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笼人间烟火——洛宁蒸肉美食推荐
在北纬34°05′~34°38′,东经111°08′~111°49′之间,是我的家乡洛宁县,位于洛阳市西部,因其有绿竹万顷,故得“绿竹之乡“美誉。洛宁县是我国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以穷出名,可是这里的人却过得有滋有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洛宁的美食太多了。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过CCTV的洛宁蒸肉。
提起蒸肉,你不得不想到洛宁;提起洛宁,你又不可忽略蒸肉。
蒸肉是一种情怀。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道:“洛宁蒸肉是河南洛宁乃至豫西传统名吃之一。由来已久。洛宁蒸肉由猪肉片、大葱、粉条(地瓜粉条最好)、面酱、调料、面粉(玉米面粉最佳)搅拌,笼蒸而成、底部有一块圆形面饼是秘制而成。味香色泽,在这里即是节日盛馔,也是待客佳品。洛宁蒸肉,食之香而不腻,余味无穷。多为家做自食。”这样的介绍语在网上还可以找到不少,很诱人的文字,很让人垂涎的美食。可是对于土生土长的自己来说,只有吃到记忆里的洛宁蒸肉才是最美味的。记忆里的蒸肉出自于奶奶勤劳的双手,她的手胖胖的却很粗糙,可以烹调出世间最美味的菜肴,那是一笼用心做的用爱浇灌而成的蒸肉,我很想念它的味道,可是奶奶却卧病在床,再也不会吃到她亲手做的了。
这是一篇美食推荐的文章,我却快要写跑题了。言归正传,下面是我对于家乡蒸肉最真诚最实在的推荐。
洛宁蒸肉是洛宁的独特吃食,也是一种富有地方风味的民俗文化。
据传宋朝时洛宁有个朱姓县官,此人贪污受贿,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无可奈何。当时,衙门外一个饭馆的师傅体察民情,想出一种吃食叫“绳绑捆猪吃”,“猪”即暗讽“朱”的意思。他把猪肉切成片,剁成末,用薄面皮包住后缠上粉条,粉条即绳子,意为把“朱”绳捆索绑,剁成肉酱。消息传出,百姓心花怒放,都想去啃“朱”几口,出出心中闷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家餐馆生意兴旺。一天,朱县官也来吃“绳绑”,饭馆师傅忙抓一把面撒在其上,盖上笼蒸。因为味香扑鼻,县官就问笼中是什么吃食,师傅说是蒸肉,馋得县官直流口水,大叫:“快快,把笼揭开,让老爷吃点蒸肉!”这次,朱县官吃了大半篦子蒸肉,之后又天天来吃。后来,他听说这蒸肉的暗喻之意后,一气死在衙门里。此后,蒸肉慢慢流传,成为洛宁的独特小吃。
2009年,洛宁蒸肉制作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它在上海世博会亮相,成为世博会的一道风味独特的美食,受到海内外人士一致好评。
洛宁蒸肉早已成了洛宁人的标志,当代著名作家张宇曾经写道:“在河南洛宁县,可以说从古到今,从人们记事起,或者说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从上到下,或者说从贫困农村老百姓的庄稼小院,到县城的大酒店里,只要来了客人,特别是尊贵的远客,当地人都会给你上一道菜——洛宁蒸肉,然后马上就会给你细讲它的妙处和来历……”
