6个,朝鲜族乡1个。共有民族村66个,其中满族村49个,朝鲜族村15个,回族村2个。
基础环境
市区
交通:全市交通便利。滨北、滨佳、滨洲铁路贯穿全市6个市县,哈大、哈黑、哈伊、明沈4条主要公路贯穿全市7个市县。其中,哈绥高速公路与京哈高速公路连通。外贸可通过黑河、绥芬河、佳木斯等口岸进入独联体各国市场,还可通过水路经俄罗斯庙街出海直达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各国。
通讯:全市10个市县均已开通国际内程控直拨电话、寻呼、移动电话和国际互联网,国内外通讯十分快捷便利。
能源:全市10个市县均进入国家电网系统,供电量充足,具有可靠的用电保障。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绥化
2005年,绥化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6个县。
绥化市 面积35211平方千米,人口555万(2003年)。
北林区 面积2723平方千米,人口88万。邮政编码152000。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
安达市 面积358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151400。市人民政府驻安达镇。
肇东市 面积4330平方千米,人口93万。邮政编码151100。市人民政府驻肇东镇。
海伦市 面积4667平方千米,人口83万。邮政编码152300。市人民政府驻海伦镇。
望奎县 面积229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152100。县人民政府驻望奎镇。
兰西县 面积2499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151500。县人民政府驻兰西镇。
青冈县 面积268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151600。县人民政府驻青冈镇。
庆安县 面积560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152400。县人民政府驻庆安镇。
明水县 面积230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151700。县人民政府驻明水镇。
绥棱县 面积450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152200。县人民政府驻绥棱镇。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绥化地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质优良,肥力较高,日照时间长,雨量比较充沛,适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4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的1/7。有宜牧草原900 万亩,林地1 065万亩,宜养水面150万亩。全市尚有待开发的土地395万亩。
草原资源
绥化地区草原全部位于我国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总面积865万亩。草地连片,草质优良,以盛产羊草和小叶樟而驰名中外。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较强,营养价值高,为本区西部市县牲畜的主要饲料,并以其优良的草质而远销日本。芦苇和小叶樟是造纸的重要原料,还可制作各种纺织品。老芒麦、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较广泛。全区草原还生长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余种饲料用草。全区草原理论载畜量为98万个羊单位。
水利资源
绥化地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呼兰河,河流主要分松花江水系和呼兰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47.82亿立方米。理论水利资源蕴藏量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条。地表水资源量为:25 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2.2亿立方米。
林业资源
绥化地区有林面积1200万亩,林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绥化地区西部地处松嫩平原,东部为丘陵半山区,地下资源比较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矿、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储量的有二十多种。西部肇东、安达发现并开采了石油、天然气;东部庆安、绥棱、海伦已发现的金属矿藏有铅、锌、黄铁及砂金等,优质矿泉水也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野生动植物资源
绥化地区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山麓丘陵林地,西部为广阔的草原,江
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
河沟泡遍布全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野生动物有紫貂、水獭、梅花鹿、飞龙等珍贵禽兽数十种。盛产木耳、猴头等多种山产品。森林覆盖率达12.5%,林木蓄积量为2 000万立方米。
旅游资源
全市有各类文化遗址49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安达日军731侵华罪证遗址、望奎林枫故居纪念馆已成为省、地级传统教育基地。兰西拉哈岗、海伦东方红水库,绥化金龟山庄、望奎卫星庙山公园和原始森林旅游带等观光旅游景点建设和服务日趋完善。
[编辑本段]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工业
工业概况
绥化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700多户,已初步培育起食品、纺织、建材、冶金、机械、化工、医药、烟草、印刷、造纸等产业。百余种名优新特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意大利、香港等20几个国家和地区。以工业为主导的城乡链条经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01年全市新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237亿元。
