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与钢管内支撑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
一钢筋混凝土内支撑:
优点:
①发挥材料的优点。
②加快土方挖运速度。
③降低工程造价。
④不受周边场地不足的限制
缺点:
①自重大。
②不易于材料的回收,对环境有害。
③造价比钢内支撑稍贵。
钢管内支撑:
优点:
①自重轻,利于施工。
②造价低,可回收利用,保护环境。
缺点:
①刚度小,易失稳,需要竖向水平支撑。
扩展资料:
支撑结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原则:
1)内支撑结构应按与支护桩、墙节点处变形协调的原则进行内力与变形分析;
2)在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作用下支撑结构的承载力和位移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支撑体系可根据不同条件按平面框架、连续梁或简支梁分析;
3)当基坑内坑底标高差异大,或因基坑周边土层分布不均匀,土性指标差异大,导致作用在内支撑周边侧向土压力值变化较大时,应按桩、墙与内支撑系统节点的位移协调原则进行计算;
4)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支撑、围檩(压顶梁)和支护结构进行整体计算;
5)内支撑系统的各水平及竖向受力构件,应按结构构件的受力条件。
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因素,设置必要的连接构件,保证结构构件在平面内及平面外的稳定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坑内支撑结构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支撑施工
可以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直径10-15的,壁厚一般2-3个。如果5米的话,价格250-350之间。不过一般如果不承重太大的重量的话不会用无缝钢管,用焊管就可以。
20无缝钢管是用钢锭或实心管坯经穿孔制成毛管,然后经热轧、冷轧或冷拨制成。20无缝钢管在我国钢管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管支撑结构,该结构采用在主支撑梁的两端设置向外张开的副支撑梁的结构,使每根钢管支撑具有更好的支撑强度,可增大钢支撑之间的间距,降低了工程造价。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钢支撑结构,包括围护基础,相对的围护基础之间对撑有多根钢支撑梁,相邻的两根钢支撑梁之间固定连接有联系梁;所述钢支撑梁包括主支撑梁,主支撑梁为直管,所述主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两根横向向外张开的副支撑梁;所述围护基础上固定有用于支撑副支撑梁端面的副支撑梁支座,所述副支撑梁的端面支撑于副支撑梁支座上。
优选的,所述位于主支撑梁同一端的两根副支撑梁对称焊接于主支撑梁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副支撑梁的轴线与主支撑梁的轴线所成夹角为10°~45°。
具体的,所述副支撑梁由多根副支撑短管沿其长度方向拼接而成,所 述副支撑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块封口法兰,相邻的两块封口法兰的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封口法兰与副支撑短管之间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多块封口肋板。
具体的,所述围护基础上预埋有副支撑钢板,所述副支撑梁支座固定于副支撑钢板上。
具体的,所述副支撑梁支座的是一两端封闭且轴线与围护基础的长度方向成角度的钢管支座,所述副支撑梁支座的底面固定于副支撑钢板上,所述副支撑梁支撑于副支撑梁支座的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副支撑梁支座与围护基础成钝角的一侧表面与围护基础之间固定连接有支座加强板。
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梁的一端连接有主支撑活络头,另一端连接有主支撑固定端头;位于主支撑活络头一端的两根副支撑梁的端部连接有副支撑活络头,位于主支撑固定端头的两根副支撑梁的端部连接有副支撑固定端头,所述副支撑活络头和副支撑固定端头分别支撑于位于主支撑梁两端的副支撑梁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副支撑梁和主支撑梁的合理设计,在主支撑梁的两端构成了“八”字形钢支撑体系,提高了钢支撑的结构强度,有效解决了一般钢支撑间距太密,不方便基坑土方开挖的问题,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钢管支撑结构,能有效减少基坑施工中钢支撑的用量,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钢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B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副支撑梁支座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围护基础,2—钢支撑梁(2.1—主支撑梁,2.2—副支撑梁),3—联系梁,4—副支撑梁支座,5—副支撑短管,6—封口法兰,7—螺栓,8—封口肋板,9—副支撑钢板,10—主支撑活络头,11—主支撑固定端头, 12—副支撑活络头,13—副支撑固定端头,14—支座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的钢支撑结构,包括围护基础1,相对的围护基础1之间对撑有多根钢支撑梁2,相邻的两根钢支撑梁2之间固定连接有联系梁3;所述钢支撑梁2包括主支撑梁2.1,主支撑梁2.1为直管,所述主支撑梁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两根横向向外张开的副支撑梁2.2;所述围护基础1上固定有用于支撑副支撑梁2.2端面的副支撑梁支座4,所述副支撑梁2.2的端面支撑于副支撑梁支座4上。通过在主支撑梁2.1的两端焊接副支撑梁2.2,在减少主支撑梁2.1数量的情况下,保证了钢支撑的结构强度,同时降低了成本,也为后期施工提供了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主支撑梁2.1同一端的两根副支撑梁2.2对称焊接于主支撑梁2.1的两侧。