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管埋地后会收缩变形吗为什么
不会变形。PE管(聚乙烯管)是一种常用的塑料管材,具有重量轻,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在水利,排水,天然气,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PE管埋地后不会产生收缩变形。PE管埋地后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收缩变形,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管道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
杜绝机译,请审阅。
埋地钢管失效的几种主要类型
Some main failure types of buried steel pipeline
地表下沉曲线
Surface subsidence curves
人为地下活动过程中地表建筑物的移动和附加变形
The movement and additional deformation of surface buildings during human underground activities
人为地下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示意图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caused by man-made underground tunnel construction
常见管道试验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mmon pipeline tests
研究技术路线流程图
The flow chart of technological route
地表变形对钢管线结构的影响及其保护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deformation on steel pipeline structure and the protection
土体与钢管线协同作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The establish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finite-element model of the synergies by soil and pipelines
数值计算理论基础
Theoretical basis for numerical calculation
物体上的外部载荷和内部作用力
The external load and internal force on the object
某一增量步中的首次迭代
The first iteration in an incremental step
第二种迭代
The second kind of iteration
FLEXION-TORSION作用机理
FLEXION-TORSION mechanism
AXIAL作用机理
AXIAL mechanism
与物理试验相匹配的单管加载模型
The single-tube loading model matched with the physical tests
深圳地铁一期三维开挖有限元模型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3D excavation of Shenzhen Metro first stage
管隧0°空间夹角模型
0° space angle model between pipeline and tunnel
模拟与试验的对比分析
Comparison analysis between simulation and tests
不同管道内压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different pipeline
钢管注水加压示意图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water injection compression on steel pipeline
注水加压钢管弯曲试验装置图
The set-up for bending test of steel pipeline with water injection compressed
不同内压钢管线的竖向位移变形曲线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curve of the steel pipelines with different internal pressures
钢管线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与不同内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The curve of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and maximum stress vs the different internal pressure of the pipelines
油气管道大多为钢管,如果不进行保护,埋在地下会很快发生腐蚀,即使在干燥的沙漠中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铁在自然界中以铁矿石的形式存在,通过冶炼才能成钢材,而冶炼过程使金属的能量增加,吸收了能量的金属是不稳定的。自然条件下,金属总是存在着自发回归低能稳定态的倾向—也就是与周围介质(通常为氧)反应形成低能态的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也就是发生了腐蚀。因此可以将金属腐蚀理解为冶金的逆过程,这个过程将会破坏金属的组织,导致金属材料的强度降低。
既然自然条件下,金属材料都存在腐蚀(失去电子被氧化)的倾向,那么只要周围环境中存在氧化性物质比如氧,就必然会诱发金属的腐蚀。空气中含有氧,所以放在大气中的钢铁会发生腐蚀(生锈);水中溶解有氧,土壤具有透气性而且含水,所以水和土壤都是腐蚀性介质。
事实上由于土壤中含有水,具有导电性,对金属的腐蚀过程经常以腐蚀速度较快的电化学方式进行,导电性越好的土壤腐蚀性也就越强。此外大多数土壤中生存着各种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会参与或影响着腐蚀的进行;而电气化铁路、电解/电镀车间以及电焊机等在土壤中产生的杂散电流对地下金属结构更是具有较强的破坏性。
