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铝合金 > 正文

为什么6063铝合金中Si易偏析,而且Si容易

整齐的鞋子
爱听歌的小兔子
2022-12-22 11:53:41

为什么6063铝合金中Si易偏析,而且Si容易

最佳答案
开放的乌冬面
闪闪的白开水
2025-07-28 22:55:03

为什么6063铝合金中Si易偏析,而且Si容易

6063铝合金主要合金元素为镁及硅,具有加工性能极佳,优良的可焊性,挤出性及电镀性,良好的抗腐蚀性,韧性,易于抛光,上包膜,阳极氧化效果优良,是典型的挤出合金,广泛应用于建筑型材,灌溉管材,供车辆,台架,家具,升降机,栅栏等用的管,棒,型材6063一般用于建筑型材。 6061铝合金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镁和硅,并形成Mg2Si相。若含有一定量的锰和铬,可以中和铁的坏作用;有时还添加少量的铜或锌,以提高合金的强度,而又不使其抗蚀性有明显降低;导电材料中还有少量的铜,以抵消钛及铁对导电性的不良影响;锆或者钛能细化晶粒与控制再结晶组织;为了改善可切削性能,可加入铅与铋。在Mg2Si中,Mg/Si 比为1.73, 在热处理状态下,Mg2Si固熔于铝中,使合金有人工时效硬化功能。6061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可焊性、高抗蚀性的工业结构件。6061 要求有一定强度、可焊性与抗蚀性高的各种工业结构性,如制造卡车、塔式建筑、船舶、电车、家具、机械零件、精密加工等用的管、棒、形材、板材 总体上6061比6063的合金元素含量要多,所以材料强度要高 6005挤压铝型材与管材,用于要求强高大于6063铝合金的结构件,如梯子、电视天线等

最新回答
友好的汽车
凶狠的大山
2025-07-28 22:55:03

在现场见到,“白斑”形成于“碱蚀”工序,在经随后的稀硝酸(或硫酸)“中和”之后,并未消失;经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又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1. 铸锭质量的影响

6063铝合金的主要相组成是:α(Al)固溶体、游离Si(阳极相)和FeAl3(阳极相);当铁含量大于时,有β(FeSiAl)(阳极相);而当铁含量小于时,有α(FeSiAl)(阴极相);其他可能的杂质相是:MgZn2、CuAl2等。

生产中,由于非平衡结晶过程而获得的6063铝合金铸锭往往存在宏观偏析或晶内偏析现象。因此,铸锭中的Si、Mg、Zn、Cu等元素分布不均匀。而一些铝型材加工企业缘于经济方面的因素,一般很少对小规格(如φ100 mm以下)的铸锭进行均匀化退火处理,以消除偏析现象,从而为“白斑”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挤压-热处理工艺的影响

为提高生产效率,在生产操作中,常采用低温高速挤压,由于挤压速度引起的“热效应”使制品在模具出口处的淬火温度大大提高,而在固定出料台上与表面温度为80~110℃(或略低)的石墨板(或轮)接触时,型材表面就会因受到“急冷换热”作用而使该部分的合金元素Mg、Si的浓度比正常部位的偏高一些。

在随后的人工时效过程中,该部位就会析出粗大的β′(Mg2Si)相;未经均匀化退火处理且加热温度偏低的6063铝合金铸锭由于挤压时所引起的“热效应”不足以使型材的淬火温度升高到500℃以上,这不但会使铸锭中的一少部分β(Mg2Si)相保留在型材组织中,还会使高温固溶于α(Al)基体相中的Mg、Si元素发生如上述中所讲的变化。这些因素为“白斑”的产生准备了组织上的条件。

3.表面碱蚀处理的影响

对Si含量大于Fe的含量,过剩Si在α(Al)晶内或晶界附近偏聚而形成游离单晶Si相。阴极相Si与偏析出的阳极相Mg2Si,或阳极相α(Al)基体与粗大的阴极相Mg2Si在碱蚀液中发生了“原电池效应”;其结果是:游离Si周围的α(Al)固溶体快速溶解或者粗大的Mg2Si相优先于α(Al)固溶体溶解,从而在型材表面留下了一个个浅而平的“腐蚀坑”

此外,有些学者提出:白斑与NaA1O2的水解反应有关。当Al3+浓度与总的NaOH浓度之比大于0.35时,NaAlO2稳定性下降而水解析出的Al(0H)3沉淀在铝材表面,由于水洗不彻底,也容易出现斑点或块状“白斑”。

然而,笔者认为:这主要与碱蚀添加剂中所含结垢抑制剂(如羟基羧酸盐、酒石酸钠等)的作用有关。具体而言,在稳定的碱蚀工艺条件下,羟基羧酸盐能与Al(0H)3发生可逆络合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络合阴离子:

4.硫酸阳极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

一般地,当硫酸浓度太高、或电解温度过高、或者氧化槽硫酸溶液中Al3+含量大于20 g/L时,随着Al3+的增加,处于正常温度(20℃左右)下的下列电离平衡状态式被破坏,使硫酸氧化槽中的Al(0H)3呈絮状沉淀析出并附着于型材表面沟槽或Al2O3膜针孔内,清水洗不净,封孔也不易;风干后,表面即出现白色斑点。

