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怎么切后焊接出九十度角 带你简单了解一下
1、沿钢管轴线四十五度方向划线把钢管切割为两段,将其中一段沿径向转动一百八十度,然后把两个切割面对正并焊接即可成为九十度弯头。
2、弯头是改变管路方向的管件。按角度分,有45°及90°、180°三种最常用的,另外根据工程需要还包括60°等其他非正常角度弯头。弯头的材料有铸铁、不锈钢、合金钢、可锻铸铁、碳钢、有色金属及塑料等。
3、管子连接的方式有:直接焊接(最常用的方式)法兰连接、热熔连接、电熔连接、螺纹连接及承插式连接等。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焊接弯头、冲压弯头、推制弯头、铸造弯头、对焊弯头等。其他名称:90度弯头、直角弯、爱而弯等。
4、弯头是水暖安装中常用的一种连接用管件,用于管道拐弯处的连接,用来改变管道的方向。
5、其他名称:90°弯头、直角弯、爱而弯、冲压弯头、压制弯头、机制弯头、焊接弯头等。
做出来就不直的话是高频直流焊机后面定径辊没调到一条线上。
这个问题我也遇见过。我们加工8M管子的时候最容易弯曲。就是过了后面的矫直机械也不能消除应力集中的问题,也会慢慢的变弯。
Q195材质是很软的。在国标GB/T3091-2001中规定高频直流低压流体输送用钢管是Q215、Q235、Q255牌号的钢材。原因就是硬度要求保证其直度。
加工的钢管焊接处有明显的错位:是由于原料方面的问题。请问你的钢带是否经过精剪工艺?
加工后的一定长度的钢管发生弯曲:是肯定存在的,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最后的几个辊不可能非常精确的在一条空间线上。更何况最后的几道辊的距离也不会很长。所以生产过程中就确定了它一定会弯曲。解决办法是,增加这几个辊的数量和距离。(不过也只是减轻罢了。)
你可以QQ联系 18167080
1、1.5倍弯头中心高=通径*1.524,其实就是通径*倍数,将得出的结果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如219的通径是200,中心高即为200*1.524=304.8,取305又如114的通径为100,中心高即为100*1.524=152.4,取152。
(适用于DN100 及以上弯头曲率半径的算法 方便快捷计算)。
2、 戳高=中心高+弯头的半径,如1.5倍直径219的弯头的戳高=305+219/2=305+109.5=414.5
3、外弧长度=(中心高+半径)*3.14*2/360*度数,即(戳高)*3.14*2/360*度数,由此可以推算出90度弯头的外弧长度=戳高*3.14/2
4、内弧长度=(中心高-半径)*3.14*2/360*度数
5、弯头的下料长度=弯头中心高*3.14/2*弯头外径/管材直径+(管材壁厚*3)+加工余量,如用180*8的管子下料,推制273的弯头,用以上公式可以算出,下料长度=381*1.57*273/180+24=931.22mm+加工余量
焊接弯头生产的工艺流程,若做长半径弯头,要先选定规格,提出管料。扩径率,通过理论计算,一般扩径率在33%-35%之间,倒推回去。短半径219mm的一般的扩径率为50%.选好原料后,按弯头规格下料,再考虑曲率半径, 比如,90°的弯头,通过其曲率可以算出下多长料可加工出90°的弯头。通过理论计算可算出,然后以该长度为定尺进行切断。最后把料进行热推制。推制机大家可能都看过,实际很简单。它是一个牛角状芯头或芯棒,芯棒由细变粗,推制过程是一个扩径带弯曲的过程。后边有支撑,把下料管段穿入芯棒,后边有一牌坊架将芯棒固定。中间有一小车,小车有的通过液压传动,有的通过机械传动即丝杠传动,然后往前推小车。小车推着管子顺着芯棒往前走,芯棒外有一个感应圈,把管子加热,加热好,然后小车把管子推下,就加工好一个。推好后,弯头要就此热状态下进行整形。因为有的弯头处理不当后,就会扭曲,这是不允许的。另外,推头后一般都是前端外径大,要通过整形模进行整形。整形模实际上是一个压力机,要有一套模具,两个半圆弧,上下各一个。整形后的外径就达到了成品的尺寸要求了。壁厚就以来料的壁厚进行控制。弯头和管子的壁厚公差都是相同的,均为±12.5%.在推制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壁厚不应当发生变化,但如果因为工具原因,有的地方会发生减壁现象,所以一般提料时,壁厚要加一些余量,如弯头是8.18mm的壁厚,一般都提8.5mm左右的管子,防止在推制时由于局部减厚而超差。整好形后,弯头的外径、壁厚尺寸都达到了要求。下面就进行精整工序,经过喷丸处理,把弯头内外表面的氧化铁皮去除,把两端进行坡口处理以便于焊接。再经过检查、打钢字、喷涂漆、包装等工序后,就可以出厂了。以上是24〃以下以无缝钢管作为原料的弯头生产方法,超过24〃以后即600mm以上的,最大弯头在2.032米~2.80米之间,是用钢板做的。把钢板按要求裁成料后,像UOE成型,也是通过冲模冲压冲成圆形。有两半然后再拼合、焊接。由于焊缝的存在,所以要进行无损探伤。由于有焊接应力的存在,所以还要进行热处理。焊接弯头多了两道工序:一是探伤,一是热处理。其他程序相同。
