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管 > 正文

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管砼建筑工程介绍

呆萌的小鸭子
文静的冬瓜
2023-03-30 03:02:33

世界历史上桥梁的发展历史

最佳答案
活力的白开水
快乐的酒窝
2025-09-15 22:33:46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9世纪)就建造了多跨的木桥。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木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桥长达183米。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据考证,中国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早在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就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

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英国在公元1176~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为19孔跨径约 7米尖拱桥。

西班牙在13世纪建了不少拱桥,如托莱多的圣玛丁桥。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径约32米。当时椭圆拱曾盛行一时。

1567~1569在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建了三跨坦拱桥,其矢高同跨度比为1∶7。11~17世纪建造的桥,有的在桥面两侧设商店,如意大利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

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形式。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公元11~12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几十座较大型石梁桥,其中有洛阳桥、安平桥。安平桥(五里桥)原长2500米,362孔,现长2070米,332孔。英国达特穆尔现存的石板桥,有的已有2000多年。

木桥早期木桥多为梁桥,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桥,即为多跨梁式桥。木梁桥跨径不大,伸臂木桥可以加大跨径。中国 3世纪在甘肃安西与新疆吐鲁番交界处建有伸臂木桥,“长一百五十步”。公元405~418年在甘肃临夏附近河宽达40丈处建悬臂木桥,桥高达50丈。

八字撑木桥和拱式撑架木桥亦可以加大跨径。16世纪意大利的巴萨诺桥为八字撑木桥。

木拱桥出现较早,公元104年在匈牙利多瑙河建成的特拉杨木拱桥,共有21孔,每孔跨径为36米。中国在河南开封修建的虹桥,净跨约为20米,亦为木拱桥,建于公元1032年。日本在岩国锦川河修建的锦带桥为五孔木拱桥,建于公元300年左右,是中国僧戴曼公独立禅师帮助修建的。

中国西南地区有用竹篾缆造的竹索桥。著名的竹索桥是四川灌县珠浦桥,桥为8孔,最大跨径约60米,总长330余米,建于宋代以前。

古代桥梁基础,在罗马时代开始采用围堰法施工,即打木板桩成围堰,抽水后在其中修筑桥梁基础和桥墩。1209年建成的英国泰晤士河拱桥,其基础就是用围堰法修筑,但是,那时只能用人工打桩和抽水,基础较浅。中国11世纪初,著名的洛阳桥在桥址江中先遍抛石块,其上养殖牡蛎二三年后胶固而成筏形基础,是一个创举。

扩展资料: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

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历史和现状上看,绝大多数桥梁均架设在水面上,只有阁道桥和现代城市的行人天桥和行车天桥,是架设于高楼崇阁之间或通衢大道之上。

从对天生桥的利用到人工造桥,这是一个历史的飞跃过程。从简单的独木桥到今天的钢铁大桥;从单一的梁桥到浮桥、索桥、拱桥、园林桥、栈道桥、纤道桥等;建桥的材料从以木料为主,到以石料为主,再到以钢铁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然而,中国桥梁建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著名的科学技术史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 J. Needham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造了一系列巨大的板梁桥”。到了当代中国,所建造的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等,更受到世人称赞。

可见,中国的桥梁,经过了一个从童年、少年、青年到壮年的发展过程,愈趋成熟。中国在发展桥梁方面于 14 世纪以前处于领先地位,今天,她依然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桥梁大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桥梁

最新回答
狂野的白昼
刻苦的唇彩
2025-09-15 22:33:46

254SMO是6Mo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这种钢拥有极高的耐蚀性能,通常应用于海水淡化和化学化工等,是瑞典Avesta公司1978年的专利钢号。

254SMO的成分如图所示:

254SMO的力学性能是:抗拉强度≥650 MPa,屈服强度≥300 MPa,伸长率≥ 35%,面积缩减率:≥ 50%

常见的6Mo不锈钢还有AL-6XN、654SMO、1925hMo和25-6Mo等。254SMO与AL-6XN成分很相似,常被拿来比较,两者显著差别就是镍含量不同,254SMO更低约6%。在6Mo型不锈钢中,254SMO是最具性价比的钢种,不过加工性能较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扩展资料:

