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架大棚要多少钱一亩,春秋温室大棚造价
截止2020年2月14号,每平方28元左右,折合一亩地蔬菜大棚造价在1.8万元左右。
钢架蔬菜大棚造价较低,适合个体农户进行春提前或秋延后的蔬菜等作物生产,钢架蔬菜大棚目前骨架多采用全热镀锌钢管结构,这种蔬菜大棚造价较低,整体抗风载、抗雨载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增加二层膜或加设保温棉被后可进行作物的越冬栽培或生产。
扩展资料:
钢架蔬菜大棚也称为新型拱棚。蔬菜钢架大棚整体结构为全钢架结构,质量优异的钢架大棚多采用1寸以上热镀锌圆管、或矩形管经工厂加工后现场装配而成,钢架大棚顶部为圆拱形,两侧留有通风口,内附40-60目防虫网,外边覆盖10-12丝薄膜进行保温,端面配有简易推拉门。
大棚用的六分钢管抗压能力强
钢管是蔬菜大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目前市场上常用于这一领域中的钢管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镀锌钢管、油田管及普通铁管。这三种蔬菜大棚用钢管各有各的特色,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条件下。
镀锌管方面的话,比较热销的是热镀锌管,主要是因为它的镀锌层不易脱落,从而具有强大的防锈能力、抗压能力,也不易弯曲,使用寿命长,这些优势都引起了更多的用户。
在建设蔬菜大棚选用这种钢管的时候,要根据棚宽选择直径不同的钢管,一般棚内宽度超过10米的,为增强蔬菜大棚的抗压能力,应选择直径5厘米的钢管;而棚宽不到10米的,直径4.5厘米的钢管就可以了。而且在使用前要预先按照棚面拱度弯曲好,才能使用。
而油田管的特点是直径小、弹性强,安装于蔬菜大棚中的时候就不需要预先将其弯曲了,省了不少事。但这种钢管容易生锈,而且生锈之后会对蔬菜大棚的的棚膜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及时涂抹防锈漆。
普通铁管价格确实非常实惠,但没有什么防锈能力可言,在使用时也要预先按照棚的拱度弯曲成形才能使用,同时还需要及时涂抹防锈漆,以延长铁管的使用年限。
三种钢管的特点已经指出了,具体还是要结合实际因素综合考虑,才能确保蔬菜大棚建设达到理想的状态,从而更加有助于为农户增加收益。
根据大棚规格,准备足够的钢管和薄膜,钢管选用壁较厚,抗折力强的。薄膜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用普通薄膜、防雾膜、多功能长寿膜等多种薄膜。
2、确定大棚位置及规格
一般在小型大棚,长度在50m左右,宽度为6~12米,高度为3m左右,用皮尺量出距离,用石灰画出大棚的位置。
3、栽埋钢管
根据大棚走向,每隔1米一根钢管,先定出每根钢管的位置,大棚左右两边尽量准确一直,防止误差太大导致的大棚扭曲变形。再用专业的打孔工具按照每个点的位置打洞,洞的深度一般50cm,如果土壤较松软,可适当增加深度。洞全部打好以后,把钢管用力插进每个孔。最后再把左右对应的钢管用铅丝扎牢,高度控制在3m左右,为保证大棚牢固,宽度大的棚体可以隔几米加一道米字横梁,用作支撑杆。
4、覆盖薄膜
先沿大棚两侧钢管脚边沿挖两条15cm深的沟,左右各一条。把薄膜小心的覆盖在钢管大棚上,薄膜边沿埋于沟内,用土夯实,注意不要刮破薄膜,如有破损,使用胶带纸粘住,两边加通风口的话可从地下钢管往上一米左右的位置加盖防虫网 围膜和卷膜器,用作通风口,最后用大棚压膜线加以固定。
6米的钢架大棚至少需要60米钢管,度6米,长60米,棚头一个门,三道拉杆,含卡槽卡簧。六米宽装配式钢架大棚是已推广应用多年的主要钢棚棚型,主要以直径22mm,厚1.2mm的镀锌薄壁钢管为大棚骨架材料,棚宽6m,顶高2.2-2.5m,肩高1.2m,土地利用率80%,使用寿命10年以上,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
需要使用16mm直径的PVC管,型号为PVC-U,需要120根管。
全钢架温室整个棚面均采用钢架支撑,使整个大棚连成一体,加固了其稳定性,而且大棚钢架采用热镀锌钢管,提高了耐腐蚀性能。因为钢管表面镀层均匀,附着力强,刚性好,抗压强度高,耐高温、寒,有独特的自愈性,从而是其使用畴命较其他钢管更长。而且此种钢管安装简便,维修方便。为了加强温室大棚的保温效果,我们可以使用高效能的保温被。保温被传热系数小,保温性好,重量适中,易于卷放,防风性、防水性好,使畴命长。有了高保温性的保温被,加之高耐压性,高抗腐蚀性的钢架,留有开阔的种植面积,可以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1,全钢架结构的温室大棚,抗雪抗风能力更强。全钢架温室大棚采用最新加工工艺,结构设计先进,更科学合理。且大棚骨架全部机械化生产加工,避免现场焊接带来的质量隐患,减少了后期维护费用,提高了大棚整体使用寿命。
2,全钢架大棚土地利用率高。这种大棚不用像日光温室一样用砖墙或土墙做厚厚的墙体,两侧只需覆盖保温棉被或复合保温板,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3,管理方面,操作简单。我公司制作的钢架蔬菜大棚可实现自动放风和自动卷帘,大幅降低人力劳作和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4,大棚造价较低。因为大幅减少了土建费用,所以钢架大棚整体造价有所降低,同样适合经济不发达地区推广使用。
