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十大品牌 > 正文

鱼露哪个牌子好

犹豫的芹菜
舒心的悟空
2023-03-30 06:48:26

鱼露哪个牌子好

最佳答案
不安的棉花糖
体贴的中心
2025-09-14 22:24:08

凤球唛鱼露牌子较好。

汕头鱼露厂是潮汕地区最早制作鱼露的国有企业,有近百年历史,全国市场占有率60%以上,也是全国鱼露出口量最大的生产商。汕头鱼露厂是同行业中首家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的企业,2007-2009年连续三年获“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旗下的潮汕牌鱼露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世界十大鱼露品牌排行榜之一。

东莞市永益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创立于1995年,鱼露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永益是中国调味品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其产品在业内有口皆碑。凤球唛的鱼露呈琥珀色,澄明有光泽,入口留香持久,香气四溢。尝起来有鱼虾等水产品的香气,咸鲜独到,风味浓郁。

无论是清炒素菜、做汤、煮面等均可加入鱼露增鲜,味道鲜美,是国内一流的鱼露产品。凤球唛的鱼露价格适中,喜爱鱼露味道的家庭可常备一支。

鱼露

鱼露(fish sauce),又称鱼酱油,是一种广东、福建地区的汉族传统调味品,是闽菜、潮州菜和东南亚料理中常用的水产调味品。它是用小鱼虾为原料,经腌渍、发酵、熬炼后得到的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汁液。

最新回答
听话的灯泡
土豪的铃铛
2025-09-14 22:24:08

鱼露中浦源品牌称得上正宗。

浦源食品是一家威海本土的海鲜调味品企业,也是鱼露国家标准起草执笔单位。这家来自温泉镇的企业从一个冷藏厂发展到今天的行业标杆,她的掌舵人曲文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向国外先进同行吸收经验,带着浦源一路走来。

浦源食品生产的鱼露与常见的调味品酱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然而鱼露的生产智慧却源自周朝对酱油生产的记载。

酱油起源于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最早是用牛,羊,鹿和鱼、虾肉的酿造而成,是御用调料,后偶然发现用富含蛋白质的大豆可替代肉类发酵,风味相似,物美价廉,才广为流传。如今,浦源鱼露是采用深海鳀鱼和天然日晒盐酿造而成,既保留了丰富了传统的风味又避免了现代物豆类酱油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和转基因问题。

鱼露和酱油同为发酵调味品,鱼露是动物蛋白发酵而成,酱油为植物蛋白发酵而成,鱼肉蛋白为全价蛋白,与人体蛋白更接近,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闪闪的小鸭子
鲤鱼斑马
2025-09-14 22:24:08
RedBoat

第一名:RedBoat,美国,RedBoat是美国最受欢迎的鱼露品牌

第二名:RealThai,丽尔泰、泰国,泰国进口丽尔泰,鱼露泰式海鲜调味料

第三名:凤球唛广东,凤球唛鱼露750ml,泰国风味鱼酱油,海鲜提鲜祛腥调料

第四名:浦源山东,鱼露韩国泡菜专用浦源韩式鱼露3k辣白菜腌制专用酱料食

干净的画笔
靓丽的芝麻
2025-09-14 22:24:08
很多人在做辣白菜的时候都要用到鱼露,其实鱼露和虾酱用途差不多,如果找不到鱼露也可用虾酱或者酱油代替。那么辣白菜中的鱼露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辣白菜用鱼露起什么作用 