超级不锈钢的成分特点是高Cr高Ni(或高Mo)。Cr或Ni含量一般都达18~26%,Mo含量则达4~8%,点蚀当量PREN大于40(甚至大于42)。这种PRE当量大于42的超级不锈钢也称为6Mo型不锈钢。

超级不锈钢是介于普通不锈钢与镍基合金之间的不锈钢,专为应对普通奥氏体不锈钢不能胜任的严苛腐蚀工况(比如高浓度氯离子介质或海水等环境)而发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254SMO

笑点低的钢笔
大气的白羊
2025-09-15 22:33:46

1、明石海峡大桥,2、南京长江大桥,3、西堠门大桥,4,丹麦大带桥,5、英国亨伯桥;

6、香港青马大桥,7、费雷泽诺大桥,8、美国金门大桥,9、梅克金海峡桥,10、伦敦塔桥。

扩展资料

明石海峡大桥:

1998年4月5日,世界上目前最长的吊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正式通车。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位于本州岛与四国岛的神户市与淡路岛之间;

主跨1991米(960+1991+960),全长3911米,两座主桥墩海拔297米,基础直径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两条主钢缆每条约4000米,直径1.12米,由290根细钢缆组成,重约5万吨。

南京长江大桥: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

西堠门大桥:

连接舟山本岛与宁波的舟山连岛工程五座跨海大桥中技术要求最高的特大型跨海桥梁,主桥为两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主跨165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钢箱梁悬索桥,全长在悬索桥中居世界第二、国内第一,但钢箱梁悬索长度为世界第一。设计通航等级3万吨、使用年限100年。

丹麦大带桥:

大带桥Great Belt1998年6月14日竣工通车。大贝尔特海峡大桥位于丹麦的Funen岛和Zealand岛(哥本哈根所在处)之间,全长17.5km。

大带桥,也叫大伯尔特桥,斯托伯尔特桥,它将丹麦第一大城市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和第三大城市欧登塞所在的菲英岛连接在一起。

英国亨伯桥:

亨伯桥Humbe大跨度悬索桥。横跨英国亨伯河。位于北岸的赫斯尔和南岸的巴顿之间。建于1973~1980年,1981年7月通车。桥全长2220米,主跨1410米,北岸边跨280米,南岸边跨530米。 引桥为钢筋混凝土高架桥。

香港青马大桥:

青马大桥(Tsing Ma Bridge),是配合香港国际机场(赤蜡角机场)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于1992年5月开始兴建,历时五年竣工,造价71.44亿港元。

青马大桥横跨青衣岛及马湾,桥身总长度2,200米,主跨长度1,377米,离海面高62米,青马大桥除创造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吊桥纪录。

费雷泽诺大桥:

开工时间为1959年8月13日,竣工时间为1964年11月21日。其高度为207m,长度为1290m,宽度为31.4m,是一座双层大桥。

桥全长4176米,公路用悬索桥,采用双层六车道设计。桥塔高207米,加劲梁为钢桁架结构,加劲梁宽35米、高8.23米,高跨比1/157。采用了4条主缆,每主缆直径910mm,由26,108条钢丝组成。

美国金门大桥:

早在1872年就讨论过要在金门海峡修建一座大桥的想法,但是直到1937年才在海峡上修了一座悬索桥。金门大桥横跨南北,将旧金山市与Marin县连结起来。

花费四年多时间修建的这座桥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结构之一。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但它却是最著名的。金门大桥的巨大桥塔高227米,每根钢索重6412公吨,由27000根钢丝绞成。193

梅克金海峡桥:

梅克金海峡桥Mackine Strar桥主跨长1158米,4车道,在美国,建造于1957年,为桁架结构。座落于美国密执安州的麦基那克海峡大桥是工程师戴维.斯坦曼的杰作。

悬索跨1158米,总跨2626米,共用49,500公吨建筑钢材,仅钢索就重达9900公吨。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车。

