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的脚手架的那个竹制的板子叫什么
就叫脚手板。
竹串片脚手板是一种常见的脚手板。生长期的成年毛竹或楠竹劈成宽度不小于50mm的竹片,并采用螺栓穿过并列的竹片拧紧制成,竹串片脚手板长为2,0—3.Om、宽0.25—0.3m,板厚不小于50mm,见图。竹串片脚手板适用于竹、木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特点及适用范围与竹笆片脚手板相近,但其强度及周转使用次数略大于竹笆片脚手板。
扩展资料:
竹制的脚手板还有:竹笆片脚手板,这是南方地区最常见的脚手板,常用两年以上生长期的成年毛竹或楠竹纵劈成宽度30mm的竹片编制成。竹笆片脚手板的纵筋不少于5道,并且每道为双片,横筋则反正相间,四边端部纵、横筋交点用铁丝穿过钻孔扎牢。
竹笆片脚手板用于斜道板时,应将横筋作纵筋,作为防滑措施。竹笆片脚手板常用于竹、木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及斜道铺设,其优点为材源广、价格低廉、装拆便利,但缺点为承托杆件间距较密、容易附着建筑垃圾、强度较差、周转次数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脚手板
需要,地下室钢管架底部需要垫板。
脚手架下方必须垫木方垫块。主要是为了增大钢管脚手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主要是防止受到较大荷载时发生沉降,
从而影响整个架子的稳固性。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底座是立杆底部的垫座,用以传递荷载到地面上。
底座有可调底座和固定底座两种,可调底座可对脚手架高度进行微调。固定底座一般采用厚度为8mm、边长为150~200mm的钢板作底板,与壁厚35mm、长度150mm的钢管套筒焊接而成。
底座形式有内插式和外套式两种,内插式的外径D1比立杆内径小2mm,外套式的内径D2比立杆外径大2mm。
脚手板一般采用木脚手板和定型钢脚手板,也可采用竹脚手板,其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木脚手板应采用厚度为50mm的非脆性无腐朽木材,且不得有超过允许的变形和缺陷。钢制脚手板应采用厚度为2~3mm的3号钢钢板,以长度14~36m、宽度23~25cm、肋高5cm为宜,两端应有连接装置,板面有防滑孔,凡有裂纹、扭曲的不得使用。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底座
2.1按杆件的材料划分
1)单一规格钢管的脚手架。它只使用一种规格的钢管,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只使用Ф48×3.5的电焊钢管。
2)多种规格钢管组合的脚手架。它由两种以上的不同规格的钢管构成,如门式脚手架。
3)以钢管为主的脚手架。即以钢管为主,并辅以其它型钢杆件所构成的脚手架,如设有槽钢顶托或底座的里脚手架,有连接钢板的挑脚手架等。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当采用钢管横杆时,为“单一钢管的脚手架”;当采用型钢搭边横杆时,为“以钢管为主的脚手架”。
2.2按横杆与立杆之间的传递垂直力的方式划分
1)靠接触面摩擦作用传力。即靠节点处的接触面压紧后的摩擦反力来支承横杆荷载并将其传给立杆,如扣件的作用,通过上紧螺栓的正压力产生摩擦力;
2)靠焊缝传力。大多数横杆与立杆的承插联结就是采用这种方式,门架也属于这种方式;
3)直接承压传力。这种方式多见于横杆搁置在立杆顶端的里脚手架;
4)靠销杆抗剪传力。即用销杆穿过横杆的立式联结板和立杆的孔洞实现联结、销杆双面受剪力作用。这种方法在横杆和立杆的联结中已不多见。
此外,在立杆与立杆的联结中,也有3种传力方式:
1)承插对接的支承传力。即上下立杆对接,采用连接棒或承插管来确保对接的良好状态;
2)销杆连接的销杆抗剪传力;
3)螺扣连接的啮合传力。即内管的外螺纹与外(套)管的内螺纹啮合传力。其中后两种传力方式多用于调节高度要求的立杆连接中。
2.3按联结部件的固着方式和装设位置划分
1)定距连接:即联结焊件在杆件上的定距设置,杆件长度定型,联结点间距定型;
2)不定距联结:即联结件为单设件,通过上紧螺栓可夹持在杆件的任何部位上。
2.4按工人固定结点的作业方式划分
1)插入打紧;
2)拧紧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