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兮传》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姒兮传》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TnfD9_bSZh5rYUx28w2Ww
?pwd=54ge 提取码:54ge简介:
深宫,那是一个虚伪的地方。所有的女人都渴盼真心,却不愿相予。一梦浮生,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只是一枚无故得意的棋子而已...
沈括、沈约、沈万三、沈钧儒、沈周。
1、沈括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天监二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3、沈万三
沈万三(有说生于128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商人、巨富。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元至顺间随父沈佑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今江苏昆山周庄东垞)。
4、沈钧儒
沈钧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
5、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
沈周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括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约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万三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鸿儒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周褒姒 天生丽质本情长,因遇痴迷转作殃。
不笑只缘忧世道,无辜偏选入宫墙。 声传缯帛原臣佞,烽举骊山乃帝狂。
继后几经移国祚,倾危岂尽属红妆。 屈原的楚辞天问里有: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 还有【诗经·雅 瞻昂】 瞻昂昊天, 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 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 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 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 靡不夷瘳。 人有土田, 女反有之。
人有民人 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 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 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 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 维厉之阶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 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 谮始竟背。 岂曰不极 伊胡为慝! 如贾三倍, 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 休其蚕织 。
天何以刺? 何神不富? 舍尔介狄 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 威仪不类 人之云亡, 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 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 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 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 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 维其深矣。 心之忧矣 宁自今矣。
不自我先, 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 无不克巩。 无忝皇祖 式救尔后。
【品评】 这首诗写周幽王昏愦腐朽,宠爱褒姒,以致被她专权,任用奸人,迫害贤才,终于招来了国家大乱。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西周末年的黑暗政治,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严重斗争。
诗人是位宗室贵族,他对国家危亡和本阶级内部的争夺忧心忡忡,希望周王挽回局势,救救后代。此诗直斥褒姒 “ 为枭为鸱 ” ,是“ 长舌妇 ” ,毫无顾忌,大约作于东周建国初。
全诗七章。首章说老天爷降下灾祸,国不安宁,士人严重地受到苛政的危害;次章说下层贵族的土地、奴隶被当权者夺取;第三章说国家的祸乱是由于褒姒干预朝政造成的;第四章承上申述妇人应从事蚕织,不应当过问国政;第五章指责周幽王作为不善,贤才受害,国家濒于危亡;第六章承上说天降下灾祸,自己忧愁万分;第七章希望继承者光复祖业,为子孙造福。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里千金笑也是用的周幽王千金买褒姒一笑的典故 还有红楼梦里有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也是用的此典。
2.关于《褒姒》的诗有哪些1.《天问》先秦 ·屈原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泛。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2.《咏史十一首》宋·李华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
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
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
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
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
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帝言翁甚善,见顾何不早。
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侧闻骊姬事,申生不自保。
暂出商山云,朅来趋洒扫。东宫成羽翼,楚舞伤怀抱。
后代无其人,戾园满秋草。日照昆仑上,羽人披羽衣。
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
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
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文侯耽郑卫,一听一忘餐。
白雪燕姬舞,朱弦赵女弹。淫声流不返,慆荡日无端。
献岁受朝时,鸣钟宴百官。两床陈管磬,九奏殊未阑。
对此唯恐卧,更能整衣冠。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
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曹伯任公孙,国亡身不存。
社宫久芜没,白雁犹飞翻。勿言君臣合,可以济黎元。
为蜀谅不易,如曹难复论。六国韩最弱,末年尤畏秦。
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利物可分社,原情堪灭身。
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沂水春可涉,泮宫映杨叶。
丽色异人间,珊珊摇佩环。展禽恒独处,深巷生禾黍。
城上飞海云,城中暗春雨。适来鸣佩者,复是谁家女。
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电影开莲脸,雷声飞蕙心。
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归径虽可寻,天阴光景促。
怜君贞且独,愿许君家宿。徒劳惜衾枕,了不顾双蛾。
艳质诚可重,淫风如礼何。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陀。
3.《飞燕篇》 唐 ·王翰孝成皇帝本娇奢,行幸平阳公主家。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歌舞向来人不贵,一旦逢君感君意。君心见赏不见忘,姊妹双飞入紫房。
紫房彩女不得见,专荣固宠昭阳殿。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
日夕风传歌舞声,只扰长信忧人情。长信忧人气欲绝,君王歌吹终不歇。
朝弄琼箫下彩云,夜踏金梯上明月。明月薄蚀阳精昏,娇妒倾城惑至尊。
已见白虹横紫极,复闻飞燕啄皇孙。皇孙不死燕啄折,女弟一朝如火绝。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灭。古来贤圣叹狐裘,一国荒淫万国羞。
安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4.《薄媚》宋·董颖飞云驶。
香车故国难回睇。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
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
愿勿容其至。周亡褒姒。
商倾妲己。 吴王却嫌胥逆耳。
才经眼、便深恩爱。东风暗绽娇蕊。
彩鸾翻妒伊。得取次、于飞共戏。
金屋看承,他宫尽废。5.《婕妤怨》唐·郑鏦南国承欢日,东方候晓时。
那能妒褒姒,只爱笑唐儿。宝叶随云髻,珠丝锻履綦。
