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灰的工作原理
锌灰锌渣是热镀锌厂和电解锌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氧化锌,金属锌和部分杂质.其中氧化锌和金属锌都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必须把它们分离开才能使用.传统的处理工艺和设备污染大,回收率低,工作效率差,工作环境恶劣,处理成本高.很难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因此一般是卖给求购锌灰的商家,因为他们有专门的锌灰分离机来提取锌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锌灰分离机的工作原理:
锌灰分离机工作原理:锌灰分离机由粉碎和分离及除尘三大部分组成,锌灰进入分离机后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其中的金属受力变形但重量不会改变,在机器的底部被排出,杂质和氧化锌由于性质的不同受力被粉碎成很细的微粉被风机抽走排入分离器,在分离器内细粉被收集,气体被排入除尘器,经过除尘器的过滤,干净气体排入大气中.收集到的金属锌即可入炉熔炼成锌锭,细粉可直接销售或加工下游产品.
热镀锌工艺流程:
工件→脱脂→水洗→酸洗→水洗→浸助镀溶剂→烘干预热→热镀锌→整理→冷却→钝化→漂洗→干燥→检验
.1脱脂:可采用化学去油或水基金属脱脂清洗剂去油,达到工件完全被水浸润为止。
2酸洗:可采用H2SO415%,硫脲0.1%,40~60℃或用HCl20%,六次甲基四胺1~3g/L,20~40℃进行酸洗。加入缓蚀剂可防止基体过腐蚀及减少铁基体吸氢量。
脱脂及酸洗处理不好会造成镀层附着力不好,镀不上锌或锌层脱落。
记得采纳啊
一般在开炉、停炉过程中容易引发耐火材料的剥落,耐火材料的微小颗粒如果掉落到钢板表面或者轧辊工作面,都会影响镀锌板质量。而炉鼻内部锌液面上如果有积灰,在钢带正常运行中,锌灰与带钢之间正常情况都会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这时一般不出现漏镀缺陷但如果带钢产生振动,且振幅大于带钢与锌灰间保持的距离,锌灰就会粘附在带钢表面,降低锌液对基板的浸润性,产生漏镀缺陷。
二是基板表面粘附没有被清洗干净的外来物
在基板表面的乳化液不均匀,或有残留轧制油在基板表面,由基板变形、磨损产生的铁粉等固体污染物,都会污染基板表面,在镀锌线进行清洗过程中如果这些杂质清除不干净,则会导致带钢镀锌过程中,有污染物的局部不能被锌液浸润,容易发生漏镀。
三是氧化层在进入锌锅之前没有被有效还原
工艺流程中,退火段主要起到消除加工硬化、保证基板回复再结晶和入锌锅温度,同时还原带钢表面的作用。在还原炉内通入氮、氢保护气从而使炉内气氛为还原性气氛,如果氧化层在入锌锅前不能被有效还原,则锌液对基板的浸润性降低,极易出现漏锌的缺陷。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品上热镀锌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制品防腐蚀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未加工成形的钢铁线材、管材和板材上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对热镀锌前基体材料的性质、表面状态不作规定。影响热镀锌效果的基体材料状况参见附录 A(参考 件)。 本标准对热镀锌产品的后处理未作规定。
2 引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4956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方法 GB 12334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 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 GB/T 13825 金属覆盖层 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的质量测定 称量法
3 术语
3.1 热镀锌
将钢件或铸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 — 铁合金或锌和锌 — 铁合金覆盖层的工艺过程和方 法。
3.2 热镀锌层(简称:镀层)
采用热镀锌方法所获得的锌 — 铁合金或锌和锌 — 铁合金覆盖层。
3.3 主要表面
指制件上热镀锌前和热镀锌后的某些表面。该表面上的镀层对于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起主要作用 的。
3.4 检查批(简称:批)
为实施抽样检查汇集起来的热镀锌件。 在热镀锌厂检验时,指一个生产班内同一镀槽中生产的相同类型和大小的热镀锌件。 交货后由需方检验时,指一次订货或一次交货量。
3.5 样本 从批中随机抽取的镀件或镀件组。
3.6 基本测量面
