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棍子敲的琴是什么琴
扬琴,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 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但个性又不是很强,因此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慢奏时 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扬琴”
扬琴是一种东亚民族乐器,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称呼(现代几乎统一称作“扬琴”),其兼具打击乐器及弦乐器之特色,但在民族管弦乐团里还是编制为“弹拨乐器”。
演奏——
以双手持琴竹左右交替击奏或齐击一音以加强音量。以裸竹一面(即无橡皮琴皮包覆之面)击弦为“反竹”,音色尖锐有如金属互碰;以琴竹尾部“钩奏”,奏出弹拨乐效果。扬琴余音悠长,可以手指按弦消音。戴上“滑音指套”后可奏滑音。在民族乐团中,位于指挥前方第一排,常奏和音或琶音。亦为胡琴、笛等乐器独奏曲重要的伴奏乐器。
扩展资料:
构造——
扬琴以击弦发声,音箱以木制成,呈扁平梯形,上有100多条弦,双手持“琴竹”击奏。
1、弦
现代扬琴有100多条金属弦,通常由1至5条弦1组发1音,低音弦最粗,有效弦长最长,1至2弦1组,高音弦最细;有效弦长短,4至5弦1组。有效弦长为桥码左则一段,弦由左右两端盖板下的螺丝栓著,须以工具调音。
2、桥码
常用的“五排码”扬琴由右至左称为低音码、左码、中码、右码、半音码。亦有3排和4排桥码的扬琴。
3、琴竹
亦称琴笕、竹键,以具弹性的竹制作,为击弦工具,常用有单音琴竹、单音双面琴竹、双音琴竹等。竹身细长,手握一端扁平;击弦一端为锤状,一面以橡皮或其他弹性材料包覆。扬琴最初的击弦工具是木制小槌,音色较琴竹清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琴
这种乐器应该是铁琴:英文名称应当是Metallophone,又称为金属板琴或金属木琴。
铁琴的构造原理与木琴(Xyophone)相同,只是将硬木板换置成钢铁制的音板,同样用小槌敲击发击发音,声音轻脆,余音短促。因其发音若钟铃之声,故又称钟琴。铁琴的音域没有一定,小型的为两个八度,大型的为三个八度,实音比记谱高两个八度。如果将铁琴的各金属音板下装了电动装置的共鸣管,此种乐器便称为震音铁琴(Vibraphone),又可称为颤音琴,一般音域为三个八度。震音铁琴就像是一台小型直音式钢琴,当电流通过共鸣器上的金属圆盘,则会使的声音发出规律,另外更可利用乐器下方的踏板来控制余音的延续或停止。
扬琴
扬琴又称蝴蝶琴、打琴、敲琴、扇面琴等,明末经波斯传入中国,起初流行于广东一带,后扩及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发展至今已成为多种戏曲、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并在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山东琴曲、河南板头曲等民间器乐乐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扬琴多为木质扁方形音箱,张钢丝弦或金属缠弦,少者8~10档,多者13~18档,每档2~4根弦。 扬琴的演奏方法有单竹类、齐竹类、轮竹类、颤竹类、滑抹类、揉弦类、拨弦类、抓弦类、点弦类以及装饰音类。其音色清脆悠扬,通过各种顺打、慢打、齐打、密打、分打、连打、夹打、衬音、坐音、顿音、花音、装饰音、论竹、浪竹、颤竹、滑颤等技巧的运用,形成丰富多样的花点、线条,使曲调华丽、活泼、流畅和具有民族韵味。 扬琴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地区性民族乐器。
还有一种,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民间的旋律性打击乐器,木琴。木琴也是一种击奏体鸣乐器。并广泛见于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
另外还有,一种小宝贝玩的,也叫敲击琴,或者木琴。敲打起来叮叮咚咚的,声音清脆,小宝贝都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