不知飞燕意,何事苦相疑。6.《述婚诗》汉·秦嘉纷彼婚姻。
祸福之由。卫女兴齐。
褒姒灭周。战战竞竞。
惧德不仇。神启其吉。
果获令攸。我之爱矣。
荷天之休。
3.关于妹喜、妲己、褒姒的古诗词《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失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秦楼月 ----妲己 (满雪莹)
情丝截,不愿回忆伤心切,伤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梦魇打出同心结,心中血泪不停泻,不停泻,酒池之外,枯风残月
《国语·晋语一》,“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列女传》:“末喜者,夏桀之妃也。美于色,薄于德,乱孽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颂曰:末喜配桀,维乱骄扬。”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妺喜于膝上。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里千金笑也是用的周幽王千金买褒姒一笑的典故。
还有红楼梦里有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也是用的此典。
给分吧。
4.关于《褒姒》的诗有哪些1.《天问》先秦 ·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泛。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2.《咏史十一首》宋·李华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
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
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
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
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
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帝言翁甚善,见顾何不早。
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侧闻骊姬事,申生不自保。
暂出商山云,朅来趋洒扫。东宫成羽翼,楚舞伤怀抱。
后代无其人,戾园满秋草。日照昆仑上,羽人披羽衣。
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
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
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文侯耽郑卫,一听一忘餐。
白雪燕姬舞,朱弦赵女弹。淫声流不返,慆荡日无端。
献岁受朝时,鸣钟宴百官。两床陈管磬,九奏殊未阑。
对此唯恐卧,更能整衣冠。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
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曹伯任公孙,国亡身不存。
社宫久芜没,白雁犹飞翻。勿言君臣合,可以济黎元。
为蜀谅不易,如曹难复论。六国韩最弱,末年尤畏秦。
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利物可分社,原情堪灭身。
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沂水春可涉,泮宫映杨叶。
丽色异人间,珊珊摇佩环。展禽恒独处,深巷生禾黍。
城上飞海云,城中暗春雨。适来鸣佩者,复是谁家女。
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电影开莲脸,雷声飞蕙心。
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归径虽可寻,天阴光景促。
怜君贞且独,愿许君家宿。徒劳惜衾枕,了不顾双蛾。
艳质诚可重,淫风如礼何。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陀。
3.《飞燕篇》 唐 ·王翰 孝成皇帝本娇奢,行幸平阳公主家。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歌舞向来人不贵,一旦逢君感君意。君心见赏不见忘,姊妹双飞入紫房。
紫房彩女不得见,专荣固宠昭阳殿。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
日夕风传歌舞声,只扰长信忧人情。长信忧人气欲绝,君王歌吹终不歇。
朝弄琼箫下彩云,夜踏金梯上明月。明月薄蚀阳精昏,娇妒倾城惑至尊。
已见白虹横紫极,复闻飞燕啄皇孙。皇孙不死燕啄折,女弟一朝如火绝。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灭。古来贤圣叹狐裘,一国荒淫万国羞。
安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 4.《薄媚》宋·董颖 飞云驶。
香车故国难回睇。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
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
愿勿容其至。周亡褒姒。
商倾妲己。 吴王却嫌胥逆耳。
才经眼、便深恩爱。东风暗绽娇蕊。
彩鸾翻妒伊。得取次、于飞共戏。
金屋看承,他宫尽废。 5.《婕妤怨》唐·郑鏦 南国承欢日,东方候晓时。
那能妒褒姒,只爱笑唐儿。 宝叶随云髻,珠丝锻履綦。
不知飞燕意,何事苦相疑。 6.《述婚诗》汉·秦嘉 纷彼婚姻。
祸福之由。 卫女兴齐。
褒姒灭周。 战战竞竞。
惧德不仇。 神启其吉。
果获令攸。 我之爱矣。
荷天之休。
5.哪里有描写褒姒的古文或是与之相关的褒姒正史出自于《史记》史记卷004 周本纪第四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 曪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龙而漦在,椟而去之。 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 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妖子⒀出于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礶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 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6.袁枚的诗句 明月 诗句1、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关于明月的:
《随园诗话》 袁枚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2、《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3、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为“性灵派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失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秦楼月 ----妲己 (满雪莹)
情丝截,不愿回忆伤心切,伤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梦魇打出同心结,心中血泪不停泻,不停泻,酒池之外,枯风残月
《国语·晋语一》,“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列女传》:“末喜者,夏桀之妃也。美于色,薄于德,乱孽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颂曰:末喜配桀,维乱骄扬。”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妺喜于膝上。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里千金笑也是用的周幽王千金买褒姒一笑的典故。
还有红楼梦里有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也是用的此典。
给分吧。
2.寻找关于妺喜,妲己还有褒姒的古诗词爱诗词 给你个诗词搜索的网站 很不错的哦 绝对实用 搜搜试试啊
荐几首……不能说是喜欢的: 皆为愤怒 红颜祸水 之作 本人觉得有欠公道
-------------------------------------------------------
读史 王冕
耿耿青灯照青史,坐看兴废眼前来。
亡秦未必非胡亥,灭赵终然是郭开。
三国英雄由将相,六朝人物只婴孩。
商之孙子宁无论,/妲己\端端是祸胎。
西施 苏拯
吴王从骄佚,天产西施出。
岂徒伐一人,所希救群物。
良由上天意,恶盈戒奢侈。
不独破吴国,不独生越水。
在周名/褒姒\,在纣名/妲己\。
变化本多涂,生杀亦如此。
君王政不修,立地生西子。
3.哪里有描写褒姒的古文或是与之相关的褒姒正史出自于《史记》史记卷004 周本纪第四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
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 曪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龙而漦在,椟而去之。
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
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
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
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弧箕服,实亡周国。”