在主要表面上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区域。
3.7 局部厚度 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8 平均厚度 一大制件上或一样本中所有制件上的局部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4 需方向热镀锌厂家提供的资料
4.1 必要资料
a. 本标准的标准号。
b. 基体金属的成分及有关特性。
4.2 附加资料 必要时,需方应提供下列资料。
a. 主要表面,可在图纸上标明,也可用有适当标记的样品说明;
b. 表面缺陷,可在图纸上标明,也可用其他方法标明;
c. 镀层的外观要求,可用样品或其他方法说明;
d. 镀层厚度的特殊要求(见附录 A 中 A3 );
e. 是否需要离心处理,需要时,能否接受其厚度要求(见表 3)。
5 锌液中的锌含量
镀锌槽中操作区域的锌含量(质量)不应低于 98.5%。
6 抽样
测量镀层厚度时,样本的制件数应按表 1 的规定。 表 1 厚度测量的抽样要求 批的制件数 样本的最少制件数 1∽3 全部 4∽500 3 501∽1200 5 1201∽3200 8 3201∽10000 13 >10000 20 6.1 若制件的主要表面小于 0.001m2,则表 1 规定的是样本中基本测量面的最少个数(见 7.3.3)。 6.2 如果样本不能满足 7.3 条的要求,则将原样本的制件数增加一倍再测量。若这个较大的样本能满足 7.3 条的要求,则认为该批产品符合要求,否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6.3 若供需双方认可,仲裁检验的抽样方案也可从 GB 2828 中选择。
7 对镀层的要求
7.1 外观
所有镀件表面应是清洁的,无损伤的。其主要表面应是平滑的,无结瘤、锌灰和露铁现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表面上极少量的储运斑点 1)不应作为拒收的理由。 注:1)指热镀锌后的制件在储运过程中,由于环境中潮湿空气的作用,在镀件表面形成很浅的白色斑点。 必要时,应由需方提供(或认可)能说明镀层外观要求的样品。
7.2 修复
外观检验不合格的镀件应进行修复,但修复总面积不应超过主要表面的 0.5%,且单个面积不超过 1dm2,否则应重新热镀锌。 不同的修复工艺有不同的厚度要求。喷镀锌时,修复区域的镀层厚度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厚度要求。用富锌涂料和(或)低熔点锌合金时,其镀层厚度至少应达到表 2 或表 3 中最小厚度的 50%。
7.3 厚度
为测得准确的镀层厚度,供需双方应根据制件的形状和大小协商确定基本测量面的大小、部位和数量。 用磁性方法测量时,基本测量面不应小于 0.001m2,并且在每个基本测量面内至少应测量 5 次。 用称量法(仲裁方法)测量时,基本测量面为一次测量所去除的区域,不应小于 0.001m2。镀层的密度取 7.2g/cm3,从单位面积镀层质量可计算出镀层的近似厚度。 热镀锌层的厚度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要求。
7.3.1 主要表面大于 2m,制件的厚度要求 样本中,每个制件上的所有基本测量面的平均厚度值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平均厚度要求。
7.3.2 主要表面在 0.001m2 至 2m2 制件的厚度要求 样本中的每个制件至少应有一个基本测量面,每一个基本测量面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局部厚度要求,样本中 所有局部厚度的平均值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平均厚度要求。
7.3.3 主要表面小于 0.001m2 制件的厚度要求 选取足够数量的制件构成一个基本测量面,使基本测量面不小于 0.001m2。由表 1 根据批的大小确定样本中基本测量面的个数。测量的制件总数为一个基本测量面所要求的 制件数与基本测量面个数的乘积。每个基本测量面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局部厚度要求,样本中所有局部厚度的平均值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平均厚度要求。 如果制件的壁厚不同,则在测量镀层厚度时,应把制件的每一厚度范围作为一个独立的制件处理(见表 2 或 表 3)。 表 2 热镀锌层厚度要求(不离心处理时) 制件和厚度 mm 局部厚度 (最小值) 平均厚度 (最小值) 钢铁零件 >6 70 85 >3∽6 55 70 1.5∽3 45 55 <1.5 35 45 铸件 >6 70 80 ≤ 6 60 70 表 3 热镀锌层厚度要求(离心处理时) 制件尺寸 mm 局部厚度(最小值) 平均厚度(最小值) 螺纹件 直径 ≥20 直径 >10~<20 直径 ≤10 453520 554525 其他零件(包括铸件) 厚度 >3 厚度 ≤3 4535 5545 注:其镀层厚度要求也适用于与此有关的垫圈。
