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内外防腐管道的执行标准
小口径内外防腐管道的执行标准
1、为保证施工质量,使管道内防腐质量满足使用功能需要,施工时应严
格按照设计方案及SY/T0457-2000《钢质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技术标准》中规定的技术及质量要求进行施工。
2、质量要求
2.1产品生产过程中应有各工序的质量检验记录。本道工序质量不合格,禁止进入下道。
2.2钢管内表面预处理后,采用管道内检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将检测车放进管道内,在行进过程中将管道内壁的除锈情况通过信号传输到液晶显示屏上,并与标准中Sa3级的图片进行比较,除锈效果应符合要求。
2.3防腐层外观检查:防腐层实干后采用管道内检测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将检测车放进管道内,在行进过程中将管道内壁的喷涂情况通过信号传输到液晶显示屏上检查其外观是否平整、光滑,有无气泡、漏涂和流挂现象。
2.4防腐层厚度检测:防腐层实干后,利用管道内检测爬行器,将检测车放进管道内,在爬行过程中对钢管内壁任意确定三个位置,检测每一个位置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任意4点,厚度应≥250u m或设计的规定。
2.5经过上述质量检查不合格的防腐层都应补涂或重涂,直至合格。
2.6当环境相对湿度大于85%时,应对钢管除湿后方可作业,严禁在雨、雪、雾及风沙等气候条件下露天作业。
3、技术措施及管理办法
3.1施工时,应采用定人、定岗、定责的办法组织施工,施工关键岗位做到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据本班次的施工内容及施工环境情况进行班前到岗技术交底。
3.2钢管内表面采用抛丸方式除锈达到Sa3级,预处理后,应用清洁、干燥、无油的压缩空气将钢管内砂粒、尘埃、锈粉等灰尘清除干净。
3.3若钢管内壁潮湿,唢涂施工前,应将钢管预热驱除潮气,预热温度控制在40-60℃。
3.4当环境温度<25°C时,内壁一次成湿膜厚度应达到250-300u m,一次成干膜厚度应达到150-200u m当环境温度25°C-40°C时,内壁一次成湿膜厚度应达到350-400u m,一次成干膜厚度应达到150-200u m当环境温度>40°℃时,内壁一次成湿膜厚度应达到250-300u m,一次成干膜厚度应达到150-200u m。
钢管焊缝口防腐的要求:
1.现场无损探伤完和分段强度试验后进行补口防腐。防腐前钢管表面的处理等级不低于Sa2.5级。
2.补口防腐前必须将焊口两侧直管段铁锈全部清除,呈现金属本色,找出防腐接槎,用管道防腐材料做补口处理。
3.焊口防腐后应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查,出现击穿针孔时,应做加强防腐并做好记录。
4.弯头及焊缝防腐可采用冷涂方式,其厚度、防腐层数与直管段相同,防腐层表层固化2h后进行电火花仪检测。
钢管焊缝口防腐施工准备事项:
(1) 据现场考察情况和设计规范要求,配备足够的设备和施工机组,并对设备、机具进行检修确保完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2) 及时组织特殊工种的岗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3) 因施工正是多雨季节,沙子及防腐补口材料应做好防雨、防潮工作。
(4) 喷砂设备均采用活动连接,便于拆卸、安装、运输和施工。
2PE/3PE防腐执行GB/T23257-2009《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外涂层技术标准》
防腐表层除锈标准:钢管外表面喷砂除锈按GB/T8923-2008要求达Sa2
1/2级,钢管表面的锚纹深度在40-100μm。
1 总则
1.1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钢制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的外表面涂料防腐蚀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表面温度超过500℃的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涂料防腐蚀。
本规范不包括设备和管道的表面色和长输管道的涂料防腐蚀。
1.2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名词、术语
2.1 涂料coating
涂覆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如绝缘、防腐等)的固态涂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之总称。在具体的涂料品种名称中可用“漆”字表示“涂料”,如防锈漆、耐酸漆等。
2.2 漆膜或涂膜paint film
将涂料均匀地涂覆于物体表面上所形成的连续的膜,它可以由一道或几道涂层构成。
