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碳.增碳.过热.过烧 .加热裂纹..铜脆..如何解释?
不清除氧化铍会影响车加工。
2.脱碳:脱碳是指钢表面的碳全部或部分被烧掉的现象。脱碳使工件表面出现软点,降低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3.过热和过烧:过热指钢在加热中超过允许的温度之后,使晶粒长的粗大。过热不利于热处理,使钢变脆和机械性能降低,但可通过锻后正火或退火来消除。过烧指由于加热时间太长,温度太高,使金属出现氧化物或局部熔化的现象。过烧无法补救。
4.出现应力:由于金属内、外受热有差异,膨胀不匀,产生内应力,称热应力。加热引起金相组织的先后变化也造成应力,称组织应力。这都会使工件在加热中产生裂纹,引起车加工后工件产生裂纹而报废。
5.横断面出现断口:这种缺陷破坏了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性,使淬火硬度降低,机械性能变坏。若退火时温度过高而造成石墨断面,将不易切削加工且使淬火时过热和变形。但退火时若欠热或温度偏低,则珠光体未能完全球化,也不利于切削和后来的热处理。
6.硬而脆的网状碳化物:它削弱了晶料间的结合力,使机械性能显著变差,尤其使冲击韧性降低,但可通过正火来改善或消除。若出现带状碳化物,会使淬火和回火后的硬度及组织不均,且容易变形,这也是珠光体与铁素体沿加工变形方向出现带状组织的一种缺陷。同时,它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使车加工尺寸不稳定,刀具迅速磨损。
这个问题,你用词不妥,应该是:碳钢管热处理到多少度会脱碳。
当碳钢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一定时间后,碳钢会出现脱碳层,脱碳层的组织特征:脱碳层由于碳被氧化,反映在化学成分上其含碳量较正常组织低;反映在金相组织上其渗碳体(Fe3C)的数量较正常组织少;反映在力学性能上其强度或硬度较正常组织低。
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脱碳层的深度不断增加。一般低于1000℃时,钢表面的氧化皮阻碍碳的扩散,脱碳比氧化慢,但随着温度升高,一方面氧化皮形成速度增加;另一方面氧化皮下碳的扩散速度也加快,此时氧化皮失去保护能力,达到某一温度后脱碳反而比氧化快。
加热时间越长,加热火次愈多,脱碳层愈深,但脱碳层并不与时间成正比增加。例如高速钢的脱碳层在1000℃加热0.5h,深度达0.4mm;加热4h达1.0mm;加热12h后达1.2mm。
我们知道,一般的钢材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碳元素,钢管的材质一般为20G,含碳量在0.2%左右。碳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就是增加其抗拉强度。正常情况下,碳元素均匀的分布在晶格中,只有在中高温(约800摄氏度)下,钢材的再结晶时,才会发生析炭(碳化)表象为钢材表面发黑。
由以上可知:只有锅炉在干烧的情况下才会有析炭的气孔发生。
析炭的后果:刚钢材的强度急剧降低。
1、炉内温度不均匀,气氛不好时,将导致钢管性能不均匀,出现脱碳现象,还可能出现烧损麻面,氧化皮严重。
2、正火、回火温度控制不好的时候,可能出现晶粒粗大(或者金相组织不对),力学性能不合格,过烧。
3、冷却效果不好,出现以上不合格现象。出现魏氏组织等。
4、设备的下料不好,把钢管摔出凹坑。
表面脱碳已经发生了,不会再有补救回来了。重新再做一次热处理,外表面如能多加工,使脱碳层完全去除,又不影响成品尺寸就可以了。产品等于救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