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重量计算方法
每米无缝钢管的重量W=0.02466*S(D-S)。象征意义:D=外径,S=壁厚。
比如外径60mm,壁厚4mm的无缝钢管,求每米重量..
解:每米重量=0.02466*4*(60-4)=5.52kg。
无缝钢管理论重量的计算公式无缝钢管W=0.0246615(D-S)*SW。
扩展信息:
1、方形和矩形(长方形)截面碳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每米重量单位:kg/m(千克/米)&lb/ft(磅/英尺)。
计算公式:kg/m=(Oc-4Wt)*Wt*0.00785
式中:Oc为外圆周,Wt为壁厚;正方形Oc=4*a,长方形oc=2a+2ba,b为边长。
1.钢管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0.02466×长度m,例: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计算:(114-4)×4×0.02466×6=65.102kg。
2.圆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例:圆钢Φ20mm(直径)×6m(长度)计算:20×20×0.00617×6=14.808kg。
3.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 ,例:螺纹钢Φ20mm(直径)×12m(长度),计算:20×20×0.00617×12=29.616kg。
扩展资料:
1.钢管,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按截面形状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异形钢管按材质分为碳素结构钢钢管、低合金结构钢钢管、合金钢钢管和复合钢管。
2.按用途分为输送管道用、工程结构用、热工设备用、石油化工工业用、机械制造用、地质钻探用、高压设备用钢管等按生产工艺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其中无缝钢管又分热轧和冷轧(拔)两种,焊接钢管又分直缝焊接钢管和螺旋缝焊接钢管。
3.钢管不仅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它还是一种经济钢材。用钢管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支柱和机械支架,可以减 轻重量,节省金属20~40%,而且可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用钢管制造公路桥梁不但可节省钢材、简化施工,而且可大大减少涂保护层的面积,节约投资和维护费用。
钢管的重量=0.25×π×(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钢铁比重 其中:π = 3.14 L=钢管长度 钢铁比重取7.8 所以, 钢管的重量=0.25×3.14×(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7.8 * 如果尺寸单位取米(M),则计算的重量结果为公斤(Kg)
钢的密度为: 7.85g/cm3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 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名称(单位)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圆钢 盘条(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径mm
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纹钢(kg/m)
W= 0.00617 ×d×d
d= 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钢(kg/m)
W= 0.00785 ×a ×a
a= 边宽mm
边宽20 mm 的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钢
(kg/m)
W= 0.00785 ×b ×d
b= 边宽mm
d= 厚mm
边宽40 mm ,厚5mm 的扁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钢
(kg/m)
W= 0.006798 ×s×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50 mm 的六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
八角钢
(kg/m)
W= 0.0065 ×s ×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80 mm 的八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
等边角钢
(kg/m)
= 0.00785 ×[d (2b – d ) 0.215 (R2 – 2r 2 )]
b= 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0 mm ×4mm 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4mm ×20 mm 等边角钢的R 为3.5 ,r 为1.2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2 ×20 – 4 ) 0.215 ×(3.52 – 2 ×1.2 2 )]=1.15kg
不等边角钢
(kg/m)