由于土壤具有腐蚀性,所以如果不加保护,埋地钢质管道会发生腐蚀,随着腐蚀的进行,钢管的金相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强度逐渐降低直至穿孔、破裂,导致完全失效。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尽管土壤中含水量非常低,但是由于沙漠土壤的透气性非常好(砂质土壤),且含盐量很高,所以也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土壤潮湿或少量降雨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钢质管道的腐蚀破坏。
绝对不可以,管件易生锈,即使是采用涂塑管件,管件在安装过程中非常容易破损防锈饰面层,破损后也非常容易生锈。
另外,采用卡箍连接方式连接的管道整体性差,基地处理不到位或沉降不匀极易产生形变,造成管道弯曲变形,易从连接处发生泄露。
埋地的做法是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法兰连接。
1、一次性补偿直埋敷设,在施工时需要使用补偿器来对该段管道补偿变形总量的一部分,一般适用于120摄氏度以下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小于1.6MPa的管道。
2、第二种无补偿直埋敷设是利用土壤和外管间的阻力来固定管道的,不需再额外使用补偿器、固定支架类的工具,施工非常方便。
不可以。
所使用的管件极易生锈,即使外面有塑料涂装,但是在安装时也非常容易产生破损,导致破坏掉防腐层,破损后也很容易生锈。
沟槽管件的连接操作是非常简易的,无需特殊的专业技能,普通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操作。这是因为产品已将大量的精细的技术部分以工厂化方式溶入到了产成品中。
一处管件连接仅需几分钟时间,最大限度的简化了现场操作的技术难度,节省工时,从而也稳定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安装技术发展的总体方向。
扩展资料沟槽管件连接作为一种先进的管道连接方式,即可以明设也可以埋设,即有钢性接头,也有柔性接头。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1、按系统分:可用于消防水系统、空调冷热水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管道系统、热电及军工管道系统、 污水处理管道系统等;
2、按管道材质分:可用于连接钢管、铜管、不锈钢管、衬塑钢管、球墨铸铁管、厚壁塑料管及带有钢管接头和法兰接头的软管和阀件。
操作流程:
1、工艺流程安装准备-滚槽->开孔,安装机械三通、四通->管道安装〉统一试压。
2、安装准备,检查开孔机、滚槽机、切管机,确保安全使用。
3、滚槽,用切管机将钢管按需要的长度切割,用水平仪检查切口断面,确保切口断面与钢管中轴线垂直。
4、开孔。安装机械三通、四通,在钢管上弹墨线,确定接头支管开孔位置。
5、管道安装、按照先装大口径、总管、立管,后装小口径、分管的原则,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按顺序连续安装,不可跳装、分段装,以免出现段与段之间连接困难和影响管路整体性能。
6、系统试压管道安装完毕,应进行系统试压。在系统试压前,应全面检查各安装件、固定支架等是否安装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箍连接
长输油气管道运行过程中通常受到来自内、外两个环境的腐蚀,内腐蚀主要由输送介质、管内积液、污物以及管道内应力等联合作用形成;外腐蚀通常因涂层破坏、失效产生。内腐蚀一般采
用情管、加缓蚀剂等手段来处理,近年来随着管道业主对管道运行管理的加强以及对输送介质的严格要求,内腐蚀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目前国内外长输油气管道腐蚀控制主要发展方向是在外防腐方面,因而管道检测也重点针对因外腐蚀造成的涂层缺陷及管道缺陷。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国内外检测技术都得到了迅猛发展,管道检测技术逐渐形成管道内、外检测技术(涂层检测、智能检测)两个分枝。通常情况下涂层破损、失效处下方的管道同样受到腐蚀,管道外检测技术的目的是检测涂层及阴极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挖坑检测,达到检测管体腐蚀缺陷的目的,对于目前大多数布局北内检测条件的管道是十分有效的。管道内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发现管道内外腐蚀、局部变形以及焊缝裂纹等缺陷,也可间接判断涂层的完好性。
二、管道外检测技术
埋地管道通常采用涂层与电法保护(CP)共同组成的防护系统联合作用进行外腐蚀控制,这2种方法起着一种互补作用:涂层是阴极保护即经济又有效,而阴极保护又使涂层出现针孔或损伤的地方受到控制。该方法是已被公认的最佳保护办法并已被广泛用于对埋地管道腐蚀的控制。
涂层是保护埋地管道免遭外界腐蚀的第一道防线,其保护效果直接影响着电法保护电流的工作效率,NACE1993年年会第17号论文指出:“正确涂敷的涂层应该为埋地构件提供99 %的保护需求,而余下的1%才由阴极保护提供”。因此要求涂层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黏附性、连续性及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对其完整性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涂层综合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涂层材料、补口技术、施工质量、腐蚀环境以及管理水平等,并且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涂层综合性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为老化、龟裂、剥离、破损等状况,管体表面因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土壤而发生腐蚀,如果不能对涂层进行有效的检测、维护,最终将导致管道穿孔、破裂破坏事故。
涂层检测技术是在对管道不开挖的前提下,采用专用设备在地面非接触性地对涂层综合性能进行检测,科学、准确、经济地对涂层老化及破损缺陷定位,对缺陷大小进行分类统计,同时针对缺陷大小、数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整改计划,以指导管道业主对管道涂层状况的掌握,并及实践性维护,保证涂层的完整性及完好性。
国内实施管道外检测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标准管/地电位检测、皮尔逊(Pearson)涂层绝缘电阻测试、管内电流测试等。检测结果对涂层的总体评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缺陷准确定位、合理指导大修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通过世界银行贷款以及与国外管道公司交流,管道外检测设备因价格相对较为便宜,操作较为方便,国外管道外间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内长输油气管道涂层检测,目前国内管道外检测技术基本上达到先进发达国家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标准管/地电位检测、皮尔逊检测、密间距电位测试、多频观众电流测试、直流电为梯度测试。
