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凉山悬崖村开始搬家?
大凉山悬崖村地处偏远,交通十分不便,人员来往的时候都天梯来上下。
在以前的时候,他们上下山是用藤条的,上下山的时间超过了两到三个小时,而且十分的危险。
阿土列尔村有四个社,除牛觉社在山下,其余都在半山腰。从山脚到位置最高的勒尔社,垂直高差800米。
800米仅仅是垂直的800米,但是事实上它的高度远远要大于800米,大家都知道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大于直角边的2016年11月之前,村民出行全部依赖“天梯”——17段架设在悬崖峭壁上,由藤条、木棍编成的藤梯,成年人上山要耗费两三个小时。
一天的时间就光浪费到上山和下山了,你想想这是多么的不方便呀!
2016年5月,凉山州和昭觉县共拨款100万元,将藤梯升级为钢梯。全村人花了7个月时间,把总重量120吨的6000多根钢管背上了山,最终建成了这段宽1.5米、总长度2.8公里的钢铁“天梯”。
这是党和国家对悬崖分的关怀,这是政府对村民的支持。
但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艰难。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很少愿意回去啦,仅仅是过年的时候回家一趟也是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很少有人愿意在家,而且是在这么不方便的地方待着。
虽然我们中国人安土重迁,但是现在,乡镇合并尝试扩大,人们聚集越来越密集。习惯了方便的城市生活之后,村民也慢慢的爱上了城市的生活。
特别是在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下,大凉山悬崖村新社区。建设成功。完善的生活设施,方便地生活配套。让悬崖村的村民感受了党和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都是喜欢在越来越美好的地方生活的,没有人会喜欢。在一个交通闭塞生活不便的地方,随着我国的城镇建设越来越完善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偏远的山区搬到交通方便干净卫生的城镇建设区。
大凉山悬崖村只不过是我国城镇化迁移的一个缩影罢了。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勒尔社位于半山腰上,被称作“悬崖村”。从三年前开始,这里的孩子每半个月就要走一次特殊的上学路和回家路:爬顺着悬崖修建的17段藤梯,再走一段没有护栏的崖壁。
勒尔社的村民通往外界,一般有三条路可选:第一条是依靠顺着悬崖修建的17段藤梯而下,再走一段山路到达牛觉社;第二条是沿着古里拉达大峡谷走,穿越古里拉达河;第三条是绕行18公里,借道康复村。三条路各有利弊,村民们最终决定,把相对快捷但更加危险的第一条路作为日常出行的首选。
“悬崖村”受到关注后,当地财政出资100万元,用钢结构梯取代藤梯。村民们将钢管从山下背到山上,修好一段钢梯后再向上推进。2016年10月下旬,这一工程主体部分完工,仅剩下完善钢梯扶手和刷漆两项工作。刷漆,一是防锈,二是防止露水附着在钢梯上打滑。
阿子阿牛介绍,外地人爬藤梯上山要花费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勒尔社的村民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钢梯修好后,村民上山可节省半个小时,下山更快。
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处缓坡悬崖村就建在这儿,在悬崖村里到处都是这种岩石,是背后悬壁上滚落下了的大的跟一间房子差不多,那悬崖村究竟是先有落石头还是先有房屋呢/村民说这些石头很多年前就有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滚落下了的,不过还是要住在这里的村民捏一把汗,万一再岩石滚落砸到房屋在么办,好在村民们陆陆续续般了出去,悬崖村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了。
如果你是一只鸟,飞到古里拉达大峡谷上空,就能看到阿土列尔村的全貌——几十间矮房错落分布在群山一块向外突出的大斜坡上,那里遍布玉米、核桃树。山峦云雾之中,村庄愈显渺小、孤独。
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海拔1400米左右,距地面垂直距离近1000米。数百年前,村民为躲避战乱和匪患来此居住。
山上的72户彝族村民走向外界,需要顺着落差800米的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去年5月经媒体广泛报道后,这座村庄以“悬崖村”的名字为外界所知。
记者日前探访阿土列尔村,发现危险的藤梯已变成安全坚固的钢梯,遗世独立的村庄如今有了接待游客的农家乐。
“悬崖村”的命运,正处于改变之中。
今年6月30日,耗费了6000根钢管、120吨钢材、近3万人次人力后,从山底通往村庄的2556级钢梯终于竣工。
村民莫色伍哈今年3月开起了第一家商店,他说,“商品都是我爬钢梯背上来的,以前是藤梯的时候,开商店这事想也不敢想。”
世世代代攀爬藤梯上下山的村民,如今他们上山需1个多小时,下山只需40分钟。这比以前快了一倍还多,安全系数则高了好几倍。
钢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带来了游客。29岁的莫色拉洛看到商机后,在村子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很多游客上来以后,会住几天再走。”莫色拉洛目前只提供帐篷住宿,他说等索道修好后,农家乐就能进一步扩大规模。
莫色拉洛说的索道,是一条山顶直达山底的货运索道,预计9月下旬完工。这条索道单次运载量为5吨,计划一天开行2至3次。
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告诉记者,“到时候挖掘机都可以吊上来了,建筑材料也上来,村里的土房将会进行民俗民居改造。”在阿吾木牛看来,货运索道的建成对于阿土列尔村格外重要,不仅将解决物资运输的问题,而且将成为重要的生产通道。
“以前手机信号不太好,去年通4G了,还能上网。”说起一年多来村子的变化,村民莫色伍哈拿出手机告诉记者,他的大儿子在外地读书,“以前打电话,说着说着就断了。现在随时给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学习情况。”
莫色伍哈最小的孩子目前在村子的幼教点读书——凉山州实行“一村一幼”政策,海拔1400米的“悬崖村”去年开始有了幼教点,目前共有29个2岁至8岁的孩子在这里接受幼儿园和学前教育。
幼教点对彝族村寨格外重要。阿吾木牛说,“以前孩子在家里生活到6、7岁,开始去小学读书,但一句汉语都不会,要学会汉语后才开始学习知识。现在有了幼教点,入学时就能听懂汉语了。”
谈及村子的未来,阿吾木牛表示,目前成都一家旅游集团已和昭觉县政府签订了旅游开发协议,提出了“悬崖村—古里拉达大峡谷景区”投资开发项目。计划将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山地特种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基地。
除了旅游业,阿土列尔村同时在进行产业创新。村子的几百亩土地位于迎风坡,格外肥沃,油橄榄已试种成功,部分村民前往云南学习了三七种植。未来,这里的玉米会变少,油橄榄、三七等经济作物会多起来。
“以前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我搬到山下住过,现在外界都关心我们,政策也好,我不会再搬下去了。”莫色伍哈说,等货运索道修好了,他准备把院子改成混凝土,也开上农家乐,多挣“旅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