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国内目前选择余地较少。都是27.5寸轮组,传统规格车架(非boost):java有一款碳架,七千,外观尚可,配置上除了变速套件不错(禧马诺SLX 11速混搭——混搭,不是全部原装,比如牙盘是其它厂的),其它都一般;铝架,便宜几千,外观尚可,配置也一般;都是解决有没有 谈不上好不好。迪卡侬和喜德盛,都有五六千的,铝架,配置不同(迪卡侬的RR560S更贴近主流,用了速连的11速NX套件,X-fusion的前叉和后胆,X-fusion是专业做避震器的国际二线,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入门很够),都有些几何设计和配置搭配合理性的讲究了,越野的骑乘和操控感也略好。捷安特的有:XC型软尾stance系列,Trail型软尾安神系列,也都是铝架,老规格车架,系列中配置较高的在1W左右(去捷安特台湾网站看,有价格,新台币,按汇率转换就大概知道价格了),但门店一般都没货,级别高的门店或许可以订货。不过配置高的 也是基于2014年的设计了,比如变速套件还是3牙盘(27速或30速,这类现都是入门级一两千块山地车用的了),前叉也是手感比较硬的入门级。美利达稍好,入门级软尾是“120”(trail级),2018年设计,几何比较新,骑乘感好,但国内没有,去门店问可否订货(120系列有数款型号,按配置高低而价格不同,美利达国内网站没有,去他家台湾地区的网站看)。。。推荐1,买迪卡侬或喜德盛的整车,然后升级前叉、后胆和轮组来提高避震性以及踩踏效率。。。推荐2,如果能海淘(靠谱的有CRC、维狗,国内玩家有不少在这两家买的,我最近几年也都从这俩海淘了,主要从crc上),再加4-5千预算,就能淘到欧美大牌的中高端主流软尾了(欧美常有特价)。下面的两个都是我海淘的。
FELT(北美老牌子)的XC型软尾(Adict 4 2018款),UHC高模碳架,目前主流的中高端速连GX 12速套件、瑞士DT swiss轮组、禧马诺MT500油刹+禧马诺180mm碟片、Rockshox的120mm Recon前叉、FOX的后胆、prologo的座垫、世文的外胎(一身名牌中和中高端配置)、核心是29寸轮组+boost技术(新一代山地车规格,在欧美已成主流,国内早晚要普及)+现代XC几何,明显提高了越野中的稳定、操控性能和障碍通过力。跳楼价合人民币¥14500。车子是这个月9号下单,12号到香港,现在在等转运到内地(运费一共九百多,也不算贵)。性价比好老高(这个车是MBR评选的“2018 top 15 山地车”之一)。。
=一年前海淘的科娜(Kona,北美的山地车鼻祖品牌之一)Trail型软尾,2017款(当年上市合¥28000,18年特价合¥14000)。27.5寸,铝架,配置甚至比FELT那个更好一点,KS的线控升降座杆(零买要九百)、ROCKSHOX的140mm PIKE前叉(零买要四千几)、禧马诺专业中端级SLX M7000大套件(包括油刹和配套的前后180mm RT66碟片、轮组,更满意的是后拨,厂家给升级为专业高端级XT M8000;这一套零买要三千几),它这个车架是以“很贴地、下坡稳如狗、转向操控狠灵敏”而著称的134DL(零买含Rockshox的RT后胆现在也要¥8000往上)、所以说也忒超及值(美骑网17年有篇翻译的文章,介绍当年北美5款玩家好评率居前的车,这是其中之一)。。。
雪白的裙子
2025-09-15 22:34:41
你好,软尾车当然是选择知名品牌了,这个里面包含的专业技术太多了,一般品牌的大都是仿造的,没有自己的技术特点。越野山地建议你选择trek。独有的abp drcv技术。在越野的时候确实体现的很明显。 看你的预算选择ex4 29吧。13800。 如果你的预算能提高的话,还是看看ex 6 29和ex 8 29吧。希望有帮到你
迅速的学姐
2025-09-15 22:34:41
1、日本的铃木
铃木(SUZUKI),成立于1920年,是一家日本的汽车制造企业。铃木商标图案中的 “S”是 “SUZUKI”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它给人以无穷力量的感觉,象征无限发展的铃木汽车公司。铃木向全世界的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并且向使用铃木产品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1952年开始生产摩托车,1955年开始生产汽车,以生产微型汽车为主。
2、意大利的杜卡迪
杜卡迪(Ducati Motor Holding S.p.A., NYSE:DMH)成立于1926年,由创始人Antonio Cavalieri Ducati成立,是一家意大利摩托车生产商,总部位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其产品由于卓越的性能以及意大利特色的设计而闻名。
3、奥地利的KTM