制作辣白菜的时候放入鱼露可以提鲜味,增加咸味的作用,所以作辣白菜鱼露的量不能太多,而且加了鱼露后盐要少放,具体数量还是根据你腌制的白菜量多少而定。

辣白菜用什么牌子的鱼露

其实差别不大,个人认为没必要买进口的,如果你是在北方城市的话也可以用虾酱的,鱼露其实是虾酱的替代品。如果要买就买十元价位的就可以了。

鱼露是什么

鱼露,又称鱼酱油,是一种广东,福建等地常见的调味品,能够延续至今,与其独特的风味密不可分,主要包括鲜味和咸味是闽菜、潮州菜和东南亚料理中常用的水产调味品,是用小鱼虾为原料,经腌渍、发酵、熬炼后得到的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汁液,色泽呈琥珀色,味道带有咸味和鲜味。鱼露原产自福建和广东潮汕等地,由早期华侨传到越南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如今21世纪欧洲也有逐渐流行。

鱼露可用于汤类、鱼贝类、畜肉、蔬菜等菜肴的调味,如“鱼露芥蓝菜”、“铁板鱼露虾”等也可用作烤肉、烤鱼串、烤鸡的调味料,如“酒炙鲈鱼”一菜,即以鱼露为蘸碟适用于煎、炒、蒸、炖等多种技法,尤宜调拌,或作蘸料,也可兑制鲜汤和用作煮面条的汤料民间还常用其腌制鸡、鸭、肉类。

鱼露品牌推荐

第一名:Red Boat 美国

Red Boat是美国最受欢迎的鱼露品牌,其各容量、组合装鱼露占据美亚销量榜前十名中的半数席位。Red Boat鱼露产自世界上最好的鱼露产地——越南富国岛,原料鳀鱼直接捕捞自富国岛沿海水域,富国岛鱼露已经获得欧盟原产地保护认证,独具越南传统纯鱼露风味。

第二名:Real Thai 丽尔泰 泰国

丽尔泰的鱼露具备泰式鱼露的特色:气味强烈、咸度极高,适合用来烹制泰式咖喱、冬阴功等泰式料理,不建议蘸食,如要用来制作中式菜肴也需要适当减少用量。不同于越南鱼露,丽尔泰鱼露中还添加了白砂糖,白砂糖的加入稍微能够缓和咸腥味,但对于喜爱纯鱼露香醇口感的用户而言,可能会觉得鱼露鲜味不纯。

第三名:凤球唛 广东

凤球唛虽然实力上比不过海天、李锦记的调味料大品牌,但也称得上家喻户晓,而且其产品线较为全面,是中国鲜少推出鱼露的调味料品牌,在国内鱼露市场的占有率数一数二。

与采用传统发酵工艺的Red Boat不同,凤球唛鱼露并非纯发酵鱼露,而是在纯鱼露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发酵鱼汁这一成分就是用鱼和盐制成的纯鱼露。纯鱼露加水稀释后,凤球唛加入了谷氨酸钠来增加成品鱼露的鲜味。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起到提鲜的作用。比起直接食用,凤球唛鱼露更适合入菜,代替酱油调味增鲜,初用鱼露的用户也可以把鱼露与酱油等调味品搭配使用。

第四名:浦源 山东

浦源位于山东威海,威海的东北南三面濒临黄海,这是中国鳀鱼广泛分布的海域之一,在获取鱼露原材料上具有地域优势。除此之外,浦源还是即将出台的鱼露新国标起草单位之一,足见其在鱼露产品方面的专业。

第五名:CHUNG JUNG ONE 清净园 韩国

清净园是韩国酱料第一品牌,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意面酱和耗油等细分品类更是拥有绝对市场优势。其鱼露是韩国最先通过食药监HACCP认证的同类产品,在美国亚马逊也拥有较高的销量。

第六名:兴业 浙江

浙江兴业集团是舟山国有第二海洋渔业公司与外企合资成立的企业,集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餐饮等海洋船舶相关产业于一体,其海鲜原料均捕捞自舟山渔场,水产品加工现已发展出鱼露、鱼精、鱼丸等数百种产品。

哭泣的小懒猪
坦率的大地
2025-09-14 22:24:08

潮菜调味品众多,蘸料也非常多,所以素来有 “一菜一碟” 的说法,每种菜配的蘸料都不尽相同。这些众多的调味与蘸料,有些是使用历史非常久的传统酱,例如黄豆发酵的普宁豆酱;有些是近代才传入潮汕并改良过的“舶来酱”,例如沙茶酱。