农业概况
绥化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基地,是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牧业生产基地,还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目前,全市粮食总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约占是全省三分之一,是国储备粮大区之一。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1665亿元。
商贸概况
商贸
绥化市是哈尔滨以北重要南商品集散地,特别是新绥化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府“大开放、大招商、大引联、大开发,”战略又为商业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市共有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263个,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93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4.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2亿元,通过哈洽会、黑洽会等经贸活动,绥化市已与俄罗斯、美国、意大利、日本、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业贸易往来或建立起合资合作关系。同时,拥有“松北第一集”美誉的绥化市果菜批发市场已辐射到周边14个省区43个市县,跻身全省10大专业批发场行列。
科技概况
绥化市现有各类国家和民营科研机构300多个,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万人,大豆、玉米、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研究和亚麻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在全国、全省居于领先地位。
绥化学院
教育概况
绥化市共有各类学校2767所,其中大学3所,中等专业学校24所,技工学校17所,职业中学26所,普通中学344所,小学2353所。
文化概况
绥化市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剪纸、国画、书法、木纹画、铜雕等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外文化交流异常活跃。广播电视覆盖全市。
医院
卫生概况
绥化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03个,卫生技术人员达1.5万人,全市聚集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内外科专家。
体育概况
绥化市有业余体校11所。田径、摔跤、速滑、射击、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省级体育先进县标准,肇东市、北林区被国家授予田径之乡称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绥化地区历史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绥化地区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绥化地区夏商时期为肃慎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汤)、周(昌)时期,肃慎与中原华夏各族关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汉时期,绥化地区的东北部、东部的庆安、绥棱、海伦、望奎、兰西等市县仍为肃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冈、安达,西南部的肇东等市县为涉貊地;两地融合后称涉貊。
东汉至两晋属夫余地,夫余世居东北,是貊族的后裔。晋时全区大部分市县属夫余的寇汗卫,其农牧经济、文化和习俗都深受 中原影响。这一时期,夫余地仍臣服于当时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时期,绥化地区属勿吉地。勿吉先后与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属朝贡关系。
隋唐时期属轹羯地,社会发展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
唐代最终形成两大集团,分别归属于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辽金时期,绥化地区先后归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辖。
元朝时期,绥化地区归元朝的开元路管辖区,这一时期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朝时期为努儿干都指挥史司所辖,主要居住着女真族和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其它少数民族。
清朝时期归镇守黑龙江将军管辖。光绪三十三年,在东北设东:省总督,统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绥化地区全境归黑龙江省管辖。
民国初期,东北三省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绥化地区大部分县属绥兰道。民国十八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海伦、绥化为一等县,肇东、兰西、青冈、安达、望奎为二等县,绥棱、明水为三等县。
伪满时期,绥化地区划归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解放战争时期,庆城(庆安)、海伦、望奎、绥化、明水和青冈、兰西、安达、肇东等县分属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1949年建国前夕,全区10个市县均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建国后,绥化地区分属黑龙江省和松江省。
1954年后属两省合并后的黑龙江省。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绥化市,辖肇东、安达、海伦3市、望奎、兰西、明水、青冈、庆安、绥棱6县和北林区。
1956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绥化专区,将原由省直辖的绥化、海伦、望奎、北安、德都、绥棱、铁骊(后改为铁力)、庆安、呼兰、兰西、巴彦、木兰、通河13县划归绥化专区管辖,专员公署驻绥化县。
