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资源
赤壁市雨量充足,湖泊较多,河港纵横,自流泉广布,水资湖比较丰富。
地表水:赤壁市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604毫米,其中山区1608.9毫米,丘岗地区1526.2毫米,平原湖区1295.2毫米,雨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丰水年径流量16.1立方米,平水年12.62亿立方米,枯水年8.97亿立方米。特枯水年5.1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3.34亿立方米,其中山区1.28亿立方米,岗丘地区8.48亿立方米,平原滨湖3.58亿立方米。赤壁市有4大客水过境,长江过境年平均径流量6400亿立方米,黄盖湖水系境外径流量5.4亿立方米,陆水水系境外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西梁湖水系境外流量2.67亿立方米,合计为6433.37亿立方米。
地下水:赤壁市地下水较丰富,有自流泉90处,总流量5.7立方米/秒,平均单泉产水量为229立方米/小时。丰枯平均日产水26万立方米,年产水0.949亿立方米。由于地下水长期溢流对农作物有冷浸危害。 赤壁市土壤共分红壤土、潮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水稻土5个土类,11个亚类,32个土属,56个土种。土类的分布情况大致为:红壤土,分布在铁路一线和新店、洪山、车埠、黄龙、杨家岭、宋家河、神山、琅桥、泉口等乡镇。潮土,分布在滨湖平原地区。石灰岩土,分布在铁路以南山区。紫色土,零星分布在有砂页岩的地区,如汪家堡铁路边有露头。水稻土,全市水稻田均有水稻土。
红土壤:赤壁市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植物繁茂,这是形成红土壤的良好环境。由于高温多雨,造成碱性物质的大量流失,不好活动的铁、锰等化学元素常呈水化氧状态有所移动。在移动时遇干旱脱水变成红色氧化铁和褐色氧代锰而固定下来,在干湿交替的变化中,经过铁锰风化层的反复积累而形成红壤土。
水稻土:主要形成在热带和亚热带红土区域,是长期种植水稻所形成的一种耕作土壤。其主要特点是:有强烈的氧化还原作用,铁锰的淋溶淀积作用十分显著,有机质的积累作用较强,含量大都为2.5-4%,肥力较高,是重要的产粮土壤。 赤壁市气候温暖湿润,地貌结构复杂多样,为各种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环境。全市已查明的生物资源有2024种。其中,树种300种,花卉115种,农作物品种358个,蔬菜品种60个,药用动、植物678种,天敌资源133种,水生生物180种,野生动物51种,珍稀动物52种,畜禽30种,草类67种。素有楠竹之乡、茶叶之乡、苎麻之乡、猕猴桃之乡、鱼米之乡的美称。
林业用地面积73536公顷,其中:森林面积56170公顷,疏林地220公顷,灌木林地14822公顷,无立木林地2305公顷,苗圃地19公顷。
蓄积活立木1510795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454765立方米,疏林地蓄积3342立方米,散生木9395立方米,四旁树4329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2.48%。人工林面积11914公顷,蓄积423267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44257公顷,蓄积1031498立方米。经济林面积4162公顷。
竹林面积18230.5公顷,株数5294.3万株。 赤壁市已探明矿产有13种,产地100余处,占全省已发现矿产110余种的11.8%。非金属矿藏如石灰石、煤炭、白云石、大理石、五氧化二钒、河砂等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赤壁市非金属矿产资源尤以石灰石储量最为丰富。石灰石沉积面积很广,据初步探测有650平方公里的地域有石灰石出露,占全市总面积的37%。主要储存在京广铁路两侧约35公里左右地带,岩层厚度5-350米不等,氧化钙含量在50%以上,质地优良,可作建材、水泥、电石等原料和冶金工业辅助材料。
煤炭也是主要矿产资源之一。经勘探查明井田33处,储量为6108.9万吨,其中经湖北省储量委员会下文批准井田22处,核准储量3963.6万吨,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13片。有烟煤和无烟煤两种类型,发热量一般在5000卡/克左右,最高发热量为7375卡/克。烟煤可用来炼焦和作工业燃料,无烟煤除用于工业燃料外,通过加碱脱硫可作生活用煤。
大理石矿主要分布在羊楼洞和琅桥等地。据初步探测,储量约为2亿多立方米,其条纹清晰明丽,色泽鲜艳。主要有粉红、青绿、荷花绿、花岗岩、咖啡色、玛瑙红、杜鹃红、汉白玉等10多种花色,广泛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和制造艺术雕刻品。
五氧化二钒矿分布在羊楼洞湖南羊楼司一带,全长7公里多。据地质部门初步勘测,钒矿地区储量约11752吨,钒矿品位为0.69~0.75%。
赤壁河沙以质地优良闻名全国。1986年地质勘探队在陆水河宝塔山二桥下游区段100公尺范围内钻探得出沙矿深度为8米,推算总储量约为4500万吨,陆水河河沙含硅量高,杂质少,颗料均匀,耐压力居全省第一。
赤壁市金属矿产资源也有少量分布。其主要矿产有:铁、锰、锑、钨、金、银等。
市情概况