来洛宁品蒸肉文化,享舌尖美味,让自己感受一下豫西独特的饮食文化。
精选粉条
用开水浆粉条凉透
擀面皮
开水烫肉去腥油
大葱切段
粉条拌甜面酱
拌匀
撒料
葱肉抹酱
撒面
拌玉米面和白面
上笼
上笼完毕
上大火
即将出笼
出锅
一笼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就制作好了。也许是这些东西混合了一起的作用,蒸熟之后肉的腥味没有了,却把自己的香味渍隐在粉条儿和大葱里。而面粉不见了,它们早早就粘在菜身上,起到了间隔和调剂的作用。这时候可以吃粉条儿,当然也可以专门吃肉块子,也是别有一种味道。这些,说起来好像也并不复杂,但是如果你亲自动手把握起来,在各个环节分寸之间还会发现许多学问。
我想我们洛宁老辈人一定是受到了蒸野菜的启发,把这种野菜细吃的道理运用到做肉菜上,就成了西菜野吃,于是就在粗细之间偶然悟到了美味的境界。当然,我一直觉得主要是因为穷,人们买不起那么多肉,不舍得吃那么多肉,才发明了这洛宁蒸肉。看起来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只要认真把握就能够领略到人生的妙处。洛宁人因为贫穷,穷吃细讲究了一下,一不小心同样也走到了追求美味的至高境界。
以前看过一本书,陈大咖的《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书中有一段我特别喜欢的话,他言: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的确,饮食不是仅仅是舌尖的享受,更是内心的一种满足。
人生苦短,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拥有一颗享受生活的心去发现美食,发现那些让味蕾心动的东西,而洛宁蒸肉就是会让你回味无穷的美食。
洛宁蒸肉是洛宁的文化自信,是代表洛宁的一张名片。作为洛宁人,我有义务更有责任去传承洛宁这道美食文化,让洛宁蒸肉走出家门,走向世界。
无论走到哪里,也不忘那一笼人间烟火,无论身处何地,也会记住记忆中蒸肉的味道,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我不是洛宁县人,我是洛阳的,离洛宁几十公里吧(洛宁是洛阳的其中一个“县”)。我们家的“洛宁蒸肉”是这样做的。是一个洛宁伙计教我的。地道不地道不知道,好吃才是硬道理。
红薯粉条用开水泡软后用酱油拌一下,五花肉切片,大葱切段,姜丝,佐以盐,十三香,味精,拌均匀,粉条是热的,调料好拌开。
撒些黄面(玉米面),少许白面。拌匀。
蒸锅水开后,上笼蒸45分钟左右。
颜色怎么样,来杯小酒,来碗酸汤,吃着喝着挺美。方法学会了吧,做做试试。
洛宁 美食 很多,酸牛肉、糊卜、蒸肉并称洛宁三大 美食 !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短视频,讲述洛阳唐影传媒李导回洛宁老家看望老人,家人给他做了洛宁地道蒸肉,看得我口馋得流口水。
首先是集市买猪肉,要挑选五花肉,切肉片厚一点;然后泡发红薯粉条;切姜片、葱花,爆炒肉片待用。然后将爆炒的肉片、粉条搅拌匀,再撒进红薯粉和玉米粉搅拌匀,接着上笼屉蒸半个小时。
在洛宁农村,还有泥垒的灶台,大铁锅烧开水,笼屉上放粉蒸肉,用木柴烧半个小时,小院到处飘满肉香。
洛宁粉蒸肉香而不腻,是流传千年的一道传统 美食 ,没吃过粉蒸肉,你就不算来过洛阳!
