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双林旧馆永胜涂料厂怎么样?
湖州南浔双林旧馆永胜涂料厂是2007-03-23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湖州市旧馆镇寺桥村。
湖州南浔双林旧馆永胜涂料厂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503660573031Q,企业法人何欢欢,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湖州南浔双林旧馆永胜涂料厂的经营范围是:一般项目:涂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涂料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湖州南浔双林旧馆永胜涂料厂更多信息和资讯。
湖州市南浔荣邦粉末涂料有限责任公司是1999-09-16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东迁镇木匠浒。
湖州市南浔荣邦粉末涂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5037176226912,企业法人沈群荣,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湖州市南浔荣邦粉末涂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粉末涂料制造、加工。
通过爱企查查看湖州市南浔荣邦粉末涂料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1、喷漆房最佳温度控制为15到25度,温度太低会喷不均匀,附着力下降,干燥过慢,温度过高挥发太快,油漆表面不平。
2、湿度控制在百分之40到70,湿度太低,车间的洁净度下降,杂质、毛丝的不良比率会上升。
六大古镇介绍:周庄古镇
说到周庄就不能不说桥。周庄的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贞丰桥畔诗韵悦耳,富安桥桥楼台壁,而最知名的无疑就是双桥。双桥地处周庄中心地段,位于交*的河道上,呈直角状排列,当地人称“钥匙桥”。当年著名 油画 家陈逸飞画了此桥后,曾经被美国石油大王 收藏 ,后来石油大王访华时又将这幅画转送给邓小平。从此周庄随着双桥一起在世界上声名鹊起。
周庄呈“井”字形的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水小阁,比比皆是。尤以深厅、张厅气势非凡,历经百年,风姿依旧。元末明初,家住周庄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曾经资助明皇朝修建南京1/3的城墙,但最后仍然得罪了皇帝朱元璋,被流放到云南,客死他乡。如今沈厅仍在,这个颇有分量的古民居中主人公的悲剧 故事 让人浮想联翩,为周庄的流水小桥凭添一分沉重的气氛。
六大古镇介绍: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的民居不少,虽不像周庄全部沿河而建,却给人空间感。这里的河道更为开阔,是用青石板铺成的。
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此园在不大的面积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荫堂。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同里的民居、园林都很好看,不过我在同里最偏爱的莫过于桥了。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在古镇,最古老的桥是思本桥。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河港上。桥名“思本”,乃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意。
在同里,最小的桥该是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此桥桥面总长不满五尺,宽不过三尺,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单孔拱形,小巧玲珑,堪称一绝。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奋好学的桥,则莫过于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初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在其西侧石壁上,刻着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 对联 ,上联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下联为“两岸书声接榜歌”。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是富观桥。在此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
乌金桥坐落在镇西北郊,是当年苏州到同里的必经之路,也是古镇的重要入口。那一年古镇百姓为迎接太平军,一夜之间修建了此桥。桥面中心方石上特意刻了一幅“马上报喜”图,以预祝太平军旗开得胜,马到 成功 。
古镇最有名的当然是前面提到的“三桥”,三桥位于镇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姿态伫立在三条小河的交汇处,碧水映古桥,绿树藏娇影,很是一片迷人的景色,“走三桥”则是同里古老的民间风俗。
同里除了造型不同的各种古桥吸引着游人,还有各式各样的河桥让前来古镇的人大开眼界。所谓河桥,北方人称之为水码头,南方人叫它河埠头、河桥头。同里是水乡,镇区河道总长5公里多,是典型的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水乡古镇。
六大古镇介绍:角直镇
角直镇位于苏州城东25公里,有2000多年历史,古称甫里,唐代以后,因河道形状像“角”字,改现名。
角直镇是一座以罗汉塑像和商业古街为主的江南水乡,镇内河道纵横,素有“五湖之厅”(澄湖,万千湖,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和“六泽之冲”(吴淞江,清水江,南塘江,界浦江,东塘江,大直江)之称。
镇里有一条2000多米的古街和近2000米的水乡驳岸,沿岸还有不少 雕刻 着精美图案的栓缆桩。
角直的古桥之多,有“三步两桥”之称,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各色石桥72座半,现存41座。其中最古的桥和丰桥建于宋代,工艺精细,至今完好。