而其中,有一味,我国是沿海地区非常传统且古老的调味品, 不仅在潮汕广泛使用,还直接间接地影响世界上的其他菜系 ,那就是与咸菜、菜脯并称“潮汕三宝”的—— 鱼露。

= 鱼露的前世今生=

鱼露,是我国沿海地区非常传统且古老的一味调味品,目前查到的最早可追溯的文字记载,为 距今1400多年前的北魏末年,在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 。

在书中作酱法一节,有提到一种名为 “鱼酱” 的酱汁:“不用切。去鳞,净洗,拭令干,如脍法披破缕切之,去骨。大率成鱼一斗,用黄衣三升,一升全用,二升作末。白盐二升,黄盐则苦。干姜一升,末之。橘皮一合,缕切之。和令调均,内瓮子中,泥密封,日曝。勿令漏气。熟以好酒解之。”

大体意思是,用生鱼去鱼鳞洗净,去骨加盐,密封发酵。 这种鲜鱼不去内脏,码盐腌制,取其腌制汁液的做法,与传统鱼露做法如出一辙 ,只不过当时称为鱼酱。而贾思勰还引用了崔浩所著《食经》里的加酒的制鱼酱法,用酒来帮助发酵,这种做法一日便可食用。虽然崔浩所著《食经》早已失传,但可以从这一点看出,鱼酱制法的出现,要比贾思勰所在的北魏更早。而贾思勰也提到了鱼酱由来的传说,认为是当年汉武帝逐夷于海滨时,偶然发现的当地渔民的一种制酱工艺,如果记载属实,那么 鱼露的诞生至少是距今两千多年前 的事情了。

在杨坚的《〈 齐民要术〉中的鱼酱加工探析》一文中,也详细的对比了鱼酱法中不同做法的异同,且多取用海鱼为原材料,并且认为这种做法在北魏时期已经非常成熟,是继承于汉代又长足发展的一种制酱工艺。而洪光住在《我国鱼酱起源初探》一文中,提到了鱼露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北魏的鱼酱,但 更早的起源可能是2000年前的汉代的鱼醢,也是鱼鲊(即糟鱼)腌制过程中所出的酱汁。

而至于鱼露工艺何时进入潮汕,这个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在《齐名要术》所记载的鱼酱,主要也是当时黄河中下游沿海渔业的情况反映。而正如黄挺在《潮汕史》中所述,潮汕先民多是由北入福建,再从福建迁入潮汕的,鱼露是否也是相同的传播路径,没有准确的史料可以考究。倒是从鱼醢的“醢”字,我们可以略窥一二。醢在古代即代表肉酱、鱼酱的意思,而潮汕目前很多海产腌制品也仍带有“醢”字,如钱螺醢、厚妞醢等等。或许是较早之前汉人入潮汕时,将“醢”的做法带到了潮汕,并在这片土地上慢慢传播与演变,连称谓与汉字也一并流传下来了吧。

现代的鱼露制法,基本上还是沿用了一千多年前的制作工艺,只不过调味可能有些许改变,一般只用鱼虾等海产,码盐腌制即可,而不加其他姜等调味配料。而现在发酵后的鱼露,出汤之后还会加上杀菌和检测等步骤,借助了现代科学的手法与工艺,进一步降低鱼露发酵过程中带来的不可控因素了。

= 鱼露对其他菜系的影响 =

说起鱼露,很多人都会想到东南亚菜系。确实,目前国内除了东南沿海,很多地方已经难以见到鱼露的身影了。而东南亚却依然非常流行,甚至像越南菜,可以说没有鱼露不成菜, 说鱼露是越南菜的基石一点都不夸张。