三通的生产工艺也基本是如此。要根据三通的不同规格进行下料。下料后先要喷砂,要在成形前将表面的氧化铁皮去除。成形则采用液压鼓胀法成形。有模具,模具底部平直,上边有凸缘孔。将管子放入后,管子用液压缸固定,两边充入液体向内凸胀,把管挤成凸字形,再把凸起处从适当位置切除,也打成坡口。它要经过两次喷丸处理。由于加工过程中,有加工硬化,所以也需要热处理。管件的生产工艺流程就是这些情况。
需要再说明的是切断,要求一定采用切管机,再有锯床,大一些的规格就采用火焰切割。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保证管端平直、无毛刺、定尺准确。否则,在推制过程中,管端容易破裂。推制这方面的技术问题,在于工具设计。若设计的好,推出来的型比较正,基本符合要求。有的废品较多,主要是由于工具问题。设计主要是凭经验。还需要有经验的工人不断修磨,才能投入正常使用。工具很重要。另外,推制现在都采用液压的推制方法。液压推制速度可调。大弯头与小弯头的推制速度是不同的,加热速度也不相同。另外用液压推制的变形也比较平稳。现在机械推制的方法已经不很多了,加热也比较重要。老式的加热采用煤气炉,把管子加热,现在都改用中频加热。约在70年代以后我国的这种加热方式才过关。这种方法温度比较好控制,加热也比较均匀。通过调节线圈的个数来控制加热温度。若是烧咀,就不太好控制。另外推制前要预热。芯棒预热后再固定管子。中频加热技术的采用对弯头生产是很大的进步,产量、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1)设计措施。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焊缝布置对预防和减小焊接变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中.考虑节约材料、制造方便和使用安全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尽可能减少焊缝的数量.缩短焊缝的长度焊缝应尽最对称布置.并使焊缝与结构截面的中性轴相对称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焊缝坡口和尺寸生产中采川简单装配焊接胎具和夹其等。
(2)下料时预留焊缝收缩余量.为了补偿焊接后焊缝的线性缩短,可通过试验方法或对焊缝收缩量的估计,在备料加工时预先留出收缩余量进行控制。
由于焊缝的收缩量与很多因素有关,较难计算,只能依据工艺试验.积累大量的数据,来概略地估算变形量。估算时可参考下列因素。
1)线膨胀系数大的材料,焊后线性收缩量较大。不锈钢和铝的线膨胀系数比低碳钢大.因此,焊接变形也较大。
2)焊缝的纵向收缩反随焊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焊缝的横向收缩量则随着焊缝宽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纵向收缩以每米焊缝的收缩量,横向收缩以每条焊缝的收缩量来计量.焊件在自由状态下,手工电弧焊同-焊缝的横向收缩量相当于2~4m长焊缝的纵向收缩量。因此,当焊缝不太长时,焊缝的横向收缩量是主要的。
3)角焊缝的横向收缩比对接焊缝的横向收缩要小。
4)断续焊缝比连续焊缝的收缩量小。
5)多层焊时.第一层引起的收缩量最大.第二层增加收缩量约为第一层收缩量的20%.第三层增加5%-15%.最后几层增加更小。
6)在有夹具固定条件下的焊缝的收缩量比没有夹其固定条件下的焊缝的收缩量减小40%-70%.其数值与夹具的刚性拘束度有关。圆筒形纵向焊缝的横向收缩所引起的直径误差.通过预留收缩余量就可消除.
(3)反变形法。为了抵消焊接变形.在进行焊件装配时,预先将焊件向与焊接变形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的变形.这种方法就叫反变形法。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了解到:由于焊接条件的变化.焊接结构的变形量是不同的.通常只能依赖大量的试验数据或实践经验的积累。一般来说,板材对接焊时,角变形的大小与板材厚度、板材宽度、焊接线能量等因素有关。
(4)选择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把结构适当地分成部件,分别装配焊接.然后再拼焊成整体。使不对称的焊缝或收缩量较大的焊缝能比较自由地收缩而不影响整体结构。按这个原则进行复杂大型的焊接结构既有利于控制焊接变形.又能扩大作业面,缩短生产周期。
(5)刚性固定法。一般来说.刚性大的焊件焊接变形较小。利用外加刚性拘束来减小焊接变形的方法称为刚性固定法或抑制法.