镇上有许多遗迹和古迹,如白莲花寺,孙妃墓,吴王宫,保圣寺等。其中建于公元503年的保圣寺现存九尊唐塑罗汉,传为唐朝塑圣杨惠之所作。塑像神态逼真,表现细腻,是难得的古代雕塑的传世名作。
六大古镇介绍: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位于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是江南地区知名度极高的古镇,镇上名园古迹甚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0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业堂藏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南浔虽也是浙江的古镇,但与其它古镇有所不同,这里少有老屋长廊、石桥深巷。南浔的卖点在于有众多的江南名园,而且这些园子多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南名园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
嘉业藏书楼其实是一处江南小型园林,园子里莲池、假山、凉亭处处流露出江南园林的小巧与别致。其主体建筑是一座西式回廊式的藏书楼。这座藏书楼乃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是清代的秀才刘承干在1920年到1924年修建的。其藏书最多时曾达到60万卷。现在这里是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书库。
毗邻嘉业藏书楼的是小莲庄。小莲庄与藏书楼是同年落成的,主人仰慕赵孟兆页的莲花庄因而名之为“小莲庄”。园子的外园有10亩荷花池,池边有逶迤的中式长廊和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中西建筑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小莲庄景致与其他的江南园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比较有特色的是园子西边由数十棵古香樟树组成的古树长廊。
六大古镇介绍:西塘古镇
西塘,古称胥塘、斜塘,又名平川,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春秋战国时代,西塘就是吴越两国相争的交界地,故也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地势平坦,河流纵横, 自然 环境十分幽静,一拱如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具有别样的风韵。只是别忘了,在一处又一处诱人的景色中,留意西塘那些寻常的巷陌、寻常的人家,那才是西塘最为迷人的景色。西塘宛若一支幽幽的洞箫:深沉、幽雅,意境绵长悠远。悠然自得,温和面世。
西塘古镇中最著名的风景线是一道1000多米、造型古朴的廊棚,一色的墨瓦盖顶,沿河而建,连为一体,绵延不断,催人发思古之悠情。古河道旁边还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廊棚长长,古建筑重重叠叠,小船儿悠悠,俨然是一派古风犹存的情调。此外西塘的石皮弄具有长长的巷道,过街的窗户是造型细致雕刻讲究的木结构,漫步其中,一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六大古镇介绍:乌镇古镇
乌镇不大,却是水陆交通要地。古镇内河道如织、石桥纵横、高墙深巷、水阁飞檐,到处呈现典型的水乡景致。在乌镇游览,眼里满是水的影子。踏着百年前的石板路,人和周围的一切都好像在水雾织成的梦里。乌镇是一个颇具历史的古镇,1896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茅盾就诞生在这里,其故居本身就是一幢很有特色的古民居。这个故居有600平方米,日式建筑,据说是先生用《子夜》的稿酬建造的。历史上这个小镇曾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茅盾、沈泽民、严独鹤等名人,更是为小镇增添了几分显赫。
乌镇依河道而建的廊棚极富水乡韵味,是古镇上典型的建筑。廊棚既可以为路人遮风蔽雨,又是小镇居民休闲聊天的交际场所。
乌镇街道上清代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走在河边,可以看见居民们在这些老屋里吃饭、打 麻将 ,水乡的风情和民情还在沿河的老屋里继续,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江南 风景画 。
乌镇居民的特别之处是在墙上常常涂有类似于黑色的油漆。据说这种涂料涂了以后可以起到保护墙面的作用,而黑色在江南桐乡一带被称为“乌”,因此称“乌镇”。这里附近农村以水稻和养蚕为主业,基本上还保持着一些江南农村的风情和建筑格局。那些店面和房屋的样式还有一种“老通宝”时期的遗韵,入诗入画。
猜你喜欢:
1. 江南六大古镇介绍
2. 上海到西塘旅游攻略
3. 古镇旅游推荐
4. 浙江好玩的景点推荐
5. 中国十大自驾游线路推荐
浙江映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1-10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与境内合资),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佛堂兜村柴田圩。
浙江映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500MA2B3WDFXE,企业法人李朝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浙江映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水性纳米色浆、水性染料、表面活性助剂、水性涂料的生产、销售(除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新材料技术研发;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除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内容)(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浙江映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頔塘故道成为河道遗产之一。如今的頔塘故道已不再用于航运,河水不动声色地流,流过一座名叫南浔的古镇。这座古镇因大运河而兴,因丝业而闻名。它孕育出了一代代巨贾、奇人,而一段段经久不衰的传奇往事也随之应运而生。
巨贾之镇
南浔之名何来?