而目前各大超市能买到的鱼露,大多也是东南亚鱼露,尤其以泰国的鱼露为主。也正是因为东南亚鱼露的出名,而我国近代之前又一直是以鱼酱称呼鱼露,甚至在清代之前都找不到“鱼露”这样的字眼,所以就有人误以为我国的鱼露是从东南亚流传进来的。然而从我国鱼酱和鱼醢的发明时间来看,几乎没有这种可能。

东南亚鱼露使用时间最长的当属越南,而自秦到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国的百越,等到五代十国时期才独立出去,而如果越南那时候已经使用鱼露并且传入中国,那么《齐民要术》就不会写汉武帝逐夷于海滨并发现鱼酱这样的传说了,毕竟当年汉武帝灭的是南越国,虽然南越国的领土包括了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越南北部,但汉武帝军队只打到南越国的首都番禺城城下(现广州),南越国就整体成为汉朝附属国了,所以汉武帝是没有直接去到越南那么远的。

至于为什么越南会有鱼露?按《食物语言学》里的说法,更 有可能是汉武帝征服南越之后,原百越一族逐渐退至东南亚,导致的鱼露向东南亚传播。

然而鱼露传播的终点,远比东南亚要远得多。《食物语言学》一书中,作者解释了为什么番茄酱被写为 “tomato ketchup” 。

他认为ketchup的原意,就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鱼露, tchup就是闽南语系中“汁”的发音,而ke则是闽南语中“腌鱼”的意思。 我自己试着读了下, 感觉ke-tchup的发音,确实与潮汕话里的“鱼汁”发音非常接近 ,而潮汕话又属于闽南语系中的一个分支,因此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而这种名为ketchup的鱼露,从福建泉州被带到了东南亚之后,又接着被英国人贩卖到了欧洲腹地,并且成了昂贵的调味品。 在之后的四百多年里,鱼露不断被模仿,并慢慢演变 ,从最初改用鱼与蘑菇共同发酵,到后来不再使用鱼,直接用英国蘑菇发酵,甚至还有加入核桃的配方。鱼露这一中式调味料,踏上欧洲之后,在被仿造的路上越走越远, 演变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配方的ke-tchup。

到了19世纪南美的番茄传入欧洲,番茄也被加入到了配方之中,最初的番茄酱做法中就加入了凤尾鱼,也可以从这里看出番茄酱与鱼露的渊源。19世纪中后期,凤尾鱼就不再出现在番茄酱的制作菜谱中了。番茄酱成为了所有仿造ketchup中最受欢迎的配方,再后来,番茄酱又传入美国,并加入了更多的糖,之后又出口到了香港及世界各地,一路不断地演变。而作为番茄酱巨头的亨氏,也一直保持使用“ketchup”这个词,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番茄酱,仍写着“tomato ketchup”。

而鱼露的前身,也就是前面讲到的 鱼鲊 ,则往另一个方向传播,成为了如今日本料理中的代表作—— 寿司 。

按宫崎正胜在《料理的故事》里所述, 日本语中的寿司(sushi)原意指的就是“酸”的意思 ,一开始是不加饭的,只是将鱼、贝、肉等盐渍之后加压,待发酵后发出酸味的食物,其目的是通过发酵来保存食物, 与汉代鱼鲊的做法基本相同 。

到了大约公元9世纪的 平安时代中期 ,“延喜式”中规定的作为纳贡的寿司,已经进一步改进了, 使用的是将鱼和肉码盐,并加在米饭中间一并发酵的方式,称为熟寿司。 但这种寿司,发酵后的米饭是弃用不吃的。

到了室町时代,又演变成了减少米饭的发酵时间 ,当米饭略带酸味时就取出与贝、鱼同吃。

这种吃法区别于前面的熟寿司,因此称为“生熟”, 而我们现在吃到的寿司,就是从这种“生熟”做法里引申出来的。 而现在传统的日本寿司,部分鱼类仍会使用利用自身酵素熟成,以嫩化肉质和提升风味,例如金枪鱼一般会经常十天左右的熟成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寿司之神》中,二郎对着一块生的金枪鱼,说“ 还不够熟 ”。