2.3 清漆vernish
不含着色物质的一类涂料,常作面漆使用,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透明漆膜。
2.4磁漆enamel
涂覆后,所形成的漆膜坚硬.、平整光滑,外观通常类似于搪瓷的一类涂料。
2.5底漆或底层priming coat
多层涂装时,直接涂覆于钢材表面上的涂料。
2.6二道底漆surfacer
多层涂装时,用来修正不平整底漆表面的一类涂料。
2.7中间漆或中间层intermediate coat
介于底层与面层之间的涂层,其主要作用是较多地增加防腐蚀涂层的厚度,且能与底漆和面漆良好附着。
2.8面漆或面层top coat
多层涂装时,涂覆于最上面的一层涂料,一般为l—2道。
2.9附着物adherend
主要包括焊渣、焊接飞溅物,可溶性盐类、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旧漆涂层等。
2.10遮盖力covering power
在物体表面均匀地涂覆一层涂料,使物体表面被完全遮盖而不再呈现原来的状态。此时,每平方米所用的涂料克数称为遮盖力。单位:g/m2。
2. 11 附着力adherence
附着力表示漆膜与被涂物两种物质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力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牢固程度。一般用“级”来表示。
2.1 2难溶解介质slightly soluble medium
温度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2g/L的碱、盐类介质。
2.13易溶解介质soluble medium
温度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等于或大于2g/L的碱、盐类介质。
2.14难吸湿介质 slightly hygroscopic medium
温度20℃时,相对平衡湿度等于或大于60%的碱、盐类介质。
2.15易吸湿介质hygroscopic medium
温度20℃时,相对平衡湿度小于60%的碱、盐类介质。
3设 计
3.1-般规定
3.1.1涂料的选用,应遵守下列原则:
1与被涂物的使用环境相适应:
2与被涂物表面的材质相适应;
3各层涂料正确配套;
4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5具备施工条件。
3.1.2碳素钢、低合金钢的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表面应涂漆。
3.1.3涂装在钢材表面上的底层涂料,宜选用现行国家标准《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 T1720中测定附着力为1级的底漆。
3.1.4除设计另有规定外,下列情况不应涂漆:
1 奥氏体不锈铜的表面:
2镀锌表面;:
3 已精加工的表面:
4涂塑料或涂变色漆的表面:
5铭牌、标志板或标签。
3.1.5在制造厂制造的静止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应按设计要求涂底漆。
3.1.6下列情况应在施工现场涂漆:
1 在施工现场组装的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
2在制造厂已涂底漆,需在施工现场修整和涂面漆的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
3 在制造厂已涂面漆,需在施工现场对损坏的部位进行补涂的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
3.1.7埋地设备和管道应进行涂料防腐蚀。
3.1.8大气中腐蚀性物质对钢材表面的腐蚀,可按其腐蚀程度分为强腐蚀、中等腐蚀、弱腐蚀三类,见表3.1.8。
表3.1.8
腐蚀性物质及作用条件
腐蚀程度
类别
作用量
空气相对湿度(%)
强腐蚀
中等腐蚀
弱腐蚀
腐蚀性气体①
Ⅰ
—
<60
—
—
√③
Ⅱ
—
—
—
√
Ⅲ
—
—
√
—
Ⅳ
—
√
—
—
Ⅰ
—
60~75
—
—
√
Ⅱ
—
—
√
—
Ⅲ
—
—
√
—
Ⅳ
—
√
—
—
Ⅰ
—
>75
—
√
—
Ⅱ
—
—
√
—
Ⅲ
—
√
—
—
Ⅳ
—
√
√
—
酸雾
无机酸
大量
>75
√
√
—
少量
>75
√
—
—
≤75
—
—
—
有机酸
大量
>75
√
—
—
少量
>75
√
—
—
≤75
—
√
—
颗粒物②
难溶解
大量
<60
—
—
√
易溶解、难吸湿
—
—
√
易溶解、易吸湿
—
√
—
难溶解
大量
60~75
—
—
√
易溶解、难吸湿
—
√
—
易溶解、易吸湿
—
√
—
难溶解
大量
>75
—
—
√
易溶解、难吸湿
√
—
—
易溶解、易吸湿
√
—
—
滴溅液体
工业水
PH>3
—
—
√
—
PH≤3
—
√
—
—
盐溶液
—
—
√
—
—
无机酸
—
—
√
—
—
有机酸
—
—
√
—
—
碱溶液
—
—
√
—
—
一般有机液体
—
—
—
—
√
注:①腐蚀性气体分类见表A.0.1
②颗粒物类别见表A.0.2
③表中“√”表示所在备件下的腐蚀程度.