蒸肉,作为中国人最家常的一道菜,天南地北,八大菜系,一一包容。
不过,各地的做法有别,各家的口味有异。四川蒸肉,麻辣味浓;湖北蒸肉,滑爽油腻;江浙蒸肉,精致清淡......至于河南,则是属豫西小城洛宁的蒸肉最具代表性。
这种由红薯粉条混合着大葱猪肉的蒸菜,还要用一张薄薄的面皮垫底,多为当地自家制作,食之香而不腻,余味无穷。
说起来,洛宁蒸肉与大名鼎鼎的东北名菜——猪肉炖粉条,都是采用相同的原料。不同的是,猪肉炖粉条是入锅添水;而洛宁蒸肉,则是隔水蒸煮,至于口味,却是南辕北辙,不由得的赞叹中华 美食 的奇思妙想。
洛宁蒸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地那句著名的谚语: “蒸肉热三遍,越吃越带劲。”
一般来说,剩菜重新加热后,会损失一大部分原有的色香味,可洛宁蒸肉却不然,它会“越馏越香”,而且回锅蒸的肉味,比最初蒸熟时还更香,更浓。
制作洛宁蒸肉并不复杂,先将红薯粉条用开水泡发,然后将其与大葱段、五花肉一起混合,加入食盐、大料、味精、面酱或是生抽,然后撒上面粉,将以上这些全部搅拌均匀,最后放在笼篦子里。当然啦,下面还要铺一张擀制成的薄面皮。然后大火蒸上1个小时即可。
看上去没难度不是吗?但是你亲手尝试一番,却很难做出当地人的那种香醇味道。
最后来解答题主问题,洛宁蒸肉如何做才地道?这里面有五个要点。
要点一:洛宁蒸肉一定要有肥肉,蒸熟之后猪油渗入粉条才好吃。瘦肉越多越失败,
要点二:大葱、生姜必不可少、很多人会忽视生姜的,但它既能去腥,还能提升粉条的口感。而大葱,至少要占到五花肉的1/3。
要点三:最好用洛宁当地出售的红薯粉条,久蒸不烂,而且主观上也更有“乡愁”味道。
要点四:一定要用玉米面,不要用面粉,用玉米面蒸出来的粉条不会黏腻。
要点五:土灶柴火才正宗,这个其实是最大的难点
只有用以上方法,你才能做出100%正宗的洛宁蒸肉!试试看吧
我是洛宁人,分享下家乡 美食 -洛宁蒸肉,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次的。
1.烧开水放入红薯粉条煮至软硬适中,捞出放凉。
2.大葱切段(用量多些10跟左右),肉切厚片,肥肉多些,或排骨。加入盐,味精,大料,酱油和自己喜欢的调味料,一块搅拌均匀腌制。
3.这个时间和一小块面,擀成面皮,放到篦子上。
4..将凉好的粉条和腌制好的肉放入一个大盆搅拌,过程中放白面玉米面,油,盐,酱油等调料,搅拌均匀
5.柴火锅上笼整一个小时
6.出锅
名为蒸肉,主要是红薯粉条和肉一块蒸,一般一顿吃不完,可以下次加热吃,一次比一次好吃。粉条比肉还好吃。
注意:粉条要用红薯粉条,我们一般用自己家种的红薯,再磨粉漏成粉条。要用细的,煮的不可过硬或过软。搅拌粉条时也可用馒头渣,糯米粉,目的是为了出锅后每个粉条都不粘在一块。肉要五花肉最好。喜欢吃排骨的加上排骨。葱要多。
相关搜索
洛宁的蒸肉在河南还是一个挺有名气的 美食 的,可以说是很多地方都有喜欢吃蒸肉的习惯,像洛宁的蒸肉也是当地一个比较有特色的 美食 ,首先就是用粉条在水里泡开,接着就是用五花肉剁碎和粉条放在一起蒸熟。
其实看着只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蒸熟,但是其中需要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首先调料一定要备齐,不然的话味道肯定是要差上好多,还有就是葱姜蒜等配料也都是不能少的,只有把调料配齐,那味道才是真正的豫西名吃洛宁蒸肉。
说到蒸肉了,还有一种蒸肉也是挺好吃的,那就是好多地方都喜欢吃的蒸碗,也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 美食 ,特别是在吃酒席的时候蒸碗就成了一个必上的菜品,蒸碗的话就是用块鸡和面混在一起,炸熟之后放在碗里面配上调料,放到地锅里面蒸熟就可以了。
洛宁蒸肉是有一个典故的
说古代的时候,老百姓痛恨贪官,有没有办法,就发明了一种 美食 。用本地出的红薯粉条包裹肉片,然后用上大葱,面酱佐料拌均匀,在蒸笼上在放上面皮,上火蒸熟。里面的肉就代表的是贪官,粉条代表的是绳子,清白大葱,是代表做官要清清白白。做了贪官,老百姓就用绳子绑了上锅蒸他。是不是比较有意思啊!