早在4000多年前便已有先民在南浔的这片土地上耕种捕鱼、繁衍生息。北宋时,頔塘河畔开始形成村落,村落由于紧邻頔塘的支流浔溪,故亦被称作“浔溪”,后来浔溪之南商贾云集,房屋林立,于是这里被改叫“南林”。到了南宋淳祐年间,此地正式建镇,便从“南林”与“浔溪”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字组成了镇名“南浔”。那时的南浔镇已然成了江浙地区的富庶之地,甚至在当地还形成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民间说法。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即用动物体积的大小衡量财富的多少,拥有1000万两白银以上财产者,称之为“象”;500万两白银以上而不到千万两者,称之为“牛”;100万两白银以上不到500万两者,称之为“金狗”。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代表的南浔富贾群体,几乎全部以经营蚕丝业发迹,而这蚕丝便是被誉为“丝中极品”的“辑里湖丝”。
浙江湖州一带是中国最早的蚕丝产地,此地出产的蚕丝被称为“湖丝”。三国时期,湖丝便被作为皇家贡品;唐代时,湖州已然成为蚕丝的重要产区;到了宋元时期,湖州丝业持续兴盛。元代画家、书法家赵孟曾作诗描绘湖州桑农忙碌的景象:“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田家五六月,绿树阴相蒙。但闻缫车响,远接村西东。”
明代,湖丝因产量大、质量高名满全国,正所谓“蚕丝之贡,湖郡独良”。明朝万历年间,南浔镇郊七里村人对蚕种进行了一次改良,培育出一种优良蚕种——莲心种。这种蚕所产的蚕茧小似莲子,加之当地水源优质,用此茧、此水所缫之丝纤度小、光泽好,具有“细、坚、匀、白、净、柔、韧”等特点。很快,七里村所产的这种“七里丝”便因质地优良脱颖而出,名声大噪,甚至逐渐取代了“湖丝”之名,以致后来,湖州所产蚕丝均被称作“七里丝”以扩大销路。
“七里丝”享誉国内市场,而南浔作为湖州的重要丝市,亦是繁荣非常。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丝商纷纷来到南浔进行采购以织造绸缎。明代学者黄省曾所著《蚕经》云:“看缫丝之人,南浔为善。”后有周庆云所著《南浔志》记载:“每当新丝告成,商贾辐辏,而苏杭两织造皆至此收焉。”那时,就连皇室衣物的织造也会选用“七里丝”。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织造的九件龙袍便是以“七里丝”为原材料精制而成。
清雍正年间,“七里丝”被雅化为了“辑里湖丝”或“辑里丝”,而“七里村”也被同时雅化为“辑里村”。“辑里湖丝”与“辑里村”的叫法最早出现在清人范颖通所著的《研北居琐录》中,其曰:“雪荡、穿珠湾俱在(南浔)镇南,近辑里村,水甚清,取以缫丝,光泽可爱,所谓辑里湖丝,擅名江浙也。”《南浔志》中亦如此记载:“辑里村居民数百家,市廛栉比,农人栽桑育蚕,产丝最著,名甲天下。海禁既开,遂行销欧美各国,曰辑里湖丝。”
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由于南浔临近上海,丝商们便直接将在南浔采购的生丝运往上海,在那里与洋商进行贸易,南浔和上海之间也由此形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浔沪丝路”。而运输成本的降低直接导致辑里湖丝的价格下降,于是,辑里湖丝迅速占领了欧洲市场。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在这届世博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寄去的10余包产自南浔镇辑里村的蚕丝,获得了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的金奖牌。徐荣村所经营的“荣记湖丝”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自此至民国初期,辑里湖丝于国内外屡获奖项,这期间成为辑里湖丝贸易的鼎盛时代。
南浔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通过辑里湖丝贸易收获了巨量的财富,于是,一座座精致考究的深宅园林遍布南浔这座江南小镇。赵孟曾于湖州建有莲花庄,而南浔“四象”之首刘镛,因仰慕赵孟之文才,于镇上建造了占地27亩的私人园林——“小莲庄”。小莲庄以10亩莲花池为中心,庄内家庙、义庄、园林一应俱全。园中生长着一棵百年紫藤,相传当年刘镛正是因为这棵紫藤树而买下这块地,因其相信这棵紫藤树寓意着紫气东来,此地定是一处风水宝地。园内长廊上的碑刻是庄中一宝,巧的是,与刘镛之名同音的清朝宰相刘墉的书法真迹也在其列。刘氏家庙前矗立的“御赐牌坊”由光绪皇帝所赐,上书“乐善好施”四个大字,刘氏富贵而不忘施的家风亦由此可见。