3.1.9设备和管道防腐蚀常用涂料的性能、用途及其配套方案见附录B。
3.1.10涂料使用量的估算见附录C。
3.2表面处理
3. 2.1 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应与国标《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中典型样板照片对比确定。
3.2.2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分为下列四级:
1 A级——全面地覆盖着氧化皮而几乎没有铁锈的钢材表面;
2 B级——已发生锈蚀,且部分氧化皮已经剥落的钢材表面;
3 c级——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剥落或可以刮除,且有少量点蚀的钢材表面:
4 D级——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全面剥离,且已普遍发生点蚀的钢材表面。
3.2.3钢材表面的除锈等级,分为下列四级:
1 St2--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2 St3-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除锈应比St2更为彻底,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
3 Sa2-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且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已基本清除,其残留物应是牢固附着的。
4 Sa2.5-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屡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3.3地上设备和管道防腐蚀
3. 3.1地上设备和管道防腐蚀涂料I可按表3.3.1选用。
表3.3.1 防腐蚀涂料性能和用途
涂料种类涂料性能和用途
酚醛树脂涂料
沥青涂料
醇酸树脂涂料
过氯乙烯涂料
烯树脂涂料
环氧树脂涂料
聚氨酯涂料
元素有机硅涂料
橡胶涂料
无机富锌涂料
一般防腐
√
√
√
△
△
△
△
△
△
△
耐化工大气
○
√
○
√
√
√
√
○
√
√
耐无机酸
○
○
○
√
√
√
○
○
√
○
╳
○
╳
√
√
○
○
╳
√
○
耐有机酸酸雾及飞沫
╳
√
╳
╳
○
○
○
╳
○
○
耐碱
╳
○
╳
√
√
√
○
√
√
╳
耐盐类
√
○
○
√
√
√
√
○
√
√
耐油
汽油、煤油等
√
╳
○
√
√
√
√
╳
○
√
机油
√
╳
○
√
╳
√
√
○
╳
√
耐溶剂
烃类溶剂
√
╳
○
╳
╳
√
√
○
╳
○
脂、酮类溶剂
╳
╳
╳
╳
╳
○
╳
╳
╳
○
氯化溶剂
╳
╳
╳
╳
╳
○
○
╳
╳
╳
耐潮湿
√
√
○
√
√
√
√
√
√
√
耐水
√
√
╳
√
√
√
√
√
√
√
耐温(℃)
常温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101~200
╳
╳
╳
╳
╳
√
╳
△
╳
√
201~350
╳
╳
╳
╳
╳
√
╳
√
╳
√
351~500
╳
╳
╳
╳
╳
╳
╳
√
╳
○
耐候性
○
╳
√
√
√
╳
√
√
√
√
附着力
√
○
√
╳
○
√
√
○
√
√
注:表中“√”表示性能良好,推荐选用;“○”表示性能一般,了选用;“╳”表示性能差,不宜选用;“△”表示由于价格、施工等原因,不宜选用。
3.3.2除下列情况外,隔热的设备和管道应涂l~2道酚醛或醇酸防锈漆。
1 沿海、湿热地区保温的重要设备和管道,应按使用条件涂耐高温底漆;
2保冷的设备和管道可选用冷底子油、石油沥青或沥青底滚,且宣涂1~2道。
3.3.3地上设备和管道防腐蚀涂层总厚度,应符合表3.3.3中的规定。
表3.3.3 地上设备和管道防腐蚀涂层干膜总厚度(μm)
腐蚀程度
涂层干膜总厚度
重要部位或维修困难部位
室内
室外
强腐蚀
≥200
≥250
增加涂装道数1~2道
中等腐蚀
≥150
≥200
弱腐蚀
≥100
≥120
注:耐高温潦层的漆膜总厚度为40_ 60μm.
3.3.4地上设备和管道的防腐蚀涂层使用寿命应与装置的检修周期楣适应,且不宜少于两年。
3.3.5底层涂料对钢材表面除锈等级的要求,应符合表3.3.5的规定。对锈蚀等级为D级的钢材表面,应采用喷射或抛射除锈.