W= 0.00785 ×[d (B b – d ) 0.215 (R2 – 2 r 2 )]
B= 长边宽
b= 短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30 mm ×20mm ×4mm 不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30 ×20 ×4 不等边角钢的R 为3.5 ,r 为1.2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30 20 – 4 ) 0.215 ×(3.52 – 2 ×1.2 2 )]=1.46kg
槽钢
(kg/m)
W=0.00785 ×[hd 2t (b – d ) 0.349 (R2 – r 2 )]
h= 高
b= 腿长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80 mm ×43mm ×5mm 的槽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该槽钢t 为8 ,R 为8 ,r 为4 ,则每m 重量=0.00785 ×[80 ×5 2 ×8 ×(43 – 5 ) 0.349 ×(82–4 2 )]=8.04kg
工字钢(kg/m)
W= 0.00785 ×[hd 2t (b – d ) 0.615 (R2 – r 2 )]
h= 高
b= 腿长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50 mm ×118mm ×10mm 的工字钢每m 重量。从金属材料手册中查出该工字钢t 为13 ,R 为10 ,r 为5 ,则每m 重量= 0.00785 ×[250 ×10 2 ×13 ×(118 –10 ) 0.615 ×(102 –5 2 )]=42.03kg
钢板(kg/m2)
W= 7.85 ×d
d= 厚
厚度 4mm 的钢板,求每m2 重量。每m2 重量=7.85 ×4=31.4kg
钢管(包括无
缝钢管及焊接
钢管(kg/m)
W= 0.02466 ×S (D – S )
D= 外径
S= 壁厚
外径为60 mm 壁厚4mm 的无缝钢管,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2466 ×4 ×(60 –4 )=5.52kg
钢管重量(Kg )=π (外径m ﹣壁厚m)×长度m×壁厚mm×7,85
注意式中単位换算
钢管重量计算公式钢管(包括无 缝钢管及焊接 钢管(kg/m) W= 0.02466 ×S (D – S ) D= 外径 S= 壁厚 外径为60 mm 壁厚4mm 的无缝钢管,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2466 ×4 ×(60 –4 )=5.52kg
这个公式是理论重量 也就是说理论上大概的重量
乘以0.02466 这主要是计算直缝钢管无缝钢管的重量
如果是镀锌钢管还要乘以1.03
乘以0.0246615是螺旋的理论重量
您好,钢管每米的理论重量演算法是:(直径-壁厚)*壁厚*0.02466=?公斤
圆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定义
重量:是物体受重力的大小的度量,重量和质量不同,单位是牛顿。它是一种物体的基本属性。在地球引力下,质量为1公斤的物质的重量为9.8牛顿。
计算
钢管的重量=π×(外径平方-内径平方)÷4×L×钢铁比重
其中:π = 3.14 , L=钢管长度,
如果: 钢铁比重取7.8
那么
钢管的重量=0.25×3.14×(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7.8
无缝钢管重量计算公式自己算不就好了吗!
先算端面积,然后1米,就是一米的体积了啊!然后乘密度就可以了啊!
不锈钢管重量计算公式不锈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W=(D-S)×SXL×0.02491=KG
S-钢管的公称壁厚,mm;
D-钢管的公称外径,mm。
L-钢管的长度,m.
直径6mm圆管 1.2mm厚 6米长的不锈钢管重量
W=(D-S)×S×LX0.02491=(6-1.2)X1.2X6X0.02491=0.8608896KG.
不锈钢方管重量计算公式
W=壁厚x(边长-壁厚)xLx0.0314
按平均壁厚供货钢管每米的理论重量按公式(1)计算
W=pi/1000(D-S)Sp
按最小壁厚供货钢管的理论重量,热轧(挤压,扩)钢管按公式(1)计算值增加15%,冷拔(扎)钢管按公式(1)计算值增加10%为标准数量
直径32厘米,长140米,厚5毫米的不锈钢管总重5493公斤
镀锌钢管重量计算公式?镀锌钢管的重量计算按照五金手册上不同管径的焊管的理论重量(kg/m)与相应的米数的乘积不就是重量,然后再换算成吨位不就行了。
国标无缝钢管每米重量62.5公斤。无缝钢管的每米理论重量是=(外径-壁厚)*壁厚*0.02466=(325-8)*8*0.02466=62.5公斤。
国标钢管重量公式:[(外径-壁厚)*壁厚]*0.02466=kg/米(每米的重量)
国标无缝钢管是用钢锭或实心管坯经穿孔制成毛管,然后经热轧、冷轧或冷拨制成。国标钢管在我国钢管业中具有重要的地 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国标钢管生产企业约240多家,无缝钢管机组约250多套,年产能力约450多万吨。
从口径看,<φ76的,占35%,<φ159-650的,占25%。从品种看,一般用途管190万吨,占54%;石油管76万吨,占5.7%;液压支柱、精密管15万吨,占4.3%;不锈管、轴承管、汽车管共5万吨,占1.4%。
扩展资料:
一、国标无缝管外径、规格、壁厚求能承受压力计算方法(钢管不同材质抗拉强度不同)
压力=(壁厚*2*钢管材质抗拉强度)/(外径*系数)
二、已知无缝管无缝钢管外径和承受压力求壁厚计算方法
壁厚=(压力*外径*系数)/(2*钢管材质抗拉强度)
三、无缝管压力系数表示方法