刘镛之孙刘承干在继承了祖上的财富之后并没有经商,却对书籍情有独钟。在上海收购了大量藏书之后,刘承干在小莲庄旁修建了嘉业藏书楼,工程包括藏书楼以及园林两个部分,于1920年动工,1924年完工,占地20亩,共花费白银12万两。
藏书楼门楼之上的“嘉业藏书楼”五个字,由书法家刘廷琛题写。“嘉业”之名取自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赐予刘承干的九龙金扁——“钦若嘉业”,而对于刘承干来说,收书、藏书无疑便是他的“嘉业”。刘承干一生花费了30万两白银,共收藏了18万册60万卷藏书。194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嘉业藏书楼最终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51年,刘承干将藏书楼捐献给了国家。如今,嘉业藏书楼四周绿树参天,荷塘花开,修葺一新的藏书楼矗立其间,向往来者讲述着这一段弥漫着书香的往事。
民国奇人
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的“尊德堂”,是那种只看上一眼便觉得有故事的老宅。整幢建筑古朴、幽深,气势出众却又有着几分内敛。老宅的主人名叫张静江,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氏家族靠丝、盐业发迹,到了清咸丰初年便已积累了大量资本。同样到了孙辈,张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继承了巨大家业的张静江并没有一心经商,而是毅然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反清革命之中,后被孙中山称为“革命圣人”。
张静江谱名为张增澄,字静江,又名人杰,号饮光,晚年号卧禅。张静江小时候便患有小儿麻痹症。11岁时,他又因仗义助人出手救火,从封火墙上摔下,伤到了坐骨神经,导致其终生腿脚不便。之后不久,张静江患上眼疾,视力因此也大受影响。然而,身体上的不便并没能击倒张静江,他此后的传奇人生便是最好的佐证。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催生出的新思想以及与外国商人频繁接触中获得的见识,使当时正在上海做进出口贸易的张静江心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打破旧体制的强烈愿望。1902年,张静江得知自己的好友李石曾有一个以随员身份赴法的机会后,便通过李石曾找到了驻法国公使孙宝琦,请求同去,并得到了应允。如此,26岁的张静江遂以商务参赞的身份,随孙宝琦共同出使法国。这一次的法国之行,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
到达法国后,张静江以侨商身份留居巴黎。其间,他见中国的丝绸、茶叶在国外十分畅销,便有意在海外开设一家销售国货的公司。于是,张静江出资30万银元,成立了通运公司,经营茶叶、丝绸、古玩等,并大获成功。其账房先生如此评价:“获利之巨,无法估计。”张静江也由此成为清末时期中国人于海外开办公司的开拓者。
1905年冬天,在一艘驶向法国的轮船上,张静江偶然结识了亲自奔赴海外筹集革命经费的孙中山。当时,张静江提出希望能与孙中山谈话,由于张静江有清政府职务在身,孙中山存有戒心,有意回避了他。张静江于是便在甲板上拦住了孙中山并对他说:“你不要瞒我,我知道你是孙文,你不要认为我是反对你的,我是最赞成你的人!”之后,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可谓是相见恨晚。张静江与孙中山约定,如果将来革命起事需要资金,可直接发电报给他,同时定下暗号,若发“A”就是1万银元,“B”是两万银元,“C”是3万银元,后面以此类推。最终,孙中山虽然将张静江的地址记在了本子上,但两人约定之事他却并未放在心上。
1907年,孙中山前往越南河内,并设立了领导西南武装起义的总机关计划发动起义。由于经费短缺,他突然想起了张静江,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按照之前记下的地址发去了电报。没想到,不久后资金便如数汇到。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等行动,也都得到了张静江资金上的支持。可以说,每当孙中山发来电报,张静江从不拒绝。