赤壁市[东经113°32′-114°13′,北纬29°28′-29°55′]。位于湖北省南部,北倚省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现辖15个镇,4个办事处,2个国有林、茶场。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人口52万。历史悠久,四海知名。赤壁古称蒲圻,缘起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设置蒲圻县,因湖多盛产蒲草(古时编织蒲团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手抗曹,在当地赤壁镇筹划了震古铄今、驰名中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大战”,一举开创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岁月悠久,世事嬗变。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有着1700多年沿革的蒲圻撤县设市,由咸宁市代管。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 。
邮编:437300。代码:421281。区号:0715。拼音:Chibi Shi。
地处鄂南边陲,为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触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南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最高为赵李桥镇柘坪村的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为丘陵地带。北部滨江滨湖地区为海拔5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最低处神山镇的聂家泉(海拔19.3米)。长江流经西北边界,主要有陆水河、新店河、汀泗河。
[编辑本段]区位优势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赤壁市地处湘、鄂、赣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和武汉、黄石、岳阳等大中城市的经济技术辐射圈上,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京广铁路复线、武广客运专线穿城而过,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乡村公路四通八达。陆水河通江达海,万里长江依境而过。航空仅百里之距可达天河、山坡两个大型机场。邮电通讯实现了程控化、数字化,村村开通了直拨电话。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山川秀丽,旅游胜地。有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国赤壁古战场,古迹众多,名闻遐迩;有山清水秀、岛屿棋布的陆水湖风景区,中央电视台在此建成了《水浒传》的第二个外景拍摄基地“水浒城”,目前又在建设国家级陆水湖旅游度假区;有宜浴宜饮、治病健身,被专家赞为“神泉”的珍贵医疗矿泉五洪山温泉;有莽莽苍苍、绵绵不绝,号称亚洲第一的陆水水库粘土坝;有美轮美奂、鬼斧神功的“地下龙宫”玄素洞、神龙洞;有山高水长、夏日风凉的雪峰山避暑胜地;还有万亩竹海、万亩茶园、万亩猕猴桃园等自然风光,如诗如画、交相辉映。发掘山水泉洞兼备的旅游资源,培植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并蓄的旅游文化,创建“观赤壁、游陆水、探奇洞、浴温泉、宿雪峰”五位一体的旅游格局,赤壁市已成为旅游观光的乐园。1998年旅游客流量达到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
目前除赤壁古战场、龙佑温泉度假区两个国家4A级旅游区外,还有3个国家3A级旅游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资源丰富,经济繁荣。
境内盛产楠竹、茶叶、苎麻、水果、水产,素称“茶麻之乡”、“猕猴桃之乡”、“鱼米之乡”。联合国在随阳镇设立了一个楠竹考察基地,长期考察随阳的野生楠竹资源。目前,随阳全镇楠竹总储量达到了近千万根。随阳同时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野生樱花园。羊楼洞茶场是全国三大茶场之一,所产“松峰”茶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誉称果王的中华猕猴桃种植面积39000亩,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县(市)之一,全国猕猴桃良种繁育中心。现已开发猕猴桃饮料、果汁、果酒等系列产品,其中猕猴桃易拉罐饮料被定为航空饮品,畅销海内外。矿产丰富,煤、河沙、石灰石、大理石遍布全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科技含量,赤壁市现已形成了造纸印刷、水泥建材、机械电器、纺织服装、塑料化工、竹木工艺、食品饮料等七大支柱产业,29个门类、63个行业的工业体系,拥有电动葫芦、镇流器、速凝硅酸水泥等80多个省优、部优产品。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2亿元,财政收入超过7亿元,全市人均收入是咸宁地区其他县市区的两倍多。综合经济实力在鄂南咸宁地区持续几十年保持第一,是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市经济总量超过管辖其的地级市的县级市。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事业兴旺。赤壁市委、市政府领导从三国赤壁之战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中受到启迪,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借智借力、借才生财、借商招商、借外引外的新路子。广州金同集团、北京阳光集团、美国赛德公司等一批有影响的海内外客商相继来赤壁市投资兴业。目前,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整体开发陆水湖的工程已经启动占地面积15.3平方公里的“国际建材城”项目已列入行业发展规划由外商独资建造、投资总额40亿人民币的2530万千瓦火电厂项目即将正式开工;国家粮食储备库、赤壁新火车站等项目即将竣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推动了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近年来赤壁市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省双拥模范县(市),计划生育先进县(市),“普九”达标县(市)。市委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县(市)委十面红旗”荣誉称号。
