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钢管而言,什么是检尺
检尺就是按照钢管的重量理论计量公式来计量钢管的重量。
实际使用中称的检尺就是钢材的理论重量:按钢材的公称尺寸和密度(过去称为比重)计算得出的重量称之为理论重量.这与钢材的长度尺寸、截面面积和尺寸允许偏差有直接关系。由于钢材在制造过程中的允许偏差,因此用公式计算的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有一定出入,所以只作为估算时的参考。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为:
W (重量, kg ) = F (断面积 mm2 )× L (长度, m )×ρ(密度, g/cm3 )× 1/1000
钢的密度为: 7.85g/cm3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名称(单位)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圆钢 盘条
(kg/m)W= 0.006165 ×d 2 d = 直径mm 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纹钢(kg/m) W= 0.00617 ×d 2 d= 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88kg
检测项目: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
使用仪器:千分尺、游标卡尺、钢板尺、试验机、标距打点机
检测具体如下:
拉伸试验是指在承受轴向拉伸载荷下测定材料特性的试验方法。利用拉伸试验得到的数据可以确定材料的弹性极限、伸长率、弹性模量、比例极限、面积缩减量、拉伸强度、屈服点、屈服强度和其它拉伸性能指标。从高温下进行的拉伸试验可以得到蠕变数据。金属拉伸试验的步骤可参见ASTM E-8标准。塑料拉伸试验的方法参见ASTM D-638标准、D-2289标准(高应变率)和D-882标准(薄片材)。ASTM D-2343标准规定了适用于玻璃纤维的拉伸试验方法;ASTM D-897标准中规定了适用于粘结剂的拉伸试验方法;ASTM D-412标准中规定了硬橡胶的拉伸试验方法。
冷弯试验即弯曲试验,GB/T 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规程。
弯曲试验是采用压弯法或折叠弯曲,在逐渐减小凸模弧面半径R的条件下,测定试样外层材料不产生裂纹时的最小弯曲半径Rmin,将其与试样基本厚度T的比值即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min/T0,作为弯曲成形性能指标。最小相对弯曲半径越小,弯曲成形性能越好。
材料具体如下: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最终测量结果需要估读一位小数。
游标卡尺(VERNIER CALIPER),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游标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主尺一般以毫米为单位,而游标上则有10、20或50个分格,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十分度游标卡尺、二十分度游标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标卡尺等,游标为10分度的有9mm,20分度的有19mm,50分度的有49mm。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副活动量爪,分别是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长度和外径。
量具的一种,外形像普通塑料尺.
钢板尺一般是合金刚量具,含碳量为w0.9%到1.5%,通常是淬火后立即进行-80度左右的冷处理,使残余奥氏体转化为马氏体,然后进行低温回火,最后磨削加工后,进行应力回火,使钢板尺的残留应力降低到最小。规格有:0-600mm 0-50mm 0-150mm 0-1000mm
还有另外一种,位直角状,长宽之比一般为3:1,也有1:1或2:1的。方便拐角的测量和是否为直角的判断。
打点机又称拉伸试样标距仪是根据国标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的规定而设计制造出来的专用设备。可分为手动打点机和电动打点机。
直线度测量仪系统根据测头1和测头3采集的X轴方向位置值拟合一条直线,位置2的测量值与该直线的偏差即为位置2在X轴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同理可得到位置2在Y轴方向的直线度误差。设X轴的直线度误差为δ1、Y轴的直线度误差为δ2,利用三角函数即可计算出棒材直线度的实际误差δ。
钢管缩径机行程一般两公分多,但是钢管一次最多缩细多少不仅仅看机器行程,还有另外因素,比如钢管壁厚 壁厚和钢管直径比例,比如50钢管,壁厚三毫米,一次缩一公分很正常,如果一次缩两公分,有可能效果出来太差,金属来不及挤压,不是均匀挤压一起,而是塌下去,成了严重扭曲的,应该缩一公分静止一下,然后旋转一下位置,再继续缩,这样才可以,不然一次性缩的太多,会成菊花瓣一样,内塌下去,另外钢管壁太薄也是这种情况,比如50毫米钢管半毫米,这种情况根本无法用开合式液压缩管机压,同样会压烂,(可以用插式缩管机),春打字回答,希望采纳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本文介绍了无缝钢管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无缝钢管为用穿孔等方法生产周边无接缝的钢管或其他金属管和合金管。无缝管的外径范围为 0.1~1425mm,壁厚为0.01~200mm。除圆形管外,还有各种异形断面管和交断面管。
关键字:生产工艺,设备,轧管,穿孔机....