1958年撤销绥化专区,将绥化、望奎、绥棱、海伦、庆安、通河、木兰、兰西、巴彦等9县划归松花江专区;北安县划归嫩江专区;呼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撤销铁力县,并入庆安县;撤销德都县,并入北安县。
1965年松花江专署由哈尔滨市迁绥化县绥化镇,改名为绥化专署。恢复安达县。绥化专区辖绥化、绥棱、海伦、庆安、肇东、明水、兰西、望奎、肇源、肇州、青冈、铁力、安达等13县。
1967年5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绥化专员公署正式撤销,绥化专区遂改为绥化地区,地区革委会驻绥化县,仍辖原绥化专区管辖的13县。1970 年4月,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管辖。
1970年绥化专区改称绥化地区。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绥化地区辖12县。
1978年11月,根据新《宪法》的规定,将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绥化地区行政公署, “由实变虚”,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驻绥化县,管辖12县。1982年12月至1990年 1月,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县先后撤县设市。1992年12月1日,将肇州、肇源2县划归大庆市领导。是时,绥化地区管辖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市和望奎、青冈、明水、兰西、绥棱、庆安6县。(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1982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绥化县,设立县级绥化市。
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4]159号)撤销安达县,设立安达市(县级),以原安达县的行政区域为安达市的行政区域。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撤销肇东县,设立肇东市(县级),以原肇东县的行政区域为肇东市的行政区域。
1989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伦县,设立海伦市(县级)。
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绥化地区的肇州县、肇源县划归大庆市。
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54号):(1)撤销绥化地区和县级绥化市,设立地级绥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北林区。(2)绥化市设立北林区,以原县级绥化市的行政区域为北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3)绥化市辖原绥化地区的望奎县、庆安县、绥棱县、兰西县、青冈县、明水县和新设立的北林区。原绥化地区的县级安达市、肇东市和海伦市由黑龙江省直辖,绥化市代管。
缓化市是黑龙江的地级市,属于黑龙江省政府管辖,不属于任何市管辖。
绥化市1885年建制,1999年12月撤地设市,幅员面积3.5万平方公里,辖三市、六县、一区,地貌宏咐特征“二山一水七分田”,截至2019年末,绥化市总人口521.7万人。
扩展资料:
城市荣誉:
2014年,绥化市以全国排名第54位荣获“全蔽帆纯国六星级慈善城市”。
2014年7月,绥化市被确定为“中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北菜南运核心区”。
2015年2月,绥化市被正式确认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6年12月,绥化市以全国综合排名第轿答35位再度荣登“中国慈善城市百强榜”。
2016年,绥化市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8年8月29日,绥化市被确定为全国鲜食玉米产业示范区。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明水县版图呈长方形,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316公里。土地面积2313平方公里,折3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13亩;林地423亩,草原72万亩,水面1万亩,其它占地69万亩。
明水镇
一、自然状况
明水镇是明水县12个乡镇中唯一地跨城乡的乡镇,镇所在地位于明水县城中心。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56个自然屯,5个社区,16个居民组,有横纵五条公路从境内经过,全镇总人口81,544人,其中农业人口26,765人,农村人均收入达1,800元,农村有劳力9,547人,幅员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8,855亩,人均耕地56亩。
二、经济发展情况
明水镇自两乡合并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430元,人均收主达3440元,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几年来,明水镇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将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全镇初步形成了四个支柱产业:一是蔬菜产业。全镇形成六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其中三个棚室蔬菜生产专业村,拥有温室大棚650栋;两个保护地蔬菜生产专业村;一个豆芽生产专业村。构建了三条蔬菜生产开发带。明三公路两侧蔬菜生产开发带,202国桥键道两侧蔬菜生产开发带,内环路两侧蔬菜生产开发带。所生产的蔬菜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到周边市县。二是劳务输出产业。全镇9,547名劳力,靠劳务输出就可以转移4,868人,其中输出3,000人,靠地理优势就近转移粗脊1,868人靠劳务输出全镇农村人均增收达454元。三是畜牧产业。全镇走普养加大户的路子,畜牧业发展迅速,现全镇拥有各类养殖大户421户,畜牧收入占全年人均收入的387%。四是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从无到有,年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上项目1户,年可实现产值160万元。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镇自来水入户率48%;有线电视和户率达31%;电话入户率达73%;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67%;全镇拥有小学16所,中学1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入谠率达100%;全镇12个标准化卫生所,镇级中心医院1个,拥有医护人员78人,少年儿童免疫率达10%。全镇自2003年以来,投资近70万元修建桥梁17座,修建环乡路20公里,铺设村村通公路17000延长米,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个,全镇小流域治理3处,达4500亩,占应治理面积的97%。全镇森林覆被率达47%。