张静江自结识孙中山并与其达成革命共识之后,不仅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解囊相助,甚至于后来还毁家纾难资助孙中山的反清革命。由于运营经费不足,张静江卖掉了设在巴黎的通运公司,还卖掉了在上海的数幢洋房以供革命行动之用。在个人力量用尽之后,张静江又通过推荐家族成员加入同盟会等方式,努力动员南浔的富商们投入、支持革命。
1914年,孙中山于日本筹建中华革命党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任命张静江为财政部长,张静江因支持讨袁而被列入乱党之列,受到通缉。1920年,张静江又带着孙中山的嘱托来到上海,设立了证券交易所,继续为革命积蓄经费,助力推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张静江担任建设委员会委员长。他致力于经济建设,任职期间兴修水利,建设铁路,大力发展国家电力、矿业,先后创办了南京发电厂、戚墅堰电厂、杭州电厂、长兴煤矿、馒头山煤矿、淮南煤矿、宜洛煤矿、江南汽车公司、江南铁路、淮南铁路等,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
翌年,坚信“实业救国”的张静江于杭州西湖举办了第一届西湖博览会。“争促物产之改良,谋实业之发达”“启用国货,救济工商”,这些是《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中曾提到的举办西博会的目的。这次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世界。
在张静江故居“尊德堂”的正厅,悬挂着一副对联,上书“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这副对联是1923年张静江因病在家中休养之时,挚友孙中山亲自写下并托人送来的。为革命倾尽了所有,也为中国经济的振兴奉献了心血,这便是“民国奇人”张静江。
“丝”的传人
顾明琪右手持索绪帚拨动着在热水中不停翻滚的一个个纯白色蚕茧,同时左手轻柔而快速地从水中捞起丝头,一根、两根、三根……他接着将丝头牵引至那台木质缫丝车的丝轴上,然后坐在缫丝车前,一下一下踩起了踏板,丝轴转动,一根根蚕丝也随之被缓缓抽离了蚕茧,一圈一圈整齐地缠绕在了缫丝车的木轮上。若细看,便能发现那蚕丝白亮光鲜,粗细均匀,摸上去,更是韧性十足。
这里是辑里湖丝的发源地——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辑里村,同时也是顾明琪生长的地方。他用手比画着村子的范围说,这里曾经种满了桑树,几乎家家户户都以制作蚕丝为生。水清、土壤好、温度适宜是顾明琪总结的辑里村能出产好蚕丝的三个原因。
顾明琪出生于1946年,正式学习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那年,他9岁。为了避免成虫咬破蚕茧,缫丝工序必须要在蚕结茧后数日内完成,工作量巨大。那时,顾明琪家中人手不足,懂事的他便主动学起了缫丝。手艺需要琢磨,琢磨需要时间,看着同龄人都在身边玩耍,顾明琪虽然眼馋,但想到可以帮助父母减轻工作负担,他依然低下头继续一下一下地踩着缫丝车,而也是这一下一下的踩踏,成就了他与辑里湖丝一生的缘分。
在长达数十年的实践与钻研之后,顾明琪不但熟练地掌握了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中包括剥茧、煮茧、挑丝、搭头、压轴、卷绕等所有工序,同时还精通种桑与养蚕,怎样才能让蚕宝宝吐出的丝又多又好,他都了然于胸。优质的原料辅以过硬的手艺,顾明琪做出来的辑里湖丝可谓有口皆碑。顾明琪曾于辑里村担任农技员、蚕桑辅导员等职务,还参与过农业技术推广,将蚕桑生产视为了毕生的事业。
工业技术的发展对诸多传统手工技艺的冲击都是巨大的,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也不例外。工厂里的机器极大地提升了蚕丝的生产效率,顾明琪看着那些用机器做出来的看似优质的蚕丝,心里却不是滋味。为了快速从蚕茧中拉出蚕丝,在机械化生产蚕丝的过程中会使用更高温度的水,加之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使用,蚕丝上的丝胶便因此被破坏了,而丝胶是保证蚕丝制品可以长久保存的重要物质。顾明琪感慨地说:“我们那时用手工丝做出来的蚕丝被可以用五六十年啊!”