1. 标准管/地点位检测技术(P/S)
该技术主要用于监测阴极保护效果的有效性,采用万用表测试接地CU/CuSO4电极与管道金属表面某一点之间的电位,通过电位距离曲线了解电位分布情况,用以区别当前电位与以往电位的差别,还可通过测得的阴极保护电位是否满足标准衡量涂层状况。该法快速、简单,现仍广泛用于管道管理部门对管道涂层及阴极保护日常管理及监测中。
2. 皮尔逊监测技术(PS)
该技术是用来找出涂层缺陷和缺陷区域的方法,由于不需阴极保护电流,只需要将发射机的交流信号(1000 Hz)加载在管道上,因操作简单、快速曾广泛使用与涂层监测中。但检测结果准确率低,以受外界电流的干扰,不同的土壤和涂层段组都能引起信号的改变,判断是缺陷以及缺陷大小依赖于操作员的经验。
3. 密间距电位测试技术(CIS、CIPS)
密间距电位测试(Close Interval Survey)和密间距极化电位(Close Interval Potential Survey)监测类似于标准管/地电位(P/S)测试法,其本质是管地电位加密测试和加密断电电位测试技术。通过测试阴极保护在管道上的密集电位和密集化电位,确定阴极保护效果的有效性,并可间接找出缺陷位置、大小,反映涂层状况。该方法也有局限性,其准确率较低,其准确率较低,依赖于操作者经验,易受外界干扰,有的读书误差达200~300 mV。
4. PCM多频管中电流测试
多频管中点留法是监测涂层漏电状况的新技术,是以管中电流梯度测试法为基础的改进型涂层检测方法。它选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PCM仪器,按已知检测间距测出电流量,测定电流梯度的分布,描绘出整个管道的概貌,可快速、经济地找出电流信号漏失较严重的管段,并通过计算机分析评价涂层的状况,再使用PCM仪器的“A”字架检测地表电位梯度精确定位涂层破点。该方法是与不同规格、材料的管道,可长距离地检测整条管道,受涂层材料、地面环境变化影响较小,适合于复杂地形并可对涂层老化状况评级;可计算出管段涂层面电阻 R g值,对管道涂层划分技术等级,评价管道涂层的状况,提出涂层维护方式。采用专用的耦合线圈,还可对水下管道进行涂层检测。
5. 直流电位梯度(DCVG)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流至埋地管道涂层破损部位的阴极保护电流在土壤介质上产生的电位梯度(即土壤的 IR降)并依据IR降的百分比来计算涂层缺陷的大小,其优点在于不受交流电干扰,通过确定电流是流入还是流出管道,还可判断管道是否正遭受到腐蚀。
6. 几种测试方法的比较
近几年,笔者在四川龙——苍线、工——自线、泸——威线、申——倒线等多条管道涂层及阴极保护有效性检测方面,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各种涂层缺陷检测技术都是通过在管道上加载直流或交流信号来实现的,不同的仅是在结构上、性能上、功用上的差异。每种方法各有侧重,在对涂层综合性能评价方面均具有一定说服力,但各有利弊。
为克服单一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现场检测中笔者发现综合几种检测方法对涂层缺陷进行检测,可以弥补各项技术的不足。对于由阴极保护的管道,可先参考日常管理记录中(P/S)的测试值,然后利用CIPS技术测量管道的管地电位,所测得的断电电位可确定阴极保护系统效果,在判断涂层可能有缺陷后,利用DCVG技术确定每一缺陷的阴极和阳极特性,最后利用DCVG确定缺陷中心位置,用测得的缺陷泄漏电流流经土壤造成的IR降确定缺陷的大小和严重性,以此作为选择修理的依据。对于未事假阴极保护的管道,可先用PCM测试技术确定电流信号漏失较严重的管段,然后在PCM使用的“A”字架或皮尔逊检测技术精确定位涂层破损点,确定涂层破损大小。PCM测试技术也可用于具有阴极保护的管道,其检测精度略低于DCVG技术。
由于所有涂层检测技术均是在管道上施加电信号,因此各种技术均存在一些不足,对某些涂层缺陷无法查找,如部分露管涂层破损处管体未与大地接触,信号因不能流向大地形成回路,只能通过其他手段查找;因屏蔽作用,不适用于加套管的穿越管线;所有技术均不能判定涂层是否剥离。
三、管道内检测技术
管道内检测技术是将各种无损检测(NDT)设备加在岛清管器(PIG)上,将原来用作清扫的非智能改为有信息采集、处理、存储等功能的智能型管道缺陷检测器(SMART PIG),通过清管器在管道内的运动,达到检测管道缺陷的目的。早在1965年美国Tuboscopc公司就已将漏磁通(MFL)无损检测(NDT)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油气长输管道的内检测,紧接着其他的无损内检测技术也相继产生,并在尝试中发现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外较有名的监测公司由美国的Tuboscopc GE PII、英国的British Gas、德国的Pipetronix、加拿大的Corrpro,且其产品已基本上达到了系列化和多样化。内检测器按功能可分为用于检测管道几何变形的测径仪、用于管道泄漏检测仪、用于对因腐蚀产生的体积型缺陷检测的漏磁通检测器、用于裂纹类平面型缺陷检测的涡流检测仪、超声波检测仪以及以弹性剪切波为基础的裂纹检测设备等。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 测径检测技术
改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管道因外力引起的几何变形,确定变形具体位置,有的采用机械装置,有的采用磁力感应原理,可检测出凹坑、椭圆度、内径的几何变化以及其他影响管道内有效内径的几何异常现象。
2. 泄漏检测技术
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压差法和声波辐射方法。前者由一个带测压装置仪器组成,被检测的管道需要注以适当的液体。泄漏处在管道内形成最低压力区,并在此处设置泄漏检测仪器;后者以声波泄漏检测为基础,利用管道泄漏时产生的20~40 kHz范围内的特有声音,通过带适宜频率选择的电子装置对其进行采集,在通过里程轮和标记系统检测并确定泄漏处的位置。
3. 漏磁通过检测技术(MFL)
在所有管道内检测技术中,漏磁通检测历史最长,因其能检测出管岛内、外腐蚀产生的体积型缺陷,对检测环境要求低,可兼用于输油和输气管道,可间接判断涂层状况,其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由于漏磁通量是一种相对地噪音过程,即使没有对数据采取任何形式的放大,异常信好在数据记录中也很明显,其应用相对较为简单。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漏磁通检测仪对管道检测时,需控制清管器的运行速度,漏磁通对其运载工具运行速度相当敏感,虽然目前使用的传感器替代传感器线圈降低了对速度的敏感性,但不能完全消除速度的影响。该技术在对管道进行检测时,要求管壁达到完全磁性饱和。因此测试精度与管壁厚度有关,厚度越大,精度越低,其适用范围通常为管壁厚度不超过12 mm。该技术的精度不如超声波的高,对缺陷准确高度的确定还需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
