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脚手架验收标准规范是什么?有谁清楚?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902号2011-01-28批准2011-12-01实施1总则1.0.1为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用落地式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对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1.0.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安全管理2.0.1本条的规定旨在防止脚手架因超载而影响安全施工。条文中规定的内容是通过调研,对工地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的。2.0.2大于六级的大风停止高处作业的规定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中第2.0.7条的规定
不是。
按规定:脚手架验收实行报验制,每两层报验一次,报验前须经施工企业自检及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定期对脚手架搭设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验收要求如下:
(1)脚手架的基础处理、作法、埋置深度必须正确可靠;
(2)架子的布置、立杆、大小横杆间距应符合要求;
(3)架子的搭设和组装,包括工具架和起重点的选择应符合要求;
(4)连墙点或与结构固定部分要安全可靠;剪刀撑、斜撑应符合要求;
(5)脚手架的安全防护、安全保险装置要有效;扣件和绑扎拧紧程度应符合规定;
(6)脚手架的起重机具、钢丝绳、吊杆的安装等要安全可靠,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规定。
扩展资料
古希腊(约公元前五百世纪)就有关于脚手架的描述,古埃及、努比亚人和古中国人也有使用类似于该器材建造大型建筑的记录。古代非洲人也使用了木制的脚手架以支持建造清真寺。
移动脚手架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至60年代初,欧洲、日本等国家先后应用并发展这类脚手架。它具有装拆简单,承载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
移动脚手架在各种新型脚手架中,开发最早,使用量也最多,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其使用量约占各类脚手架的50%。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并使用这种脚手架。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等多种型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在国内许多工程中也曾大量应用过,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门式脚手架的产品质量问题,这种脚手架没有得到大量推广应用。
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了多种新型脚手架,如插销式脚手架,CRAB模块脚手架、圆盘式脚手架、方塔式脚手架,以及各种类型的爬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动脚手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脚手架
梁和板等受弯构件中受拉力的钢筋,根据弯矩图的变化沿纵向配置在结构构件受拉的一侧(见钢筋混凝土梁)。在柱和拱等结构中,钢筋也被用来增强结构的抗压能力。它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顺压力方向配置纵向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另一是垂直于压力方向配置横向的钢筋网和螺旋箍筋,以阻止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的侧向膨胀,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见钢筋混凝土柱)。由于按这种方式配置的钢筋并不直接承受压力,所以也称间接配筋。在受弯构件中与纵向受力钢筋垂直的方向,还须配置分布筋和箍筋,以便更好地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及承受横向剪力。
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检查的项目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4)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6)是否超载。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