生产方法 无缝管的生产方法很多。无缝钢管根据交货要求,可用热轧(约占80~90%)或冷轧、冷拔(约占10~20%)方法生产。热轧管用的坯料有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锭、轧坯或连铸管坯,管坯质量对管材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热轧管有三个基本工序:
①在穿孔机上将锭或坯穿成空心厚壁毛管;
②在延伸机上将毛管轧薄,延伸成为接近成壁厚的荒管;
③在精轧机上轧制成所要求的成品管。轧管机组系列以生产钢管的最大外径来表示(见轧机)。
无缝钢管生产方法见表:
(1) 自动轧管生产生产无缝钢管的方式之一。生产设备由穿孔机、自动轧管机、均整机、定径机和减径机等组成。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2) 连续轧管生产 生产设备由穿孔机、连续轧管机、张力减径机组成。圆坯穿成毛管后插入芯棒,通过7~9架轧辊轴线互呈90°配置的二辊式轧机连轧。轧后抽芯棒,经再加热后进行张力减径,可轧成长达165m的钢管。140mm连续轧管机组年产40~60万吨,为自动轧管机组的2~4倍。这种机组的特点是适于生产外径168mm以下钢管,设备投资大,装机容量大,芯棒长达30m,加工制造复杂。70年代后期出现的限动芯棒连续轧管机(MPM),轧制时外力强制芯棒以小于钢管速度运动,可改善金属流动条件,用短芯棒轧制长管和大口径钢管
(3)周期轧管生产以多边形和圆形钢锭或连铸坯作原料,加热后经水压穿孔成杯形毛坯,再经二辊斜轧延伸机轧成毛管,然后在带有变直径孔槽的周期轧管机上,轧辊转一圈轧出一段钢管。周期轧管机又称皮尔格尔(Pilger)轧管机。周期轧管生产是用钢锭作原料,宜于轧制大直径的厚壁钢管和变断面管。
(4)三辊轧管生产主要用于生产尺寸精度高的厚壁管。这种方法生产的管材,壁厚精度达到±5%,比用其他方法生产的管材精度高一倍左右。工艺流程见图4。60年代由于新型三辊斜轧机(称Transval轧机)的发明,这种方法得到迅速发展。新轧机特点是轧到尾部时迅速转动入口回转机架来改变辗轧角,从而防止尾部产生三角形,使生产品种的外径与壁厚之比,从12扩大到35,不仅可生产薄壁管,还提高了生产能力
(5)顶管生产 传统的方法是方坯经水压穿孔和斜轧延伸成杯形毛管,由推杆将长芯棒插入毛管杯底,顺序通过一系列孔槽逐渐减小的辊式模架,顶轧成管。这种生产方法设备投资少,可用连铸坯,能生产直径达1070mm、壁厚到200mm的特大特厚的管,但生产效率低,壁厚比较厚,管长比效短。出现CPE法的新工艺后,管坯经斜轧穿孔成荒管,收口后顶轧延伸成管,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一些缺点,已成为无缝管生产中经济效益较好的方法。
(6)挤压管生产 首先将剥皮圆坯进行穿孔或扩孔,再经感应加热或盐浴加热,并在内表面涂敷润滑剂送入挤压机,金属通过模孔和芯棒之间环状间隙被挤成管材(图5)。主要用于生产低塑性的高温合金管、异型管及复合管、有色金属管等。这种方法生产范围广,但产量低。近年来,由于模具材料、润滑剂、挤压速度等得到改进,挤压管生产也有所发展。
(7)导盘轧管生产 又称狄塞耳(Diessel)法。穿孔后带长芯棒的毛管在导盘轧管机上轧成薄壁管材。轧机类似二辊斜轧穿孔机,只是固定导板改成主动导盘。由于用长芯棒生产,管材内壁光滑,且无刮伤;但工具费用大,调整复杂。主要用于生产外径 150mm以下普通用途的碳素钢管。目前使用较少,也无很大的发展前景。
(8)旋压管生产 将平板或空心毛坯在旋压机上经一次或多次旋压加工成薄壁管材。管子精度高,机械性能好,尺寸范围广,但生产效率低。主要用于生产有色金属管材,但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生产钢管。旋压管材除用于生产生活器具、化工容器和机器零件外,多用于军事工业。