KTM 是奥地利的一家生产摩托的厂商,1934年诞生,强项是越野摩托,性能卓越在多次越野赛事上拿过大奖。 在达喀尔上常常会有前五名选手都是驾驶KTM的战车的壮观景象出现。 1934年KTM 诞生在奥地利的Mattighofen。和汽车组日本车队一边倒不同,1998年,KTM首次参加第20届DAKAR,包揽了第二名到第十二名。
4、美国的哈雷摩托
哈雷摩托是由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生产的摩托车品牌,创始于1903年,由威廉·哈雷(William Harley)和戴维森(Davidson)三兄弟在密尔沃基创建。主要车型有SOFTAIL 软尾车系、TOURING 旅行车系、DYNA 戴纳车系、Sportster运动者车系。
5、中国的豪爵摩托
豪爵摩托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旗下有十几个系列、一百多个款式豪爵经典品种—钻豹的摩托车产品,多年来一直是国内摩托车第一品牌。旗下有许多国内驰名的产品子品牌,如:钻豹、骊爽、迪爽、锐爽EN、悦冠、GN太子、银豹、KA 天龙星、海王星、福星、悦星、天鹰、天玉、喜运、宇钻、红宝等,以及高级跑车gw250骊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铃木 (日本汽车制造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卡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KT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雷摩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豪爵摩托
合适的紫菜
2025-09-15 22:34:41
豪爵,力帆,轻骑,嘉陵,大阳都是些比较稳定的牌子,现在的125或者150摩托技术都比较成熟了,这些牌子质量都可以,当然还有些同价位的所谓外国牌子像本田,铃木,雅马哈,要么是质量好些,但更贵,要么同价位的车型,质量也好不到哪儿去,低于8000元的摩托车,还是就选个国产牌子吧,另外一个必须考虑的就是售后服务了,就近购买比较好,看哪个牌子在你们当地做得好一些,产品丰富些,销售点齐全些的,这样以后搞个什么小维护之类的也比较方便。推荐豪爵,技术很先进,质量好。至于哪儿有卖,这个自己打听吧,一般每个地方的车行都分布得比较集中,自己到店里去看下车,再比较下价格和款式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顺利的帅哥
2025-09-15 22:34:41
杂牌的不要,品牌的还真没有1万以下的软尾,捷安特倒是有,不过那车真没什么性能,而且捷安特也就是在亚洲有点名气,算不上什么大牌。如果你是纯玩山地,甚至要速降,为了自己的安全最好还是不要买这样的车,如果你就在城市玩,软尾还是算了吧,骑着累死,速度还上不来,要是城市里,或者长途,10000元能买个非常好的铝合金硬尾了
不安的大叔
2025-09-15 22:34:41
Giant(骑行圈内称“巨大”或“大G”)的软尾,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平均水准考量(巨大的主要型号和营收也来自与这一块),整体水平(含设计、用料、工艺、设备、品管、耐受度、售后——当然此处要额外强调巨大在欧美的门店,服务质量与欧美大品牌差不多在较高档次,不是国内参差不齐的现象)居于中上等,与北美本地一线品牌比如马林(MARIN)、科娜(Kona)、落基山(Rokymountain)等基本持平,但在软尾山地车的高新尖技术上,与国际超一线比如三条裤子(Santa Cruz)、相机电脑(即佳能戴尔,Cannondale)、雪人(yeti)、闪电(S-WORKS)、拉皮尔(Lapierre)等还有差距,与国际一线包括闪电 (SPECIALIZED,是闪电的作中端和普及车的牌子)、崔克(trek)、SCOTT、ORBEA等持平吧(但严格说还是有不足,比如已经在市场上火爆了两年多的XXC级就是针对UCI山地车世界杯epic马拉松赛事,各家搞了XXC级软尾,捷安特就没有)。。巨大的软尾,至今在分级上依然没有变化,尽管山地车的技术和赛道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其它大牌都纷纷细化软尾车的分级和用途,并不断改进几何设计以应对需要时,巨大的变化不多:目前依然是5级,入门的XC(越野)级软尾stance,这个可真的是入门(适合给老婆或女友买一辆玩玩),我骑FELT的XC级软尾(EDICT 4)都可以在林道里随便跑,操控感强于stance(FELT是主营铁三、TT级、气动破风级公路车的,其山地车是业余玩票在美国是二线吧)。。。