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焊接钢管沿地面明敷设怎么表示
大多数的规范是不允许沿地面明敷设的,所以一般是查不到这种表示的。但我们可以推导出来。
所有的明敷设都以“E”结尾;所有的暗敷设都以“C”结尾。由于地面下暗敷设是“FC”,所以减去暗敷设所对应“C”,所剩的“F”就是沿地面敷设。再加上作为明敷设的“E”,便是沿地面明敷设,记做“FE”。
表达线路敷设方式的代号 表达线路敷设部位的代号 表达照明灯具安装方式的代号
PR--塑制线槽的敷设 SR--沿钢索敷设
MR--金属线槽敷设 BE--沿屋架或屋架下弦明敷设
PC--聚氯乙烯硬质管敷设 CLE--沿柱明敷设 CP--线吊式
FPC--聚氯乙烯半硬质管敷设 WE-沿墙敷设 CP--自在器线吊式
KPC--聚氯乙烯塑制波纹电线管敷设 CC--沿天棚或顶板面敷设 CP1--固定线吊式
TC--电线管(薄壁钢管)敷设 ACE--在能进入的吊顶内敷设 CP2--防水线吊式
SC--钢管(厚壁钢管)敷设 BC--暗设在梁内 CP3--吊线器式
RC--水煤气钢管(加厚钢管)敷设 CLC--暗设在柱中 Ch--吊链式
CP--穿金属软管敷设 WC--暗设在墙内 P--吊管式
CT--用电缆桥架敷设 CC--暗设在屋面或顶板内 W--壁装式
C--直埋地敷设 FC--暗设在地面或地板内 S--吸顶式或直附式
ACC--暗设在不能进入的吊顶内 WR--墙壁内安装
管路敷设标注方法
sc:焊接钢管 tc:电线管 薄钢管 pc:硬质塑料管 ct:电缆桥架 cp:金属软管 SR:钢线槽 RC:水煤气管 CT:电缆桥架敷设 SR:沿钢索敷设。、
导线敷设部位:
CT:电缆桥架敷设 SR:沿钢索敷设 CLE:沿柱或跨柱敷设 WE:沿墙面敷设 CC:沿现浇板内暗敷设 CE:沿天棚面或顶棚面敷设 AC:吊顶内敷设 ACE:在能进入的吊顶在敷设 BC:暗敷设在梁内 CLC:暗敷设在柱子内 。
扩展资料:
明敷布线——即指室内没有装饰顶棚板,线路沿墙和楼层顶表面敷设,或室内有装饰顶棚板,而线路沿墙身和顶棚板外表面敷设,能直接看到线路走向的敷设方法,称明敷布线。
暗敷布线——指线路沿墙体内、装饰吊顶内或楼层顶内敷设,不能直接看见线路走向的称暗敷布线。在建筑施工中,室内照明插座、弱电线等穿管固定后,被浇筑在水泥板中,浇筑完毕后不可更改。
明暗混合布线——其特点是,一部分线路可见走向,另一部分线路不可见走向的敷设方法。如在一些室内装饰工程中,其电气设计,在墙身部分采取暗敷布线,进入装饰吊顶层部分则为明敷布线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电线 (电能传导线)De、DN、D、d、Φ的含义:
DN以钢管为主
D以砼管为主
De以聚合物管为主
一般来说,管子的直径可分为外径(De)、内径(D)、公称直径(DN)。 DN是指管道的公称直径,是外径与内径的平均值。DN的值=De的值-0.5*管壁厚度。注意:这既不是外径也不是内径。
水、煤气输送钢管(镀锌钢管或非镀锌钢管)、铸铁管、钢塑复合管和聚氯乙烯(PVC)管等管材,应标注公称直径“DN”(如DN15、DN50)。
De主要是指管道外径,PPR、PE管、聚丙烯管 外径 ,一般采用De标注的,均需要标注成外径*壁厚的形式,例De25×3。
D 一般指管道内径。
d 混凝土管内直径 。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管、陶土管、耐酸陶瓷管、缸瓦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内径d表示(如d230、d380等)
Φ表示普通圆的直径;也可表示管材的外径,但此时应在其后乘以壁厚。如:Φ25×3,表示外径25mm,壁厚为3mm的管材。对无缝钢管或有色金属管道,应标注“外径×壁厚”。例如ф108×4,ф可省略。 中国、ISO和日本部分钢管标准采用壁厚尺寸表示钢管壁厚系列。对这类钢管规格的表示方法为管外径×壁厚。例如ф60.5×3.8。
De、DN、d、ф的各自表示范围 De--PPR、PE管、聚丙烯管 外径
DN--聚氯乙烯(PVC)管、铸铁管、钢塑复合管、镀锌钢管公称直径 d --混凝土管公称直径
ф--无缝钢管或有色金属管道应标注“外径×壁厚”,如:ф108 X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