4. 压电超声波检测技术
压电超声波检测技术原理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超声波检测,传感器通过液体耦合与管壁接触,从而测出管道缺陷。超声波检测对裂纹等平面型缺陷最为敏感,检测精度很高,是目前发现裂纹最好的检测方法。但由于传感器晶体易脆,传感器元件在运行管道环境中易损坏,且传感器晶体需通过液体与管壁保持连续的耦合,对耦合剂清洁度要求较高。因此仅限于液体输送管道。
5. 电磁波传感检测技术(EMAT)
超声波能在一种弹性导电介质中得到激励,而不需要机械接触或液体耦合。这种技术是利用电磁物理学原理以新的传感器替代了超声波检测技术中的传统压电传感器。当电磁波传感器载管壁上激发出超声波能时,波的传播采取已关闭内、外表面作为“波导器”的方式进行, 当管壁是均匀的,波延管壁传播只会受到衰减作用;当管壁上有异常出现时,在异常边界处的声阻抗的突变产生波的反射、折射和漫反射,接收到的波形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由于基于电磁声波传感器的超生壁检测最重要的特征是不需要液体耦合剂来确保其工作性能。因此该技术提供了输气管道超声波检测的可行性,是替代漏磁通检测的有效方法。
具体如下:
12.3 施工
12.3.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消防水泵、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消防气压给水设备、消防水泵接合器等供水设施及其附属管
道安装前,应清除其内部污垢和杂物;
2 消防供水设施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其安装位置应便于日常操作和维护管理;
3 管道的安装应采用符合管材的施工工艺,管道安装中断时,其敞口处应封闭。
12.3.2 消防水泵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消防水泵安装前应校核产品合格证,以及其规格、型号和性能与设计要求应一致,并应根据安
装使用说明书安装;
2 消防水泵安装前应复核水泵基础混凝土强度、隔振装置、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置;
3 消防水泵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机械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关规定;
4 消防水泵安装前应复核消防水泵之间,以及消防水泵与墙或其他设备之间的间距,并应满足安
装、运行和维护管理的要求;
5 消防水泵吸水管上的控制阀应在消防水泵固定于基础上后再进行安装,其直径不应小于消防水
泵吸水口直径,且不应采用没有可靠锁定装置的控制阀,控制阀应采用沟漕式或法兰式阀门;
6 当消防水泵和消防水池位于独立的两个基础上且相互为刚性连接时,吸水管上应加设柔性连接
管;
7 吸水管水平管段上不应有气囊和漏气现象。变径连接时,应采用偏心异径管件并应采用管顶平
接;
8 消防水泵出水管上应安装消声止回阀、控制阀和压力表;系统的总出水管上还应安装压力表和
低压压力开关;安装压力表时应加设缓冲装置。压力表和缓冲装置之间应安装旋塞;压力表量程在没有设计要求时,应为系统工作压力的 2 倍~2.5 倍;
9 消防水泵的隔振装置、进出水管柔性接头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说明和安装使用
说明。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实设计图、核对产品的性能检验报告、直观检查。
12.3.3 天然水源取水口、地下水井、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天然水源取水口、地下水井、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的水位、出水量、有效容积、安装位置,应符
合设计要求;
2 天然水源取水口、地下水井、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施工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
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
3 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出水管或水泵吸水管应满足最低有效水位出水不掺气的技术要求;
4 安装时池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装配和检修的需要;
5 钢筋混凝土制作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的进出水等管道应加设防水套管,钢板等制作的消防水池
和消防水箱的进出水等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对有振动的管道应加设柔性接头。组合式消防水池或消防水箱的进水管、出水管接头宜采用法兰连接,采用其他连接时应做防锈处理;
6 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管不应与生产或生活用水的排水系统直接相连,应采用间
接排水方式。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实设计图、直观检查。
12.3.4 气压水罐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气压水罐有效容积、气压、水位及设计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气压水罐安装位置和间距、进水管及出水管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
3 气压水罐宜有有效水容积指示器。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实设计图、核对产品的性能检验报告、直观检查。
12.3.5 稳压泵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规格、型号、流量和扬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安装使用说明书;
2 稳压泵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机械设