7.4 附着强度
热镀锌层应有足够的附着强度,在无外应力作用使镀件弯曲或变形时,镀层不应出现剥离现象。 本标准对附着强度的试验方法未作规定。 必要时,供需双方可协定镀层附着强度的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附录 A 影响热镀锌效果的制件特性 (参考件)
A1 基体金属
A1.1 材料 普通碳钢、低合金钢和铸铁适合于热镀锌,而含硫易切削钢不适合于热镀锌。
A1.2 表面状况 热镀锌之前,为获得清洁的表面,钢件可在除去油脂、涂层、焊渣等表面污物和杂质后进行酸洗,铸件可用喷 砂(丸)、电解浸蚀等方法处理。
A1.3 内应力 热镀锌过程中,由于消除了基体金属内的应力,可能会导致镀件的变形。 为避免钢的脆化,应尽可能不使用对应变时效硬化敏感的钢。 热镀锌之前用热处理消除应力能有效地避免钢的脆化。 钢的硬度值低于 34 HRC、340 HV 或 325 HB 时,通常不会因酸洗时的渗氢而变脆。
A2 设计 制件的设计应适合于热镀锌工艺过程。
A2.1 公差加工螺纹时,应考虑镀层公差以便符合装配。 螺栓连接中,外螺纹上的镀层对内螺纹有电化学保护 作用,内螺纹上无需镀锌层。对内螺纹,无论是先攻丝还是在热镀锌后再攻丝均可。 螺纹件的镀层厚度与离心处理有关。离心处理是为了获得光洁的螺纹满足公差要求。
A2.2 封闭空腔 为了安全和便于操作,必须给封闭空腔镗出排气孔。封闭空腔在热镀锌过程中能引起爆炸。
A3 耐蚀性能与 镀层厚度之间的关系镀层的耐蚀性与镀层厚度近似成正比,在较强的腐蚀环境中使用或要求使用寿命特别 长时,镀层的技术要求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
A4 镀锌液 通常,镀槽中操作区域的锌含量(质量)不应低于 98.5%。若有特殊要求,应由需方规定。
A5 后处理 镀件从镀槽中取出后可在空气中或水中冷却。 对于小制件,热镀锌后可立即进行离心处理去除多余的锌。 合适的表面处理(如铬酸盐处理),能够阻滞镀件表面可能形成的储运斑点。
镀锌管国标厚度是:
钢管重量计算公式:[(外径-壁厚)*壁厚]*0.02466=kg/米(每米的重量)
镀锌钢管尺寸规格表说明:W=C×[0.02466×(D-S)×S]
W--镀锌管每米重量:kg/m
C--镀锌管比黑铁管增加的重量系数
D--黑铁管的外径
S--黑铁管的壁厚
镀锌管产品应用
镀锌钢管表面有热浸镀或电镀锌层的焊接钢管。镀锌可增加钢管的抗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镀锌管的用途很广,除作输水、煤气、油等一般低压力流体的管线管外,还用作石油工业特别是海洋油田的油井管、输油管,化工焦化设备的油加热器、冷凝冷却器、煤馏洗油交换器用管,以及栈桥管桩、矿山坑道的支撑架用管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镀锌钢管
根据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第6.2条规定,对于壁厚≥6mm的管道,镀层平均厚度为85μm;对于3mm<壁厚<6mm的管道,镀层平均厚度为70μm。
目测 所 有热浸镀锌制件,其主要表面(见3.5 ) 应平滑,无滴瘤、粗糙和锌刺(如果这些锌刺会造成伤害),无起皮,无漏镀,无残留的溶剂渣,在可能影响热浸镀锌工件的使用或耐腐蚀性能的部位不应有锌瘤和锌灰。
“ 粗糙”和“平滑”是相对概念,制件镀层的粗糙度不同于经机械辊挤或(和)吹、抹的镀锌制品(如镀锌钢板和镀锌 钢 丝 )的粗糙度 。
只要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被镀制件表面允许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区域。潮湿条件下储存的镀锌工件,表面允许有白锈(以碱式氧化锌为主的白色或灰色腐蚀产物)存在。 不可能确立一个能橙盖所有实际要求的关于外观和精饰的定义。目查外观 ,检查不合格的制件应按6.3.2 进行修复或重镀后再交送重新检查。若有特殊要求(例如镀锌后需要涂装),应按要求提供样品(见4.1.2和附录C.1. 4) ,6.2 厚度。
镀层的厚度试验应按第5章规定数量抽样,并按7.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根据热浸镀锌制件主要表面(见3-5)面积的大小,试验测得的镀层厚度应分别达到以下要求:
1、 对 于主要表面(见3-5)面积大于2m,的制件(即大件),样本中每个制件的所有基本测量面(见3- 7) 内 测 得 的 镀 层平均厚度应不低于表2或表3中相应的平均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2、对 于主要表面(见3-5)面积小于或等于2m,的制件,在每个基本测量面(见3.7 ) 内测得的局部 镀 层 厚 度 应 不 小于表2或表3中局部厚度最小值,在样品的所有基本测量面(见3.7 )测得 镀 层 平 均 厚 度 应不低于表2或表3相应平均厚度最小值。
热浸镀锌层防腐蚀时间的长短大致与镀层厚度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