70年代,采用强力旋压法已能生产管径达6000mm、直径与壁厚之比达 10000以上的大直径极薄圆管和异形管件。
(9)冷轧、冷拔管生产 用于生产小口径薄壁、精密和异形管材。生产特点是多工序循环工艺。用周期式冷轧管机冷轧,其延伸率可达6~8(图6)。60年代开始向高速、多线、长行程、长管坯方向发展。此外,小辊式冷轧管机也得到发展。主要用于生产壁厚小于1mm极薄精密管材,冷轧设备复杂,工具加工困难,品种规格变换不灵活;通常采用冷轧、冷拔联合工艺,即先以冷轧减壁,获得大变形量,然后以冷拔获得多种规格。
无缝钢管的生产设备:穿孔机 常用的二辊斜轧穿孔过程见图。圆管坯穿轧成空心的厚壁管(毛管),两个轧辊的轴线与轧制线构成一个倾斜角。近年来倾斜角已由6°~12°增至13°~17°,使穿孔速度加快。生产直径250mm以上钢管,采用二次穿孔,以减少毛管的壁厚。带主动旋转导盘穿孔、带后推力穿孔、轴向出料和循环顶焊等新工艺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从而强化了穿孔过程,改进了毛管质量。
自动轧管机 把厚壁毛管轧成薄壁荒管。一般经2~3道次,轧制到成品壁厚,总延伸率约为1.8~2.2。70年代以来,用单孔槽轧辊、双机架串列轧机、双槽跟踪轧制和球形顶头等技术,都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轧管机械化。
均整机 结构与穿孔机相似。均整的目的在于消除内外表面缺陷和荒管的椭圆度,减少横向壁厚不均匀。近年采用三辊均整机,提高了均整机变形量和均整效率。
定径机 由3~12架组成,减径机由 12~24架组成,减径率约达3~28%。50年代出现的张力减径机,在调整辊速和减径的同时,以适当的张力控制壁厚。新型张力减径机一般用三辊式,有18~28架,最大减径率达80%,减壁率达44%,出口速度达每秒18mm。张力减径机有两端增厚的缺点,可用“头尾端部突加电气控制”或微张力减径消除。
自动轧管机组 常用系列有外径为100mm、140mm、250mm和400mm四种,生产外径17~426mm钢管。机组的特点是在穿孔机上实现主要变形,规格变化较灵活,生产品种范围较广。由于连续轧管技术的发展,已不再建造140mm以下的机组。
参考文献
(1) 韩观昌,小型无缝钢管生产。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2) 李国祯,现代钢管轧制与工具设计原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 严泽生,代热连轧无缝钢管生产,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4)天钢集团,无缝钢管生产培训教材,2010
(5)刘涛,《最新无缝钢管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质量控制检验实用手册》,2006
(6)孙茂森 ,《冷热轧钢生产工艺技术手册》,2009
(7)双远华,现代无缝钢管生产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8)金如崧,无缝钢管百年史话,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9)史宸兴, 实用连铸冶金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10)张小平,梁爱生,近终形连铸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更详细的了解,请下载下面的PDF文件,280的学习资料 让你好好的详细的了解无缝钢管的生产设备:
最新无缝钢管生产设备(pdf文件,280页,详细的解说了国内外常用的无缝钢管的生产设备)
以上内容引用自:无缝管生产设备有哪些?请看:无缝管生产及其设备!!!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