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桥梁近代史是什么?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x0d\x0a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x0d\x0a梁桥的新生\x0d\x0a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x0d\x0a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x0d\x0a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x0d\x0a1988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大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渡口,跨珠江后航道,全长1916.04米,为4孔一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180米,桥面净宽15米,该桥建设既吸取了中国修建数十座T形刚构的经验,又研究了国外同类桥梁的成熟技术,最大跨径180米,在当时已居亚州同类桥型首位。\x0d\x0a洛溪大桥为九十年代连续刚构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成就了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径纪录。1997年4月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虎门古炮台,连接广深、广珠两条高速公路,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辅航道桥是主桥的组成部分,桥型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型梁,其主航道桥以888米的跨度在当时居全国悬索桥之首,辅航道桥则更以270米的跨径一举夺得连续刚构桥当时的世界纪录。\x0d\x0a“拱桥王国”的复兴\x0d\x0a因为赵州桥等一批古代拱桥的惊人成就,中国一直被誉为“拱桥王国”。即使在工业革命之后,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也没有完全动摇中国传统石拱桥的根基。中国人基于对“拱”的理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创造了双曲拱桥这一令当时的中国人骄傲的桥型。\x0d\x0a八十年代以后,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刚架拱桥以及桁式组合拱桥等多种桥型渐渐取代了石拱桥和双曲拱桥的地位,缆索吊装,转体施工、劲性骨架浇筑等多种工艺日臻完善。1987年,四川省采用转体施工法相继建成巫山龙门桥和涪陵乌江桥两座上承式箱形拱桥,跨径达到122米和200米。\x0d\x0a1990年四川省在宜宾市建成的小南门桥,跨径达到240米,已是当时世界上中承式拱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2001年11月7日,小南门大桥因吊杆锈蚀造成部分桥面跨塌,在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全桥进行了检测,大桥整体结构依然完好。小南门大桥所付出的代价是创新的代价,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一睹1400年前的赵州桥。\x0d\x0a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x0d\x0a1997年重庆万县长江大桥建成。大桥位于万州区(原万县市)黄牛孔处,是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跨越峡江天险的特大型拱桥。大桥一跨飞渡长江,全长856.12米,主拱圈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型混凝土结构,主跨420米,桥面宽24米,为双向四车道,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x0d\x0a九十年代,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其实用性和优美外型的良好结合,成为各地桥型选择中的佼佼者。1991年,四川省苍溪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旺苍大桥,跨径115米。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各地虽然兴建了不少钢管混凝土拱桥,但跨径始终在200米以下徘徊,直到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了三岸邕江大桥,一举将此类桥梁的跨径提高到270米;1999年又建成了跨径220米的六景大桥。此后,在湖北、浙江和贵州等省,跨径在250米左右的钢管混凝土公路、铁路拱桥开始增多。\x0d\x0a2000年广东省广州市内建成了一座中国也是世界最大跨径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丫髻沙大桥,全长1084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跨越珠江主辅航道、丫髻沙岛,主拱的施工采用由两岸地面拼装、垂直提升、水平转动、对接合龙的新工艺,创下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跨径第一,达360米;平转转体每侧重量达13680吨,是世界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桥梁;竖转加平转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世界领先;两拱对接偏差仅2毫米。此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跨径在220米以上的钢管混凝土拱桥10座,使任何国家都难望其项背。\x0d\x0a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钢拱桥建设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外在20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建成了数座跨径500米以上的钢拱桥,中国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建成了两座跨径180米左右的钢拱桥,而且在此之后并无建树,这是中国拱桥的遗憾。今天,这个遗憾即将交给历史,上海卢浦大桥建成之后,不仅将以550米的跨径成为世界第一钢拱桥,而且将要把主要形式的拱桥跨径纪录一举握在中国人的手中,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拱桥王国”。