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的生产技术及历史
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于自行车制造业的兴起。19 世纪初期石油的开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船、锅炉、飞机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电锅炉的制造,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 油天然气的钻采和运输等,都有力地推动着钢管工业在品种、产量和质量上的发展。
钢管不仅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它还是一种经济钢材。用钢管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支柱和机械支架,可以减轻重量,节省金属20~40%,而且可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施工。(天津钢管公司加工车间由于采用了钢管网架结构,实际节约钢材达42.9%) ,用钢管制造公路桥梁不但可节省钢材、简化施工,而且可大大减少涂保护层的面积,节约投资和维护费用。所以,任何其他类型的钢材都不能完全代替钢管,但钢管可以代替部分型材和棒材。钢管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关系甚大,远胜于其他钢材。从人们的日常用具、家具、供排水、供气、通风和采暖设施到各种农机用具的制造、地下资源的开发、国防和航天所用枪炮、子弹、导弹、火箭等都离不开钢管。
正由于钢管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密不可分,钢管工业的生产技术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推陈出新,钢管生产在钢铁工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http://www.meidegg.com/57896245446589485ty.html这个页里有更祥细的,可以看下
鞍钢无缝钢管厂。鞍钢无缝钢管厂于1953年10月27日成功地生产出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工期一年零三个月又十三天。
鞍钢无缝钢管厂是中国第一座无缝钢管厂,1952年7月14日正式动工,1953年10月31日提前完工,全部移交生产部门。它是闻名全国的鞍钢“三大工程”之一,被誉为新中国无缝钢管的“摇篮”,1953年10月27日,无缝钢管厂生产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根无缝钢管。
扩展资料
生产过程:
1948年,鞍山解放,中共鞍山市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恢复鞍钢生产。厂里缺备件材料,工人就想方设法到废品堆里找。
1953年10月27日,鞍钢几乎所有的工人都提前来到了工厂,紧张又兴奋。下午2点半,操作台上的工人们各就各位。
一锭通红的钢坯,从1200度高温加热炉里滚出,钻过穿孔机。当火红的钢管头缓缓露出,在场的人无不欢呼雀跃。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鞍钢无缝钢管厂
轧钢生产的主要产品为建筑、造船、汽车、石油、化工、国防、矿山等专用钢材。目前,我国轧钢生产的钢材品种主要有薄钢板、硅钢片、钢带、无缝钢管、焊接钢管、铁道用钢、普通大型材、普通中型材、普通小型材、优质型材、冷弯型钢、线材、特厚钢板、中厚钢板等。轧钢生产的产品按钢材断面形状分为:钢板、钢管和型钢。型钢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钢材。我国型钢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25%~30%。型钢按用途分为:普通型钢和专用型钢。从断面形状又可分为异型断面型钢和简单断面型钢。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又可分为焊接型钢、弯曲型钢和轧制型钢。
板带材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钢材,我国的板带材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45%~55%。板带钢按应用领域分为建筑板、桥板、船板、汽车板、电工钢板、机械用板等。按照轧制温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热轧板带和冷轧板带。钢板按厚度分为:中厚板、薄板和箔材。
钢管的用途主要有建筑用管和石油管道等。我国钢管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10%~15%,钢管的规格一般用外形尺寸及壁厚标称。其断面一般为圆形管,也有多种异型钢管和变断面钢管。钢管从制造角度划分为无缝钢管、螺旋钢管与直缝钢管、冷轧钢管等。按断面形状划分为圆形管、异型钢管和变断面钢管。这些品种齐全、样式繁多的钢管被应用在管道、石油运输,锅炉侧壁、地质钻探、轴承及注射针管等方面。
随着轧钢工艺及轧钢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材的生产范围将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也将不断增多。近年来我国许多有价值的钢板产量大幅度增长,冷轧硅钢片2003年已达89.6万吨,镀锡板2002年已经达到110万吨,管线钢、石油管、耐火钢板、冷轧不锈钢板产量达5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