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报道悬崖村搬迁为什么会被吓哭?
因为“悬崖村”实在是太高太陡了,攀爬天梯心里还是很害怕的。
5月13日,四川广播电视台前方报道组完成了在“悬崖村”的采访任务。下到山脚,刚刚征服了2556级钢梯的记者高慧玲嚎啕大哭。就在2个多小时前,她还在悬崖村钢梯上完成了一次标准的“出镜”报道,表情镇定,神态自若。这一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引起网友们热议,大家直呼:“小姐姐太可爱了。”
扩展资料:
四川凉山悬崖村5月12日开始搬迁
2020年5月1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乡长帕查有格告诉记者,阿土列尔村(悬崖村)将在12至14号陆续搬迁,84户精准扶贫户将搬进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2016年5月,新京报报道了“悬崖村”孩子爬藤梯求学的故事,“悬崖村”开始被外界所关注。2016年11月,一座钢管搭建的新梯代替了老藤梯。整体搬迁后,经过双向选择,青壮年可自愿留在悬崖村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
参考资料来源:福州新闻网-记者爬天梯报道悬崖村搬迁吓哭 网友:可爱又心疼!
大凉山悬崖村地处偏远,交通十分不便,人员来往的时候都天梯来上下。
在以前的时候,他们上下山是用藤条的,上下山的时间超过了两到三个小时,而且十分的危险。
阿土列尔村有四个社,除牛觉社在山下,其余都在半山腰。从山脚到位置最高的勒尔社,垂直高差800米。
800米仅仅是垂直的800米,但是事实上它的高度远远要大于800米,大家都知道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大于直角边的2016年11月之前,村民出行全部依赖“天梯”——17段架设在悬崖峭壁上,由藤条、木棍编成的藤梯,成年人上山要耗费两三个小时。
一天的时间就光浪费到上山和下山了,你想想这是多么的不方便呀!
2016年5月,凉山州和昭觉县共拨款100万元,将藤梯升级为钢梯。全村人花了7个月时间,把总重量120吨的6000多根钢管背上了山,最终建成了这段宽1.5米、总长度2.8公里的钢铁“天梯”。
这是党和国家对悬崖分的关怀,这是政府对村民的支持。
但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艰难。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很少愿意回去啦,仅仅是过年的时候回家一趟也是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很少有人愿意在家,而且是在这么不方便的地方待着。
虽然我们中国人安土重迁,但是现在,乡镇合并尝试扩大,人们聚集越来越密集。习惯了方便的城市生活之后,村民也慢慢的爱上了城市的生活。
特别是在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下,大凉山悬崖村新社区。建设成功。完善的生活设施,方便地生活配套。让悬崖村的村民感受了党和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都是喜欢在越来越美好的地方生活的,没有人会喜欢。在一个交通闭塞生活不便的地方,随着我国的城镇建设越来越完善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偏远的山区搬到交通方便干净卫生的城镇建设区。
大凉山悬崖村只不过是我国城镇化迁移的一个缩影罢了。
想必我们都知道在四川大凉山深处有一个悬崖村,坐落海拔1400米之上,山崖落差高达800米,山崖村中居住着84户人家,这里的村民几乎与世隔绝,主要以务农为生,唯一出行的方式就是滕梯,每年在山崖上摔死摔伤的人不计其数,如何安全下山变成了村民们心里的难题,不管是村民采购生活用品,还是孩子上课读书,必须通过滕梯,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悬崖村。
2016年的5月份,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了大凉山深处的这个村庄,通往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攀爬十几条藤梯,孩子每天上课,必须经过悬崖藤梯,来回一次四个小时以上,而且风险极大,随时存在生命危险。新京报《悬崖上的村庄》刊登以后,引起了州委的高度重视,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当晚就表态:”必须马上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确保群众出行安全“。2016年11月19日,长达105级、最短只有4级,总共约1000级台阶的钢梯工程完工,住在山顶勒尔社的孩子可以攀登完工后的新天梯,上下课可以平安回到“绝壁村”。
之后,此事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国家斥资6.3亿,对大凉山进行了改造,很多人在想,已经过去了好几年,那么当初出行不便的大凉村现在改变成什么样了呢!