日本汉字里的 “鲊”也与 “鮨”同义 ,这个字在中文里的 原意指的就是用盐与稻米共同发酵变酸的鱼,而现在“鮨”在日本,已经直接是寿司的意思了。

鱼露,这种源于我国汉朝的鱼鲊与鱼醢的酱汁,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分别向东亚、南亚等各个方向传播,兜兜转转一圈之后,千年后再次进入故土,却早已是另一番模样了。

= 何为好鱼露? =

鱼露,同其他发酵的酱露一样,重点在于“鲜”,其主要成分是鲜美的氨基酸, 包括了谷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等十几种呈鲜物质 ,当然也包括了各类其他复杂的风味物质,Shimoda M以台湾鱼露为样本,从鱼露中分析出了 12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了含氮物、含硫物、醇类、酮类、芳香族碳水化合物等等 。也正是因为鱼露风味复杂又鲜美,所以嗜鲜如命的潮汕人才会如此偏爱这种酱料。

但市面上的鱼露太多了太多,从原料的选择到发酵的工艺,都不尽相同。

首先是用料。前面我们讲到了鱼露是可以鱼肉带内脏一并发酵的,那么自然会有些厂商使用卖不起价格的杂鱼,甚至可能使用废弃的鱼内脏和下脚料,各种鱼肉鱼杂一并发酵,再通过后期的脱腥处理。这也是为什么一大瓶鱼露,耗费很多的鱼料发酵,最后价格却不贵的原因。

而好的鱼露,正如《齐民要术》里所述,应使用鲜活渔获去鳞洗净再发酵,甚至还应分门别类,不同的鱼类分别发酵,这也是为什么贾思勰在鱼酱开头写了一句“鲤鱼、鲭鱼第一好;鳢鱼亦中。鲚鱼、鲐鱼即全作,不用切。”虽然当时渔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可选的鱼类不多,但从这句描述还是可以看出, 不同渔获做出来的鱼类,品质也是不同的。

其次是工艺。鱼露制作,一般包括了 腌制自溶、日晒夜露、过滤、晒炼、后发酵及灭菌等步骤 ,其中发酵的温度、加盐量、是否加酸溶解以及发酵天数,都与最后的风味息息相关。

在孙美琴的《鱼露的风味及快速发酵工艺研究》里提到,鱼露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分解鱼肉蛋白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鱼露最重要的风味成分。因此,发酵工艺,也是决定鱼露风味的重要因素。

传统鱼露发酵工艺,发酵时间要两三年以上 ,像东南沿海的鱼露制作,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高盐自然发酵,这种方式发酵的鱼露,因为发酵缓慢,呈鲜物质与风味物质更为丰富,且盐与谷氨酸会结合成为谷氨酸钠,所以更具有自然鲜味。另一方面,高盐也会抑制细菌滋长,所以产生的氨氮非常低,可以有效避免鱼露产生难闻的氨臭味。但与此同时,盐也抑制了蛋白酶的活力,因此发酵时间长,制作成本高。

而为了降低成本,就自然诞生了多种快速制作鱼露的方式。在黄志斌等的《鱼露快速发酵工艺的研究》一文中就提到了多种鱼露的制作方式,而像日本与东南亚等地,盐度稍微低一些,且部分鱼露厂会使用硝酸钾或硝基氯仿等强酸,先将鱼蛋白水解以便快速发酵,但缺点是缺乏鱼露的自然香味,因此需要再额外添加淀粉与淀粉酶一并发酵,增加鱼露的香味。而好的鱼露,应尽量使用鱼本身的酶进行自然发酵,不添加额外的水解剂,这样制作才能具有鱼露该有的特殊香味。