伦敦塔桥: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历史上的它倒塌过多次,但它屡经兴废而依然名声不倒的桥梁实属罕见。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一座几经重建的大桥,也是该河上28座桥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桥。地处伦敦塔附近,连接着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伦敦市的威廉王大街。在历史上被称为伦敦的正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世界名桥

暴躁的小懒虫
贤惠的萝莉
2025-09-15 22:33:46
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是美国最著名的桥梁,主桥1,966 m,主跨1,280米,建成于1937年,保持了27年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桥梁的记录。该桥塔采用钢结构,水面以上塔高227m,桥下净空67米。主梁也是钢结构,桥面宽27米。两个锚碇各重54,400吨。主缆长度2,332 m,直径0.92m,主缆、吊索及附件总重22,200吨。

维列扎诺海峡大桥(Verrazano Narrows Bridge)是美国最大跨径的桥梁,主桥2038.66米,主跨1298米,1959年8月开工,建成于1964年。1964-1981该桥保持世界最大跨径记录。塔和主梁均为钢结构,塔及上部结构总用钢量97,069吨,四根主缆长2196米,直径0.91米,桥面宽31.4米。当时造价320,126,000美元。

英国的克列夫顿(Clifton)悬索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跨径悬索桥之一,由布鲁内(I.K. Brunel)设计于19世纪30年代,但在他去世后的1864年才建成通车,当时只通行人和马车,而现在把它作为四车道桥梁。该桥有214米的主跨,而当时能够用作主缆的铁链的强度和密度之比,只有现代高强钢丝的1/5,因此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大跨径。(请点击图片浏览专门介绍该桥的英文网站)

英国著名大跨径桥梁还有:门纳伊(Menai)桥

、亨伯尔桥(Humber Bridge)

世界大跨径悬索桥排名(2002.10)

序号 桥名 主跨(米) 主梁结构形式 所在国家 建成年限

1 明石海峡大桥 1990 简支钢桁 日本 1998

2 大带桥 1624 连续钢箱 丹麦 1998

3 亨柏桥 1410 钢箱 英国 1981

4 江阴长江大桥 1385 简支钢箱 中国 1999

5 香港青马大桥 1377 连续钢箱 中国 1997

6 费雷泽诺桥 1298.5 简支钢桁 美国 1964

7 金门大桥 1280 简支钢桁 美国 1937

8 海依靠斯特桥 1210 钢箱 瑞典 1998

9 梅克金海峡桥 1158 简支钢桥 美国 1957

10 南备赞濑户桥 1100 连续钢桥 日本 1988

世界大跨径斜拉桥排名(2002.10)

序号 桥名 主跨

(米) 结构形式 所在国家 建成年限

1 多多罗大桥 890 主钢边砼混合梁,双塔双索面 日本 1999

2 诺曼底大桥 856 主钢边砼混合梁,双塔双索面 法国 1995

3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628 钢箱,双塔双索面 中国 2001.3

4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 618 主钢边砼混合梁,双塔双索面 中国 2000

5 福州市青州闽江大桥 605 钢砼结合梁,双塔双索面 中国 2000

6 上海杨浦大桥 602 钢砼结合梁,双塔双索面 中国 1993

7 上海徐浦大桥 590 钢砼结合梁,双塔双索面 中国 1997

8 名港中央大桥 590 钢箱 日本 1998

9 森卡路森特桥 530 砼箱 挪威 1991

10 汕 头 石大桥

518 主钢边砼混合梁,双塔双索面 中国 1999

世界大跨径拱桥排名(2002.10)

序号

桥名

主跨(米)

结构形式

所在国家

建成年限

1

万州长江公路大桥

420

上承式钢骨RC箱拱

中国

1997

2

KRK大桥

390

RC空腹无铰拱

克罗地亚

1979

3

广州丫髻沙珠江大桥

360

中承式钢管砼系杆拱

中国

1997

4

贵州江界河大桥

330

RC桁式组合供

中国

1995

5

广西邕宁邕江大桥

312

中承式钢管RC双肋拱

中国

1998

6

Gladesville桥

304.8

RC空腹无铰拱

澳大利亚

1961

7

Amizade桥

290

RC空腹无铰拱

巴西

1961

8

Bloukrans桥

272

RC空腹无铰拱

南非

1983

9

Arrbide桥

270

RC空腹无铰拱

葡萄牙

1963

10

广西三岸邕江桥

270

中承式钢管RC双肋拱

中国

1998

世界大跨径梁桥排名(2002.10)