眼看着家里的那台缫丝车落了灰,顾明琪十分惋惜。2004年,为了保护、展示传统手工技艺,顾明琪受到镇政府的邀请,于家中进行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展示。最初来看顾明琪缫丝的多是学生,他用心地展示技艺,详细地讲解每一个步骤。于是,观者越来越多。能再次手工制作蚕丝,又能让人们了解这门手艺,顾明琪非常欣喜。后来,顾明琪开始受邀到全国各地进行技艺展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家琴弦厂的老板,对方摸了摸顾明琪做出来的丝,然后提出想收购他的丝做琴弦。“最后出来的成品效果非常好。”顾明琪笑着说道。
这次合作让顾明琪看到了手工制丝的新方向。他说,古筝琴弦让手工丝的优势完全展现了出来,制成的琴弦不仅韧度高、音色好,还能长期保存。如今,顾明琪每年都会定期生产手工丝供给全国的琴弦厂,按他的话说,收益足够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生存下去。
2018年,顾明琪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除了为辑里湖丝寻找更多的商业机会,顾明琪还持续培养着传承人。如今,他已经将手艺传给了自己的下一代,他说他还想教会身边的人,并希望最后可以把技艺带进学校里。顾明琪说:“我教会的人越多,这门技艺传下去的机会就越大,我想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顾明琪说,手工制作的辑里湖丝除了可以用来制成琴弦,其另一大用途便是制作绫绢。而这,又是另一段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丝织品“绫、罗、绸、缎”中,绫绢居于首位。绫绢为绫与绢的合称,所谓“花者为绫,素者为绢”。三国时期,今湖州隶属东吴,其地所产绫绢颇负盛名,产生了“吴绫蜀锦”之说法。宋代时,湖州东林村绫绢制造业发达。到了明永乐年间,其旁西林村兴起,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东林、西林合为镇,称“双林镇”。双林镇出产的绫绢以轻如晨雾、薄如蝉翼著称,可谓绫绢中的珍品。
“绢主要是用来在上面作画的,比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绢本画。除了用于绘画,绢还可以制作很多工艺品。绫则是用来装裱画作的,织造时用的是提花织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康明一边如数家珍般地说着,一边于绢布上数笔勾勒出了一截墨竹。
周康明出生在南浔区双林镇的一个绫绢世家,家中有传统的绫绢作坊。1965年,双林镇上的6家绫绢作坊合并成为双林绫绢厂,其中便包括周康明家的绫绢作坊。周康明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了,他一直与祖父一同生活。初中毕业后,由于祖父年事已高,周康明便接过了“接力棒”,进入双林绫绢厂当学徒。其间他孜孜以求,勤学善问,最终成了厂里的骨干。
回顾在绫绢厂工作的数十年,最令周康明记忆深刻的就是那段为古画定制仿古绢的经历。1978年,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全国五家博物馆的专家来到双林绫绢厂,提出希望帮助制造仿古绢,用于修复馆中珍藏的古书画等文物。虽然这项工作对技术的要求极高,但想到如此就可保护国家文物,周康明便应下了这个任务。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周康明花了一年时间,仔细研究各家博物馆提供的10余块从宋、元古画上取下的古绢样品,最终成功制作出了上万米的仿古绢。周康明说,古书画等文物的修复目前是绫绢织造的一个重要方向,这门技艺的传承也保证着文物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如今,绫绢织造的几乎全部工序都已实现机械化,周康明对此不仅持支持态度,还身体力行,推动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在周康明家的作坊里,一台巨大的机器正在稳定运转着,它要完成的是绫绢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胶矾”。这台机器名叫“矾绢连续上浆机”,是由周康明亲自设计并研制的,其能够极大地提高绫绢的生产效率。在周康明看来,传统的技艺固然有其文化价值,但若机械化能够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和效率,那便没有理由拒绝。周康明还计划研制一种新的涂料用于绫绢生产,以延长绫绢的保存期限。“我希望未来可以多和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找到更多有利于绫绢生产的材料,使得绫绢更好地发展下去。”
让绫绢产业拥有光明的未来,同样也是双林绫绢织造技艺80后传承人郑依霏的心愿。出生于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传承人家庭的她,目前正在从事绫绢厂管理以及产品开发工作。受到父辈的影响,郑依霏从儿时起便与绫绢结缘,最后进入了绫绢行业。她回忆说,刚刚工作时,接触到的客户大多要求购买日本产的绢,这令深谙绫绢知识的她触动颇深。“中国的绫绢织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深的文化底蕴,但人们却在用日本绢,因为日本绢被认为更精致,做工更好。但我知道,事实上,中国产的绢一点也不差。我希望能让中国人都来用我们自己产的中国绢,这也是我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个原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郑依霏会请来画家、书法家先试用产品,之后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她说,做传统行业更需要多听取受众的建议,被当下的市场和环境所接受,是传统行业生存下去的关键。除了提高产品质量,郑依霏和她的团队还积极地将当下的流行元素融进绫绢生产,并开发出了团扇、风筝等文创产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接触绫绢,感受绫绢之美。
郑依霏说,自己作为年轻人总有各种新奇的想法,而如绫绢这样的传统行业也正需要年轻力量的加入,来为古老的技艺持续注入生机与活力。
领导
理事长:朱冬青
副理事长:(按姓氏笔划排序)王为华、邓超、古润泽、刘明、李卫国、李赉周、李德生、吴进明、邹先华、宋新华、陈伟忠、武功、郑风礼、郑宪明、洪晓苗、高原、羡永彪、詹福民、樊细杨、瞿建民