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 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妖子⒀出于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礶于褒。
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
当幽王三年, 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
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4.关于古代女子莞尔一笑的诗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的长恨歌
5.写关于苏妲己的古诗1.外戚世家序两汉:司马迁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
2.雪谗诗赠友人 唐代:李白
天未丧文,其如余何。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
职此之由。汉祖吕氏,食其在傍。秦皇太后,毐亦淫荒。
3.西施 唐代:苏拯
吴王从骄佚,天产西施出。岂徒伐一人,所希救群物。
良由上天意,恶盈戒奢侈。不独破吴国,不独生越水。
在周名褒姒,在纣名妲己。变化本多涂,生杀亦如此。
君王政不修,立地生西子。
4.薄媚 宋代:董颖
飞云驶。香车故国难回睇。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愿勿容其至。周亡褒姒。商倾妲己。
吴王却嫌胥逆耳。才经眼、便深恩爱。东风暗绽娇蕊。彩鸾翻妒伊。得取次、于飞共戏。金屋看承,他宫尽废。
5.杂剧·温太真玉镜台 元代:关汉卿
藕丝翡翠裙,玉腻蝤蛴颈;妲己空破国,西子枉倾城。天上飞琼,散下风流病。若是寝正浓,梦乍醒,且休问斜月残灯,直睡到东窗口影。
褒姒
天生丽质本情长,因遇痴迷转作殃。
不笑只缘忧世道,无辜偏选入宫墙。
声传缯帛原臣佞,烽举骊山乃帝狂。
继后几经移国祚,倾危岂尽属红妆。
屈原的楚辞天问里有: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
还有【诗经·雅 瞻昂】
瞻昂昊天, 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
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 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 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
靡不夷瘳。
人有土田, 女反有之。人有民人
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 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 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
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 维厉之阶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
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 谮始竟背。 岂曰不极
伊胡为慝! 如贾三倍, 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 休其蚕织 。
天何以刺? 何神不富? 舍尔介狄
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 威仪不类
人之云亡, 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 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
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 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 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 维其深矣。 心之忧矣
宁自今矣。 不自我先, 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 无不克巩。 无忝皇祖
式救尔后。
【品评】
这首诗写周幽王昏愦腐朽,宠爱褒姒,以致被她专权,任用奸人,迫害贤才,终于招来了国家大乱。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西周末年的黑暗政治,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严重斗争。诗人是位宗室贵族,他对国家危亡和本阶级内部的争夺忧心忡忡,希望周王挽回局势,救救后代。此诗直斥褒姒 “ 为枭为鸱 ” ,是 “ 长舌妇 ” ,毫无顾忌,大约作于东周建国初。
全诗七章。首章说老天爷降下灾祸,国不安宁,士人严重地受到苛政的危害;次章说下层贵族的土地、奴隶被当权者夺取;第三章说国家的祸乱是由于褒姒干预朝政造成的;第四章承上申述妇人应从事蚕织,不应当过问国政;第五章指责周幽王作为不善,贤才受害,国家濒于危亡;第六章承上说天降下灾祸,自己忧愁万分;第七章希望继承者光复祖业,为子孙造福。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里千金笑也是用的周幽王千金买褒姒一笑的典故
还有红楼梦里有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也是用的此典
2.关于褒姒的诗褒姒 天生丽质本情长,因遇痴迷转作殃。
不笑只缘忧世道,无辜偏选入宫墙。 声传缯帛原臣佞,烽举骊山乃帝狂。
继后几经移国祚,倾危岂尽属红妆。 屈原的楚辞天问里有: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 还有【诗经·雅 瞻昂】 瞻昂昊天, 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 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 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 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 靡不夷瘳。 人有土田, 女反有之。
人有民人 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 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 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 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 维厉之阶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 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 谮始竟背。 岂曰不极 伊胡为慝! 如贾三倍, 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 休其蚕织 。
天何以刺? 何神不富? 舍尔介狄 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 威仪不类 人之云亡, 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 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 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 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 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 维其深矣。 心之忧矣 宁自今矣。
不自我先, 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 无不克巩。 无忝皇祖 式救尔后。
【品评】 这首诗写周幽王昏愦腐朽,宠爱褒姒,以致被她专权,任用奸人,迫害贤才,终于招来了国家大乱。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西周末年的黑暗政治,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严重斗争。
诗人是位宗室贵族,他对国家危亡和本阶级内部的争夺忧心忡忡,希望周王挽回局势,救救后代。此诗直斥褒姒 “ 为枭为鸱 ” ,是“ 长舌妇 ” ,毫无顾忌,大约作于东周建国初。
全诗七章。首章说老天爷降下灾祸,国不安宁,士人严重地受到苛政的危害;次章说下层贵族的土地、奴隶被当权者夺取;第三章说国家的祸乱是由于褒姒干预朝政造成的;第四章承上申述妇人应从事蚕织,不应当过问国政;第五章指责周幽王作为不善,贤才受害,国家濒于危亡;第六章承上说天降下灾祸,自己忧愁万分;第七章希望继承者光复祖业,为子孙造福。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里千金笑也是用的周幽王千金买褒姒一笑的典故 还有红楼梦里有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也是用的此典。
3.关于《褒姒》的诗有哪些1.《天问》先秦 ·屈原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泛。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2.《咏史十一首》宋·李华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
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
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
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
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