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尺量和直观检查。
12.3.6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按接口、本体、联接管、止回阀、安全阀、放空管、控制阀的顺序
进行,止回阀的安装方向应使消防用水能从消防水泵接合器进入系统,整体式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
装,应按其使用安装说明书进行;
2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消防水泵接合器永久性固定标志应能识别其所对应的消防给水系统或水灭火系统,当有分区时
应有分区标识;
4 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应采用铸有“消防水泵接合器”标志的铸铁井盖,并应在其附近设置指示
其位置的永久性固定标志;
5 墙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其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 0.7m;与
墙面上的门、窗、孔、洞的净距离不应小于 2.0m,且不应安装在玻璃幕墙下方;
6 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使进水口与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大于 0.4m,且不应小于井盖的半
径;
7 消火栓水泵接合器与消防通道之间不应设有妨碍消防车加压供水的障碍物;
8 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井的砌筑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实设计图、核对产品的性能检验报告、直观检查。
12.3.7 市政和室外消火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市政和室外消火栓的选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管道和阀门的施工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
3 地下式消火栓顶部进水口或顶部出水口应正对井口。顶部进水口或顶部出水口与消防井盖底面的
距离不应大于0.4m,井内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应做好防水措施;
4 地下式室外消火栓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志;
5 当室外消火栓安装部位火灾时存在可能落物危险时,上方应采取防坠落物撞击的措施;
6 市政和室外消火栓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妨碍交通,在易碰撞的地点应设置防撞设施。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但不应小于 10 个。
检查方法:核实设计图、核对产品的性能检验报告、直观检查。
12.3.8 市政消防水鹤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市政消防水鹤的选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管道和阀门的施工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
3 市政消防水鹤的安装空间应满足使用要求,并不应妨碍市政道路和人行道的畅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实设计图、核对产品的性能检验报告、直观检查。
12.3.9 室内消火栓及消防软管卷盘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消火栓及消防软管卷盘的选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同一建筑物内设置的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栓口、消防水枪和水带及配件;
3 试验用消火栓栓口处应设置压力表;
4 当消火栓设置减压装置时,应检查减压装置符合设计要求,且安装时应有防止砂石等杂物进入栓
口的措施;
5 室内消火栓及消防软管卷盘应设置明显的永久性固定标志,当室内消火栓因美观要求需要隐蔽安
装时,应有明显的标志,并应便于开启使用;
6 消火栓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栓口不应安装在门轴侧;
7 消火栓栓口中心距地面应为1.1m,特殊地点的高度可特殊对待,允许偏差±20mm。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30%,但不应小于10个。
检验方法:核实设计图、核对产品的性能检验报告、直观检查。
12.3.10 消火栓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火栓的启闭阀门设置位置应便于操作使用,阀门的中心距箱侧面应为 140mm, 距箱后内表
面应为 100mm, 允许偏差±5mm;
2 室内消火栓箱的安装应平正、牢固,暗装的消火栓箱不应破坏隔墙的耐火性能;
3 箱体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
4 消火栓箱门的开启不应小于 120°;
5 安装消火栓水龙带,水龙带与消防水枪和快速接头绑扎好后,应根据箱内构造将水龙带放置;
6 双向开门消火栓消火栓箱应有耐火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没有要求时应至少满足 1h 耐火
极限的要求;
7 消火栓箱门上应用红色字体注明“消火栓”字样。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30%,但不应小于10个。
检验方法::直观和尺量检查。
12.3.11 当管道采用螺纹、法兰、承插、卡压等方式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螺纹连接时,热浸镀锌钢管的管件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锻铸铁螺纹管件》GB3287~GB3289的有关规定,热浸镀锌无缝钢管的管件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锻钢制螺纹管件》GB/T14626的有关规定;
2 螺纹连接时螺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55º圆锥管螺纹》GB7306的有关规定,宜采用密封胶带作