四、项目建设发展迅速
全镇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搞招商引资上项目,2005年全镇建有招商引资项目5个,引进资金达1936万元,这5个项目全部达到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全年上缴利税31万元。2006年预建项目5个,其中投资12亿元,屠宰50万头牛、10万只羊项目,3000吨蔬菜保鲜项目和投资4200万元,增汇物流公司项目。
五、未来发展展望
今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县大发展,快发展这一有利机遇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核心,提高全镇人民生活水平,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如果说黑龙江省犹如一只美丽的天鹅,那么自东向西,铺展在松嫩平原上的明水县,就像镶嵌在这只天鹅腹下的一块长方形碧毯。肥沃的黑土地,广袤的大草原,宛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明水,因明水泉子而得名。明水泉子在经年累月中默默流淌,讲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天上仙女出来游玩,经过明水上空,被地上的一道银光所吸引,纷纷降落到地上,原来是一泓清澈的泉水在太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她们不由自主的在泉边洗起了头发。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快地流走,天渐渐的暗了,仙女们都整理行装准备返回。可最小的仙女不想走了,她决定留在泉边。天帝拗不过女儿,就派了许多神仙来帮忙。从此,这里就变成了鸟语花香、草丰水美的人间仙境。
(一)地理位置 明水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部,松嫩平原的西北部。东与海伦接壤,西与林甸毗邻,南靠青冈,北依拜泉。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3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5度15分到126度30分,北纬47度到47度20分之间,总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县城距绥化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绥化市153公里,距省会哈尔滨市182公里,距首都北京1570公里。
(二)地质地貌 1、地质 从地质分区上,明水县地处吉黑块断带的松辽断限的北部边缘,东南与青冈隆起毗连。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在新构造运动上,表现为以下降为主的升降运动。东北部冲沟较为发育,属近期仍处于缓慢上升的局部隆起部分。地势平坦开阔,地表经流不发育。地质形志属堆积类型。明水东部出露地层大部分为中生界白垩系松花江群四方台组陆相沉积砂砾泥岩,西部为新生界第三系下三统依安组的砂砾泥岩,没见出露。地表绝大部分为四纪松散沉积物。地层岩性为水平方向变化规律,自东北向西南由细(亚粘土)变粗(亚砂土),成一渐变的趋势。第四纪黄土状的亚粘土为冲积一洪积层,厚度变大,分布广泛,掩盖在第二纪地层之上;西部大部分为上更新世纪和全新世纪冲积层,闭流洼地中分布着大面积的全新统湖沼沉积层。全县第三纪、白垩纪地层埋藏较浅,第四纪的沉积物的厚度变化规律是东北薄(4—5米)向南增厚可达50米左右,向西可达60米以上。 2、地貌 明水县东部是小兴安岭余脉之克拜丘陵地带。岗坡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西部属松嫩平原、平坦开阔,一望无际。全县海拔平均2492米,海拔最高程2936米(永兴镇刘正已屯)。最低程1567米,(县西南角通达马场),高低间差1369米。地势是中部高,东西两侧渐低。从永兴镇西部起至双兴东部,有一东南—西北走向的岭,为松嫩流域的分水岭。由此岭向东西两侧渐低,通肯河沿岸和西部草原最低。地势横断面呈不规则形。全县地貌可分为四种类型区。丘陵岗地区、缓坡漫岗区、低洼平原区、沿河漫滩区。
(三)山脉河流 1、山岗 明水属平原地区,境内无高山大岭,东部丘陵地区有几道较大的漫岗,最大的为甄家岗。从永兴镇西部起,南经团结乡东部和永久乡西部至双兴乡东,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435公里,海拔170米至290米左右,是松嫩流域的分水岭。除此,较为出名的还有单家岗、曹家岗、路家岗、黄家岗、车家岗、户家岗、张家岗等。 2、河流 明水境内较大的河流有两条。一条是通肯河,为明水与海伦两县的界河。发源于海伦县的井家店林场,流入呼兰河,全长320多公里,流经本县光荣、树人两乡。年经流量为50910万立方米,到丰雨季节可以通舟。另一条撇拉河,为通肯河支流。发源于拜泉县南部,流经本县繁荣乡与永兴镇、兴仁镇的交界处,全长32公里。在本县境内河段27公里。年经流量为185405立方米。此外,全县境内还有自然冲沟14条,其中有4条东流汇入通肯河,西部有一条流入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部还有1条人工开挖的引嫩河,在本县境内为1353公里,经流量为30立方米/秒。