发展到现在,成了洛宁的地方特色 美食 。逢年过节,老人过寿,接待远方的亲人都会蒸上一锅蒸肉。本地的回族朋友也有用牛肉做出来的蒸肉,味道也是很棒棒的。家家都会做蒸肉,主妇们到了一起就会比较谁做的蒸肉好吃,味道正点。
具体做法,如有不同,仅供参考。
食材:带皮五花肉切片,厚薄均匀。洛宁本地产的红薯粉条。大葱。面酱。酱油。盐。佐料。玉米粉。白面粉。
1.猪肉要选择带皮的五花肉,有时候带上肋条骨也可以。均匀切片,每片肉都有瘦有肥。然后用面酱和佐料拌匀。这时候也得把葱切成两厘米左右的段,一起搅拌。
2.洛宁农村都喜欢用柴火烧的大锅来做蒸肉,这样的大火才能做好吃的蒸肉。本地的红薯粉条需要在这大锅里烧开的沸水里浆一下,这个很考验制作人的手艺,不能太过了,也不能太欠了。太软了,粉条会粘成一坨,不能用了。太浆的太轻,又蒸不熟。
3.浆好的粉条需要用玉米面粉进行拌匀,这样是要起酥,粉条不会粘在一起,吃起来利口。玉米粉的用量要把握好,太少了,粉条会粘在一起,太多了,吃起来蹭牙。
4.最后要把腌制的肉和粉条一起搅拌均匀,这个过程需要调制好味道,咸淡正好才行。
5.活点白面粉,杆成笼屉大小的面皮,不可太厚。铺在笼屉上。把搅拌均匀的粉条和肉摊在面皮上。一定要在水沸腾后上灶蒸,三十分钟,就可以享受了。
全是自己写的,没有照片。抱歉!
想吃正宗洛宁蒸肉,就来吧,洛宁欢迎您!
吃了不过瘾还可以打包,回家里再溜一溜,更香!
前不久吃过的洛宁蒸肉,现在还是余味无穷呢!洛宁蒸肉是河南洛宁乃至豫西传统的名吃之一,味美色泽,在洛宁即是节日盛馔,也是待客佳品,食之香而不腻,多为家做自食。这样一道美味的小吃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奥秘呢?
准备材料 开始烹饪酱油有提色提味的功效,可以搅拌的时候适量放入,喜欢香油的香味的食客朋友可以加点香油。搅拌时一定要放玉米粉,玉米粉粗能够吸干粉条上的水分,还能增加蒸肉的口感使其有弹性。粉条最好用地瓜粉条,至于原因自己就有所体会吧!
这是皓叔在一户乡下人家讨来的做法,可别说不正宗哦!是不是想快去试试了呢?
关注 亲爱的皓叔 ,让你足不出户也能成为大厨!
所谓好吃不好吃,只要合自己口味就行,咱洛阳以前确实穷!肉不够只能粉条凑了,我的做法是(不喜勿喷):粉条温水泡软,带皮五花肉切小片,放入生抽、老抽、料酒、蚝油、十三香、胡椒粉、白糖、葱段、姜丝拌匀腌制一小时,黄面、白面关键要炒熟,粉条剪碎和五花肉、黄、白面拌匀,再放入几个八角,面皮垫底,上笼蒸一个小时即可。
我妈妈做的都很好吃,应该叫新安蒸肉!
