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管热容时间公式
热熔(吸热)时间计算方式为管材壁厚×10获得吸热的秒数。PE管热熔时间与管材壁厚、管材材质等级、加热板温度都有关系。
PE管有中密度聚乙烯管和高密度聚乙烯管。根据壁厚分为SDR11和SDR17.6系列。
前者适用于输送气态的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后者主要用于输送天然气。和钢管比较,施工工艺简单,有一定的柔韧性,更主要的是不用作防腐处理,将节省大量的工序。
扩展资料
安装规定:
1、管道连接前,应对管材和管件及附属设备按设计要求进行核对,并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外观检查,符合要求方可使用。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耐压等级、外表面质量、配合质量、材质的一致性等。
2、 应根据不同的接口形式采用相应的专用加热工具,不得使用明火加热管材和管件。
3、采用熔接方式相连的管道,宜使用同种牌号材质的管材和管件,对于性能相似的必须先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4、管材和管件应在施工现场放置一定的时间后再连接,以使管材和管件温度一致
5、在寒冷气候(--5度以下)和大风环境条件下进行连接时,应采取保护措施或调整连接工艺。
6、管道连接时管端应洁净,每次收工时管口应临时封堵,防止杂物进入管内。
7、管道连接后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马上返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e管
Q=KF(t1-t2)
K 钢管的传热系数(查)
F 钢管的散热面积(表面积)
t1 管内热媒温度
t2 室内设计温度
Q 钢管散热量
热量的吸收和放热公式都是: Q=cm△t
式中Q为热量,正表示系统吸热,负表示放热C为比热;m为质量;△t为温度变化,△t=t2-t1,所以,温度升高,△t为正,Q也为正的,这一过程为吸热;温度下降,△t为负,Q也为负的,这一过程为放热。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放热的计算公式Q=cm(T初-T末);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热的计算公式Q=cm(T末-T初);
Q代表热量 C代表比热容 M代表质量。
吸热反应是指在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例如赤热的炭和水蒸气作用生成水煤气(等体积的氢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的反应。化学反应只有少数是吸热的。
吸收热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负号(一)表示。回流reflux在精馏过程中由塔顶蒸气凝缩而得的液体中再由塔顶回入塔内的部分。可以补充易挥发组分,使得精馏操作能连续进行。
扩展资料:
生成物中的化学键的能量(键能)越强,稳定性越强;键能越弱,稳定性越差。
例如:C+H2O=(高温)CO+H2
分解反应一般为吸热反应,如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注意: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燃烧大多数要“点燃”,都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就是在化学变化中,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
不是所有需要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CO2=(高温)2CO是吸热反应。
有些反应在开始时,需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如加热、点燃等,一旦反应进行开了,去掉条件反应继续进行,这样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有时根据需要,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侧标明是吸热还是放热,通常是+Q吸热,-Q是放热
大多数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
1 活泼金属与水发生置换反应放热的实例
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时放热:2Na+2H2O=2NaOH+H2 ↑
2 活泼非金属与水发生置换反应放热的实例
氯气与水发生岐化反应时放热:Cl2+H2O=HCl+HClO
3 单质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的铝热反应放热的实例
在高温条件下铝粉与二氧化锰发生置换反应时放热:4Al+3MnO 2=2Al2O3 + 3Mn
4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放热的实例
金属钠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时放热:2Na+2HCl=2NaCl+H2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放热反应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吸热反应(1)吸热公式:Q吸=cm(t-t0)
式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0表示物体原来的初温,t表示吸热后的终温,“t-t0”表示温度的升高,有时可用△t升=t-t0表示,此时吸热式可写成:
Q吸=cm•△t升.
(2)放热公式:Q放=cm(t0-t)
式中c、m、t0、t的含义不变,“t0-t”表示温度的降低,有时可用△t降=t0-t表示,此时放热公式可写成Q放=cm•△t降.
2.热量计算的一般式:Q=cm△t.
△t表示温度的变化.
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质量、物质比热容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这三个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的高低无关.
Q吸与Q放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比热容c的单位是J/(kg•℃),质量m的单位是kg,温度(t或t0或△t)的单位是℃(摄氏度),热量Q的单位是J,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外直径200mm壁厚15mm长度1000mm钢管重:68.0kg
计算从室温20度加热到100度,升温80度需要的热量=68*80*0.119=647.36 (Kcal)
约0.7527092 千瓦·时(kW·h)
如果是要求15分钟(0.25小时)要输出0.7527092 千瓦·时 的热量,至少需要=0.7527092 /0.25=3.01(kw)
即至少需要3.01千瓦的加热器(不考虑热量损耗及加热管能效的情况下)
供参考
放热:①Q放=mq[m是质量(kg),q是热值(J/kg)]《适用于固液》
②Q放=Vq[V是体积(m³),q是热值(J/m³)]《适用于气体》
比热容(c):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热值(q):表示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本领强弱,定义:燃料完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放出的量)与燃烧的热量之比
温度变化量(△t):表示温度变化的量[t-t0或t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