1、工业
赤壁市发展新型工业化。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 185 家,比 2005 年净增 68 家完成工业增加值 55.5 亿元,年均增长 2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到 41.4%,比 2005 年提高 16.1 个百分点。形成了电力、造纸、纺织、建材、机电、食品六 大主导产业培育了纺织服装、机电制造两大产业集群打造了赤壁经济开发区和蒲纺工业 园两个省级工业园区。
2、农业
赤壁市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2010 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5.3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34.9%,年均增长 6.2%形成了粮油、林特、茶麻果、畜牧水产四大特色农业 产业培植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17 家。
3、商、服务业
赤壁市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三国赤壁古战场、龙佑温泉度假区、陆水湖风景区被评为中国 4A 旅游景区,陆水湖成功申报中国国家湿地公园沧湖生态 农业开发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赤壁镇荣获"湖北省旅游名镇"称号。2010年,接待中国内外游客223万人次,门票收入2818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9.1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50.3%、197.3%和253.5%。
连续两次获得湖北 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2009 年荣获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城镇化 率达到 53%。打造出"一河两岸"、"四山一渠、古城墙、青泉公园等一批城市新景观,建成了赤壁郡都、天骄华庭、博园房 产、永邦欧洲城等一批居民小区,城区面积达 22.5 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6.3%,森林 覆盖率达 48.5%。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环境极大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3.1%,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城区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0天。陆水湖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启动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以双丘村、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柳山湖 移民新村为代表的30个新农村试点和50个"清洁家园"示范点面貌焕然一新。
矿产资源
赤壁市现已探明矿产13种,产地100余处,占全省已发现矿产110余种的11.8%。矿产资源种类不多,但非金属矿藏如石灰石、煤炭、白云石、大理石、五氧化二钒、河砂等资源储量却比较丰富,而且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赤壁市非金属矿产资源尤以石灰石储量最为丰富。石灰石沉积面积很广,据初步探测有650平方公里的地域有石灰石出露,占全市总面积的37%。主要储存在京广铁路两侧约35公里左右地带,岩层厚度5~350米不等,氧化钙含量在50%以上,质地优良,可作建材、水泥、电石等原料和冶金工业辅助材料。
煤炭也是主要矿产资源之一。经勘探查明井田33处,储量为6108.9万吨,其中经湖北省储量委员会下文批准井田22处,核准储量3963.6万吨,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13片。有烟煤和无烟煤两种类型,发热量一般在5000卡/克左右,最高发势量为7375卡/克。烟煤可用来炼焦和作工业燃料,无烟煤除用于工业燃料外,通过加碱脱硫可作生活用煤。
大理石矿主要分布在羊楼洞和琅桥等地。据初步探测,储量约为2亿多立方米,其条纹清晰明丽,色泽鲜艳。主要有粉红、青绿、荷花绿、花岗岩、咖啡色、玛瑙红、杜鹃红、汉白玉等10多种花色,广泛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和制造艺术雕刻品,其开发的潜力很大。
五氧化二钒矿分布在羊楼洞湖南羊楼司一带,全长7公里多。据地质部门初步勘测,钒矿地区储量约11752吨,钒矿品位为0.69~0.75%,可进行小规模开采。
赤壁河沙以质地优良闻名全国。1986年地质勘探队在陆水河宝塔山二桥下游区段100公尺范围内钻探得出沙矿深度为8米,推算总储量约为4500万吨,陆水河河沙含硅量高,杂质少,颗料均匀,耐压力居全省第一,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赤壁市金属矿产资源也有少量分布。其主要矿产有:铁、锰、锑、钨、金、银等,但尚无地质勘探部门提出的地质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