希望做的食材都是纯正的。粉条要不加胶的,五花肉要农村散养的猪肉,这样才最有吸引力。
材料五花肉,料酒,老抽,生抽,少许胡椒粉,蒸肉米粉,高汤,土豆,葱花
1、五花肉切成薄片,加料酒、老抽、生抽、少许胡椒粉拌匀腌四小时。
2、腌好的肉片加蒸肉米粉,浇一大勺高汤再次拌匀。
3、土豆去皮洗净,切厚片。
4、蒸笼底垫上蒸笼纸,先铺一层土豆,再放步骤2里处理好的五花肉。
5、入锅蒸,大火至水开后,转中小火30分钟,出锅前撒葱花即可。
说到河南,想必很多人都是会先想到河南最具特色的烩面的。众所周知,南北方的饮食文化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很明显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饭,而我们北方人的主食就是面食。而烩面就是面食中的一种,烩面是一种集荤素汤菜一提的河南的传统美食,味道鲜美且经济实惠。烩面的鲜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汤汁里,用羊肉或者是羊骨熬制出来的高汤,全部都是精华。而烩面的面是高筋面粉制作出来的宽面条,在煮之前是需要厨师拉的,拉烩面也是一门技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拉成功的。而为什么说烩面实惠呢?因为河南的烩面几块钱就一大碗,一边吃面一边喝汤,就算是一个男劳力,一碗烩面下肚也就吃饱了,是不是很实惠呢?
二、鸡蛋灌饼
山东有杂粮煎饼,河南就有鸡蛋灌饼。顾名思义,鸡蛋灌饼就是用鸡蛋和面粉制作成的一种小吃,源于河南信阳。在煎病的时候,等到饼烙到半熟的时候,把鸡蛋液灌进饼内,继续煎烙后烤制而成的。这样制作出来的鸡蛋灌饼酥脆鲜香,很是美味。很多人把鸡蛋灌饼当作一种早餐,因为饼里有面有青菜还有鸡蛋,营养有健康的,是一种颇具风味特色的小吃之一,深受大家的喜欢。
三、胡辣汤
河南的胡辣汤是以逍遥镇胡辣汤而闻名的,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中原知名小吃了。胡辣汤的主要制作材料中有胡辣汤料,胡椒粉,牛肉,等各种蔬菜,品种很多。在河南,几乎每一家早餐店都有卖胡辣汤的,配上刚炸出锅的热乎乎的油条,简直是早餐的标配了,深受大家的喜欢。但是如果想喝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还是要去逍遥镇才能喝到,一般的早餐店都不够正宗的,不过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四、饸络面
饸络面是源于河南郏县的一种名吃,而且这话总面始于汉唐,盛于明清时期,是一种用料很讲究,而且独居特色的传统风味面食了,一度被大家称之为是郏县饸络面。而且,饸络面的制作是很讲究的,是运用工具制作,利用了物理上的“杠杆原理”压制出来的,很劲道,很美味。
五、灌汤包
灌汤包是源于古都的一种美食,也就是源于现在的河南开封。灌汤包是一种馅里有汤汁的包子,而且口味很多,一口下去,不仅吃到了面,还吃到了有肉的馅料,还有汤汁,很鲜美,深受大家的喜欢。其实各地的名吃都有很多,河南的名吃高达几十种,还有壮馍,水煎包等等,都是很出名的,
穷吃细讲究——洛宁蒸肉
在河南洛阳洛宁县,可以说从古到今,从人们记事起,或者说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从上到下,或者说从贫困农村老百姓的庄稼小院,到县委、县政府招待所里的豪华酒席上,只要来了客人,特别是尊贵的远客,当地人都会给你上一道菜——洛宁蒸肉,然后马上就会给你细讲它的妙处和来历。接着你会发现,一旦开吃,不管你客人觉得口感如何,他们洛宁人自己立马吃得津津有味。吃洛宁蒸肉,是这里的民俗,或者说洛宁蒸肉是这里民间小吃的上品。
这么说吧,如果你品尝过蒸槐花、蒸野菜之类的农家小吃,就比较理解洛宁蒸肉的妙处了。说是蒸肉吧,那一大盘子菜里却很少有肉,主要是吃粉条子。那粉条子蒸好之后几乎一根是一根,从不发粘。虽然你是在吃粉条子,吃起来却比肉还香。那种口感是这样的,你确实尽情尽量享受到了吃肉的香味和感觉,却能够放开量吃饱肚子,没有一点大肉的油腻味。是不是妙不可言?
