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下双钢管怎么固定
梁下双钢管固定方法如下:
1、模板支架搭设所采用的的钢管、扣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支架步距以及构造要求,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2、立杆纵距、立杆横距不应大于1.5米,支架步距不应大于2.0米。
3、立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两个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距内。
4、立杆步距的上下两端应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与立杆的交错点应采用扣件连接,双向水平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0毫米。
5、支架周围应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支架长度或宽度大于6毫米时,应设置中部纵向或横向的竖向剪刀撑,剪刀撑的间距和单幅剪刀撑的宽度均不宜大于8米,剪刀撑和水平杆的夹角宜为45至60度。
6、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8米,且不应少于2个扣件连接,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毫米。
一般立杆间距有600~1200mm的,水平杆的间距一般在1~1.5mm左右。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10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当采用在梁底设置立杆的支撑方式时,宜采用可调托座直接传力,可调托座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托座顶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300mm。梁底立杆应按梁宽均匀设置,其偏差不应大。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顶部水平杆与模板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50cm。3、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杆步距要求条件。
此外有时为满足承载要求,还会在断面很小的砖垛内设置钢筋网片等。
总之墙体内设水平钢筋主要是根据结构受力需要而设,具体到某个建筑、某个构件,可向设计者咨询,他们都会愿意回答的。
炉的供热方式很多,可以是端头供热、两侧供热;烧嘴可以是平焰挠嘴、一般烧嘴、高速温度可调挠嘴和蓄热燃烧方式。供热方式烧嘴的种类及安装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工件大小、材质、工艺要求和燃料种类等。这种炉子受到耐热梁和支柱高温蠕变的限制,使用温度不高,一般用于单张薄板热处理的加热、钢管淬火前的加热、钢管的回火和热扩管的热处理等。用于钢管加热时,步进炉的移动梁和固定梁都做成锯齿形,而且移动梁和固定梁的锯齿在设计和安装时诺开一定角度,这样既方便钢管在固定梁上的安放,又可以使钢管在随移动梁运动时旋转一个角度,可以避免钢管在炉内的弯曲,并且有利于钢管受热均匀。
回转窑长径比由传统的20~25降低为14~15。长度的缩短不仅减少了由回转窑表面散失到周围的热量,也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石灰回转窑尾加装了竖式预热器,使窑尾的烟气余热直接传导给了石灰石,烟气温度可降至280℃以下,有效地回收了尾气排放所带走的热量,同时也为后续除尘减少了负荷。助燃风分为一次风和二次风。一次风直接参与燃烧,二次风为冷却风。一次风和二次风分别由单独的风机供给。此设计二次风温可升至高达600℃,作为助燃空气,为节省燃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石灰回转窑头出料冷却采用竖式冷却器替代原来的冷却筒,避免了石灰的显热散失。从窑头落下的炽热石灰,通过与鼓入的二次风换热,石灰得以冷却,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进入回转窑助燃。冷却器和窑头罩采用一体化竖式设计,占地面积少;密封性好,避免了热废气无组织排放。环保措施完善。煅烧尾气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回转窑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在竖式冷却器落料点也采用了袋式除尘器除尘。
石灰回转窑采用专用燃烧系统向回转窑供热,除采用煤粉作燃料外也可单独采用低热值燃气(如发生炉煤气、电石尾气、半焦煤气)作为煅烧燃料,也可以采用多种燃料同时供给使用。煅烧温度可通过调节空气、煤气流量来调整。自动化水平高。煅烧系统设备生产操作的调节、控制和报警采用PLC在主控室集中控制,并设有各控制点的画面显示及必要的联锁监控,对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操作参数进行自动记录。
要求模板立杆要有顶托。木方顶托加可调头,大概200~300左右。
所以,梁底模下来大概300~500,加水平杆。
不过往往都偏大。因为可调头往往超高。
