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筝的简介
我国现代风筝,有各具特色的3大产地--北京风筝,天津风筝,潍坊风筝。北京风筝的代表作是沙燕风筝(又叫京燕风筝)。其代表人物有两家:一是出生于风筝十佳的金福忠兄妹,50年代中法合拍的彩色影片《风筝》中的精美风筝,就出自他们手中。另一家是名誉中外的“风筝哈”,1983年在美国旧金山“国际风筝表演比赛大会”上获特别奖的瘦沙燕和串风筝,就是当时“风筝哈”的传人哈亦琦的作品。近年来北京风筝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名家新手,在风筝的制作上各有千秋,有的擅长扎制巨型风筝,如长达90米、120节的巨龙;有的擅长扎制小巧玲珑的风筝,如仅几厘米的小掌燕等等。
北京风筝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造型匀称,制工精巧。北京风筝造型有五种基本形式:硬膀、软膀、排子、长串和桶形。工艺则大致分为扎、糊、绘、旋四项。从清末至今,主要有四个著名技艺流派:一是金忠福,他的作品豪放、粗犷,色彩对比强烈,具有很好的远视艺术效果。不仅受到北京的老风筝迷们的喜爱,宫中也多喜欢用金家作品。“火神庙的黑锅底”指的就是金家几代人在地安门大街火神庙前摆的风筝摊上出售的“黑沙燕”;二是人称“风筝哈”的哈姓风筝世家。哈记风筝,最早起于清光绪年间。哈家几辈艺人,技艺全面,所制风筝,全部是高级的绢制品,选材严谨,骨架坚固平整,画工精致。品种有:云龙、五蝠、百蝠、云蝠,哪吒、刘海、蜻蜓、蝴蝶等,其中以“瘦沙燕”最为有名。哈记风筝的另一大特色是吃风力准确,根据风力大小而制作不同的风筝;三是孔祥泽,他制作的风筝仿效曹雪芹的艺术匠意;四是画家马晋,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文人气质。
北京沙燕风筝
七彩鸟是大型的风筝厂家,有专业的生产和销售许可证,并且风筝质量较好,价格相对较低,在同类型风筝中销量较高。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发明的物品。风筝是由糨糊、纸刀、竹篾、纱纸条、马拉纸、线等物品制作的。风筝于南北朝时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后于公元1600年传到欧洲。
北京风筝典雅工整具有浓厚的古典色彩以 沙燕 最为出名。
沙燕是一种风筝,沙燕风筝分为雏燕、肥燕、半肥燕、瘦燕和半瘦燕等。
这里以肥燕为例,因为其它几种都只是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关于沙燕,其骨架扎制歌诀如下:
肥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二腹一尾根;
上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
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
中腹应按双方计,尾竹上端中线寻;
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平;
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等;
头部迎风腹为主,尾竹要软好泻风;
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倾;
关于歌诀的释义是这样的:“四四法”是指从头到尾根(风筝两腿中间的档)共是四个长度单位,“一头二腹一尾根”是指风筝头腹和档长分别为一、二、一个长度单位。为方便理解,在绘画时是按比例绘制的,读者在制作时可以参考。
“上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这是对上下膀条竹条相对软硬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上膀条的硬度要稍稍硬一些,而下膀条相对于上膀条来说要软一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在刚开始学习制作沙燕风筝的时候,一般不容易确定上下膀条的硬度,这时您可以这样进行区别,如果制作完成的风筝在放飞的时候,在其他方面方面都正常的情况下,风筝放飞时总是旋转,这时你可以初步判定风筝的膀条偏硬,通常解决的方法有两个。
一上将上下膀条的硬度降低,即减少膀条的宽度或是厚度,一般以减少膀条的厚度来解决。另一方法是将膀条后边的风兜增大,以利于泻风使风筝飞行稳定。为了能够保证风筝骨架制作完成以后能满足飞行的要求,特别建议在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
不要靠用线勒成硬翅的风兜,由于在刚学习制作风筝骨架的时候,手工技艺不熟练,削成的竹条不均匀,在用线勒风兜时,容易产生两边膀兜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风筝做成以后不能正常放飞。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可以在削好竹条以后,用煨烤的办法,将上下膀条基本煨成要求的弧度,然后再用线轻轻勒一下即可,这样风筝硬翅两边形成的风兜就基本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