大概做法是,把肉洗净,切成大块,你买肉时最好带几块排骨,把生肉和排骨用作料偎上。在偎肉之时一定要拌上大葱,大葱最好和肉的量差不错,因为大葱吃肉的腥气。接着你开始伺候粉条儿,当然最好是豆粉,如果没有豆粉也可以用红薯粉条儿。粉条儿的量可就大了,因为它在这道菜里是主料。切记闷干粉条儿的水不能太热,如果是热天凉水就可以了,只能使粉条儿发软而不能发粘。把肉和粉条儿放那儿饧着,你就可以和块面,擀一块薄溜溜的面皮铺在箅子上,以备蒸肉时用这面皮味油。这时候你就可以把偎好的生肉和饧过来的粉条儿搅拌起来,再加于面粉,最好的面粉是黄面而不是白面,当然白面也可以。把它们放在一块搅拌均匀了,就放进锅里蒸熟……
也许是这些东西混合了一起的作用,蒸熟之后肉的腥味没有了,却把自己的香味渍隐在粉条儿和大葱里。而面粉不见了,它们早早就粘在菜身上,起到了间隔和调剂的作用。这时候你可以吃粉条儿,当然也可以专门吃肉块子,也是别有一种味道。这些,说起来好像也并不复杂,但是如果你亲自动手把握起来,在各个环节分寸之间你还会发现许多学问。
总是一直猜想远祖的洛宁先人,也一定是受到了蒸野菜的启发,把这种野菜细吃的道理运用到做肉菜上,就成了西菜野吃,于是就在粗细之间偶然悟到了美味的境界。当然,一直觉得主要是因为穷,人们买不起那么多肉,不舍得吃那么多肉,才发明了这洛宁蒸肉。看起来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只要你认真把握就能够领略到人生的妙处。你看洛宁人因为贫穷,穷吃细讲究了一下,一不小心同样也走到了追求美味的至高境界。
洛宁蒸肉的传说
七月流火,湿热难忍,一大早本博主就被赶上了洛浦公园。正感肚子提意见时,透过花红细柳,一则横幅映入眼帘:洛宁蒸肉凉粉汤优惠火热进行中。好,下山去,吃个痛快!
相传宋朝时洛宁有个朱姓县官,此人1受贿,徇私枉法,其治下的洛宁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敢怒不敢言,无可奈何。当时,衙门外开饭馆的师傅心明如镜,尚且有侠义之情,想为老百姓出口恶气。他发明一种吃食叫“绳绑捆猪吃”,“猪”即暗讽“朱”的意思。他把猪肉切成片,剁成末,用薄面皮包裹后缠上粉条。粉条代表绳子,意为把“朱”绳捆索绑,剁成肉酱。
消息传出,百姓心花怒放,都想去啃“朱”几口,出出心中闷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家餐馆生意兴隆。一天,朱县官也来吃“绳绑”,饭馆师傅忙抓把面撒在上面,盖上蒸笼。因为味香扑鼻,县官就问笼中是什么吃食,师傅说是蒸肉,馋的县官直流口水,大叫:“快快,把笼揭开,让老爷吃点蒸肉!”
这次,朱县官吃了大半篦子蒸肉,之后几乎天天来吃,饭店老板从来也不敢要钱。后来,他听说这蒸肉的暗喻之意后,一气死在衙门里。
此后,蒸肉慢慢流传,成为洛宁的独特小吃。虽然蒸肉肥而不腻,清香可口,但水分偏少,配上一碗洛宁凉粉汤就两全其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