为螺纹接口的密封,密封带应在阳螺纹上施加;
3 法兰连接时法兰的密封面形式和压力等级应与消防给水系统技术要求相符合;法兰类型宜根据连
接形式采用平焊法兰、对焊法兰和螺纹法兰等,法兰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管法兰》GB9112~GB9113、《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2459和《管法兰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GB/T13404的有关规定;
4 当热浸镀锌钢管采用法兰连接时应选用螺纹法兰,当必须焊接连接时,法兰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和《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3的有关规定;
5 球墨铸铁管承插连接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
有关规定;
6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施工安装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埋地
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的有关规定;
7 管径大于DN50的管道不应使用螺纹活接头,在管道变径处应采用单体异径接头。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30%,但不应小于10个。
检验方法::直观和尺量检查。
12.3.12 沟槽连接件(卡箍)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沟槽式连接件(管接头)、钢管沟槽深度和钢管壁厚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
统—沟槽式管接件》GB5131.11 的有关规定;
2 有振动的场所和埋地管道应采用柔性接头,其他场所宜采用刚性接头,当采用刚性接头时,每隔
4 个~5 个刚性接头应设置一个挠性接头,埋地连接时螺栓和螺母应采用不锈钢件;
3 沟槽式管件连接时,其管道连接沟槽和开孔应用专用滚槽机和开孔机加工,并应做防腐处理;连
接前应检查沟槽和孔洞尺寸,加工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沟槽、孔洞处不应有毛刺、破损性裂纹和脏物;
4 沟槽式管件的凸边应卡进沟槽后再紧固螺栓,两边应同时紧固,紧固时发现橡胶圈起皱应更换新
橡胶圈;
5 机械三通连接时,应检查机械三通与孔洞的间隙,各部位应均匀,然后再紧固到位;机械三通开
孔间距不应小于 1m,机械四通开孔间距不应小于 2m;机械三通、机械四通连接时支管的直径应满足表12.3.12 的规定,当主管与支管连接不符合表 12.3.12 时应采用沟槽式三通、四通管件连接;
表 12.3.12 机械三通、机械四通连接时支管直径
主管直径 DN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机械三通 40 40 65 80 100 100 100 100 支管直径 DN
机械四通 32 32 50 65 80 100 100 100
6 配水干管(立管)与配水管(水平管)连接,应采用沟槽式管件,不应采用机械三通;
7 埋地的沟槽式管件的螺栓、螺帽应做防腐处理。水泵房内的埋地管道连接应采用挠性接头。
8 采用沟槽连接件连接管道变径和转弯时,宜采用沟槽式异径管件和弯头;当需要采用补芯时,三
通上可用一个,四通上不应超过二个;公称直径大于 50mm 的管道不宜采用活接头;
9 沟槽连接件应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DPM)C 型密封胶圈,弹性应良好,应无破损和变形,安装压
紧后 C 型密封胶圈中间应有空隙。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直观和尺量检查。
12.3.13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应采用同一品牌的产品;管道连接宜采用同种牌
号级别,且压力等级相同的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不同牌号的管材以及管道附件之间的连接,应经过试验,并应判定连接质量能得到保证后再连接;
2 连接应采用电熔连接或机械连接,电熔连接宜采用电熔承插连接和电熔鞍形连接;机械连接宜采
用锁紧型和非锁紧型承插式连接、法兰连接、钢塑过渡连接;
3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给水管道与金属管道或金属管道附件的连接,应采用法兰或钢塑过渡接头
连接,与直径小于等于DN50的镀锌管道或内衬塑镀锌管的连接,宜采用锁紧型承插式连接;
4 管道各种连接应采用相应的专用连接工具;
5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材、管件与金属管、管道附件的连接,当采用钢制喷塑或球墨铸铁过渡管
件时,其过渡管件的压力等级不应低于管材公称压力;
6 在-5℃以下或大风环境条件下进行热熔或电熔连接操作时,应采取保护措施,或调整连接机具的
工艺参数;
7 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存放处与施工现场温差较大时,连接前应将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管材、
管件以及管道附件在施工现场放置一段时间,并应使管材的温度与施工现场的温度相当。
8 管道连接时,管材切割应采用专用割刀或切管工具,切割断面应平整、光滑、无毛刺,且应垂直
于管轴线;
9 管道合拢连接的时间宜为常年平均温度,且宜为第二天上午的8点~10点;
10 管道连接后,应及时检查接头外观质量。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直观检查。
12.3.14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材、管件电熔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熔连接机具输出电流、电压应稳定,并应符合电熔连接工艺要求;
2 电熔连接机具与电熔管件应正确连通,连接时,通电加热的电压和加热时间应符合电熔连接机具
和电熔管件生产企业的规定;
3 电熔连接冷却期间,不应移动连接件或在连接件上施加任何外力;
4 电熔承插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管件承口长度,并在管材插入端标出插入长度标记,用专用工具刮除插入段表皮;
2)用洁净棉布擦净管材、管件连接面上的污物;
3)将管材插入管件承口内,直至长度标记位置;
4)通电前,应校直两对应的待连接件,使其在同一轴线上,用整圆工具保持管材插入端的圆度。
