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怎样在一般分析过程之后,进行屈曲分析
我在做一个钢管在轴压力作用下的屈曲分析。为了求出在轴压力作用下的屈曲模态,我先用一般分析过程中的“静力,通用”作为第一分析步,然后第二分析步为屈曲分析步,这样就可以考虑非线性了。小弟的问题是:第二步屈曲分析的荷载直接从第一步传递下来吗?试了之后算不出来,出现DIFFERENTIAL STIFFNESS MATRIX IS COMPLETELY NULL. THE EIGENPROBLEM CANNOT BE SOLVED. IN A *BUCKLE ANALYSIS THE MOST LIKELY CAUSE IS THAT A NONZERO LOADING PATTERN WAS NOT SPECIFIED VIA *BOUNDARY, *CLOAD, *DLOAD, ETC,. 这个错误。直接只有屈曲分析或者只有“静力,通用”分析,都是能算出结果的,就是两步合在一起先后算,就会出现那个错误。
钢材的材料拉压屈服强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比如20#钢的屈服强度就是235Mpa左右抗拉强度也是400多Mpa,假设钢管的壁很薄,外侧均匀受压的最大压力和内侧最大压力是一样的。但是,请注意,薄壁钢管容易受压屈曲,这个时候可能要按照屈曲强度来计算,所以你的这个问题 假设管子不是太薄。我们可以把管子想象成平的,这样可以根据管子的内部压力来计算管子的压扁的压力。
钢管
内部压力 网上面的在线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器:钢管工作压力计算器(电脑端网页版)
计算方法如下图:
图中打箭头的地方 填入相应的钢管尺寸和材料强度,就可以计算出管子的承受压力。
压力计算出来之后 要 再 X 管子的受力面积,应该就可以计算出压力了。计算出来的是管子不会被压穿的压力。
1, 冷轧钢管允许截面出现局部屈曲,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杆件屈曲后的承载力而热轧钢管不允许截面发生局部屈曲.
2,热轧钢管和冷轧钢管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截面上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冷弯薄壁型钢截面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是弯曲型的,而热扎钢管或焊接钢管截面上残余应力分布是薄膜型.
3,热轧钢管的自由扭转刚度比冷轧钢管高,所以热轧钢管的抗扭性能要优于冷轧钢管
如果钢管厚度是3mm,计算长度是1米的话能承受的荷载是27.12KN(稳定系数取值0.512),也就是2.76吨(2767KG),长度不同,能承受的荷载能力也不同,如长度不确定时看下表L0长度取值对应的NC数值就是所能承受的荷载。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一产生0.2%产余变形的应一直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你这个不好说哪个好,因为你这个可能要求的是疲劳强度.或者要考虑冲击韧性.
1、截面是否有局部屈曲:
冷轧成型钢允许截面出现局部屈曲,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杆件屈曲后的承载力。
热轧型钢不允许截面发生局部屈曲。
2、截面积残余应力分布不同:
冷弯薄壁型钢截面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是弯曲型的。
热扎型钢或焊接型钢截面上残余应力分布是薄膜型。
3、工艺流程不同:
热轧工艺:管坯---加热---穿孔---轧管---定径---冷床---矫直---切管---检验---打包---发货。
冷拔工艺:管坯---加热---穿孔----热轧(二穿)等---打头--酸洗--磷化--冷拔--退火(可以多道次重复打头至后工序)---矫直----切管---检验---打包---发货。
扩展资料:
热轧工艺特点:
热轧工艺能显著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热轧时金属塑性高,变形抗力低,大大减少了金属变形的能量消耗,而且能改善金属及合金的加工工艺性能,即将铸造状态的粗大晶粒破碎,显着裂纹愈合,减少或消除铸造缺陷,将铸态组织转变为变形组织,提高合金的加工性能。
冷拔工艺特点。
管料从投入到加工成成品通常要经过多次冷变形并产生加工硬化,因而整个生产过程由多个准备工序和变形工序组成,且具有往复循环的特点,因而工序多,生产周期长、金属消耗较大,生产效率较低,一般生产规模均不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轧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