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铝合金 > 正文

铝合金阳极氧化和导电氧化的区别是什么

超级的天空
激动的草莓
2022-12-22 16:41:14

铝合金阳极氧化和导电氧化的区别是什么?

最佳答案
高贵的玫瑰
兴奋的板凳
2025-08-17 05:52:13

1.阳极氧化是在通高压电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是一种电化学反应过程;导电氧化不需要通电,而只需要在药水里浸泡就行了,它是一种纯化学反应。2.阳极氧化需要的时间很长,往往要几十分钟,而导电氧化只需要短短的几十秒。3.阳极氧化生成的膜有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并且坚硬耐磨,而导电氧化生成的膜仅仅0.010.15微米左右。耐磨性不是很好,但是既能导电又耐大气腐蚀,这就是它的优点。

最新回答
甜美的画笔
过时的乌龟
2025-08-17 05:52:13

导电氧化和阳极氧化的成膜工艺不一样,但成膜原理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导电氧化的膜层较薄≤1μm,阳极氧化膜层厚度在5μm以上,阳极氧化膜是不导电的,耐蚀性比较好,导电氧化膜的耐蚀性较差。

阳极氧化与导电氧化的区别:

1)阳极氧化是在通高压电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是一种电化学反应过程而导电氧化(又叫化学氧化)不需要通电,只需要在药水里浸泡就行了,它是一种纯化学反应。

2)阳极氧化需要的时间很长,往往要几十分钟,而导电氧化只需要短短的几十秒。

3)阳极氧化生成的膜有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并且坚硬耐磨;导电氧化生成的膜仅仅0.01—0.15微米,耐磨性不是很好,但是既能导电又耐大气腐蚀,这就是它的优点。

4)氧化膜本来都是不导电的,但因为导电氧化生成的膜实在是很薄,所以就是导电的了。

扩展资料:

在现实工艺中,针对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比较多,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以为这种工艺的特性,使铝件表面产生坚硬的保护层,可用于生产厨具等日用品。但铸造铝的阳极氧化效果不好,表面不光亮,还只能是黑色。铝合金型材就要好一点。

化学导电氧化从色泽上分,有银白色导电氧化和彩色导电氧化,后者又可分为土黄色、彩虹色和金黄色导电氧化。

1.氧化膜无色透明,膜层厚度较薄,约为0.3~0.5μm,导电性良好,主要用于变形的铝制电器零件。

2.膜层厚约0.5μm,无色至彩虹色、深棕色,抗腐蚀性好,孔少。应用于不适于阳极氧化的较大部件或组合件。

3.氧化膜为金黄色和彩虹色,耐蚀性较好,适合用于铝合金焊接件的局部氧化。

4.氧化膜为彩虹色,膜薄,其导电性比2号配方更好,适合于要求有一定导电性的零件。

5.经化学导电氧化后,膜层需进行后处理填充一下。其后处理配方为:30~50g/LK2Cr2O7(或Na2Cr2O7)(CP级):90~95℃,5~10min。它通常用于喷漆工艺或电泳漆工艺的底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阳极氧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学导电氧化

寂寞的眼神
香蕉水杯
2025-08-17 05:52:13

会的。

普通阳极氧化20MU以下是白色,大于25MU后就会变成灰色和深绿色。阳极氧化,金属或合金的电化学氧化。铝及其合金在相应的电解液和特定的工艺条件下,由于外加电流的作用下,在铝制品上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阳极氧化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通常是指硫酸阳极氧化。

铝合金特点

1、密度小:铝的密度为2.7约为铜(8.9)或钢(7.8)的1/3。密度小对于船舶、车辆、航天航空器等交通工具及建筑物饿额轻量化非常有益,同时也可以节省搬动费和加工费,减轻成本,在工业、建筑业民用等各领域的应用越广泛。

2、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候性:铝及铝合金在大气中能够形成一层硬而且致密,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氧化膜,通过电泳涂漆、粉末喷涂、阳极氧化等表面处理,可进一步提高铝材的抗腐蚀性。

老迟到的墨镜
闪闪的超短裙
2025-08-17 05:52:13
铝及铝合金的电化学氧化(导电氧化):

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导电表面的制件置于阳极,在外电流的作用下,在制作表面形成氧化膜的过程称为阳极氧化,所产生的膜为阳极氧化膜或电化学转化膜.

电化学氧化膜与天然氧化膜不同,氧化膜为堆积细胞结构,每个细胞为一个六角柱体,其顶端为一个圆弧形且具六角星形的细孔截断面.氧化膜有两层结构.靠近基体金属的是一层致密且薄,厚度为0.01~0.05μm的纯AL2O3膜,硬度高,此层即为阻挡层外层为多孔氧化膜层,由带结晶水的AL2O3组成,硬度较低.

电化学氧化按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可分为:硫酸阳极氧化,草酸阳极氧化,铬酸阳极氧化按氧化膜的功能可分为:耐磨膜层,耐腐蚀膜层,胶接膜层,绝缘膜层,瓷质膜层及装饰氧化.

另外铝的表面处理可以用电镀的方式,提高硬度先镀底铜再镀硬铬,装饰可以镀装饰铬,另外阳极氧化也可进行着色处理.

由于我手头没有电子版的材料,以上都是在我的工具书中查得,没有详细的图解在此表示歉意.

精明的果汁
冷静的哈密瓜
2025-08-17 05:52:13
原因:

①氧化膜过厚;

②氧化溶液浓度过大;

③氧化溶液温度过高;

④氧化膜未经老化处理。

解决方法:

操作者可根据上述对氧化膜附着力有影响的四点因素进行调整,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