5 电熔鞍形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熔鞍形连接应采用机械装置固定干管连接部位的管段,并确保管道的直线度和圆度;
2)干管连接部位上的污物应使用洁净棉布擦净,并用专用工具刮除干管连接部位表皮;
3)通电前,应将电熔鞍形连接管件用机械装置固定在干管连接部位。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直观检查。
12.3.15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管材、管件法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管端法兰盘(背压松套法兰)连接,应先将法兰盘(背压松套法兰)套入
待连接的聚乙烯法兰连接件(跟形管端)的端部,再将法兰连接件(跟形管端)平口端与管道按本规范第12.3.13条第2款电熔连接的要求进行连接;
2 两法兰盘上螺孔应对中,法兰面应相互平行,螺孔与螺栓直径应配套,螺栓长短应一致,螺帽应
在同一侧;紧固法兰盘上螺栓时应按对称顺序分次均匀紧固,螺栓拧紧后宜伸出螺帽1丝扣~3丝扣;
3 法兰垫片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管法兰、法兰盖及垫片》GB9112~GB9113的有关规定,松套法兰表面宜采用喷塑防腐处理;
4 法兰盘应采用钢质法兰盘且应采用磷化镀铬防腐处理。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直观检查。
12.3.16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道钢塑过渡接头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塑过渡接头的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管端与聚乙烯管道连接,应符合热熔连接或电熔连接的规
定;
2 钢塑过渡接头钢管端与金属管道连接应符合相应的钢管焊接、法兰连接或机械连接的规定;
3 钢塑过渡接头钢管端与钢管应采用法兰连接,严禁采用焊接连接,当必须焊接时,应采取降温措
施;
4 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dn110的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与管径大于或等于DN100的金属管连接时,可采用人字形柔性接口配件,配件两端的密封胶圈应分别与聚乙烯管和金属管相配套;
5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和金属管、阀门相连接时,规格尺寸应相互配套。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直观检查。
12.3.17 埋地管道的连接方式和基础支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震裂度在7度及7度以上时宜采用柔性连接的金属管道或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等;
2 当采用球墨铸铁时宜采用承插连接;
3 当采用焊接钢管时宜采用法兰和沟槽连接件连接;
4 当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时应采用电熔连接;
5 埋地管道的施工时除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
6 埋地消防给水管道的基础和支墩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对支墩没有要求时,应在管道三通或转
弯处设置混凝土支墩。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直观检查。
12.3.18 架空管道应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并宜采用沟槽连接件、螺纹、法兰和卡压等方式连接;架空管道不应安装使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等非金属管道。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直观检查。
12.3.19 架空管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架空管道的安装不应影响建筑功能的正常使用,不应影响和妨碍通行以及门窗等开启;
2 当设计无要求时,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等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2.3.19的规定;
表12.3.19 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等的最小距离
公称直径(mm)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距离(mm) 40 40 50 60 70 80 100 125 150 200
3 消防给水管穿过地下室外墙、构筑物墙壁以及屋面等有防水要求处时,应设防水套管;
4 消防给水管穿过建筑物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洞口,洞口高度应保证管顶上部净空不小于建筑
物的沉降量,不宜小于 0.1m,并应填充不透水的弹性材料;
5 消防给水管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或应高出楼面或地面
50mm;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管道的接口不应位于套管内;
6 消防给水管必须穿过伸缩缝及沉降缝时,应采用波纹管和补偿器等技术措施;
7 消防给水管可能发生冰冻时,应采取防冻技术措施;
8 通过及敷设在有腐蚀性气体的房间内时,管外壁应刷防腐漆或缠绕防腐材料。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12.3.20 架空管道的支吊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架空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或固定支架的安装应固定牢固,其型式、材质及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设计的吊架在管道的每一支撑点处应能承受 5 倍于充满水的管重,且管道系统支撑点应支撑整个
消防给水系统;
3 管道支架的支撑点宜设在建筑物的结构上,其结构在管道悬吊点应能承受充满水管道重量另加至
少 114kg 的阀门、法兰和接头等附加荷载,充水管道的参考重量可按表 12.3.20-1 选取;
表 12.3.20-1 充水管道的参考重量