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帝言翁甚善,见顾何不早。
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侧闻骊姬事,申生不自保。
暂出商山云,朅来趋洒扫。东宫成羽翼,楚舞伤怀抱。
后代无其人,戾园满秋草。日照昆仑上,羽人披羽衣。
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
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
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文侯耽郑卫,一听一忘餐。
白雪燕姬舞,朱弦赵女弹。淫声流不返,慆荡日无端。
献岁受朝时,鸣钟宴百官。两床陈管磬,九奏殊未阑。
对此唯恐卧,更能整衣冠。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
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曹伯任公孙,国亡身不存。
社宫久芜没,白雁犹飞翻。勿言君臣合,可以济黎元。
为蜀谅不易,如曹难复论。六国韩最弱,末年尤畏秦。
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利物可分社,原情堪灭身。
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沂水春可涉,泮宫映杨叶。
丽色异人间,珊珊摇佩环。展禽恒独处,深巷生禾黍。
城上飞海云,城中暗春雨。适来鸣佩者,复是谁家女。
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电影开莲脸,雷声飞蕙心。
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归径虽可寻,天阴光景促。
怜君贞且独,愿许君家宿。徒劳惜衾枕,了不顾双蛾。
艳质诚可重,淫风如礼何。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陀。
3.《飞燕篇》 唐 ·王翰孝成皇帝本娇奢,行幸平阳公主家。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歌舞向来人不贵,一旦逢君感君意。君心见赏不见忘,姊妹双飞入紫房。
紫房彩女不得见,专荣固宠昭阳殿。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
日夕风传歌舞声,只扰长信忧人情。长信忧人气欲绝,君王歌吹终不歇。
朝弄琼箫下彩云,夜踏金梯上明月。明月薄蚀阳精昏,娇妒倾城惑至尊。
已见白虹横紫极,复闻飞燕啄皇孙。皇孙不死燕啄折,女弟一朝如火绝。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灭。古来贤圣叹狐裘,一国荒淫万国羞。
安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4.《薄媚》宋·董颖飞云驶。
香车故国难回睇。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
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
愿勿容其至。周亡褒姒。
商倾妲己。 吴王却嫌胥逆耳。
才经眼、便深恩爱。东风暗绽娇蕊。
彩鸾翻妒伊。得取次、于飞共戏。
金屋看承,他宫尽废。5.《婕妤怨》唐·郑鏦南国承欢日,东方候晓时。
那能妒褒姒,只爱笑唐儿。宝叶随云髻,珠丝锻履綦。
不知飞燕意,何事苦相疑。6.《述婚诗》汉·秦嘉纷彼婚姻。
祸福之由。卫女兴齐。
褒姒灭周。战战竞竞。
惧德不仇。神启其吉。
果获令攸。我之爱矣。
荷天之休。
4.关于妹喜、妲己、褒姒的古诗词《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失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秦楼月 ----妲己 (满雪莹)
情丝截,不愿回忆伤心切,伤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梦魇打出同心结,心中血泪不停泻,不停泻,酒池之外,枯风残月
《国语·晋语一》,“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列女传》:“末喜者,夏桀之妃也。美于色,薄于德,乱孽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颂曰:末喜配桀,维乱骄扬。”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妺喜于膝上。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里千金笑也是用的周幽王千金买褒姒一笑的典故。
还有红楼梦里有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也是用的此典。
给分吧。
5.寻找关于妺喜,妲己还有褒姒的古诗词爱诗词 给你个诗词搜索的网站 很不错的哦 绝对实用 搜搜试试啊
荐几首……不能说是喜欢的: 皆为愤怒 红颜祸水 之作 本人觉得有欠公道
-------------------------------------------------------
读史 王冕
耿耿青灯照青史,坐看兴废眼前来。
亡秦未必非胡亥,灭赵终然是郭开。
三国英雄由将相,六朝人物只婴孩。
商之孙子宁无论,/妲己\端端是祸胎。
西施 苏拯
吴王从骄佚,天产西施出。
岂徒伐一人,所希救群物。
良由上天意,恶盈戒奢侈。
不独破吴国,不独生越水。
在周名/褒姒\,在纣名/妲己\。
变化本多涂,生杀亦如此。
君王政不修,立地生西子。
1、西瓜最爱炎热的地方。
2、菠萝的头上戴着皇冠。
3、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 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4、葡萄成熟了,挂在枝头就像一个个乌溜溜的大眼睛。
5、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6、秋天的高粱,如一群亭亭玉立的姑娘,在风中摇曳着曼妙的身姿,低着那涨红的脸不时地眺望下远方,似是等着远归的情人。
7、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 微笑。
8、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 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9、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10、瞧,秋姑娘来到田野里,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白牙;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地懂礼貌,弯着腰迎接那久别的”故友“——秋姑娘;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见了秋姑娘,还不好意思呢,脸都涨得红红的。
11、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2、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3、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14、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15、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6、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dì
<名>
(会意。从女,弟声。古代剥削阶级的妇女出嫁时随嫁的女子)
古代姐妹共嫁一夫,幼为娣,长为姒 [younger wife in ancient polygamy]
娣姒妇者,弟长也。——《仪礼·丧服子夏传》
又如:娣姒(妯娌)娣侄(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从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
古代诸妾中的年幼者 [younger concubine]
娣,女弟也。——《说文》
女子同出谓后生内娣。——《尔雅·释亲》
诸娣从之。——《诗·大雅·韩奕》。释文:“妻之女弟为娣。”
众媵侄娣之多。——《诗·召南·鹊巢传》
又如:娣姒(古女同夫诸妾互称,年长的为姒,年幼的为娣)
姐姐对妹妹的称呼 [younger sister]
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慧德。——《红楼梦》
妇人对丈夫的弟媳的称呼 [wife of younger brother of a woman's hus-band]。如:娣妇(兄妻称弟妻)
娣
dì
ㄉㄧˋ
古代称丈夫的弟妇:~姒(妯娌)。
古代姐姐称妹妹。
郑码:ZMUY,U:5A23,GBK:E6B7
笔画数:10,部首:女,笔顺编号:5314351523
五笔码:vuxt
姒姒
sì
(1)
(形声。从女,以声。本义:古代兄弟之妻年长者)
(2)
同本义。古以兄妻为姒,弟妻为娣相谓亦曰姒。弟妻称兄妻为姒 [wife of husband's elder brother]
娣妇谓长妇为姒妇。――《尔雅·释亲》
吾不以妾为姒。――《左传·成公十一年》。注:“昆弟之妻,相谓为姒。”
少妇谓长妇曰姒,言其先来已所当法似也。――《释名·释亲属》
(3)
又如:姒娣(妯娌)姒妇(古代弟之妻称兄之妻为姒妇)
(4)
古代同夫诸妾称长者曰姒,幼者曰娣 [(of sisters who married same husband) the elder one]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尔雅·释亲》。郭璞注:“同出,谓俱嫁事一夫。”
(5)
古时称姊为姒 [elder sister]
鲁公乘姒者,鲁公乘子皮之姒也。――汉·刘向《列女传》
(6)
姓
姒
sì ㄙˋ
(1)
古代称丈夫的嫂子或年长之妾:娣~(a.妯娌,兄妻为“姒”,弟妻为“娣”;b.同夫诸妾,年长者为“姒”,年少者为“娣”)。
(2)
古代称姐姐。
(3)
姓。
郑码:ZMZO,U:59D2,GBK:E6A6
笔画数:7,部首:女.