进一步增加了主支撑梁2.1两端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副支撑梁2.2的轴线与主支撑梁2.1的轴线所成夹角为10°~45°。合理设计的副支撑梁2.2与主支撑梁2.1夹角,在保证副支撑梁2.2的支撑效果的基础上,也为位于主支撑梁2.1附近的副支撑短管5之间的拼接提供了安装空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支撑梁2.2由多根副支撑短管5沿其长度方向拼接而成,所述副支撑短管5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块封口法兰6,相邻的两块封口法兰6的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栓7。副支撑梁2.2是由多根副支撑短管5拼接而成的整体结构,可根据具体施工需要,确定副支撑梁2.2的长度,进一步增加了实用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封口法兰6与副支撑短管5之间固定连接有多块封口肋板8。进一步增加了结构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围护基础1上预埋有副支撑钢板9,副支撑梁支座4固定于副支撑钢板9上。确保副支撑梁支座4的固定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支撑梁支座4的是一两端封闭且轴线与围护基础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的钢管支座,所述副支撑梁支座4的底面固定于 副支撑钢板9上,所述副支撑梁2.2支撑于副支撑梁支座4的端面上。副支撑梁支座4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实用性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支撑梁支座4与围护基础1成钝角的一侧表面与围护基础1之间固定连接有支座加强板14。进一步增加了副支撑梁支座4的结构固定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主支撑梁2.1的一端连接有主支撑活络头10,另一端连接有主支撑固定端头11;位于主支撑活络头10一端的两根副支撑梁2.2的端部连接有副支撑活络头12,位于主支撑固定端头11的两根副支撑梁2.2的端部连接有副支撑固定端头13,副支撑活络头12和副支撑固定端头13分别支撑于位于主支撑梁2.1两端的副支撑梁支座4上。
本实用新型中,在主支撑梁2.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两根副支撑梁2.2,主支撑梁2.1的钢管中间设置有加强肋板,提高焊接强度。副支撑短管5的端头与封口法兰6焊接,同时,通过封口肋板8加强封口法兰6与副支撑短管5的连接。封口法兰6通过螺栓7与后续的副支撑短管5进行连接,组成整套的支撑体系。解决了现有钢支撑间距太密,不方便基坑土方开挖的问题,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钢支撑结构,可减少钢支撑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如下:副支撑梁2.2与主支撑梁2.1的两端通过焊接形成“八”字形钢管支架,主支撑梁2.1内设置有肋板增加结构强度。副支撑短管5的端头与封口法兰6焊接,同时,通过封口肋板8加强封口法兰6与副支撑梁2.2的连接。副支撑短管5通过螺栓7和封口法兰6与后续的副支撑短管5进行连接,组成整套的钢管支撑体系。在主支撑梁2.1的两端分别安装主支撑活络头10和主支撑固定端头11,并在位于主支撑活络头10的一端的两根副支撑梁2.2的端部安装副支撑活络头12,在位于主支撑固定端头12的一端的两根副支撑梁2.2的端部安装副支撑固定端头13,在相对的围护基础1上预埋副支撑钢板9并以此为基础焊接副支撑梁支座4。将主支撑梁2.1和副支撑梁2.2的固定端分别支撑在主支撑梁支座和副支撑梁支座4上,再安装主支撑梁2.1和副支撑梁2.2的活络头端,通过活络头端内设置的千斤顶调节活络头与支座之间的压紧力,确保钢支撑两端对撑于相对的围护 基础1上。重复上述步骤,在相对的围护基础1之间间隔设置多根钢支撑梁即可。
钢管扣件脚手架搭设中应注意地基平整坚实,设置底座和垫板,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根据连墙杆设置情况及荷载大小,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立杆横距一般为1.05~1.55m,砌筑脚手架步距一般为1.20~1.35m,装饰或砌筑、装饰两用的脚手架一般为1.80m,立杆纵距1.2~2.0m。
其允许搭设高度为34~50m。当为单排设置时,立杆横距1.2~1.4 m,立杆纵距1.5~2.0m。允许搭设高度为24m。
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的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可采用对接扣件,也可采用搭接。如采用对接扣件方法,则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如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 m,并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脚手架主节点(即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立杆横距的0.4倍,且不应大于500mm。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扩展资料: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种类
一般有两种,一种外径48mm,壁厚3.5mm;另一种外径51mm,壁厚3mm;根据其所在位置和作用不同,可分为立杆,水平杆,扫地杆,剪刀撑等。
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1、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或《低压流 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
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
2、脚手架钢管宜采用Φ48.3×3.6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脚手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