序号

桥名

主跨(米)

结构形式

所在国家

建成年限

1

Stolma桥

302

PC连续钢构

挪威

1998

2

Raftsunder桥

298

PC连续钢构

挪威

1998

3

Asuncion桥

270

PCT构

巴拉圭

1979

4

虎门大桥副航道桥

270

PC连续钢构

中国

1997

5

Gateway桥

260

PC连续钢构

澳大利亚

1985

6

Varodd-2桥

260

PC连续梁

挪威

1994

7

Schottwien桥

250

PC连续钢构

奥地利

1989

8

Doutor桥

250

PC连续钢构

葡萄牙

1991

9

Skye桥

250

英国

1995

10

重庆黄花园嘉陵江大桥

250

PC连续钢构

中国

1999

激动的棉花糖
火星上的保温杯
2025-09-15 22:33:46

二战日本武器火炮篇

94 式90mm 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70 mm (L14)

炮重量:159.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5.26 kg

弹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野战师团步兵联队,每个联队4-6 门,用来对付机枪阵地与战壕,并配合联队山炮或野炮进行战场压制

96 式150mm 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25 mm (L12.7)

炮重量:72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5.65 kg

弹药初速:214 m/sec

最大射程:3900 m

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破坏力很大

97 式90mm 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17 mm (L13.4)

炮重量:172.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5.26 kg

弹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一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用于登陆作战及山地

战,是97 式150mm 中迫击炮的短炮管型

97 式150mm 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95 mm (L9.2)

炮重量:23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3.8 kg

弹药初速:—

最大射程:3200 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重量比96 式150mm 中迫

击炮轻很多,是96 式150mm 中迫击炮的改进型

97 式150mm 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935 mm (L12.8)

炮重量:34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3.8 kg

弹药初速:212 m/sec

最大射程:3850 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本土沿岸设置师团迫击联

队,这种迫击炮射程与威力都令人满意,是当时日军迫击炮部队最喜爱的装备,战争末期日

军疯狂的生产这种迫击炮,用来代替山炮野炮武装新增设的沿岸设置师团

2 式120mm 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535 mm (L12.7)

炮重量:26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0 to +80 度

弹丸重量:12.76 kg

弹药初速:239 m/sec

最大射程:4200 m

明治41 年式75mm 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 mm

炮管长:1300.0 mm

重量:540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爆破弹5.71 kg

弹丸初速:360 m/sec

最大射程:6300 m

41 式75mm 山炮装备精锐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或一般野战师团的步兵联队,每个精锐步

兵大队追加2 门,是步兵大队的压制火炮力量,至于一般步兵联队装备4-6 门,战争后期随

着部队规模的急剧扩大,新式火炮由于成本高,难以达到装备需求数量,所以日本陆军基本

停止了生产新锐重型火炮,大力生产低成本的老式火炮,其中41 式山炮是日军重点主产火

炮之一,很多后期组建的野战师团所属的师团炮兵联队也开始装备这种原本属于步兵大队与

步兵联队用的山炮

41 式75mm 山炮的特点是重量很轻,2 个士兵就能推着到处跑,机动性很好,在各种地

形使用都很方便,41 式75mm 山炮除了用于压制炮击外,日军在巷战时也经常把这种炮推到

街上当平射炮使用,轰击对方机枪火力点

94 式75mm 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75 mm

炮管长:1560.0 mm

重量:536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6.34 kg

弹丸初速:392 m/sec

最大射程:8300 m

94 式75mm 山炮重量很轻,便于分解驮运,而且射程不低,设计的非常成功,主要装备

野战旅团,野战师团的山炮兵部队与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或其他复杂地形作战

99 式105mm 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1303.0 mm

重量:800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12.34 kg

弹丸初速:334 m/sec

最大射程:7500 m

99 式105mm 山炮射程较远,威力大,轻便,容易分解组合,主要装备野战师团的山炮兵

联队或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复杂地形作战

明治38 年式7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94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16.5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8350 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面十分广,日军精锐步兵联队,野战旅团与野战师团所属炮兵部队