嫱嫱
嫱
qiáng
<名>
(形声。从女,墙省声。本义:古代宫廷里地位次于妃的女官) 同本义 [lady-in-waiting]
宿有妃嫱嫔御焉。——《左传·哀公元年》
备嫔嫱焉。——《国语·晋语》。注:“妇官也。”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嫱媛(姬妾)嫱施(古美女王嫱、西施的并称)
嫱
(嫱)
qiáng
ㄑㄧㄤˊ
古代宫廷里的女官名。妃、嫱的地位高于嫔、御。
郑码:ZMJJ,U:5AF1,GBK:E6CD
笔画数:14,部首:女,笔顺编号:53112431252511
最初帝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的大水淹没了怀山和襄陵,天下人民深受痛苦。尧就寻求能治理洪水的人,群臣和四岳都说鲧可以治水。尧说:“鲧,背信弃义使种族毁灭,不能任用。”四岳说:“就目前看来没有谁能比鲧贤能的,请帝尧试一试吧。”于是尧就听了四岳的话,让鲧去治水,经过九年,而洪水不能治理,鲧没有什么功劳,于是帝尧重新寻找贤能的人,便得到了舜。舜登基被任用,履行天子的命令,到四处巡狩。巡查鲧治水的情况,发现没有功劳,于是在羽山诛杀鲧。天下人都认为舜杀鲧是对的。于是舜推荐鲧的儿子禹,让他继续完成父亲鲧治水的使命。
尧帝去世,帝舜对四岳说:“有能宣扬尧功德的让他做官?”都说:“伯禹可以当司空,宣扬尧的功德。”舜说:“哦,好!”命令禹说:“你去治理洪水,只要尽力就行。”禹叩拜稽首,让位于契、后稷、皋陶。舜说:“你可前往并同他们一起做事。”
禹为人处世恪尽职守,勤勉;品德端正,仁义而有诚信,说话有信用;以声为音律,以身作则,都从自身做起,浩浩荡荡,做为纲纪。
禹于是便和益、后稷奉了帝舜的命令;命令诸侯百姓平民堆土,在山上做表记来歌功颂德,确定高山大川。禹感伤自己的父亲鲧治水没能成功,而被诛杀,于是便尽力治水茶饭不思,在外十三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进入。穿一般的衣服,虔诚的礼拜鬼神。凿井使水在地下流动。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上行走乘船,在泥里行走乘橇,在山上行走乘桥。身边左边使用的人都可以做为人民的准绳,身边右边使用的人都可以立为规矩,行动符合四时节气,来开辟九州,疏通九道,蓄水九泽,度量九山。命令益给予人民庶稻,让他们耕种在湿地。命令后稷给予难以得到粮食的人民庶谷。粮食缺少的地方,调给丰收富足地方的进行调配,以使各诸侯均等。禹于是根据土地的适宜情况决定朝贡的标准,以及山川的便利。
禹的行政从冀州开始。
冀州:尧帝首都也就是载和壶口这个地方,治理梁山和岐山,已经治理了太原,至达到岳阳;在覃怀宣扬功德,遍及衡水和障河;土地是富饶的田壤,上交第一的赋税,种中等的田地,常山卫水都顺从归附,大陆也有所作为,鸟夷这些地方都臣服,凡用武的地方,取河边的石头投入大海。到达济河和青州;九河都已疏通,雷夏已成河泽,雍水、沮山连在一起,采桑养蚕,于是人民便能住在丘山。土地是黑色并且很肥沃,草木丰茂;田地第五等,赋税正直,旅行政策十三年;拿漆丝做贡献,奉送织巾做为贡品;浮舟在济水,漯河,连通济河。从海岱到青州;堣夷已经收回,淮水淄水已疏通通路;那里的土壤,高高的隆起,海滨广阔,东西田地肥沃,这里的田地是第三等的,上交的赋税是第四;木桩细葛和海里的各类鱼及海中的物品,做贡品,岱山的丝、枲、铅、松、怪石都用作贡品,在莱夷这个地方放牧,用篚丝养蚕,飘浮在汶水连通济水。
从海岱到淮水徐州;淮水、沂水得到治理,蒙山、羽山可以耕种;大野成了水停留的地方,东原的水已平息;那里的土聚集了起来,草木渐渐长的茂盛起来,那里的田地第二等好,上交第五的赋税;用五方的土地来贡奉,羽山中的雉也就是夏狄,峄阳山中的生桐,泗水的磬,淮夷中的虫和鱼,用素服麻衣。乘船飘浮在淮水泗河;连通河道水。
从淮海到扬州;彭蠡成了水停留的地方,鸿雁停留在这里,三江(松江、钱唐江、浦阳江)已汇入大海,雷泽已平定。竹箭生长出来了麻草,草木发芽,树木茂盛,这里的土地丰饶,田地是第九等的,上交的赋税是第七等的,杂物上交第六等,以金银铜作贡礼,还有瑶、琨竹箭和锦丝织成的布匹,用橘子和柚子朝贡;沿着江河、直达淮水和泗水。
从荆州到衡阳;江水、汉水从这里流过进入大海。九江按地势遍布,沱江、涔水得到引导,云梦的土地和梦本的土壤得到治理;这里的土地湿润肥沃,田地是第八等的,上交的赋税是第三等的,进贡羽、旄、齿、革,金、银、铜,杶、干、栝、柏,将砺、砥、砮、丹作为朝贡的东西,用茅做衣服,布匹,用玄色进行纺织染色,将大龟赏赐给九江,乘船在江、沱、涔水、汉水,经过洛水到达南河。
荆河以及豫州;伊水、洛水、瀍、涧水都汇入江河,荥泽已成了水汇聚的地方,疏通荷泽遍及明都(泽水名);这里的土壤;土地疏松;田地第四,交赋税第二,交杂税第一,朝贡漆、丝、絺、纻,用纤丝制衣,用玉石朝贡;乘船在洛水到达江河。
从华阳黑水以及梁州;汶水、嶓冢山的水已疏通,沱江、涔水已疏通,蔡山和蒙山已得到平息,和夷的水已消退;这里的土地青黑色;田是第七等的,交赋税第八,杂税生产上交是第七,朝贡璆、铁、银、镂、砮、磬这些东西,治理西倾山和因桓的水,乘船在潜水,通于沔水,进入渭水,最终流入江河。也一样得到治理;荆州、岐山得到治理,终南山、敦物山以及鸟鼠山;在厚隰建立都城;三苍山得到安定,三甾的族人恢复秩序;这里是黄色的土壤,田地是第一等的,交赋税第六,贡奉、琳、琅玕,乘船遍及积石山,达到龙门西河边,交会于渭水,在昆仑山、析支山,渠搜山织布纺皮,西边实现安定的局面。