断一根还好,你这是一串4,师傅都不看的么……
如果是梁底部主筋,那是整根梁承受力的核心。
梁底部主筋断了,只能加固梁了,用钢板焊接包住整根梁,或者在断点处加柱子!无论哪样,代价都非常大!一般需要请设计院受力计算出图,还得请专门的加固公司,哪个都超级麻烦且贵。
自己加固没有资质,出的加固方案都没人承认。
附加固方案
房屋主梁底端两层钢筋被打断补救方法:如果断的是箍筋和构造钢筋,而且数量不大,把它们焊接起就可以了,最后再用强度高点的砂浆补上。但如果是纵向受力钢筋,那么建议计算下剩余承载能力,再考虑是否进行加固。
主筋是18-25一根的,也没那么容易打断的。即使打断主筋也不用加柱或加钢板。把钢筋周边的混凝土剥离,在断口两侧单面焊接10倍D的钢筋(钢筋受拉的焊接规范的),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封好。
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 主梁承担次梁,一般情况下,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主梁支于柱或墙上,次梁支于主梁上。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
扩展资料:
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
为防止这种破坏,在主梁两侧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2h1+3b的范围内。
钢筋绑扎时,钢筋交叉点用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保证受力钢筋位置不产生偏移。
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附
立即在梁下其他部位(留出马上要展开的施工空间)加设支撑,可以用钢管搭设支架,钢管上部设顶托,顶托上设方条顶住梁底,钢管立杆用水平钢管进行连接成为整体。假如梁重量较大,可以将顶托上方条改为钢管或者型钢,垂直梁方向布置,每根下部设置多根立杆支撑,并在架体四周加设斜撑,避免架体倒塌。这是第一步,卸载。这时候就算将梁端全部打凿,梁也不会倒塌了,就可以展开施工了(卸载在工程中是必须有一定资质的加固公司才能施工,因为这个是比较危险的,或者是设计单位出图后施工单位才能施工,私房的话,那就越多越好,自己感觉安全就好)。第二步,打凿掉梁端部已经破坏的部位,因为后面设置的钢筋必须与前面设置的钢筋有效连接,所以打凿长度要预留出一定长度哦,比如断面2侧均留出50公分的长久,就是要打掉1米,如果是柱边的梁,就打掉50公分,然后在柱上植筋,将钢筋与梁主筋有效连接(搭接就行,要设置箍筋哦,而且是加密设置,具体就是原来的箍筋大小,然后10公分一道,所有搭接区域都要加密设置哦),然后就是清洗好断面,断面最好是垂直的,然后建议用比原来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比原来的低),混凝土浇捣完毕后,3天以后可以拆模,记得养护。28天以后,才可以将卸载用的支撑拆除。(如果采用市面上的高强度自密实砂浆,可以根据其说明,在强度达到后拆除,具体详说明书,有一些早强的几天就可以达到100%强度,量小的话建议购买)。具体的打凿多高,是否打凿掉整根梁的高度,这个就要看箍筋好不好设置了,假如是端部的话,原来是有箍筋的,那么就不必全部打掉啦,只要打一半高度,长度50公分左右,箍筋不要破坏哦,然后在柱上植筋,搭接好了就支模打混凝土,柱端的梁箍筋是加密的,所以不必再设置啦。不过先讲清楚哦,理论上,柱端的梁箍筋加密区是不允许进行搭接的。
参考资料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主梁/2509865
参考资料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钢筋/7349950?fr=aladdin
参考资料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箍筋
1)选用φ48.3×3.6mm钢管,钢管最薄壁厚不得小于3.24mm(应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对锈蚀严重的钢管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的不得使用。 此外对进场的钢管还应进行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扣件质保资料应齐全,进入现场后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3)采用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笆脚手板。
4)安全网采用密目绿网,安全网的阻燃标准执行国标,及安全网阻燃性能检测为打火机点燃网片12秒,离开火源后,阻燃、续燃不超过4S。安全网应用9MM的麻绳、棕绳、尼龙绳编织而成,每块网应能承受国家规定标准1.6KN的冲击试验。
5)悬挑脚手架用I20号工字钢,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索结构钢》GB/T700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
6)固定型钢悬挑粱的U形钢筋拉环采用16mm圆钢,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中HPB235级钢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