钢管压力P<7Mpa 系数S=8 7<钢管压力P<17.5 系数S=6 钢管压力P>17.5 系数S=4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标钢管百度百科—国际无缝钢管
国标无缝钢管每米重量62.5公斤。
无缝钢管的每米理论重量是=【外径-壁厚】*壁厚*0.02466=【325-8】*8*0.02466=62.5公斤。
例如:计算方法如下:
国标直径400mm的无缝钢管(如果壁厚10毫米)一米多重量是96.174公斤。
型钢米重=0.00785×截面积(截面积单位平方毫米)(米重单位公斤/米)
国标直径400mm的无缝钢管米重=0.00785×0.25×3.1415×(400²-380²)=96.174公斤/米
用途
无缝钢管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输送流体的管道,如输送石油、天然气、煤气、水及某些固体物料的管道等。钢管与圆钢等实心钢材相比,在抗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较轻,是一种经济截面钢材。
广泛用于制造结构件和机械零件,如石油钻杆、汽车传动轴、自行车架以及建筑施工中用的钢脚手架等用钢管制造环形零件,可提高材料利用率,简化制造工序,节约材料和加工工时,已广泛用钢管来制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无缝钢管
普通碳钢、合金钢钢管理论重量计算公式为:W=0.02466(D-S)S ------钢的密度取7.85kg/dm³。
注释:每米重量kg/m=(外径-壁厚)*壁厚*0.02466 单位取毫米:mm。
例如Ф83*8的钢管每米重量为:(83-8)*8*0.02466=14.796公斤/米。
按截面形状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异形钢管按材质分为碳素结构钢钢管、低合金结构钢钢管、合金钢钢管和复合钢管。
按用途分为输送管道用、工程结构用、热工设备用、石油化工工业用、机械制造用、地质钻探用、高压设备用钢管等按生产工艺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其中无缝钢管又分热轧和冷轧(拔)两种,焊接钢管又分直缝焊接钢管和螺旋缝焊接钢管。
扩展资料:
规格:螺旋钢管的规格要求应在进出口贸易合同中列明。一般应包括标准的牌号(种类代号 )、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重量(质量)、规定长度及上述指标的允差值等各项。我国标准推荐公称直径为8、10、12、16、20、40mm的螺旋钢管系列。
供货长度分定尺和倍尺二种。我国出口螺纹钢定尺选择范围为6~12m,日本产螺纹钢定尺选择范围为3.5~10m。
外观质量:
①表面质量。有关标准中对螺纹钢的表面质量作了规定,要求端头应切得平 直,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和折迭,不得存在使用上有害的缺陷等;
②外形尺寸偏差允许值 。螺纹钢的弯曲度及钢筋几何形状的要求在有关标准中作了规定。如我国标准规定,直条钢筋的弯曲度不大于6mm/m,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0.6%。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钢管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 例:螺纹钢Φ20mm(直径)×12m(长度) 计算:20×20×0.00617×12=29.616kg
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 例:圆钢Φ20mm(直径)×6m(长度) 计算:20×20×0.00617×6=14.808kg
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边宽(mm)×长度(m)×0.00785 例:方钢 50mm(边宽)×6m(长度) 计算:50×50×6×0.00785=117.75(kg)
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厚度(mm)×长度(m)×0.00785 例:扁钢 50mm(边宽)×5.0mm(厚)×6m(长度) 计算:50×5×6×0.00785=11.775(kg)
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对边直径×长度(m)×0.00068 例:六角钢 50mm(直径)×6m(长度) 计算:50×50×6×0.0068=102(kg)
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7.85×长度(m)×宽度(m)×厚度(mm) 例:钢板6m(长)×1.51m(宽)×9.75mm(厚) 计算:7.85×6×1.51×9.75=693.43kg
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边宽)×2×厚×0.00785×长m 例:扁通 100mm×50mm×5mm厚×6m(长) 计算:(100+50)×2×5×0.00785×6=70.65kg
方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4×厚×0.00785×长m 例:方通 50mm×5mm厚×6m(长) 计算:50×4×5×0.00785×6=47.1kg
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边宽)×厚×0.0076×长m(粗算) 例:角钢 100mm×80mm×8厚×6m(长) 计算:(100+80)×8×0.0076×6=65.67kg
不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厚×0.015×长m(粗算) 例:角钢 50mm×50mm×5厚×6m(长) 计算:50×5×0.015×6=22.5kg