开辟九座大山;从汧水开始到荆山,穿过黄河;从壶口山、雷首山到达太岳山;从砥柱山、析城山到达王屋山,太行山,常山以及东海边的碣石;西倾山、朱圉、鸟鼠山到达太华山;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遍及负尾山;疏通道嶓山,达到荆山,内方山到达大别山,汶山的南边以及衡山,渡过九江,最后到达傅阳山。
疏通九条大川:弱水疏导到合黎,徐波流进流沙河,疏导黑水,到达三危山,流入南海,开道河积山,使水到达龙门,南边到华阴县,东边到砥柱山,再向东到达县,再经过浠洛汭,到达大邳山,北边到降水经过大陆,向北汇聚成九条河,最后归为一起,共同流入大海。嶓冢山和汉道的水都向东汇聚流入汉水,包括东边苍浪的洪水,经过三澨,进入大别山,向南汇入黄河,向东汇入彭蠡大泽,东边是北江,再向东进入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这个地方,再向东分流相汇,东边也汇在一起,流入大海。取道沇水,向东流入济水,进入黄河,激荡的水流进荥泽,向东流经陶丘北边,再向东到达荷泽,再向东北流入汶水,继续向东北流最后进入大海。疏通淮河水在桐柏山,向东汇入泗水、沂水,再向东流入大海。疏通渭水在鸟鼠山,向东引导进入津水,再向东北汇入泾水,继续向东流入漆水、沮水,汇入黄河。疏通洛水在熊耳山,向北引导汇入涧水、洛水,再向东交汇于洛阳南边,向东北流入黄河。
于是九州的居所得到安定,四方各处都可居住,九州名山都可以用来雕刻和祭祀,九州的山川都得到疏通,九州的水泽都已平静,四方之海都汇聚在一起。六府(金、木、水、火、土、谷)得到修养,土地得以显现可以耕种,都按时交赋税,不同土质的田壤都能交赋税。将九州赏赐给他们做姓氏,“以敬重天子的品德品行,不违背天子的政令。”
命令天子所在地以外五百里属于天子的田地,叫做甸服,靠近百里以内的田地交税金,靠近三百里之内的田地交税秸服(收割的去掉禾穗的庄稼),靠近四百里之内的地方交税粟,五百里的交税米。距离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侯服;百里以内的听我做事,二百朝左的任国事(替王做事),三百里的为王者斥侯。侯服在向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绥服;三百里的按照王的文教行事,二百里的叫奋武卫。绥服在向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要服;三百里遵守平常的教导,二百里遵守王的刑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荒服;三百里的居民礼仪自由,二百里的流行居住在城郭的地方。
东边到达大海,西边到达流沙,遍及北方、南方,品德教化遍布四海之内。于是帝尧赏赐给禹水色的美玉,将禹的功劳公告天下。天下于是得到太平和治理。
皋陶做为士官来治理人民。帝舜掌朝廷,禹、伯夷、皋陶在舜帝面前相谈。皋陶讲述他的谋略说:“诚信是根本的道德标准,谋略做为辅佐附和。”禹说:“这样,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皋陶说:“对!谨慎修养自身,认真思考,尊重九族宗亲,以众人的贤明做为辅佐,由此政见可以遍及远处和近处。”禹拜首称赞说真是良言,说:“对,好。”皋陶说:“对,关键在于关注人民的疾苦,在于安抚百姓。”禹说:“是,应该是这样的,唯独做帝位的人难以做到呀。知人善任则智慧,能以官职授给人;能够安抚人民,使人民得到恩惠,怎么会在忧虑呢,怎么会在迁罪苗裔呢,怎么会怕巧言令色的奸佞小人呢?”皋陶说:“对,是!本应该显示品行,发扬九种品德,举止谈吐显出高尚的品德。”在进言说:“说到为人做事,一定要性格宽宏而严肃,和柔而能任事,宏厚而恭敬,治理而能尊敬,柔顺而刚毅,正直而温和,俭简而廉明,刚烈而充实,强捍而有义气,彰显平常的事,大吉大利。每日宣扬三次品德,早晚都显得有品味。白天宣扬六德以治理政事,在国内诚信做事。普施善行,具备九德的人都能任事,让具有德道和贤能的人才都当官,百官恭敬谨慎。不要教导人做邪淫的事。不是品行好的人不能让他做官,要不然天下就大乱了。上天讨伐有罪的人,可以使用五刑。我说的这些都可以实行。”皋陶说:“我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怎敢得到称赞。”
帝舜对禹说:“你也可以畅所欲言。”禹叩拜说:“是,我要说!我曾经每日孜孜不倦勤勉努力。”皋陶问难禹说:“怎么样的勤勉努力呢?”禹说:“洪水滔滔,浩浩荡荡淹没了襄山,天下百姓都畏惧大水。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中行走乘橇,在山路上行走乘木桥。和益教百姓种植稻谷。疏导九川进入大海,疏通山沟中的水汇聚到大川。和稷教百姓均分得到的粮食。粮食少的,调配富足地方的补给不足之处,迁居。天下百姓才安定,全国才得到治理。”皋陶说:“哦,这才是最高的美德呀!”