TRAIL(林道)级软尾安神(anthem),在国内以前较有名气,但几何比较老了,现在欧美都是压缩车架+29寸+boost规格,1.6的矮个也能驾驭29寸的车在野地里碾压,但安神的几何似乎仍然没有明显改进。。。AM(全地形越野)级,有Trance 1和Trance 2,是在捷安特软尾里销量最多的,也是在欧美市场上有几次“最佳性价比”称号的车。设计和配置跟得上欧美的主流玩家之需要(我说的不是国内卖的trance1和2 ,卖国内的不但颜色不好看,减配厉害,而且型号较老,2020款在国外卖,给国内的还是2017款)。再往上是REIGN,ENDURO(耐力全地形越野)级,目前欧美山地车主流就是ENDURO级,自从UCI山地车世界杯将ENDURO车专门作为一个赛事(即uci山地车世界杯EWS耐力赛,2019年共在全球进行了8场比赛),甚至连欧洲几个作公路车的牌子都在开发ENDURO级软尾山地车了。不过巨大的Reign系列,几何和结构也显得比较老了,有些跟不上时代(看看在重型软尾车里的几个神一般存在的牌子,比如法国看门狗Commencal、英国Nukeproof、马来西亚Polygon等的ENDURO车,就会疑问Reign“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最后是代表巨大山地车实力的”光荣“,即GLORY系列,速降(DH)级。今年似乎将几何和部分结构更新了(不然在崔克、canyon、scott、看门狗、Nukeproof等等的发力下,Glory也力不从心了)。。。对于国内玩车环境,大G的TRANCE 2是性价比较高的一个选择,AM级车在国内,基本上除了速降/坠山,都可以玩。但是大G最近几年连续在削减对国内的山地车技术投放,除了XC级硬尾旗舰(xtc adv 29系列)连续对国内禁售已两年,trance系列软尾最新型也似乎只有2017款算不错的。。。建议你看看CUBE,德国的,国内旗舰店已经有了,性价比相对巨大是不错的,比如Cube AMS 100 C68 Race 29,XC/林道级软尾,前叉120mm行程,禧玛诺最新12速的混搭套件,现代压缩几何+29寸+boost规格,还是高级碳纤维车架,吊牌价两万一千几(比国外略低,如果能有折扣就更好)。这个车其实属于XXC级软尾了(和时常出现在山地车世界杯马拉松赛场上的闪电epic、佳能戴尔左撇子scalpel、Orbea的OIZ是同一级),适玩性更强。
整齐的仙人掌
2025-09-15 22:34:41
LOOK、BMC、BH、s-works(specialized,闪电)、Trek(崔克)、Santacruz(三条裤子)、Corna(科娜)、Canyon(灿涌)、Lapierre(拉皮尔)、KTM、Bianchi(边驰)、Fuji(富士)、Commencal(看门狗)、Cannondale(佳能戴尔)、 Scott(斯科特),这些是国际超一线品牌,UCI各项国际专业赛事里骑手们的菜。。。国内很有名的捷安特、美利达也是国际一线,但公路车强,山地车的技术、名气和出镜率不如上述品牌,甚至在某些更专业领域,比如软尾,美国Rocky mountains(洛基山)、马来西亚Polygon等在UCI的Enduro、DH赛级中拿到的奖杯比捷安特的多多了。。。国内二线,喜德盛(XDS,绰号“小屌丝”、“吸得爽”等),在国内的规模仅次于捷、美。其它靠谱牌子还有环球(UCC)、千里达(Trinx)、米赛尔、马丁-烈风、骓特(但因为是国产的却宣传自己是德国货,因此被很多老鸟所不齿)。。。此外,低于1000块的那些不属于山地车概念。。。我自己骑过Lapierre(拉皮尔,很具有法国浪漫特色)、Commencal(看门狗,重口味AM硬尾和软尾车的第一国际品牌,不容置疑)、Scott(斯科特,尼诺大神了解下,spark系软尾的技术了得,连喜德盛2017年在上海展推出的新系列软尾,设计也是仿照了spark的),目前订了一辆佳能戴尔All-new F-si左撇子 carbon 4(第八代左撇子前叉,11月发售,很期待很期待)。捷安特的软尾有过一辆(款型忘了,1999年时买的),目前有美利达 兰博790硬尾自改、美利达最新的挑战者SL(正在自改中)、道卡斯(Taokas)车架自组一辆(道卡斯、卜威、美利达、捷安特,全球四大运动型自行车加工厂;环球ucc是卜威的大股东) 。。。PS:美利达在国内的山地车,和捷安特一样,都是降低了设计和技术含量(以降低价格适应国内消费力)的。代表美利达山地车水平的,不是国内最高等级的挑战者SL系列(之前是挑战者900系列),而是“big7”、“big9”(即“大7”、“大9”硬尾)、120/140和160三个系列的软尾,在国内被称为“欧版”,因为是针对欧美市场设计,台湾制造,中端和高端款可以参加uci国际专业赛事的(国内山东德州造的挑战者系列仅仅是娱乐级别)
冷酷的小虾米
2025-09-15 22:34:41
法国迪卡侬ROCKRIDER 9.1软尾车。8000左右 rockshox tora 油气叉 还有SRAM X7 27速还是很不错的。1万元以下就这款了,美利达96至尊和捷安特软尾都1万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