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的人物事迹
“迎着困难上”是国有大企业的风范,言谈间,这种风范在张晓芳身上不时展现。她开门见山地谈起目前国际国内钢铁市场的严峻形势,并客观地分析本钢面临的优势与挑战:“我们拥有两座大型矿山,矿粉自给率达到60%以上,这一点是其他企业难以具备的优势,这是我们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资本……”张晓芳用平和的声音诠释着一个大企业迎浪拼搏的信念。
“我是在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走到今天的。”说到这儿,张晓芳带着一份感动,“作为一名领导者,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有时大家的一个小小的提示或一个问候的短信,也足以给我注入一份感动、一份欣慰”。 自古以来,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伴着荆棘,考验中方显本色。张晓芳在基层一干就是23年,这23年,形成了她踏实的工作作风、对待工作不怕困难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童年生长在大山里的她,生性踏实不事张扬,工人们称赞她:“干啥像啥。”的确,从1986年开始,张晓芳就独立承担重大科研和新产品试制项目,由她担任课题组组长的科研项目,总是在快节奏下完成,并均获得了省、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高奖项。从1992年起,认真刻苦的张晓芳凭借着出色的技术和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女职工、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一步步踏实的登攀赢得了支持和赞誉。这个女技术精英40岁时走上了本钢热轧厂厂长的管理岗位,从此,她又在管理岗位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历史的锤炼在今天又重新上演,张晓芳成为本钢集团总经理的今天又时逢钢铁行业面临优胜劣汰的严峻挑战。这位遇事冷静、张弛有度的女老总再一次进入积极行动迎接挑战的状态:“优势和危机总是并存的,我们企业无论市场形势是喜是忧,从来都把自己放在危机中,从来都用优势战斗,这次又是一场战斗、一次登攀。”
采访中,你会情不自禁地为一个优秀企业女领导者的从容、朴实与坚定所感染:“我们企业还有一份社会责任,要努力提高职工生活待遇水平,要努力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同时,本钢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让本溪市的天空越来越蓝,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2003年,本溪钢铁集团改造成功的一米七热轧机产量突破400万吨,超设计能力60万吨,成为国内第一个突破400万吨产量的一米七热轧机。”本钢人自豪地说。
“原本已被国内同行视为落后的本钢一米七热轧机,为何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熟悉本钢的人奇怪地问。
“这其中的一切和一个中年女性紧紧相连……”本钢人神秘地说。
“真没有想到,本钢集团敢起用一位女性主持如此大规模的热轧机改造,而她又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在世界钢铁史上真是少见!”韩国浦项制铁李龟泽社长钦佩地说。
然而,这位中年女性却说——
“我叫张晓芳,原原本本就是一个‘小人物’。”
“由一位女性主持本钢建厂以来最大的现代化技术改造、调试、试生产工作,这在本钢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显示出了本钢决策层在用人观念上的突破与更新。”本钢集团公司董事长于天忱对此表示。
由于历史原因,制造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米七热轧机先天不足,产品质量和品种规格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00年一米七热轧机进入现代化技术改造阶段后,这位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并自称是“小人物”的中年女性在短时间内被连续任命为厂长助理、生产副厂长、厂长兼党委书记。
两年后,由张晓芳主持技术改造后的一米七热轧机又重新焕发了青春,所轧产品的尺寸精度、平直度、表面质量等全部达到设计指标;班产、日产、月产均超设计水平。
“一米七热轧机技术改造的过程,也是我们用人观念改造的过程。按照过去的观点,无论是资历还是当时职务,张晓芳都不可能在两年的时间内,从科长提拔到厂长位置上来。对她的破格提拔是本钢改革用人机制的成果。”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于天忱说。
2003年,这个被破格提拔的“小人物”带领全厂职工创造了如下一组本钢历史上没有的数字:全年完成产品产量402万吨,同比增长82万吨,相当于在原有的条件下增加了一个中型轧钢厂的产量。
历史曾赋予本钢以无比辉煌和骄傲。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本钢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举步维艰,1993年至1996年,本钢就外流本科生学历的技术人员454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目前,众多的“小人物”却为本钢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
刚刚30岁的技术科长郑中成了全厂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34岁的荆涛2003年被提拔为精整车间主任,管理这个全厂最大的车间。用他的话说:“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的。”
……
1997年以来,本钢实施以“筑巢引凤”为突破口的“栽树工程”,实施“双五百”“双一千”人才工程,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按照论资排辈不知何时才能提拔的“小人物”脱颖而出,成了这个厂的中坚力量。目前,本钢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15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一位经常与本钢打交道的外地客户说,像本钢这样的大型国企,其实是不缺人才的。关键是要改革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老国企的人才优势才会真正发挥出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就指日可待。
2022年2月11日。
2022年2月11日,《中国冶金报》记者获悉,鞍钢集团攀钢发布《2022年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明确2022年三项制度改革目标任务,将聚焦三项制度改革重点难点,围绕“四能”(机构能增能减、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机制,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制度化、程序化、常态化,使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走深走实,充分释放改革活力动力。
