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电鏊子哪个牌子正规
美的。电鏊子是从煎饼机的加工转动的基础上加快了生产的速度,又轮回到原始的铸铁鏊子上,临沂电鏊子美的牌子正规,比较不错的,质量也都是非常的好,是一个品牌店。临沂,山东省辖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省地区中心城市,具有滨水特色的宜居城市、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
先把一半的小米煮到八九成熟,作为兑伴掺到另一半小米里,也可以加点豆子之类的,再用磨推成煎饼糊子,不稠不薄,用舀子舀起,倒在烧热的鏊子上,均匀地摊开,然后用劈子反复在鏊子上抿,直到抿干,再用抢子沿鏊子边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来放好,接着用浸透豆油的“油搭子”把鏊子擦一遍,以便摊下一个时好揭。有时鏊子不好使,煎饼揭不下来或揭碎了,挺焦人的。
另外:
山东的摊煎饼:平底锅内擦薄薄的一层油,盛一勺面糊倒入锅内,旋转锅面使面糊均匀流动糊满锅面,然后点火用最最小火煎半分钟后打入一粒鸡蛋划散,在鸡蛋液上撒上少许葱花,待蛋液稍凝固后,翻面,然后刷上一层大酱,再依次放入咸菜、海带丝、土豆丝、咸菜和油条等,将其卷起来即可。味道鲜美,吃起来很方便
http://www.sznews.com 2011-12-14 13:5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字号:大中小】
深圳新闻网讯
“发明家”似乎离市民的生活很遥远,但只上过3年小学的尹相善却做到了,他发明出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煎饼机
。出生在奎山街道的尹相善今年45岁,曾经当过10年船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产生了发明煎饼机的想法,于是他投入全部积蓄,耗时10年时间,终于成功发明了自动仿手工煎饼机,并获得了6项专利。
只上了3年学却成发明家
尹相善只上了3年小学,而且从来没有受过机械方面的专业培训。但他从小就爱研究机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产品,他只要看几眼就能弄明白工作原理。住在海边的他刚开始以打渔为生 ,做了近10年的船长,也积累下一定的财富。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他产生了发明自动煎饼机的想法。“2000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看到村里的妇女在烙煎饼,盆里的面糊非常脏,手上也非常脏,很不卫生。由于我本人对食品卫生非常讲究,所以就想发明一个自动煎饼机。”尹相善最初的想法就是想发明一个卫生点的煎饼机,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研制成功,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尹相善告诉记者,他先是按照自己脑中的想法画出图纸,由于他没有学过机械,不知道所需配件的名称,所以只能去卖机械配件的店里找。尹相善耗时3年制造出机器雏形,然后用了近7年的时间不断调试、改进,现在终于成功了。
为了搞发明投入全部积蓄
尹相善刚开始没有预料到发明煎饼机会如此困难
,可真正开始之后才知道其中的困难 ,他不但花光了自己的几十万元积蓄,还借了不少钱。这让他的家人非常不理解,妻子甚至回了娘家,两口子差点离了婚。“后来我才知道
,日照也有不少人试图发明煎饼机,但都失败了。”尹相善说,发明煎饼机的10年里自己一直投钱,一共投了70多万元,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难
,妻子不理解他,父母也不理解他。直到煎饼机成型之后才有了盈利,去年才还上外债。
尹相善的妻子郭女士想起发明煎饼机的那段日子,还是感到不能理解。“作为一个男人,有着自己的责任,需要去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任。为了发明煎饼机不但不工作了,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欠下不少债,而且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天天看着一盆盆面糊倒掉,不断烧着煤块,还给工人开着工资,可家里已经没钱了,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郭女士说。
耗时十年,获得六项专利
在尹相善的煎饼店里,记者见到了尹相善发明的自动仿手工煎饼机。这个煎饼机一共有6个鏊子,平均每5秒左右就能烙出一张煎饼。尹相善告诉记者,他从2001年开始制造煎饼机,2004年的时候基本成型。但改进粗粮面糊的调和、煎饼厚度的调整等就花了4年多时间,2008年候煎饼机才能开始生产煎饼,但成功率不高。后来经过改进,现在烙煎饼的成功率已经超过90%,总算是成功了。“这个机器可以烙出多种杂粮煎饼,口感比用手烙的煎饼还好,因为厚度比较薄,一个人用传统工艺烙煎饼一天能烙出50斤煎饼,可是我的机器一天能产出1600~2000斤煎饼,这相当于节省了30多个人的劳动力。”尹相善说,他现在已经获得了包括煎饼机、煎饼刮刀、面食加工鏊板等6项实用技术专利,而且还有两项专利正在申请中。据专利技术中心的代理人卜先生称,日照近20年来只有不超过5项机械类发明专利,而尹相善的煎饼机就是其中之一。
无奈
刚计划对外推广,冒牌货来了
虽然煎饼机获得了成功,但是尹相善却有了烦恼,因为仿冒的机器出现了。尹相善告诉记者,这种仿手工自动煎饼机全国只有他一家,而且也申请了专利。自己也在网络上发布了不少宣传视频,但是近日他发现自己的视频被别人剽窃,而且还打上了其他厂家的广告。“我正计划对外推广我的产品,而且也有不少外地客户来参观,普遍认为我的机器非常好。但是冒牌机器却影响了我的产品形象,我耗时10年才做到煎饼成功率超过90%,他们仿冒的机器根本不行,甚至烙不出煎饼。”尹相善说,前几天还有不少买了冒牌机器的人到他这里求助,因为冒牌煎饼机根本产不出煎饼。
谈及自己的理想,尹相善踌躇满志,他表示他要造出6小时不用人管的煎饼机,而且还准备把现在6个鏊子改进成12个鏊子
因为这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地方习俗。
鏊子是山东地区的特有工具,是一种从远古相传至今的制作面食的工具。煎饼是山东地区之主食,时至今日,有“家家支鏊子,户户烙煎饼”的传统习俗。
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由于“鏊子”的出现,可以确知,最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存在。
山东煎饼最初源于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知煎饼那时已是泰安民间的主食。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军在泰山驻扎,当地百姓曾以煎饼相送。煎饼已经是鲁南、鲁西南等地最普遍、最具特色的食物了。
传统鏊子加热方式,是在鏊子底部烧柴、秸秆等加热,烟熏火燎。到80年代初,烧柴慢慢退出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煎饼机器应运而生,走向市场化,煎饼也变得商品化了。
煎饼机是一种圆筒的转动的,圆筒内部以烧煤为燃料的加热方式。
从此以“家家支鏊子,户户烙煎饼”的习俗也慢慢退出在人们的视线。通过市场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又感觉吃纯手工煎饼的重要性,市民需要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用电磁加热技术的电磁煎饼鏊子的诞生,从此电磁煎饼鏊子低碳环保,烙煎饼告别烟熏火燎。
扩展资料
烙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
一是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中号鏊子直径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
二是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当地人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还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但烙出来的煎饼却各有特点。
三是油擦子,群众呼为油褡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鏊子
百度百科——山东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