(四)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明水地处高纬度地带,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不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春季降水少,多大风;秋季降水适中,温凉宜人,霜来早。西部和南部是开阔平原,风速大,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东部和北部是丘陵漫岗地区,风速小,气温偏地,降水多。全县各地气温变化情况基本相同,温差不超过03℃。 温度 全县气温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热适宜。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09℃;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19℃。年温差428℃。年平均气温20℃。最高年40℃(1975、1982年)。最低年02℃(1956年)。日最高气温≥30℃的高温天气,出现时间年平均11天,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末出现;日最低气温≤–30℃的低温天气,一般在12月下旬到翌年2月上旬出现,主要时段集中在1月的上中旬。每年无霜期在124天左右。 日照 全县日照时数变化规律不大明显,各年日照时数相差仅数百小时,最多年内3066小时,最少年为2664小时。冬季可照时数少,夏季可照时数多。 降水 受大气环流和其它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明水县年降水量变化很大,形成了多水年和少水年。平均降水量472毫米,最多降水量728毫米(1960年),最少年只有303毫米(1968年)。多水年的降水量为少水年降水量的24倍。各季降水量相差悬殊。春季平均降水量56毫米,占降水量的12%;夏季3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8%;秋季73毫米,点年降水量的15%;冬季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 全县冬季降雪量是22毫米,不足全年降水量的5%。年降雪日数281天,占全年的79%。平均初日在10月9日,终日在翌年4月30日。初终间日204天。
(五)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明水县土地面积为3449218亩,其中耕地面积161万亩,占总面积的467%。本县土壤共分7个土类,17个亚类,20个土属,31个土种。本县耕地基本肥力较好,属于好的和较好的占4889%,中等的占354%,较低的仅占1571%,其中机质,全氮含量均属中等;速效氮含量较高,速效磷偏低;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丰富;除盐土、碱土外,酸碱度PH均属中性。 植物资源 明水的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在西部辽阔的天然大草原里,生长着各种草类和中草药。在草类中碱草质量最佳,草味清香,营养丰富,是极好的饲草,这是本县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东部盛产“东北三宝”之一的靰鞡草和小叶章、三棱草等。 动物资源 本县境内随着荒原的大量开垦和人烟的逐年密集,各种野生动物也逐渐减少,有的甚至已灭迹,但灰狼、狐狸、黄鼬、獐、狍、獾貂、野兔等还有少量,野生禽类有:鸽、乌鸦、喜鹊、燕子、麻雀、啄木鸟、杜鹃、野鸡、野鸭等10余种。境内水库还出产鲤鱼、鲫鱼、鲢鱼、泥鳅鱼等各种鱼类;蛙类有青蛙、蟾蜍、哈什蚂等。 水资源 本县境域地表水适中,全县共有水面10000亩,占总面积的03%。全县地下水可采量为33117万立方米。地下水水质较好,属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饮用水和灌溉水。酸碱度在70至75之间,略高于中性,属弱碱性。
(六)经济和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明水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开发建设为牵动,继续深入实施外向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升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县GDP实现925亿元,同比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328亿元,同比增长47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349万元,同比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328万元,同比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337元,同比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35元,同比增长35%。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构筑起了以格林工业园、三精工业园为牵动,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四大产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框架体系,保持了工业经济强劲发展势头。全县共引进到位资金35亿元,同比增长273%,新建续建超千万元工业项目9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全县工业产值实现905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增加值实现273亿元,同比增长163%。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肉羊产业和劳务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42万只,同比增长1636%;畜牧业产值实现217亿元,同比增长8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次,创收15亿元。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32亿元。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城乡基础设施、人民居住环境、办公环境进行了改造,农机具更新86台(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抗旱水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成果。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并筹资1450万元,动工兴建了近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建设了总面积3500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全县教育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深入实施外向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快明水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目标,让广大海内外人士更多地了解明水县工业企业。明水县现有重点工业企业9户,总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9亿元,职工3800人。目前已建成三精、格林两大工业园区,形成了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四大产业体系框架。