也就是说,从制作工艺的角度,在合适的盐量下(一般是10%-30%), 盐度越高鱼露香味越浓;原料盐渍时间越长,鱼露香味越浓。

而一般来说,第一道鱼露原液,是质量最好的,也是最为珍贵的。

那市售的价格低廉又号称是自然发酵的鱼露,是怎么来的?一般是自然发酵后, 过滤了数道鱼露后,剩下的鱼涂再加盐水蒸煮后再过滤的。 但因为是剩下的料再加工过滤的,所以所出鱼露颜色不够深,鲜味也不足,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勾兑焦糖色素以及谷氨酸钠,使得看起来颜色也足够深,但风味已相去甚远。

虽然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穿透到生产环节的,也难以从最终拿到手的鱼露,去反推厂商用的是什么鱼料,以及使用什么工艺, 但通过配料表,我们仍可以略窥一二。

自然发酵的优质鱼露,会呈 自然赭红色色泽 ,以及具有浓郁的鲜味,所以无需再添加焦糖色素,也无需添加谷氨酸钠等呈鲜物质。如果是尾料再蒸煮出来的鱼露,一般色泽与鲜味不足,因此需额外添加焦糖色与谷氨酸钠。而在高温烹饪下,谷氨酸钠会变成不具有鲜味的焦谷氨酸钠,由于味精鱼露,鲜味很依赖添加的谷氨酸钠,因此鲜味会大打折扣,而自然发酵的鱼露,除了谷氨酸钠外,还有十几种丰富的呈鲜物质,因此风味依然可以完好保存。

此外,鱼露也同酱油一样,可以 通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来评判其质量 。像酱油的标准,可以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其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8、≥0.7、≥0.55、≥0.4g/100ml,氨基酸态氮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鱼露也一样,根据国家SB/T 10324-1999标准, 一级鱼露其氨基酸态氮应该在0.9g/100ml以上。

除了看配料表这种客观参数之外,如果嗅觉与味觉灵敏的朋友,也可以买几款鱼露分别体验下。优质鱼露,气味上会有 荤香味,包括干酪味、肉味以及轻微氨味 ,而因为是高盐长期发酵,氨味会很好的抑制,因此 不会带有腐败与腥臭的味道 。相反,加速发酵一般采用低盐方式快速发酵,把握不好容易带有氨臭味或臭脚丫味。在滋味上, 优质鱼露呈鲜物质丰富多元 ,不会像兑味精的鱼露一样,虽然鲜味也很浓,但相对寡薄。

最后就是看厂方了。像我习惯潮汕鱼露的,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买东南亚出的鱼露,潮汕鱼露以前一直都是以优质鱼露对外输出的,只不过这些年式微了,很难在本地之外的渠道买到好的潮汕鱼露,甚至本地买的,都不免加了焦糖色与谷氨酸钠,关于这一点确实很让人可惜。

潮汕鱼露最出名的产地之一,是澄海的外埔 ,在解放前,一个小小的外埔乡就有同茂,承记等九家老字号鱼露厂。

解放后合并为公私合营的 澄海鱼露厂 ,全盛时期,该厂每年消耗的活鱼原料就要八万担,而且品种繁多。

澄海鱼露厂不仅对外输出产品,还对外输出技术,员工先后被聘请到饶平柘林、福建同山、惠阳澳头等地方作为技术顾问。可以说当年的澄海鱼露厂,是潮汕鱼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来上世纪80年代初又重新分拆私有化,分拆后生产规模陆续减少,目前有些仍有情怀的厂商还在坚持生产,但据说 生产规模已经不及当年百分之一 了。

目前我在用的鱼露,是最近从朋友那获知的一个叫 “初汤” 的品牌。

一开始只觉得这个品牌名字取得很讨巧,与潮汕话里的鱼露发音相同,又有第一道原汤鱼露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这个牌子就是收购了原来的部分外埔鱼露厂进行生产的,只不过目前知道的人不多,而且刚开始生产,因为古法制法一批需要好几年,所以产量也不高。之前我在用的时候,还只有微商渠道,现在终于京东也有得买了。