刚性固定法可以利用焊接夹具.在焊件上压置重物或将焊件点固在刚性平台上.它能有效地减小焊接变形。但是应当指出.采用刚性固定法焊接后.经常会在焊件内产生较大的焊接内应力。因此对于裂缝倾向较大的工件或焊接材料.不宜采用刚性固定法来控制焊接变形。
(6)热调整法。热调整法是为达到减小焊接变形的目的.利用减少焊接线能量缩小加热区或使不均匀加热或冷却尽可能趋于均匀化。
(1)一般要求
① 管子焊接后应进行外观检查、无损检测和液压试验。
② 液压试验应按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第3篇第2章第5节的规定进行。
(2)外观检查
焊缝表面不应有裂纹、焊瘤、气孔、咬边以及未填满的弧坑和凹陷存在。如有上述缺陷应进行修补。
(3)无损检测
① Ⅰ类受压管系的对接焊缝应按表11的规定进行射线检测;Ⅱ类受压管系的对接焊缝由中国船级社验船师指定位置进行射线检测。射线检测的灵敏度应符合《材料与焊接规范》7.5.4.5的规定。
表11 Ⅰ类受压管系对接焊缝的射线检测范围
管子外径/mm检测范围管子外径/mm检测范围
≤76由中国船级社验船师指定位置抽查>76焊缝100%进行检查
② 如用超声波检测代替射线检测,应经中国船级社同意。
③ Ⅰ类受压管系的填角焊缝应按表12的规定进行磁粉检测;Ⅱ类受压管系的填角焊缝由中国船级社验船师指定位置进行磁粉检测。
表12 Ⅰ类受压管系填角焊缝的磁粉检测范围
管子外径/mm检测范围管子外径/mm检测范围
≤76由中国船级社验船师指定位置抽查>76焊缝100%进行检查
4) 焊后热处理
① 碳钢和碳锰钢钢管及组合分支管。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的热处理:
a. 钢管和组合分支管的含碳量超过0.23%;
b. 钢管和组合分支管的含碳量未超过0.23%,但壁厚超过20mm的Ⅰ类受压管或壁厚超过30mm的Ⅱ类受压管。
② 所有合金钢钢管和组合分支管。
在下列情况下,均应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a. 用电弧焊连接;
b. 经加热成形,或弯管加工的;
c. 冷弯成形而弯心半径小于3倍管子外径的(弯心半径从弯管内侧边缘测量)。
③ 凡采用氧-乙炔气体焊连接的管子,焊后均应进行正火加回火处理,对材料为碳钢或碳锰钢时,亦可采用正火处理。
④ 碳钢、碳锰钢的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为580~620℃;保温时间按每25mm管壁厚度1h选取。合金钢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温度应根据材料成分确定,并经中国船级社验船师同意。
详细内容参见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FieTH1OHoOV9gkImgLMqXt64poZPa0K3_Q2dTJqZlmUXnXH4axKTeaG__T9cZUDXMGdKsrR1qn9MSVpG2NTOTOKLPOE1Kc-oZx4ASRHgm
预弯以后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破坏,在钢筋受力的时候仍然要变成弯的,预弯以后钢筋受力不会在变形直接受力
1.单半径成型法
单半径辊式成型法有圆周弯曲成型法、边缘弯曲成型法和中心弯曲成型法三种,单半径成型法是:孔型由一个单半径组成,成型机水平辊、立辊交替布置,带钢从水平辊、立辊中间经过,逐渐将平板弯曲成圆管。 2.圆周弯曲成型法
带钢整个宽度方向上同时弯曲变形,各架成型的弯曲半径逐渐减小;边缘弯曲成型法是从带钢边部开始弯曲,弯曲半径恒定,逐步增加变形角,以减小带钢中间部分的宽度,直到钢带成圆封闭;中心弯曲成型法是从带钢中心部分开始弯曲变形,弯曲半径恒定,逐渐向两侧边缘扩展,直到成圆封闭。 3.双半径成型法(综合弯曲成型法)
采用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法进行组合变形,但应用较多的是边缘成型法+圆周成型法。管坯边缘与圆周综合变形的成型法,它以挤压辊孔型半径或成品管半径为边缘弯曲半径,将钢带边缘弯曲到某一变形角,并在以后各成型架次基本保持不变,而带钢中间部分的弯曲成型则按圆周弯曲成型法进行变形分配。该方法成型过程较稳定,变形均匀,边缘相对伸长小,成型质量好。
先按无缝管外径圆弧车几个滚轮,然后将滚轮坚固的固定在铁板上,将铁管里灌满砂,两端用木塞子赛好后防滚轮上,需要弯曲的位置用火焰加热后进行弯曲(不弯曲是不那么好弯的,需要力量太大),但180°行不行要你试验,怕人工力量不行。
建议用液压弯管机进行弯管,机器最好配放邹模具,那样弯出来的管子就不会产生瘪和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