2022年攀钢的改革目标是:钢铁主业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较2020年分别提升21%、23.2%以上。在机构能增能减方面,厂级机构在2021年基础上再优化3%以上,作业区(科室)级机构再优化10%以上,领导人员占比控制在1.5%以内。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占比不低于50%,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占比不低于5%。在员工能进能出方面,员工市场化退出率不低于1%,进入赋能中心人数占比不低于5%。在收入能多能少方面,在岗职工浮动工资差异系数达到1.2以上。
身份跟岗位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工人身份可以在管理岗,干部身份也可以被放在工人岗。身份是身份,岗位是岗位。
大学生见习期满一年转正定级之后,即永久获得干部身份,除非放弃,一般不丢失。工人不能担任领导职务,在体制内无法提干(红头的任命文件)。
工人岗,干部岗从名字上就不同了,发展、待遇、福利、政治、退休办法等等都是有区别的,干部身份可以被踢到工人岗,但是工人身份基本上没机会再获得干部身份,即使当了小领导也是个布衣领导,仍旧是工人身份。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省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8个等级,初次设置按现有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三至十级职员岗位。
事业单位管理岗分十个等级,分别为十级、九级、八级、七级、六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依次对应公务员的办事员、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十个职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3、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 事业单位现行的管理类的岗位分为: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的级别和公务员的差不多,九级也就相当于公务员的科员级别。
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技术岗位分高中初级13等
试行办法规定,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实施意见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
实施意见还规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工勤技能岗位分五个等级
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规定,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今后,成都市事业单位现行的局级正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岗位设置将进行改革,这些岗位将依次对应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四至十级职员岗位。昨日,成都市召开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大会,今年11月底前完成制订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12月底前完成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的审核备案,明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实施工作。地震受灾较重的区(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工作进度。 事业单位正式人员都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成都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包括成都市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纳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依法登记(备案)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的对象为事业单位中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在编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另外,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要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中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在编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也将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管理岗位:一般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
专业技术岗: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要求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2、等级不同:
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一到十级分别对应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
专业技术岗: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也是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教师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区别,主要在事业单位中存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有三种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简称“专技”)、管理人员(简称“管理”或“职员”)和工勤人员(简称“工勤”)。
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专业技术类的工作,如教师、医生、会计师、经济师、农艺师等。
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管理类工作(类似于机关公务员),对专业技术无要求。如办公室工作人员,人事管理人员,物资管理人员等。
工勤人员主要从事后勤服务工作,如打字员、驾驶员、炊事员等。工勤服务社会化是必然趋势,所以工勤人员招聘极少。
管物的岗位:库管、仓库保管员、出纳等;
管事的岗位:行政、人事、财务、助理、后勤等人员的岗位,不同的是大事小事;
管人的岗位:部门负责人或小组负责人等;
然后根据不同的行业、企业、部门的需要而设置人员的构架,再向坑里放萝卜;
管理人的岗位,比如经理,就不是一个职位了,而是一个职业,就像律师、厨师、医生之间的区别一样,所谓的职业经理人;书本上学的都是怎么做事,怎么做管理不能纸上谈兵,只能在实践中才能领悟,是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