一般点评食品我很少用“最”字,但这个不夸张的说,可能是我目前尝过的最好的鱼露。因为鱼露不像酱油有那么多可以选择,尤其离开潮汕后,不管线下还是线上渠道,可选品牌所剩无几,买来买去很多都是兑味精的鱼露。而初汤这种不兑味精,氨基酸态氮能达到1g/100ml以上的鱼露,更是少之又少,与之前用过的很多鱼露品牌比起来,可能甩三条街都不止。

后来据说他们也送了一批给蔡澜大佬品尝,估计也是觉得风味绝佳,所以大佬不仅提了字,顺便给定制了一批鱼露上到了自己的店里。

= 潮菜中鱼露的用途 =

潮菜里使用鱼露的地方很多,虽然谈不上独宠,但鱼露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在潮汕的酒店,可以离开酱油,但绝对离不开鱼露,因为不管煮炒焖炖,几乎都需要用到它。

例如炒,潮汕炒芥蓝的要义就是“猛火、后朥、香初汤”,初汤就是潮汕话的鱼露的意思,鱼露的好坏,是决定炒芥蓝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再说潮州卤水,鱼露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与酱油以及其他卤料一起配合的重要材料之一。而这种长期反复炖煮的卤制过程,如果使用添加谷氨酸钠的鱼露,卤一两次,呈鲜的谷氨酸钠就变成没有味道的焦谷氨酸钠了,鲜味荡然无存。

还有最常见的煮,潮汕汤水粉面,例如最出名的粿条,盛汤的碗底必须是一勺鱼露,然后才是倒入粿条,最后再铺上肉、海鲜等料,如果少了这勺鱼露,风味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不能称为潮汕粿条了。

而同样的,煮潮汕砂锅粥,一般也都会用鱼露来调味,与冬菜一样,是砂锅粥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还有直接作为蘸料,像潮汕出名的蚝烙,上桌一定配一碟鱼露,属于指定CP,不蘸鱼露的蚝烙,虽香但鲜味不足,搭配在一起才是最靠谱的吃法。

鱼露的用途还有很多很多,有时潮汕生腌为了提鲜也会加点鱼露一起腌制,炒饭最后起锅也可以加一勺提鲜。

可以说只要是提鲜,在潮汕大概率就会用到鱼露,有时候一道简单的小炒,加一点鱼露,就可以让滋味瞬间丰富起来,最简单的对比就是炒芥蓝,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分别试试。

= 结语 =

今天这篇写得有点长,主要是因为鱼露在我国的使用历史非常长,同时又因为中世纪的国际贸易,鱼露从中国走向了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别的菜系,所以故事一展开,就收不住了。

而对于以上这些由来与历史,怕是知道的人寥寥,甚至很多人还以为鱼露是东南亚传到我们国家的舶来品。所以我也觉得有必要借这篇文章,让大家 重新认识一下这穿越千年,并影响了世界的中国传统古味。

而我也希望这些还坚持着传统工艺制作的厂,可以被更多人熟知,而不是在劣币驱逐良币中濒临失传。这或许也是作为一个业余美食爱好者,我所能做的一点点绵薄之力吧。

参考文献

1.Shimoda M, And R RP, Osajima Y. Headspace Gas Analysis of Fish Sauce[J]. J.agric.food Chem, 1996,44(11):3601-3605.

2.任韶堂 . 食物语言学[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

3.宫崎正胜 . 料理的故事[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

4.杨坚. 《齐民要术》中的鱼酱加工探析[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6(1):6-8.

5.洪光住. 我国鱼酱起源初探[J]. 中国酿造, 1983, 2(3):33+45-47.

6.甘晖. 几种常见的传统水产调味料的制作方法[J]. 科学养鱼, 2014(6):76-77.