秘书长: 苗燕 副秘书长: 苏明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承刚常务副主任委员:孙庆祥副主任委员:徐昭东专家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万明亮 王 天 王 兵 王 新 王友亭 王传辉 牛光全 方展和 邓超 叶林标 田凤兰 曲慧 朱冬青 朱永骅 朱志远 朱祖熹 刘达文 孙成珩 李自明 李谷云 李国干 杨杨 杨嗣信 吴明 汪毓林 张勇 张文华 张玉玲 张道真 陈安宁 陈晓民 易举 周文琴 单兆铁 赵军 胡骏 哈成德 钟鸿英 姚国芳 徐勤舫 郭德友 曹乃明 曹征富 盛黎明 韩丽莉 羡永彪 蒙炳权 蔡昭昀 薛绍祖 檀春丽 瞿培华
常务理事 姓名单位于年旭武汉美利信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马战生杰斯曼(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孔宪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方一苍北京城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方虎曼宁家屋面系统(中国)毛为民厦门中化建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毛瑞定宁波宏伟防水节能工程有限公司王为华胜利油田大明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王志毅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王忠哈高科绥棱二塑有限公司王继业哈尔滨市金堤建筑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王新社陕西昌炎置业有限公司邓超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卢建华杭州天信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卢桂才广西金雨伞防水装饰有限公司古润泽北京园林研究所史立彤北京市大禹王防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刘志荣徐州卧牛山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刘明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刘诗艮湖北永阳防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刘爱兵璞耐特(大连)科技有限公司刘喜文河北强凌防水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孙红宾北京市中通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孙树民秦皇岛天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孙美峰山东鑫达鲁鑫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孙哲北京世纪洪雨科技有限公司孙晋平北京瑞斯建材有限公司朱文悦杭州金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朱以标广州新展有机硅有限公司朱冬青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朱永结湖北武大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朱炳光北京金汤蓝天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朱维光青岛市房产建筑防水工程公司米然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闫志刚北京金盾建材有限公司何树雄上海建筑防水材料(集团)防水工程有限公司何家旭上海台安工程实业有限公司余建平北京森聚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冷炎巴斯夫化学建材(中国)有限公司吴卫平湖州南浔星都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吴进明北京中建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吴建明常熟市三恒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吴经德山东思达建筑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童祖元深圳市蓝盾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宋新华颐中(青岛)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张桂凤沈阳市炬园防水有限公司张鹏飞北京耐博沥青卷材设备有限公司李卫国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伶德国威达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李步春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倪贵泉上海开来湿克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李勇北京市建国伟业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李猛天津市奇才防水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李赉周广州秀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李德生唐山德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杜昕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杨荣内蒙古北祥橡胶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杨焕文昆明风行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沈志高杨州市志高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沈钢天津市禹红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