\x0d\x0a异军突起的斜拉桥\x0d\x0a现代斜拉桥,五十年代于欧洲兴起,七十年代传入中国,由于优质钢材的运用和设计建造中的复杂计算,低合金钢冶炼、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介入了桥梁建设,使斜拉桥成为与以往任何桥型都截然不同的崭新桥型。1975年先后在四川省云阳县和上海市建成主跨为75.8米和54米的试验性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云阳汤溪河桥和上海新五桥。在这个基础上又建成几座跨径120米左右的实用桥,为后来斜拉桥在中国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x0d\x0a中国第一座突破跨径200米的斜拉桥是1982年建成的上海泖港大桥,几乎同时,济南黄河大桥将中国斜拉桥的跨径提高到220米,此后斜拉桥成为中国大跨径桥梁的首选桥型。八十年代相继建成的跨径200米以上的斜拉桥还有天津市永和桥、重庆市石门大桥、安徽省蚌埠淮河大桥、湖南省长沙湘江北大桥、四川省犍为桥、安徽省凤台淮河桥和台湾省高屏溪桥等。其中高屏溪桥和石门大桥为独塔斜拉桥,两侧跨径分别为330米、180米和230米、200米,在当时已居同类型桥梁世界之首,设计和施工技术日臻成熟。\x0d\x0a进入九十年代,斜拉桥的跨径突破了400米。1991年上海南浦大桥建成,跨径达到423米,两年以后,上海杨浦大桥实现了斜拉桥跨径600米的突破,达到602米。到2000年中国建成的跨径600米以上的斜拉桥就有4座,除杨浦大桥外,还有福建省青州闽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跨径分别为605米、618米和628米。在世界最大跨径的10座斜拉桥中,就有6座在中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的斜拉桥逾百座,跨径在400米以上的有20座,现已开工的江苏省苏通长江大桥和香港昂船洲大桥将以千米以上的跨径改写斜拉桥的世界纪录。\x0d\x0a斜拉桥已成为中国桥梁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x0d\x0a悬索桥的三次飞跃\x0d\x0a现代悬索桥虽然源于古代吊桥,但现代悬索桥的规模、材料、技术含量已和古代吊桥不可同日而语,它集中了当代建筑学最尖端的理论、工艺、材料,以无与伦比的跨径雄霸桥林,即便是桥林新秀斜拉桥在跨径上也无力与其争锋。1995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大跨径悬索桥广东省汕头海湾大桥建成,它以452米的跨径吹响了中国大跨径悬索桥建设的号角。仅仅一年,西陵长江大桥就将这一纪录提高到900米。1997年,又建成了跨径888米的虎门大桥。同年,香港青马大桥又实现了新的跨越,以1377米的跨径雄居中国桥梁跨径之首。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又以1385米的跨径傲视桥林。中国悬索桥4年实现3次飞跃,每次飞跃都是450米的惊人数字,这在世界桥梁史上也绝无仅有。\x0d\x0a江阴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与靖江市之间,跨越长江下游的开阔江面,连接京沪高速公路,是一座钢箱梁悬索桥。桥长3071米,主跨1385米,桥塔高196米,通航净空50米,可通过5万吨级散装货船,主缆长2200米,直径86厘米,重达16800吨,主缆由169股束组成,每股束又由127根5.35毫米的镀锌钢丝组成,钢丝总长达95000公里,桥面总宽37米,为双向六车道,工程历时5年,于199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正在建设中的江苏省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桥,将以1490米的跨径再创中国桥梁的跨径纪录。\x0d\x0a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海珠桥
海珠桥建于1929年,全长356.67米,主桥全长182.90米,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荷载为二列10吨汽车,中跨为开启式结构,能向上分开,以利大船通过。
海珠桥以它的历史和独特风格点缀和象征着广州,是羊城八景之一“碧海丹心”的组成部分。
海珠桥简史
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于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建成通车,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由马克敦公开承建称之为:“珠江大铁桥
●1933年2月,大桥落成通车,当时的桥长180米,宽18.3米,为简支拱形下承钢桁架梁。以其临近“海珠石”改名为“海珠桥”,为当时广州市区唯一一座跨过珠江的桥梁,旧海珠桥为开合式桥梁,方便船只通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落成时海珠桥的落款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胡汉民。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派遣飞机轰炸广州,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日军还把整套设备盗走。从此大桥不可以开合,只能让小船通过,大船则泊于黄埔码头。后虽经修建,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
●1949年10月14日下午5时,国民党军队败退时将海珠桥炸毁,中孔钢梁沉没江中,南北两孔大梁折断,东南桥墩与西北桥墩皆被炸毁。
●1950年3月25日,市政府开始重建海珠桥,由衡阳铁路管理局技术员卓观培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仅用六个月时间便把海珠桥修复并通车,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不能开合,桥上来回设有三线行车,两边亦设有行人路及自行车道,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
●上世纪70年代,海珠桥上交通日趋繁忙紧张,1974年12月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在原桥两侧加宽各11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桥跨与原桥一致组合成一新的桥面体系。经扩建的海珠桥,新旧桥既独立又联体。现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
●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海珠桥在原桥上进行加固、维修。工程采用自锚式吊索方案,将中孔恒载转嫁到吊索上,原桥变为三孔连续自锚式悬索吊桥!