都可以装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最低成本武装新设部队,38 式75mm 野炮成为日本

陆军的野炮生产重点,是日军装备量最大的野战压制火炮之一,这种老式火炮射击精度很高,

射程在同口径火炮中也不算近,而生产成本很低,性能还是不错的

明治38 年式改7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113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11500 m

压制射击用途,是改良炮架的38 式75mm 野炮,可以使火炮达到43 度的最大仰角,最

大射程因此提高到了11500m,相当有威力,不过这种炮的生产成本比38 式75mm 野炮高,

在日本陆军大力扩充部队后就很少生产了

明治38 年式10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325.0 mm (L 30)

重量:2594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2 to +15.0 度

弹丸重量:18.0 kg

弹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0800 m

压制射击用途,战争爆发时性能已经过时,不过依然有一些这种火炮编在独立野炮兵部队里

明治38 年式120mm 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440.0 mm (L 12)

重量:125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276 m/sec

最大射程:5650 m

压制射击用途,开战时性能已经过时,早已停产淘汰,属于储备品,只有很少一些编在

独立炮兵部队或步兵联队里凑数,很少在战场上出现

明治38 年式120mm 野炮主要缺陷是做为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弹丸威力不大,做为山炮

又重了些,复杂地形不那么好机动,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愿要

明治38 年式150mm 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1880.0 mm (L 12.6)

重量:209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 to +43.0 度

弹丸重量:36 Kg

弹丸初速:275 m/sec

最大射程:5890 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炮兵联队,这种炮的性能也很过时,不过

150mm 火炮的威力很大,而且生产新式150mm 炮费用较高,所以38 式150mm 野战榴弹炮虽

然早已停产,但日军没舍得淘汰这种老式大炮,这种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陆军部队急剧

扩充,而国内拨给陆军的材料却遭紧缺,陆军被迫停止了新式150mm 炮的生产,反恢复了这

种古董大炮的生产,用来为新部队提供一定的大口径火炮,因此产量很大,这种大炮一直使

用到了战争结束,有一部分还被装在战车底盘上改成了自走炮

明治41 年式75mm 骑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195.0 mm (L 29.27)

重量:903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16.5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8350 m

压制射击用途,主要装备乘马骑兵联队,机甲骑兵部队与机动步兵联队,精度与射程性

能与38 式75mm 野炮差不多,但重量更轻,不过此炮的成本比38 式75mm 野炮高,产量远不

及38 式75mm 野炮

大正4 年式150mm 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5—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2190.0 mm (L 14.7)

重量:280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弹丸重量:36 Kg

弹丸初速:389 m/sec

最大射程:8800 m

压制射击用途,为步兵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炮,性能比38

式150mm 野炮好,开战时已接近停产,但一直用到了战争结束,这种火炮重量很轻,精度较

高,在战场上威力还是很大的

90 式7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883.0 mm (L 38.4)

重量:160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弹丸重量:6.56 kg

弹丸初速:683 m/sec

最大射程:13890 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很远,但不太受日军步兵部队野炮兵欢迎,主要是日军嫌这种炮比

其他的75mm 野炮重,路况恶劣时机动比较费力,所以90 式75mm 野炮牵引型产量并不大。

但由于这型野炮射程远,穿透力大,用于装备战车或自行火炮就很受战车部队机甲部队欢迎,

所以90 式75mm 野炮的战车炮型产量不小,装备1 式75mm 自走野炮,3 式75mm 炮战车,3

式中战车。

太平战争后期90 式野炮经常被日军当作对战车炮使用,用来攻击美军的M4 中型坦克,

由于此炮穿透威力大,对美军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威胁,在冲绳战役期间日军1 门控制道