邹先华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伟忠广东科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周松青湖州市红星建筑防水有限公司周荣上海汇丽涂料有限公司周泰山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武功渗耐防水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苗燕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郑凤礼潍坊市宏源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郑贤方四川省宏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郑金才云南省建筑防水行业协会郑宪明盘锦大禹防水建材有限公司郑家玉寿光市防水行业协会金仑华浙江金庄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施无我上海科贵高抗渗材料有限公司洪晓苗浙江省防水材料行业协会茹国定绍兴市橡胶有限公司骆晓彬四川蜀羊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倪贵泉新乡市日月防水技术有限公司徐建月《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柴景超北京东方红防水材料厂桂春芳湖北省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谈法江苏州市力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贾伟一索普瑞玛驻北京代表处钱林弟吴江市月星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陶国栋新乡锦绣防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守明山东力华防水建材有限公司高原全国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防水卷材审查部高继东三利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程文涛山东汇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羡永彪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谢连华南阳三俐工贸有限公司谢恒斌沈阳蓝光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谢魁旭辛集市三盛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詹福民盘锦禹王防水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樊细杨大连细杨防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瞿建民上海建筑防水材料(集团)公司苏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孟庆荣云南海燕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沈国兴天津市禹神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瞿培华深圳市建筑防水专业委员会张玉兰成都市嘉洲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乔启信安徽朗凯奇建材有限公司寇晓军四川新三亚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远黎成都赛特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正在建材市场奔波的您来说,家里的装修是不是无比的麻烦,对于刚接触的新人来说,更是苦恼,种类繁多的各种名目和不同的价格搅得头昏脑涨,不知道选择哪一款产品,也不知道到底那一款产品是最适合自己的。没事小编来帮你省事,只要您不知道实木地板怎么选的时候,按照小编介绍的方法去选择,绝对会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一、树种材性木地板
树种非常多,珍贵的有花梨木,柚木一般的有槭木、柞木、水曲柳、甘巴豆价廉的有杉木、松木等,价格差异非常大。如今市场上的误导树种名很多,消费者一定要挑选自己喜爱的树种,纹理、颜色,尽可能挑选本色板,尽量挑选材性稳定的树种,避免在木地板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瓢、扭、弯、裂、拱、响等现象。
二、 选尺寸大小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实木地板,规格尺寸均偏长偏宽,如910mm*125mm*18mm,其实,木地板宜短不宜长,尺寸越小,抗变形能力越强。
三、选含水率
木地板含水率至关重要,所购地板的含水率务必与当地平衡含水率一致。平衡含水率测定的方法很简单,在展厅首先测定所购品种含水率,然后开箱检测所购品种木地板含水率,若两者含水率仅差1%-2%,则属于合格产品.
四、 选加工精度
用10块地板在平地上拼装,用手摸、眼看的方法检验其加工质量精度、光洁度是否平整、光滑,榫、槽配合、安装缝隙、等拼装是否严实。
五、选基材质量
检查地板是否有虫眼、开裂、腐朽、蓝变、死节等木板缺陷。对于小活节、色差不能过于苛求,这是木材的天然属性。至于木材的自然纹理,绝大多数是弦切面,少部分是径切面,如果均要同一切面,在实木地板中较难达到,除非是刨切单板贴面。
六、选油漆质量
不论是淋漆、辊漆地板,俗称漆板不论是亮光或亚光漆地板,挑选时应观其漆板表面的漆模是否均匀、丰满、光洁无漏漆、鼓泡、孔眼,其中成要提出的是耐磨度,建议选购UV光固化涂料,市场经销商简称UV漆板,其耐磨、耐烫灼等性能都优于其它涂饰工艺。还有一种很好的最新工艺叫做水性淋漆,但价格要高一点,只有很少的几个大厂家有。
七、 关键是铺设
铺设地板一定要按科学工序施工,买谁家地板就请谁家铺,尽可能亲临现场监理免得地板质量和施工质量相互推诿责任,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如果消费者非要自己请人铺设,务必在铺设前,验收地板的数量和质量,一经铺设,就与地板质量无关,而且概不保修。
在您掌握了选择的妙招的时候,在购买的时候也要细心辨别,避免上当受骗。选择有信誉的商家,才会是最好的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