7.孙美琴. 鱼露的风味及快速发酵工艺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06, 22(4):280-283.

8.黄志斌, 徐轩成,杨允庄. 鱼露快速发酵工艺的研究——低盐保温发酵的效果[J].水产学报,1980, 4(2):141-146.

9.张雪花, 陈有容,齐凤兰, et al. 鱼露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0, 9(4):355-358.

热心的指甲油
唠叨的西装
2025-09-14 22:24:08

鱼露致癌是假的。

鱼露致癌的说法并非没有科学依据。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喜欢吃鱼露的地区,有很多消化道癌症,如食道癌、胃癌等。有专家证明,鱼露在细胞中的含量为62.5微升/毫升,可引起染色体畸变。

一位香港生物学家曾经从鱼露中分离出R亚硝胺。这种致癌物质可能在腌制和干燥过程中或之前产生。当时的鱼虾原料处于蛋白质腐烂阶段。

鱼露是中国南海岸和东南亚地区常见的调味品,也叫鱼露。可以帮助食物保鲜,是闽菜、潮州菜、东南亚菜里常见的水产调味品。鱼露是用小鱼小虾做的,这也是它鲜味的来源。这些下脚料经过腌制、发酵、提炼的过程,最终制成这种美味的果汁。

鱼露是琥珀色的,很像酱油。这些原本出现在中国的调味品,通过海外华人的传播,在东南亚各国流行开来。在21世纪,一些欧洲国家也在使用鱼露作为食物调料。

鱼露在制作过程中,鱼虾含有蛋白酶等酶,它们在各种微生物的参与下,将生鱼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发酵分解,从而形成具有这种风味的独特调料。在中国南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有食用。

魁梧的百褶裙
精明的哈密瓜
2025-09-14 22:24:08
鱼露确实是致癌的,大量食用和经常食用鱼露的人应该注意,最好不要食用这种调味品。鱼露致癌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喜爱吃鱼露的地区,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都比较多发,有专家研究证明,细胞当中的鱼露含量为62.5微升/毫升浓度时即可引发染色体畸变。而一位香港的生物学家从鱼露中曾分离出r亚硝胺成分,这种致癌物质可能是在用盐腌制晒干的过程当中或者之前产生的,当时原材料鱼虾正处于蛋白质腐烂阶段。鱼露是发源于广东潮汕的咸味调味品,与潮汕菜脯、酸咸菜并称“潮汕三宝”,色泽呈琥珀色,味道咸而带有鱼类的鲜味,现潮菜的烹制,所以厨师仍多喜用。

年轻的灯泡
冷傲的背包
2025-09-14 22:24:08
味露就是鱼露,它是泰国鱼露的一个品牌,唐三合出厂的。鱼露是用各种杂鱼腌盐发酵后的液体,很咸。用法类似酱油,蒸鱼沾酱都可以。一般都稀释后再用。

鱼露

【别名】 味露

【说 明】

鱼露的主要成份为鯷鱼汁、盐、糖、水,常用来作为海鲜的沾酱,由於风味鲜甜而不死咸,因此中国南方及某些东南亚地区会将鱼露当成酱油来使用。

鱼露是以小鱼加上盐熬制煮成的酱汁,东南亚国家经常使用於烹调上,它在泰国菜中重要性,等同於酱油在中式料理中的地位,是泰国菜主要的咸味来源。与酱油最大的差异是,鱼露不仅具有咸味,还有甘甘甜甜的鲜味,常见於各种泰式料理。

鱼露又可称为味露,是南洋料理中极为重要的调味佐料,它的形成主要是用海鱼加上盐巴使其发酵而后蒸馏所得,鱼露本身闻起来的腥味很重,但浅尝后却又觉得其滋味清爽可口;鱼露在南洋料理中用途十分广泛,可用於沙拉、海鲜、或是一般料理的烹煮调味上,若想当沾酱用,则须与其他调味料一起调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