截止到目前,钢梯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之前村民安全进出村庄的问题已经解决,而且,村子里道路也已经做了改造。2017年,通讯铁塔也顺利的在村里建成,自此,连网络通讯网络信号也覆盖到全村,村民们可以在家看电视,用手机看新闻。随着悬崖村的知名度的提高,加上上下村的藤梯建好,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根据这一情况,大凉山适时地又在村中设立了游客中心,小卖部,餐馆,对村里道路也作了整修,这些配套设施跟上之后,游客数量大增,2019年,游客接近十万人次。悬崖村村民年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从原人均2000多元到了目前的6000多元。
随着大凉山的一系列的改造,悬崖村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大特色,近期,当地还将继续完善开发大凉山风景区,比如,开发溶洞,峡谷。同时,鼓励悬崖村村民一部分外出务工,一部分就地安置。另外,鼓励84户村民搬迁,到了2020年五月份,第一批26户村民已经顺利的搬入了新家,给他们提供新的住所,让这些原本生活在大山中,与世隔绝的村民们可以走到社会融入社会,同时,可以给悬崖村的小孩子上课学习提供方便,不必每天来回走很多的来回。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四川大凉山悬崖村,当年花6亿资助,如今怎么样了?
中国的各座城市经济都发展得非常迅猛,人们的生活也是日渐提高,当生活有了明显的保障之后,人们就开始把眼光放向远方,选择旅游可以改善自己烦闷的心情。而且在旅行的途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喜欢人文古迹,有的人则喜欢大自然最纯真的美景。不过,也有的人喜欢冒险,因为通过冒险,可以锻炼自己的体魄,也可以让自己见识更多的美景,可以说非常的有意思。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一座阿土勒尔村,据说当地的百姓为了自己家的孩子在外面读书的时候,能够上学放学路上安全一些,所以用木梯精心打造出了一条特别的天路,这中间差不多要费劲攀爬近800多米,正因为比较危险,所以会有村民从天梯上因为不小心,直接的摔到悬崖下面,在这里摔伤的居民、以及游客数量近百人左右。
除此不便就是村里很多适龄的男孩通常都娶不到媳妇,在山下普通人家娶个媳妇,花费15万元就够了,但是在山上则是需要再加3万元左右的彩礼钱。可是,即使彩礼加价了,别的村子的女孩,仍然很不愿意嫁进来。即使本村子的适龄女孩,也要比其她村人的女孩子少三万块钱左右的,需要12万元左右。村里的人没其它收入,男人想结婚,感觉比登天的路程还要难。村子里的男青年多数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阿土勒尔村在以前有一些连接山下能够使用的索道,但是村人发现,每次开动索道,就需要消耗许多电,村里人的收入很少,就将索道给完全拆除了,在村里是没有任何的信号、而且就连发射塔都是没有的,即使接收到的信号也是很微弱的,全靠山下的信号打电话。当初从安全考虑,如果要修路3个村子约有300多户,近1420人左右,但是打通村子需要五六千万,这代价还是很大的。
对于当地的出行这么的困难,当地政府也曾经想办法劝解他们搬家,但是村里的村民却表示,自己在这里居住习惯了,到了其它的地方就会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所以,他们宁愿在回家的时候路程难走一些,也不愿尝试其它的生活。
但随着这几年旅游业火了,政府立马决定给这个小山村投资,前前后后投资了6.3亿。改善这里的环境。首先改造的就是孩子们上下爬的那条藤条变成了铁梯。接着是村里的路也都变成了水泥路,那样就极大地方便的村子里的人们出行以及游客前往这里。对于这样美丽的小村子,会特地来看看吗?
世界“最难到达”的村庄:村里不通车路,游客:上山要爬一条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