蔬菜大棚种植成预计一般构造大棚蔬菜的每平米大概14-16块左右,一亩地8000-10000元,可以使用三年上下,大棚膜2年一换,平均下来每一年的成本费约是5000元。农作物种植过程的栽种辅材,大概在每一年1500元(依据基本概况实际划算),土地租赁费每一年800以上就是一亩地一般大棚蔬菜的种植成本费大概便是5000 800 1500=7300元。
一亩地的蔬菜大棚种植盈利,运用反季的时差种植,经济效益通常丰厚,例如西红柿,朝天椒,青瓜等消费者要求强的蔬菜水果。田间地头价一般在1-2块左右,1亩获得5000斤左右。且大棚蔬菜一年基本能够获得三到四季的蔬菜。取1.5元一斤测算,约能够盈利3万左右。能够得到一亩地的蔬菜大棚种植盈利约是:30000-7300=22500元。
钢竹混和温室大棚,棚型结构和简单竹架温室大棚同样,间距用无缝钢管和竹杆做拱杆,具备节省建筑钢材,减少工程造价,实际操作便捷等特点,有一定的运用总面积功能与费用处于钢管大棚和竹架温室大棚中间。
日光温室大棚,日光温室大棚是是一般温室大棚的一种更新存有,本身就是把原有单独单人间温室大棚,用科学合理手段、有效设计、出色的原材料将原有单独单人间方式温室大棚连起来,可以看作一种改建,具备空间很大、土地利用率高优势,但成本下降许多,每平米50-100元。
6米宽装配式建筑钢管大棚,这类棚型已推广使用很多年,主要是以孔径22mm、厚1.2毫米的热镀锌薄壁钢管为温室大棚骨架原材料,棚宽6米,顶高2.2-2.5米,雌性1.2米,土地利用率80%,使用期限10年及以上,每平米工程造价10-30元,1亩造价成本7000-20000元。
一、蔬菜大棚的建造
1.大棚的形式适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蔬菜大棚一般是塑料大棚,大棚形式多种多样,按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大棚与钢管大棚;按大棚的栋数可分单栋大棚与连栋大棚。目前,绝大多数农户搭建的是竹木大棚,它造价低,每m2造价为5~6元,但强度较差、寿命短,仅2年左右,并具有抗灾能力弱、操作管理不便等缺点。而连栋大棚,由钢管构成,强度大(寿命长达15年)、抗灾能力强(一般能抗10级台风);棚体高大,通风采光条件好,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管理方便,但造价高(每m2造价80元以上),农户与一般企业都无法承受。单栋钢管大棚,不仅具有连栋大棚的优点,并且造价低得多,每m2为25~30元,农户可考虑用此取代竹木大棚。
2.材料选择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为多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并在7~9月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冬季时有积雪。建造单栋钢管大棚,必须选择既能防锈,又较牢固(具有抗风、雪能力)的钢管。要求为热镀镀锌钢管,钢管直径28~32mm,壁厚1.5mm。
3.地块与方向的选择蔬菜大棚应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上;大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这样,一是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二是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三是避免了大棚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
4.大棚的规格根据笔者的试验研究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推荐,单栋钢管大棚规格应为:肩高1.8~2m,顶高2.8~3.2m,跨度7~8m,长度40~55m,通风口高度1.2~1.5m,钢管间距0.6~1m。这样的规格,主要考虑大棚在抗风、雪的前题下,增加棚内的通风透光量,并且考虑到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与各种作物栽培的适宜环境。
二、蔬菜大棚的常用栽培管理技术
1.温度控制大棚内气温的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很大。白天晴朗天气如果棚膜密闭,棚内气温上升很快,一般比棚外高20℃以上,甚至可达30℃,即使在冬季,有太阳出来时,1h内就可把棚内温度提高到40℃以上;夏季棚内温度可达60~65℃。阴雨天气,棚内气温变化不大;夜里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外界仅高1~3℃。而蔬菜生长适宜气温一般需要白天20~30℃,夜温10~20℃,5℃以下40℃以上生长受抑制,有些作物对温度要求很高,如西瓜、甜瓜,白天要求适温25~30℃,10℃就停止生长,5℃即遭受冻害。所以,要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做好棚内温度调节工作。棚内的温度调节主要是通过保温加温、通风换气等措施来实现的。具体方法:冬季,大棚棚膜一定要尽量盖严,北面设置风障(北门紧闭),大棚内设置小、中拱棚,夜里进行多重多层薄膜覆盖(采取3棚4层5~6膜方法覆盖保温),这样棚内土温比较稳定,通常能维持在10~20℃,满足了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白天晴朗天气,要及时做好棚内气温的测定工作,气温一上升到30℃以上,立即打开两侧通风口通风,调节通风口,尽量使棚内气温稳定在25~30℃。如在冬季碰到连续阴雨等低温天气,需采用人工加温方法来增加棚内温度,土法可采用棚内设多只煤饼灶加温(但人进入棚内要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条件的可采用电热线和柴油暖风机等设备加温。夏季,棚内温度很高,必须把大棚四周的通风口全部打开,棚内(1.8m以下的部位)最高温度可保持在40℃左右,这样也可种植青菜、西瓜(笔者经验),如温度太高,大棚顶部可覆盖遮阳网进行降温。