路的90 式75mm 野炮由于炮位隐蔽,难以发现,击毁了美军多辆M4 坦克,使美军坦克部队

长达2 个月时间无法通过

91 式10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2090.0 mm (L 20)

重量:175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454 m/sec

最大射程:10800 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很受日军步兵部队欢迎,该炮为日军旅团以上级别

精锐作战部队所辖炮兵部队的压制火炮,此种火炮还有自走型称做1 式105mm 自走野炮,战

争后期也充当反坦克火炮使用,用于射击美军M4 中型坦克

95 式7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1108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弹丸重量:6.56 kg

弹丸初速:520 m/sec

最大射程:10700 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身管寿命长,很受日军步兵部队野炮兵欢迎,主要

装备日军步兵旅团以上单位野战部队的野炮兵部队,原本日军准备将此炮做为3 式中战车主

炮,也因遭到步兵部队的强烈抗议而改用了90 式野炮,原因是步兵部队害怕会因此影响到

95 式75mm 野炮在步兵部队的装备数量,不过因90 式75mm 野炮的反坦克能力更强,所以结

局反是皆大欢喜

96 式150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3523.0 mm (L 23.6)

重量:414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弹丸重量:31.3 Kg

弹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1900 m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精锐师团或旅团所属炮兵部队与精锐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

炮,也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产量最大的新型150mm 口径榴弹炮,这种火炮精度极高,射程又

远,被日军称做最完美的150mm 口径榴弹炮,不过此炮因成本问题在1943 年被迫基本停产,

大多数96 式150mm 野战榴弹炮是在1936-1941 年完成

大正14 年式105mm 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590.0 mm (L 34.1)

重量:311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640 m/sec

最大射程:15300 m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野战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旅团所属炮

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

89 式150mm 野战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9—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5963.0 mm (L 40)

重量:1042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40.2 Kg

弹丸初速:734 m/sec

最大射程:18100 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日军精锐步兵师团所属炮兵部队,野战重炮兵旅团,重炮兵联队,

独立重炮兵部队的远程野战加农炮,这种炮射程远,而且弹丸威力比日军的150mm 野战榴弹

炮的弹丸更大,这种火炮在918 事变后开始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发挥了巨大毁伤作用,不过

在太平洋战场,由于美军采取了避实就虚的蛙跳战术,很少有机会遭遇到这种火炮的威胁,

1945 年冲绳战役,日军8 门89 式150mm 野战加农炮参加了战斗,并取得了巨大杀伤效果,

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

92 式105mm 野战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4725.0 mm (L 45)

重量:373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5.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765 m/sec

最大射程:18200 m

压制射击用途,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精锐师团所属炮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

炮,精度高,射程远,非常有威力,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陆军4 英寸大炮,在不使用次

口径炮弹,火箭炮弹等远程弹的情况下就有超过18 公里的射程,当时仅次于日本海军的

100mm 加农炮,92 式105mm 加农炮的射程就算是按现在火炮性能来看也是非常远的,这种火

炮威力强大,因此在战争末期还被日本紧急研制的120 吨重战车以及多种大威力炮战车选为

主炮,用于打击盟军重型坦克

大正11 年式37mm 平射步兵狙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37 mm

炮管长:1034 mm

重量:89.0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杀伤榴弹

炮弹初速:450 m/sec

弹丸重量:670 g

有效射程:1000 m

最大射程:5000 m

主要用于攻击机枪阵地与各种掩体,通常作战方式是在对方机枪有效射程外直瞄射击,

对坚固掩体攻击时利用狙击镜瞄准射口发射杀伤榴弹,炮弹通过掩体射口直接射入掩体内

部,杀伤掩体内人员,对沙袋掩体与土木掩体等不坚固的掩体则发射穿甲爆破弹直接攻击,

穿甲爆破弹穿透掩体后爆炸,必要时也可以发射穿甲爆破弹攻击装甲车与轻型坦克。这种炮

装备日军的精锐部队中的步兵中队,1 个步兵中队装备1-2 门这种炮,此炮在中国正面战场

大量运用,对国军机枪火力点与各种轻型装甲武器伤害极大

大正11 年式70mm 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70 mm

炮管长:750 mm

重量:63.0 kg

配用弹种: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47 m/sec

弹丸重量:2.5 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1550 m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是种轻迫击炮,开战时属于二线装备,主要是