海珠桥跳桥秀 也有点名气了
按拱圈施工的拱架(支撑方式)可分为支架法、少支架法和无支架法;其中无支架施工包括缆索吊装、转体安装、劲性骨架、悬臂浇筑和悬臂安装以及由以上一种或几种施工方法的组合。
选用施工方法应根据拱桥的跨度、结构形式、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水平等因素,并经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中国建造拱桥的历史要比以造拱桥著称的古罗马晚好几百年,但中国的拱桥却独具一格。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世界少有。有驼峰突起的陡拱,有宛如皎月的坦拱,有玉带浮水的平坦的纤道多孔拱桥,也有长虹卧波、形成自然纵坡的长拱桥。
拱肩上有敞开的(如大拱上加小拱,现称空腹拱)和不敞开的(现称实腹拱)。拱形有半圆、多边形、圆弧、椭圆、抛物线、蛋形、马蹄形和尖拱形,可说应有尽有。
拱桥特点:
中国建造拱桥的历史要比以造拱桥著称的古罗马晚好几百年,但中国的拱桥却独具一格。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世界少有。有驼峰突起的陡拱,有宛如皎月的坦拱,有玉带浮水的平坦的纤道多孔拱桥,也有长虹卧波、形成自然纵坡的长拱桥。
拱肩上有敞开的(如大拱上加小拱,现称空腹拱)和不敞开的(现称实腹拱)。拱形有半圆、多边形、圆弧、椭圆、抛物线、蛋形、马蹄形和尖拱形,可说应有尽有。
孔数上有单孔与多孔,多孔以奇数为多,偶数较少,多孔拱桥,如果当某孔主拱受荷时,能通过桥墩的变形或拱上结构的作用将荷载由近及远的传递到其它孔主拱上去,这样的拱桥称为连续拱桥,简称连拱。
江浙水乡的三、五、七、九孔石拱桥,一般是中孔最大,两边孔径依次按比例递减,桥墩狭薄轻巧,具有划一格局,令人钦佩。由于桥孔搭配适宜,全桥协调匀称,自然落坡既便于行人上下,又利于各类船只的航运。
有的桥孔多达数十孔,甚至超过百孔,如1979年发现的徐州景国桥,就有104孔,估计它是明清桥梁。多跨拱桥又有连续拱和固端拱,固端拱采用厚大桥墩,在华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都可见到,连续拱只见于江南水乡。按建拱的材料分有石拱、木拱、砖拱、竹拱和砖石混合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拱桥
(1)采用钢桁架拱架,有支架就地浇筑施工;
(2)采用型钢或钢管砼劲性骨架,无支架就地浇筑施工;
(3)采用塔架斜拉索法和斜吊式悬浇,无支架就地浇筑施工。
钢管砼劲性骨架就地浇筑施工的内容,安排在本章第四节钢管砼拱桥施工中介绍。以下分别介绍上述几种常用的施工方法。
我国上承式钢筋砼拱桥采用就地浇筑施工数量不多。较知名的有以下几座:
(1)四川省渡口市3006大桥.桥梁跨径为单孔146m,桥面宽15m,截面采用箱形,拱轴为等截面悬链线,拱圈高2.5m,建于1972年;
(2)四川省渡口市3007大桥,桥梁跨径为单孔170m,桥面宽12m,截面采用箱形,拱轴线形为等截面悬链线,拱圈高2.8m,建于1979年;
(3)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大桥,桥梁跨径为6孔68m,桥面宽12m,建于1984年。
以上三座大桥均采用钢桁架拱架施工,以下介绍渡口市3006大桥的施工方法。有支架就地浇筑拱桥的施工工序主要有拱架安装,拱圈浇筑,拱上建筑的浇筑。
(一)拱架安装
大跨径拱桥的拱架安装,经常采用悬臂安装法
1.拱架的结构类型
采用钢桁架拱架,拱架的结构类型选用常备拼装式桁架型拱架。拱架系用标准节,拱顶节.拱脚节及联结杆等以钢销连接组成,再以纵横向连结系将几片拱架连成一体,这就可以作为浇筑拱圈或拱肋的支架。拱轴曲线的曲度采用变换联结杆长度的方法得到。拼成的桁架高为3m,上弦节间长度为1.45m。拱架的构造如图10—2所示。
2.拱架安装
(1)拱架吊运安装
拱架安装布置如图10—3所示。安装前拱架需先按框架形式组成安装单元,其长度可包括二至三节拱架,一个框架最大吊重为200kN。安装时由拱脚至拱顶,两岸对称进行,拱架共计八片,先安装中间四片,封拱卸吊后再安装上下游各两片。拱架用门式索塔安装。
中间四片拱架可采用直接抬用法吊运就位。拱架运输轨道固定在塔门中间时,两侧拱架可采用交换抬吊法吊运就位。交换抬吊法吊装程序如下:
①框架运至塔下悬臂工作台上后,即挂好前后跑马滑车组,如图10—4所示。其中2号、3号滑车组为安装轴线滑车组,1号、3号滑车组的运输索须进行交换,1号、2号滑车组的运输索须交叉栓挂。
②启动1号、2号滑车组,升起框架,3号滑车组跟随收紧(但不受力),框架提升到能脱离悬台的应有高度,并运出悬台为止。
