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拉墙筋一般钢筋大小是多少间距是多少
间距为500mm。
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6、7度时底部三分之一楼层,8度时底部二分之一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 设2φ6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 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
扩展资料:
砌体拉墙筋要求规定:
1、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钢筋选用首钢生产的φ25钢筋,钻头选用φ30的合金钢钻头。孔深大小15d(375mm),实际钻深400mm.钻孔时,钻头始终与柱面保持垂直。
2、植筋后,不允许在所植钢筋上焊接,如确实需要焊接时,焊点距离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渍的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防止焊接热量把混凝土烧炸,用于降温用)。
3、承台围堰必须牢固,确保在植筋期间不能有水流入承台范围,承台要保持干燥。如果不能保障承台干燥,那此方案不可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结筋
拉墙筋一般有几种,一种是在现浇的混凝土柱上,用植筋胶植入,在柱与柱之间砌筑墙体。一种是在墙角处设置,设置长度在03G101上可以查到。
10倍D与30倍D,是指钢筋的直径,比如10号圆钢,植入长度10倍D,10号圆钢直径1CM,那么植入墙体深度就应该为10CM。
一般拉墙筋设置为间距500mm一道,设置长度要看墙体高度而定。在规范上面都有说明
1米。
如果是多层切墙,在沿墙高度每50公分的位置必须要设置一个2φ6的拉结钢筋,还必须要和承重梁柱之间相连接,渗入墙体的钢筋不能低于1米。要是混凝凝土墙在也要在墙高度每50公分的位置设置一个2φ6的钢筋,入墙长度不能低于0.6米。
拉结钢筋设置的方式
1、预埋的设置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一次性把钢筋都全部预埋好,首先要在预埋柱内设置钢筋,等到混凝土成型后才可以拆模,最后把钢筋从柱子里找出来。但是这种做法很容易出现钢筋捆扎不牢固或在捣震过程中出现移位的情况,这样可能会导致钢筋滑落,对结构安全也是很大的隐患。
2、后置式的设置方式,就是先把钢筋和混凝土成型并拆模,再用预埋埋钢筋的方法施工,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凿筋产生的不利影响,还能避免钻孔对模板的破坏,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建筑墙体的变化和切底材料的尺寸来做准确的定位,才能避免钢筋出现漏放、偏放、错缝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把我的多年经验告诉你:1、框架柱或剪力墙上的拉结筋预埋不好做,后期化学植筋最方便,但有的地区不允许,因为质量无法保证;预埋钢板的办法一般木工不配合,固定不好后期需要剔凿;支模完成后模板打孔插筋最省事,但需要技术人员安排专人。2、构造柱顶部如何连接,当然是预埋钢板,后期焊接,有的监理或设计要求完成8字弯,因为构造柱不能影响框架受力。3、图集中表示的6盘圆钢筋90°弯钩向内,最好向外露出5mm,这样有利于主体验收,当然如果管理不好就成了献丑了。
2、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结构。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2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 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竖向一般每500高设一道拉结筋。也就是0.5米。水平方向一般是砌体均分就可以了。
在抗震地区,板底设有圈梁时,预制板应在板端每块板缝处设1Φ8的拉接钢筋,中间墙处钢筋每边伸入板中1000mm,端墙处伸入墙中并弯折。板跨大于4.8m的,还应在顺板跨方向靠墙边的第一块预制板的侧面,按1000mm的间距用1Φ8的钢筋拉接,一端通过板上伸入到第一、二块板间的板缝向下弯折,另一端伸入墙体内弯折。抗震等级7度及以下地区,上述拉接筋不必与圈梁拉接;8、9度地区,除设上述拉接筋外,还应在板下圈梁中预埋钢筋与上述拉接筋相连。
拉结筋是建筑工程中钢筋类型的一种,把它砌到墙的里面,摆在砖层当中起连接砌体防止开裂的作用。
拉结筋通常用直径6.5毫米细钢筋制成,多用在砖墙的L转角和T字转角处,每隔500毫米放一层,每层每125毫米宽度范围内放一根。长度按规范。在砌体留槎的时候必须按规定放置拉结筋。
植筋,又叫种筋,是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锁键握紧力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
化学法植筋是指在混凝土、墙体岩石等基材上钻孔,然后注入高强植筋胶,(注:高强建筑植筋胶大致分为注射式植筋胶和桶装式植筋胶两种)。在插入钢筋或型材,胶固化后将钢筋与基材粘接为一体,是加固补强行业较常用的一种建筑工程技术。
“植筋”技术是一项针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现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砌筑墙体拉墙筋的设置与做法具体采用《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结构施工图设计;
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有梁楼盖及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的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扩展资料:
1、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6、7度时底部三分之一楼层,8度时底部二分之一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2、在抗震地区,板底设有圈梁时,预制板应在板端每块板缝处设1Φ8的拉接钢筋,中间墙处钢筋每边伸入板中1000mm,端墙处伸入墙中并弯折。
板跨大于4.8m的,还应在顺板跨方向靠墙边的第一块预制板的侧面,按1000mm的间距用1Φ8的钢筋拉接,一端通过板上伸入到第一、二块板间的板缝向下弯折,另一端伸入墙体内弯折。
抗震等级7度及以下地区,上述拉接筋不必与圈梁拉接;8、9度地区,除设上述拉接筋外,还应在板下圈梁中预埋钢筋与上述拉接筋相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1G101-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结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