禹说:“是,帝主!在位时应该处处谨慎,安定的局面才能实现。贤明的品德,天下人都敬重听从号召。以清平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上天的安排。上天也就会更加眷恋照顾君主。”舜帝说:“是,对,所言极是!大臣可以做我左右的股肱和耳目。我想使人民在我左右支持我,你来辅佐我。我想效仿古人观天象,观日月星辰之象,制作各种文书,服装等,你使我显得更加贤能和开明。我想听六律,五声和八音,从忽音开始,宣扬教导仁、义、礼、智、信五德,你让我来听。我想让位,你却阻拦不同意。你并不是表面阿谀奉承,而背后讲人坏话。而是尊敬辅佐四位大臣。许多大臣喜欢进谗言诬陷忠臣,你用品德使这些事情得到澄清分明。”禹说:“不敢,帝主如果不贤明,那么所用的人也必定是贤愚并在,优劣共流了。”舜帝说:“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是秉承放荡的嗜好。和宾朋在家里过淫奢的生活。采用这种绝世未有的作为。你不能像他那样。”禹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儿。癸甲年,生儿子启,我不把他带在身边,我不照顾他关怀他,我所以能取得治水的成功。用五服之地做为辅佐,达到五千里的地方,有十二个州县,外边延伸到四海之地,最后确立五个诸侯首领,都取得了很大的功劳。三苗这样的元凶,不让他做官,帝主你以为怎么样。”舜帝说:“宣扬我的品德号召,这些都是你的功劳。”
皋陶于是很敬重禹的功德,让天下万民都来敬仰禹的功德。不听从的人,用刑罚来惩伐他们。舜帝的品德得以在天下宣扬。
于是夔开始欢庆,祖父辈都过来,王后都谦让对待,百鸟群兽姗姗起舞,演奏《萧韶》九遍,凤凰来朝拜,百兽跟着起舞,百官十分和谐。舜帝用这种景象做了首歌唱到:“奉上天的命令,符合天时地利。”于是歌颂到:“股肱大臣多么欢喜呀,首领们开始起舞,百官多么欢喜!”皋陶拜手稽首说到:“歌颂使群臣感觉到帝要戒除的事情,这是高官显爵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小心谨慎恭敬地做官!”于是进一步上言说:“当君主的开明,股肱之臣尽心竭力,任何事情都能做的很好!”舜又歌唱:“君主和大臣之间不拘小节,股肱大臣就会变得懒惰,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禹帝拜首说:“是的,真是可以好好称颂的事。”于是天下都敬重禹并且传唱他创作的歌乐,认为他是山川的君主。帝舜推荐禹作天子,做为继承人。十七年后帝舜去世。三年服丧完毕后,禹在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拜禹。禹于是才继承天子的位,面南拥有天下。国号叫夏后,姓姒氏。
帝禹得到拥戴,最重要的是皋陶推荐他,禹想将天下授给皋陶,然而不久皋陶就去世了。于是封皋陶的后人到英地以及六国之县。有的封在许国。此后推荐益,担任皋陶的职位。
十年后,帝禹向东边巡狩,到会稽后去世。将天下传给益。三年服丧结束后,益将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而自己却隐居到箕山的阳城。禹的儿子启很贤明,天下的人都归属他。等到禹帝去世,虽然将帝位传给益,但是益辅佐禹的儿子时间很短,天下的人还没能完全了解他的功德,所以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我们的君主就是帝禹的儿子。”于是启就继承天子的位置,这就是夏后帝启。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儿。
有扈氏不服启的统治,启就讨伐他。在甘地决战。将要作战,写下《甘誓》,于是召集六军的统领将战事说清楚。启说:“唉!六位统军的将领,我警告你们!有扈氏用威言侮辱天子的行政,践踏天、地、人三道,上天让我来剿灭他,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实行上天的讨伐。左车攻击左边,右车攻击右边,我和你们有共同的命运。如果不实行仁义的政策,我和你们将受到同样的遭遇。有功的,赏赐神庙之前;不用功的,将在宗祠前受到惩罚,不仅是惩罚自身还会牵连到儿孙。”于是剿灭了有扈氏。天下都来朝拜。
夏后帝启去世后,儿子帝太康继位。帝太康不理朝政被后羿放逐,他的五个弟弟,居住在洛水,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去世后,弟弟中康继位,这就是帝中康。帝中康在位的时候羲氏、和氏沉湎于酒色,废天时乱甲乙。胤前去讨伐他们,作了《胤征》。
中康去世后,儿了帝相继位。帝相去世后,儿子少康继位。帝少康去世后,儿子帝予继位。帝予去世后,儿子帝槐继位。帝槐去世后,儿子帝芒继位。帝芒去世后,儿子帝泄继位。帝泄去世后,儿子帝不降继位。帝不降去世后,弟弟帝扃继位。帝扃去世后,儿子帝廑继位。帝廑去世后,帝商不降的儿子孔甲做君主,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继位,喜好鬼神之道,做出淫乱的事情。夏后氏的品德衰败,诸侯被叛他。天上降下两条龙,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食龙,没有得到养龙的高手。先前陶唐氏已经衰落,其后代中有刘累,曾经在豢龙氏那里学过豢养龙的本领,以后服侍孔甲。孔甲赐给他姓叫御龙氏,代替豕韦的封地。