③作高空交换,由2号、3号滑车组直接拾吊并运至安装位置。
④安装就位,打入钢销和安装下弦。
⑤调整轴线标高,安装风钩,设置风缆并收紧斜拉索。
(2)封拱及卸吊
悬臂安装法安装拱架时.以采用低温封拱、高温卸吊的成拱方法较为适宜。卸吊应由拱顶向拱脚分次对称循环进行。一次放松不能过多,斜拉索花篮螺栓一次放松不得超过5cm。
(3)吊装和封拱及卸吊注意事项
①吊装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应进行试拼。
②封拱前必须调整好拱轴线及各节点标高,收紧所有侧向风缆。
②封拱合拢后在卸吊前,将全部风钩螺栓拧紧一次。
(二)箱形截面拱圈浇筑和卸拱架
1.拱圈分段浇筑
大跨径拱桥的拱圈,为减小砼的收缩应力和避免因拱架变形而产生裂缝,应采取分段度一般为6m至15m。划分拱段时,必须使拱顶两侧能保持均匀和对称。分段点应预留间隔经。间隔缝的宽度以便于施工操作和钢筋连接为宜,一般为50cm至100cm。间隔段内的砼,为防止延退拱圈合拢和拱架拆除时间,可采用标号比拱圈高一缆的半干硬性砼。
2.箱形截面拱圈浇筑
箱形截面拱圈一般采取分环、分段的浇双方法。分环一般是分成二环或三环。分二环时,先分段浇筑底板,然后分段浇筑肋墙、隔墙与顶板。分三环浇筑时,先分段浇筑底板,然后分段浇筑肋墙和隔墙,最后分段浇筑顶板。分环分段浇筑时,可采取分环填充间隔缝合拢和全拱完成后最后一次填充间隔缝合拢两种不同的合拢方法。分环填充间隔缝合拢时,已合拢的环层可产生拱架作用。在浇筑上面环层时可减轻拱架负荷,但工期较一次合拢的方法为长。采用最后一次合拢方法时.仍必须一环一环地浇筑,但不是浇完一环合拢一环.而是留待最后一起填充各环间隔缝合拢。此时,上下环的间隔应互相对应贯通,其宽度一般为2m左右,有钢筋接头的间隔缝为4m左右。图10—5给出3006大桥的箱形拱圈分三环和分9段浇筑示意图。
3.卸拱架
大跨径拱桥采用拱架就地浇筑施工,卸拱架的工作相当关键。拱架拆除应待拱圈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为了能使拱架所支承的拱圈重力能逐渐转给拱圈自身来承受,拱架不能突然卸除,而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为保证拱架能按设计要求均匀下落,必须采用专门的卸架设备。对于大跨径拱桥的卸架设备常用的有砂筒和千斤顶。
(1)砂筒
砂简一般用钢板制成,筒内装以烘干的砂子,上部插入活塞(木制或砼制)组成,如图1O—6所示。
卸落是靠砂于从筒的下部预留泄砂孔流出,因此要求筒内的砂子干燥、均匀、清洁。砂筒与活塞间用沥青填塞,以免砂子受潮而不易流出。由砂子泄出量可控制拱架卸落高度,这样就能由泄砂孔的开与关,分数次进行卸架,并能使拱架均匀下降而不受振动。我国170m钢筋砼拱桥所用钢制砂筒的直径达86cm,使用效果良好。
(2)千斤顶
采用千斤顶拆除拱架常与拱圈调整内力同时进行。一般在拱顶预留放置千斤顶的缺口,千斤顶用来消除砼的收缩、徐变以及弹性压缩的内力和使拱圈脱离拱架。
(三)拱上建筑
大跨径拱桥的拱上建筑施工,应对称均衡地进行。施工中浇筑的程序和混凝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拱上建筑施工过程中,虚对拱圈的内力和变形及墩台的位移进行现切和控制。
平南三桥世界第一大拱桥。2020年12月28日,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广西平南三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035米,主桥跨径575米,桥面宽36.5米,设双向四车道。
平南三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西江大桥上游6千米,是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北互通连接线上跨越浔江的一座特大桥。
平南三桥的建设成果。
平南三桥技术设计跨径575米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其科技含量之高、制造过程之精密、设计施工技术之尖端是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将开创在不良地质条件下修建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历史,对推动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应用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