世纪伊始,光明在前,天涯似远,事业相通,明水县将以最优惠政策,最宽松环境、最优质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到明水考察、洽谈、投资、兴业。
远在地质年代的第四纪更新晚期,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黑龙江地区这片广大的土地上,明水地区的历史和整个黑龙江地区的历史一样,是我们可爱祖国悠久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远在清朝以前唐虞三代(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221年),明水之地属貊;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明水之地属夫余;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至589年)明水之地面晋时仍属夫余,南北朝时属豆莫娄;隋朝时期(公元581年至618年)明水之地属南宋末;唐朝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明水之地属室未都督府;辽、宋、金时期(公元907年至1234年)明水之地属东亲道;元朝时期(公元1206年至1368年)明水之地先后属乃颜故地、辽阳行省开元路、水达路;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明水之地属奴儿干都司兀者右卫;清朝时期明水之地初属宁古塔将军;其后属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依克明安公旗;再后又属黑龙江将军通肯河副都统海伦直隶厅;最后分属于黑龙江省海伦万之所辖的青冈,拜泉两县;民国时期,明水在设治前,分属黑龙江民政长官公署呼伦道海伦府,后来属黑龙江巡按使公署龙江道之所辖青、拜两县;设治后,属黑龙江省长公署龙江道;建县后属黑龙江省;伪满时期,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日伪将所统治的地区全境划为14个省,明水县归龙江省(省会设在齐齐哈尔市)。伪满康德6年(1939年)6月1日,伪“满洲帝国”又增划出北安省(省会设在北安),明水县划归北安省;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黑龙江省建立了民主政权,明水县属黑龙江省(省会设在安)。1946年2月,建立了第一个民主政权---明水县人民政府。1947年2月7日,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成立黑嫩省,下设五个区,明水县属第三专区(专署设在青冈县)。1947年9月19日,撤销黑嫩两省,恢复黑龙江省和嫩江省,同时撤销专署,明水县属黑龙江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49年至1954年明水县属黑龙江省。1956年1月,省政府决定将由省直接领导的几个县划归嫩江地区。明水县被划到嫩江地。1960年4月26日,省政府对全省原有的地区划进调整,并增设了一些新的地区。此时明水县划归松花江地区。(专署设在哈尔滨市)1965年6月14日,省政府决定将原松花江地区改为绥化地区(专署设在绥化县)。从此时起,明水县一直由绥化地区所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飓冈扑面而来,明水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委、县政府通过推行“中部搞围路经济、东部搞果菜经济、西部搞畜牧经济”的“中东西”发展战略,块乡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 发展。通过成功地实施米稻战略,农业基础不断壮大。种植大豆、玉米、高梁、小麦、水稻、谷糜等粮食作物和甜菜、亚麻、烤烟、果菜穑经济作物。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以食品、医药、化工、机械、建材、纺织为主的22个工业六类67种工业产品行销海内外。以市场建设为噗的流通商贸领域全面繁荣。以社会发展为重点的投资环境全面优化。城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率先实现了三级油渣路面,达到了乡乡有通公路。吨给水设务可满足城镇用水需要,日排水量达到吨以上。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实现全国联网。供电安全容量40,000千伏安,餐饮、文化、体育等服务、娱乐设备较为齐全。
在新世纪的今天,明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在发展中焕发勃勃。
整个运营管控中心在长春,主要负责供产销管理,统一叫经营管理部或运营管控中心,下设市场营销部、物资供应部、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又分什么质量、设备、安全、环保啥的,办公地点在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北京的总部是行政人事部、财务含判审计部和投资发展部!
北方水泥公司成立于2009年,经过短暂的3年时间发展,已经兼并重组收购了30多家企业,原来的辽源金刚、佳木斯鸿基集团(桦南、东风、同江、富锦)、牡水(老八水)、吉林德全集团(罩老判延边汪清、西城、敦化、珲春)、哈尔滨最大的水泥企业宾州水泥、辽宁的凌源富源矿业、黑河恒基、绥化大众、大庆瓦业、鹤岗、七台河、白山、松原、长春四通、大连金刚、抚顺金刚、葫芦岛、锦州等这些东北地区的大型水泥企业都已揽入旗下。北方水泥物改企业已经成为东北水泥行业的老大,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
并且黑龙江的北疆集团这些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都已纳入议程当中,北方水泥除了整合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的水泥企业外,也开始拓展产业链延伸,下步会大规模开始东北地区的商砼企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