一条雌龙死了,夏后食了他。夏后已经食过龙了,还想再找另一条,刘累害怕不能实现,就迁家到鲁县。孔甲去世后,儿子帝皋继位。帝皋去世后,儿子帝发继位。帝发去世后,儿子帝履癸继位。这就是桀。帝桀在位的时候,自从孔甲以后各个诸侯大多都背叛了夏朝,桀不修品德而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不能忍受。曾经召汤并囚禁在夏台,后来释放了。汤发扬高尚的品德,诸侯都去朝拜汤,汤于是率兵讨伐夏桀。桀逃到鸣条这个地方,后被流放而死去。桀对身边的人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在夏台杀了汤,才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汤于是继任天子的位置,取代夏朝而拥有天下。汤封夏的后代。到周朝的时候被封到杞城。
1.《天问》先秦 ·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2.《咏史十一首》宋·李华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
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
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
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
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帝言翁甚善,见顾何不早。
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侧闻骊姬事,申生不自保。
暂出商山云,朅来趋洒扫。东宫成羽翼,楚舞伤怀抱。
后代无其人,戾园满秋草。
日照昆仑上,羽人披羽衣。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
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
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
文侯耽郑卫,一听一忘餐。白雪燕姬舞,朱弦赵女弹。
淫声流不返,慆荡日无端。献岁受朝时,鸣钟宴百官。
两床陈管磬,九奏殊未阑。对此唯恐卧,更能整衣冠。
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
曹伯任公孙,国亡身不存。社宫久芜没,白雁犹飞翻。
勿言君臣合,可以济黎元。为蜀谅不易,如曹难复论。
六国韩最弱,末年尤畏秦。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
利物可分社,原情堪灭身。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
沂水春可涉,泮宫映杨叶。丽色异人间,珊珊摇佩环。
展禽恒独处,深巷生禾黍。城上飞海云,城中暗春雨。
适来鸣佩者,复是谁家女。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
电影开莲脸,雷声飞蕙心。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
归径虽可寻,天阴光景促。怜君贞且独,愿许君家宿。
徒劳惜衾枕,了不顾双蛾。艳质诚可重,淫风如礼何。
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陀。
3.《飞燕篇》 唐 ·王翰
孝成皇帝本娇奢,行幸平阳公主家。可怜女儿三五许,
丰茸惜是一园花。歌舞向来人不贵,一旦逢君感君意。
君心见赏不见忘,姊妹双飞入紫房。紫房彩女不得见,
专荣固宠昭阳殿。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
日夕风传歌舞声,只扰长信忧人情。长信忧人气欲绝,
君王歌吹终不歇。朝弄琼箫下彩云,夜踏金梯上明月。
明月薄蚀阳精昏,娇妒倾城惑至尊。已见白虹横紫极,
复闻飞燕啄皇孙。皇孙不死燕啄折,女弟一朝如火绝。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灭。古来贤圣叹狐裘,
一国荒淫万国羞。安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
4.《薄媚》宋·董颖
飞云驶。香车故国难回睇。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愿勿容其至。周亡褒姒。商倾妲己。
吴王却嫌胥逆耳。才经眼、便深恩爱。东风暗绽娇蕊。彩鸾翻妒伊。得取次、于飞共戏。金屋看承,他宫尽废。
5.《婕妤怨》唐·郑鏦
南国承欢日,东方候晓时。那能妒褒姒,只爱笑唐儿。
宝叶随云髻,珠丝锻履綦。不知飞燕意,何事苦相疑。
6.《述婚诗》汉·秦嘉
纷彼婚姻。祸福之由。
卫女兴齐。褒姒灭周。
战战竞竞。惧德不仇。
神启其吉。果获令攸。
我之爱矣。荷天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