公称直径(mm)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保温管道 (kg/m) 15 18 19 22 27 32 41 54 66 103
不保温管道 (kg/m) 5 7 7 9 13 17 22 33 42 73
注:1 计算管重量按 10kg 化整,不足 20kg 按 20kg 计算;
2 表中管重不包括阀门重量。
4 管道支架或吊架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表 12.3.20-2 的要求;
表 12.3.20-2 管道支架或吊架的设置间距
管径(mm) 25 32 40 50 70 80
间距(m) 3.5 4.0 4.5 5.0 6.0 6.0
管径(mm)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间距(m) 6.5 7.0 8.0 9.5 11.0 12.0
5 当管道穿梁安装时,穿梁处宜作为一个吊架;
6 下列部位应设置固定支架或防晃支架:
1)配水管宜在中点设一个防晃支架,但当管径小于 DN50 时可不设;
2)配水干管及配水管,配水支管的长度超过 15m,每 15m 长度内应至少设 1 个防晃支架,但当管
径不大于 DN40 可不设;
3)管径大于 DN50 的管道拐弯、三通及四通位置处应设 1 个防晃支架;
4)防晃支架的强度,应满足管道、配件及管内水的重量再加 50%的水平方向推力时不损坏或不产
生永久变形。当管道穿梁安装时,管道再用紧固件固定于混凝土结构上,宜可作为 1 个防晃支架处理。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12.3.21 架空管道每段管道设置的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立管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直观检查。
12.3.22 埋地钢管应做防腐处理,防腐层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施工;室外埋地球墨铸铁给水管要求外壁应刷沥青漆防腐;埋地管道连接用的螺栓、螺母以及垫片等附件应采用防腐蚀材料,或涂覆沥青涂层等防腐涂层;埋地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不应做防腐处理。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放水试验、观察、核对隐蔽工程记录,必要时局部解剖检查。
12.3.23 地震裂度在 7 度及 7 度以上时,架空管道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震区的消防给水管道宜采用沟槽连接件的柔性接头或间隙保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 应用支架将管道牢固地固定在建筑上;
3 管道应有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组成;
4 当系统管道穿越连接地面以上部分建筑物的地震接缝时,无论管径大小,均应设带柔性配件的管
道地震保护装置;
5 所有穿越墙、楼板、平台以及基础的管道,包括泄水管,水泵接合器连接管及其他辅助管道的周
围应留有间隙;
6 管道周围的间隙,DN25~DN80 管径的管道,不应小于 25mm,DN100 及以上管径的管道,不应小于 50mm;间隙内应填充腻子等防火柔性材料;
7 竖向支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管道应有承受横向和纵向水平载荷的支撑;
2)竖向支撑应牢固且同心,支撑的所有部件和配件应在同一直线上;
3)对供水主管,竖向支撑的间距不应大于 24m;
4)立管的顶部应采用四个方向的支撑固定;
5)供水主管上的横向固定支架,其间距不应大于 12m。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直观检查。
12.3.24 架空管道外应刷红色油漆或涂红色环圈标志,并应注明管道名称和水流方向标识。红色环圈标志,宽度不应小于20mm,间隔不宜大于4m,在一个独立的单元内环圈不宜少于2处。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 30%,不应少于 10 件。
检验方法:直观检查。
12.3.25 消防给水系统阀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类阀门型号、规格及公称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阀门的设置应便于安装维修和操作,且安装空间应能满足阀门完全启闭的要求,并应作出标志;
3 阀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
4 消防给水系统干管与水灭火系统连接处应设置独立阀门,并应保证各系统独立使用。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直观检查。
12.3.26 消防给水系统减压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安装位置处的减压阀的型号、规格、压力、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减压阀安装应在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
3 减压阀水流方向应与供水管网水流方向一致;
4 减压阀前应有过滤器;
5 减压阀前后应安装压力表;
6 减压阀处应有压力试验用排水设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实设计图、核对产品的性能检验报告、直观检查。
12.3.27 控制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控制柜的基座其水平度误差不大于±2mm,并应做防腐处理及防水措施;
2 控制柜与基座应采用不小于ф12mm 的螺栓固定,每只柜不应少于 4 只螺栓;
3 做控制柜的上下进出线口时,不应破坏控制柜的防护等级。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直观检查。
下载地址见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1599f614cc7931b765ce15e0.html?re=view
管理埋地里最重要的是防腐:
地管防腐的胶粘带制品主要有聚乙烯防腐胶带,聚丙烯纤维防腐胶带、聚乙烯660型防腐胶带,环氧煤沥青防腐冷缠带,其中聚乙烯防腐胶带和聚丙烯纤维防腐胶带的应用范围最大,完全能够满足各种管道防腐工程。具有粘结力强、与背材粘结性好、抗冲击性好和与阴极保护匹配好等特点,在北美、南美及国内一些管道工程中都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