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中国的自行加农炮?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是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改进型,1970年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目前我军的主力加农炮。该炮采用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炮闩改为半自动立楔式;反后坐装置由上下配置改为在炮身上方左右配置;摇架由框式改为筒式;增加射击支承座盘,将多孔式炮口制退器改为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增加架尾滚轮;取消炮身推拉器和行军时的前车。该炮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配有杀伤爆破榴弹、杀爆燃榴弹、A型远程杀爆榴弹、B型远程杀爆榴弹、底部排气增程弹、反坦克子母弹、箭式榴霰弹、烟雾弹、照明弹。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是中国炮兵的主力当家炮,装备炮兵师及以后各集团军属炮兵。59-1式130毫米加农炮配用有杀爆燃弹(射程30公里),远程杀爆弹(32公里),底排增程弹(38公里),反坦克子母弹(25公里)等弹药。
1959年,兵器工业部127厂按照原苏联M-46加农炮仿制成功59式130毫米加农炮。火炮采用单筒身管,装多孔式制退器;手动横楔式炮闩;变后坐制退机,液体气压式复进机,两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均为杆后坐形式;炮架由摇架、上架、下架、大架和防盾组成,大架装有炮身推拉器,行军时,解脱反后坐装置,将炮身后拉,以缩短火炮行军长度;瞄准部分分为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装置组成,高低机为单齿弧外啮合式,平衡机为气压式,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周视瞄准镜、直接瞄准镜与照明具组成。全重8.5吨,炮班8人,六轮卡车牵引,射速 6-8发/分。最大射程27千米。此后结合了122毫米加农炮和152毫米加榴炮的炮架和结构设计,使得59式的全重减轻了2.1吨,射速提高到8-10 发/分。命名为59-1式。该炮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表现出来的性能非常优越,火力猛、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参战官兵的赞誉。进入80年代,我军又为130毫米加农炮研制了底排弹、底凹弹、子母弹等多种新弹种,最大射程增加到38千米。
54式122毫米牵引榴弹炮中国制造,50年代初期研制定型的122毫米牵引火炮,50年代中后期装备部队。 60式122毫米加农炮是根据前苏联D-74式122毫米加农炮仿制而成,1960年生产定型,现在仍有装备部队。 83式122毫米榴弹炮杀爆榴弹于80年代装备部队。 59式130毫米加农炮,1959年,兵器工业部127厂按照原苏联M-46加农炮仿制成功59式130毫米加农炮。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是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改进型,1970年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目前我军的主力加农炮。 152毫米牵引火炮中国制造。1955年研制定型的,152毫米牵引火炮系仿制前苏D-1型152毫米榴弹炮(前苏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70年代中期以前的师级支援火炮)。 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是根据前苏联D-20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仿制而成,1966年生产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目前我军的主力加农榴弹炮。83式152毫米加农炮主要用来替代59-1式130毫米加农炮,1986年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 86式152毫米加农炮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大口径远射程加农炮,1986年设计定型。 PLL01型155毫米牵引式加农榴弹炮 203毫米加榴炮。 W88式155毫米加榴炮于1985年开始研制,1988年通过国家鉴定,外贸名称为WA021式155毫米加榴炮。 96式122毫米榴弹炮是参照苏联D-30型122毫米榴弹炮,根据现代战争的需要于1985年研制成功的师属榴弹炮,用于替代大量装备的老式的54式和54-1或122毫米榴弹炮。
口径最大的应该是国产86式152mm加农炮。
该炮1986年设计定型。战斗全重9.7吨,行军状态长9600毫米,火线高1480毫米,身管长8060毫米,高低射界为负3度~正45度,方向射界左24度~右26度,行军战斗转换时间4分钟,行军时可用汽车或履带车牵引。
1、57毫米反坦克炮,M43式57毫米反坦克炮,后来仿制为55式反坦克炮
2、ZIS-3式76毫米加农炮,作为师属火炮,每个师装备24门
3、D-44式85毫米加农炮,日后仿制为56式85毫米加农炮,替代了ZIS-3型加农炮
4、M1930式122毫米榴弹炮,日后仿制为54式122榴弹炮,属于师级装备
5、D20型152加农榴弹炮
6、BM13型,喀秋莎火箭炮
7、130毫米海岸炮(旅顺基地移交)
8、37毫米高射炮和85毫米高射炮
9、25毫米机关炮(海军装备)
其他的如M46型130加农炮、100毫米高射炮,都是日后提供的技术资料,并没有直接提供成品
BS3没有装备,只是提供了几门,被国内加以研究
日后结合珍宝岛的115滑膛炮的技术,搞出了73式100毫米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