【其他有色金属】 黄铜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厚×0.0267×长m 例:黄铜管 20mm×1.5mm厚×6m(长) 计算:(20-1.5)×1.5×0.0267×6=4.446kg
紫铜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厚×0.02796×长m 例:紫铜管 20mm×1.5mm厚×6m(长) 计算:(20-1.5)×1.5×0.02796×6=4.655kg
铝花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长m×宽m×厚mm×2.96 例:铝花板 1m宽×3m长×2.5mm厚 计算:1×3×2.5×2.96=22.2kg 黄铜板:比重8.5 紫铜板:比重8.9 锌板:比重7.2 铅板:比重11.37 计算方式:比重×厚度=每平方的重量
钢材的理论重量
钢材的理论重量是按钢材的公称尺寸和密度(过去称为比重)计算得出的重量称之为理论重量。这与钢材的长度尺寸、截面面积和尺寸允许偏差有直接关系。由于钢材在制造过程中的允许偏差,因此用公式计算的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有一定出入,所以只作为估算时的参考。
2.钢材的实际重量
钢材实际重量是指钢材以实际称量(过磅)所得的重量,称之为实际重量。实际重量要比理论重量准确。
3.钢材重量的计算方法
(1)毛重:是“净重”的对称,是钢材本身和包装材料合计的总重量。运输企业计算运费时按毛重计算。但钢材购销中是按净重计算。
(2)净重:是“毛重”的对称。钢材毛重减去包装材料重量后的重量,即实际重量,称之为净重。在钢材购销中一般按净重计算。
(3)皮重:钢材包装材料的重量,称之为皮重。
(4)重量吨:按钢材毛重计算运费时使用的重量单位。其法定计量单位为吨(1000kg),还有长吨(英制重量单位1016.16kg)、短吨(美制重量单位907.18kg)。
(5)计费重量:亦称“计费吨”或“运费吨”。运输部门收取运费的钢材重量。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计算标准和方法。如铁路整车运输,一般以所使用的货车标记载重作为计费重量。公路运输则是结合车辆的载重吨位收取运费。铁路、公路的零担,则以毛重若干公斤为起码计费重量,不足时进整。
算法:(外径-壁厚)x壁厚x0.02491x长度=重量(kg), 单位为mm。
一米钢管外径100mm(壁厚3mm)就是(100-3)*3*0.02491=7.25kg,7.25kg是一米的重量。
但是一般情况,钢管的厂商都有具体的重量的数据的。
扩展资料:
重量的来源及公式:
在物理学界过去有一种提法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称为“重量”。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除受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外,由于地球的自转,还将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称为该物体的重量。
习惯上人们认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就是它本身的重量。对重量的解释有许多说法,例如,重量就是重力;物体的重量就是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重量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重量是物体静止时,拉紧竖直悬绳的力或压在水平支持物上的力。
上述几种讲法,有的强调重量即重力,是矢量,它们的本质是引力。有的强调重力不是矢量,重量是重力的大小,是标量。还有的是以测量法则作为重量的定义。这些不同的定义只是解释的不同而已,谈不到对与错。
在地球引力下, 重量和质量是等值的, 但是度量单位不同。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受到外力9.8牛顿时所产生的重量称为1千克重。一般常用质量单位来代替重量,隐含乘以重力加速度。在中国旧时用斤、两作为重量单位。磅、盎司、克拉等也作为重量单位。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微克(ug)、毫克(mg)、克(g)、千克(kg)、吨(t)等。
公式
质量与重量换算公式:W=MG
其中W为重量,m为质量,g为自由落体加速度,于地球表面约为9.8m/s²,其值较重力加速度少0.034m/s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量
无缝钢管每米重量W=0.02466*S(D-S)。符号意义 :D=外径、S=壁厚。
例如:外径为60mm、壁厚4mm的无缝钢管,求每m重量。
解:每m重量=0.02466*4*(60-4)=5.52Kg。
无缝钢管理论重量计算公式无缝钢管W=0.0246615(D-S)*SW。
扩展资料:
1、正方形和长方形(矩形)截面碳钢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每米重量单位:kg/m(千克/米) &lb/ft(磅/英尺)。
计算公式:kg/m = (Oc - 4Wt) * Wt * 0.00785
其中: Oc 是外周长,Wt 是壁厚; 正方形 Oc=4*a、长方形 Oc=2a+2b a,b是边长。
2、圆形截面碳钢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kg/m = (Od - Wt) * Wt * 0.0246615。
其中:Od 是外径 Wt 是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