2.温度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通常比较高,白天相对湿度为70%~90%,夜里常常达到100%并凝结成水珠。棚内湿度过大,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而且容易引起病害暴发,这是南方大棚的弊端(东南沿海地区雨天较多),所以大棚的降湿工作十分重要。棚内的空气湿度调节,在冬季主要结合通风降温进行,天气晴朗时要及时通风排湿;对棚内地面要全部进行地膜覆盖,没覆盖到的地方(沟间),可用稻草、谷壳等物覆盖,尽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棚内土壤灌水,采用地膜下铺设塑料软管进行喷灌,有条件的可使用滴灌设施;棚内喷药防治病虫害,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阴雨天尽量不喷药,必须喷药的话,最好采用烟熏剂与粉尘剂。通过以上措施可大大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3.光照控制在适宜的条件下,增加光照,一般能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对喜光作物尤其明显。而塑料大棚内的光照强度比露地低,影响棚内光照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塑料棚膜的质量,还有棚内的不透明物体(包括棚架、压膜线、支架等)。一般质量好的新棚膜透光率在85%以上,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棚膜老化、粉尘积累,透光率也随之下降,污染严重质量差的棚膜,2年后透光率就可下降到50%以下,所以一般的塑料棚膜只能使用2年;棚内的湿度较大,常在普通棚膜上形成水珠,棚膜上的水珠也会降低棚膜的透光率。据测定,棚膜上的水珠可使透光率降低10%~20%,生产上最好采用无滴膜;尽量减少棚内不透明物体的存在,棚架、压膜线不需要过分粗大,支撑作物的竹木支架应改用塑料绳(捆扎),这样不仅可减少棚内遮光,而且可改善高秆作物的受光角度。
4.病害防治东南沿海地区雨天较多,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始终很高,很容易引起病害的盛发。控制棚内作物病害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大棚的降湿工作;其次要定期做好喷药预防工作,一般做到7~10天喷药1次;同时要及时做好棚内病株病叶的清理工作,减少相互传染;及时打掉作物底部的老叶,增加棚内的通风透光量,还要做好棚内土壤与空气的消毒工作。由于大棚在一整年种植后,大量病菌残留在棚内的土壤、空气、棚架及棚膜上,是棚内作物病害的侵染源,连年积累,将会造成棚内作物病害大暴发,所以要做好杀灭工作。常用的方法有:药剂、蒸气、夏季高温等3种消毒方法,但采用药剂、蒸气进行消毒成本高,一般农户可采用夏季高温杀菌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对大棚内土壤灌水,使土壤水分处饱和状态,然后覆盖薄膜,再封闭大棚,棚内气温保持60℃以上、土温保持40℃以上,连续10~15天,可消灭棚内一般病菌及害虫,但对土壤内的枯萎病菌无效,需用药剂防治,或选用嫁接苗种植。
5.虫害防治控制棚内作物虫害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大棚的通风窗口设置防虫网,采用银灰色的避蚜型防虫网,防虫网一般要求40~60目/m2(目数过少,防虫效果不好;目数过多,通风效果差)。操作人员进出大棚,要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棚内作物如发生了虫害,要及时用药防治,但必须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于进入棚内的害虫及一些地下害虫,最好采取毒饵与物理方法进行诱杀。
6.土壤盐分控制大棚土壤由于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常出现土壤返盐现象,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严重的会造成棚内作物枯死。防止大棚内土壤盐分过量积累的主要措施有:在夏季不栽种作物时,要揭掉大棚顶膜,让棚内土壤受雨水自由冲刷;在不揭掉大棚顶膜的情况下,于换季栽种作物的空隙,要多用淡水来冲刷棚内返上来的土壤盐分;棚内作物施肥时,要避免单纯使用化肥,尽量做到多施有机肥料,少施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