一些进行山地作战的日军步兵大队进行追加装备,每个步兵大队追加2 门

92 式70mm 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0 mm

炮管长:790 mm

重量:204.0 kg

配用弹种:榴弹,铝热剂纵火弹,爆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97 m/sec

弹丸重量:3.79 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2800 m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这种炮是日军步兵大队的标准装备,日军每个

步兵大队均装备2 门

97 式20mm 自动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20 mm

炮管长1200 mm

全长:2060 mm

重量:59kg

配用弹种:穿甲燃烧弹,榴弹

弹丸初速:穿甲燃烧弹750 m/sec 榴弹870 m/sec

装弹数:7 发弹匣

实用发射速度:12 发 / 分

对战车有效射程:1000 m

最大射程:5000 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其次是射击掩体,这种20mm 炮威力强劲,发射钨芯穿甲燃烧

弹,在700 米距离上可穿透厚度为20mm 装甲,在350 米距离上可穿透30mm 装甲,日军精锐

步兵中队配备有此炮

97 式81mm 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81.4mm

炮管长:1269 mm (L15.6)

炮重量:22.4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3.33 kg

弹药初速:196 m/sec

最大射程:2850 m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步兵大队,用来对付机枪阵地,敌军迫击炮阵地与战壕 ,

战争爆发时,日军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通常追加装备2 门这型曲射炮,这种曲射步兵炮实际

也是迫击炮,但日军把90mm 以下口径的迫击炮归类为步兵曲射炮,属于步兵武器,90mm 以

上才叫迫击炮,属于炮兵武器

99 式81mm 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81mm

炮管长:620 mm (L7.6)

炮重量:23.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3.33 kg

弹药初速:180 m/sec

最大射程:2000 m

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轻装渗透部队,伞兵部队,用来提供火力支援

94 式37mm 速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37 mm

炮管长:1706.5 mm

重量:327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670 g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700 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40 mm /500 m 、30 mm /1000 m

对战车射程:1200 m

有效射程:2870 m

最大射程:5700 m

九四式37mm 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94 式37mm 速射炮 装甲贯通力(mm) 装甲倾斜角=0゜

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穿爆弹 30 28 25 23 20 18 15 13 10 8 5 3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德国KWK36 型37mm 反坦克炮的仿制品,在KWK36 型37mm

反坦克炮设计阶段就签约购买了资料,1936 年全炮制作完成,由于日本不愿使用无爆炸效

果的被帽穿甲弹,日军坚持选用穿甲爆破弹,所以94 式速射炮在相同距离,穿甲能力比KWK36

型37mm 反坦克炮发射被帽穿甲弹低10mm 左右。94 式37mm 速射炮还被日军95 式轻战车选

用,称做94 式战车炮

1 式37mm 速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37 mm

炮管长:1850.5mm

重量:335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780 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60 mm /500 m

对战车射程:1300 m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6300 m

一式37mm 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1 式37mm 速射炮 装甲贯通力(mm) 装甲倾斜角=0゜

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穿爆弹 50 48 46 43 41 39 37 35 32 30

一式37mm 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1 式37mm 速射炮 装甲贯通力(mm) 装甲倾斜角=30゜

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穿爆弹 39 37 35 33 32 30 28 27 26 25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94 式速射炮的改进型,吸取了偌门坎事件中,日军94

式37mm 速射炮,对大倾角装甲射击容易跳弹,穿透力不强,不能在远距离击穿毛子增装型

BT7 坦克的教训,加长加厚了94 式37mm 速射炮的炮膛与炮管,使之可以发射弹头更长,发

射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弹,最初的改进型称98 式37mm 速射炮,进一步改进后称100 式

37mm 速射炮并用于98 式轻战车,最后进一步修改加强威力并命名为1 式37mm 速射炮,1

式37mm 速射炮装在战车上就称做1 式战车炮

下载压缩包看,里面都有,我上传的,字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