3.3.5 底层涂料对钢材表面除锈等级的要求
底层涂料种类
除锈等 级
强 腐 蚀
中 等 腐 蚀
弱 腐 蚀
醇酸树脂底漆
Sa2.5
St3
St3
沥青底漆
Sa2或St3
St3
St3
醇酸树脂底漆
Sa2.5
St3
St3
过氯乙烯底漆
Sa2.5
St2.5
—
乙烯磷化底漆
Sa2.5
St2.5
—
环氧沥青底漆
Sa2.5
St3
St3
环氧树脂底漆
Sa2.5
St2.5
—
聚氨酯防腐底漆
Sa2.5
St2.5
—
有机硅耐热底漆
—
St2.5
St2.5
氯磺化聚乙烯底漆
Sa2.5
St2.5
—
氯化橡胶底漆
Sa2.5
St2.5
—
无机富锌底漆
Sa2.5
St2.5
—
3.4埋地设备和管道防腐蚀
3.4.1 埋地设备和管道表面处理的除锈等级应为 St3 级。
3.4.2 埋地设备和管道防腐蚀等级,应根据土壤腐蚀性等级按表 3.4.2 确定。
3.4.3 埋地管道穿越铁路、道路、沟渠,以及改变埋设深度时的弯管处,防腐蚀等级应为特加强级。
3.4.4 防腐蚀涂层可选用石油沥青或环氧煤沥青防腐漆。防腐蚀涂层结构,应符合表3.4.4—1 和表 3.4.4—2 的规定。
1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室内外管道、设备和容器的防腐工程。
2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防锈漆、面漆、沥青等应有出厂合格证。
2.1.2 稀释剂:汽油、煤油、醇酸稀料、松香水、酒精等。
2.1.3 其它材料:高岭土、七级石棉、石灰石粉或滑石粉、玻璃丝布、矿棉纸、油毡、牛皮纸、塑料布等。
2.2 2.2 主要机具:
2.2.1 机具:喷枪、空压机、金钢砂轮、砂布、砂纸、刷子、棉丝、沥青锅等。
2.2.2 工具:刮刀、锉刀、钢丝刷、砂布、砂纸、刷子、棉丝、沥青锅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有码放管材、设备、容器及进行防腐操作的场地
2.3.2 施工环境温度在5℃以上,且通风良好,无煤烟、灰尘及水汽等。气温在5℃以下施工要采取冬施措施。
3 操作工艺
3.1 3.1 工艺流程:
管道、设备及容器清理→管道、设备及容器防腐刷油
3.2 管道、设备及容器清理、除锈:
3.2.1 人工除锈:
用刮刀、锉刀将管道、设备及容器表面的氧化皮、铸砂除掉,再用钢丝刷将管道、设备及容器表面的浮锈除去,然后用砂纸磨光,最后用棉丝将其擦净。
3.2.2 3.2.2 机械除锈:
先用刮刀、锉刀将管道表面的氧化皮、铸砂去掉。然后一人在除锈机前,一人在除锈机后,将管道放在除锈机反复除锈,直至露出金属本色为止。在刷油前,用棉丝再擦一遍,将其表面的浮灰等去掉。
3.3 管道、设备及容器防腐刷油:
3.3.1 管道、设备及容器防腐刷油,一般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刷油,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3.3.1.1 明装管道、设备及容器必须先刷一道防锈漆,待交工前再刷两道面漆。如有保温和防结露要求应刷两道防锈漆。
3.3.1.2 暗装管道、设备及容器刷两道防锈漆,第二道防锈漆必须待第一道漆干透后再刷。且防锈漆稠度要适宜。
3.3.1.3 埋地管道做防腐层时,其外壁防腐层的做法可按表1-39的规定进行。
当冬季施工时,宜用橡胶溶剂油或航空汽油溶化30甲或30乙石油沥青。其重量比∶沥青∶汽油=1∶2。
必须要做防腐。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中第4.2.4条要求:
“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应做防腐处理。埋地管道防腐层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1、环氧煤沥青玻璃布钢管防腐(一布两油、两布三油、三布四油)标准:GB50268-97SY/T0447-96。
2、供水管线IPN8710高分子无毒涂料钢管内防腐。
3、石油天然气用三层聚乙烯(3PE)钢管防腐、二层聚乙烯(2PE)钢管防腐。标准:SY/T0413-2002DIN30670。
4、供水管线水泥沙浆衬里钢管内防腐。标准CECS10:89。
产品应用
热镀锌钢管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煤矿、化工、电力、铁道车辆、汽车工业、公路、桥梁、集装箱、体育设施、农业机械、石油机械、探矿机械等制造工业。
镀锌管的用途很广,除作输水、煤气、油等一般低压力流体的管线管外,还用作石油工业特别是海洋油田的油井管、输油管,化工焦化设备的油加热器、冷凝冷却器、煤馏洗油交换器用管,以及栈桥管桩、矿山坑道的支撑架用管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