热情的斑马
跳跃的鱼
2025-07-28 22:55:03
铝锭铸造技术与管理

一、概述

铝电解槽中生产出的原铝,在质量上相差较大。另外,还含有一些金属杂质,气体和非金属固态夹杂物。铝锭铸造的任务是提高低品位铝液的利用率,并尽可能除去其中的杂质。原铝中的杂质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金属元素,如铁、硅、铜、钙、镁、钛、钒、硼、镍、锌、镓、锡、铅、磷等,其中主要元素是铁和硅;第二类是非金屑固态夹杂物,Al2O3,AlN和Al4C3;第三类是气体,H2,CO2,CO,CH4,N2,其中主要的是H2。在660C下,100g铝液中大约溶解0.2cm3的氢气。气体在铝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从电解槽吸出的铝液,都要经过净化处理,清除掉一部分杂质,然后铸成商品铝锭(99.85%A1)。含99.996%Al纯铝(铝丝φ2mm,硬拔者),电阻率为2.668×10-8Ω·m。纯铝中如有杂质元素,则电阻率增大。.影响最大者为铬、钒、锰、锂、钛。影响较小者为铟、铅、锌、镉、锡、铍、铁。

1.铝中杂质元素的平衡

用拜耳法从铝土矿生产出的工业氧化铝中,杂质的含量相对于原料铝土矿来说大为减少。除了从碱液中带来的碱以外,杂质元素的分析值总量通常少于l%。其中主要杂质是SiO2和Fe2O3。除了氧化铝给电解槽带来杂质外,炭阳极和熔剂冰晶石也带来不少杂质。炭阳极带来的杂质主要是铁和硅,冰晶石也是这样。

如果原料的杂质元素全部析出在原铝里,则所得铝的品位只有99.7%Al。然而,实际生产出来的铝却具有较高的品位99.8%Al。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杂质元素的蒸发造成的。铁、钛、磷、锌和镓从氧化铝来的占多数,而硅和钒则从炭阳极来的占多数。从熔剂来的杂质元素,以磷为多,约占磷总量的20%,其余硅、铁,钛和钒都很少。

平衡表的支出,硅和铁都超过了从原料带来的数量,其中硅超过60%左右,铁超过37%左右。电解槽的内衬材料,例如高灰分的槽底炭块和炭糊以及耐火材料,是这些杂质元素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此外,由于操作工具和阴极钢棒遭受侵蚀,使铁也进入了平衡。其余几种元素,收支接近平衡。

支出分配在原铝和废气中的杂质元素量是不一样的。蒸发量最大的是磷,占收入总量的72%,钒占64.4%,铁占62.4%,钛占57.7%,镓占49.6%,锌占19.7%。最小的是硅,仅占收入总量的13.3%。之所以如此,原因是:①硅和锌在电解质里以比较难蒸发甚至不蒸发的化合物形态存在,倒如SiO2,ZnO或ZnF2。硅和锌明显地积累在铝液里。铝液被硅和锌污染的程度,主要是由物料平衡中供入的硅化合物和锌化合物总量来决定的。在这种情形下,槽罩的收集效率无关紧要。②铁、镓、钛和镍至少部分地以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体系中。这些化合物大概是在进入电解质之后才生成的。可能的化合物是Fe(CO)5,Ni(CO)4,TiF3,TiF4和GaF3等。如果槽罩的收集效率提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铝的质量。③钒和磷只以挥发性化合物形态存在。可能的化合物,首先是氟化物(VF3和PF3)和五氧化二磷(P2O5)。由于电解质中磷含量升高会影响电流效率,而铝中钒量增多则会减小铝的导电性能,所以可以预料到提高槽罩的收集效率会对原铝质量以及最佳生产效果方面带来损害。

2.铝锭的分类

铝锭按成分不同分重熔用铝锭、高纯铝锭和铝合金锭三种:按形状和尺寸又可分为条锭、圆锭、板锭、T形锭等几种,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铝锭;

重熔用铝锭--15kg,20kg(≤99.80%Al):

T形铝锭--500kg,1000kg(≤99.80%Al):

高纯铝锭--l0kg,15kg(99.90%~99.999%Al);

铝合金锭--10kg,15kg(Al--Si,Al--Cu,Al--Mg);

板 锭--500~1000kg(制板用);

圆 锭--30~60kg(拉丝用)。

3.铝锭铸造工艺流程

出铝—扒渣—检斤—配料—装炉—精练—浇铸—重熔用铝锭—成品检查—成品检斤—入库

出铝—扒渣—检斤—配料—装炉—精练—浇铸—合金锭—铸造合金锭—成品检查—成品检斤—入库

二、原铝净化

从电解槽吸出的铝液中含有各种杂质,因此铸造之前需要进行净化。工业上主要采用澄清、熔剂、气体等净化方法,也有的试用定向凝固和过滤方法进行净化。

1.熔剂净化

熔剂净化是利用加入铝液中的熔剂形成大量的细微液滴,使铝液中的氧化物被这些液滴湿润吸附和溶解,组成新的液滴升到表面,冷却后形成浮渣除去。

净化用的熔剂选用熔点低、密度小,表面张力小、活性大、对氧化渣有很强吸附能力的盐组成。使用时,先将小块熔剂装入铁笼里,再插入混合炉底部来回搅动,至熔剂化完后取出铁笼,静止5~10min。捞出表面浮渣即可浇铸。根据需要也可将熔剂撤在表面上起覆盖作用。

2.气体净化

气体净化是一种主要的原铝净化法,所用气体是氯气、氮气或氯氮混合气体。

(1)氯气净化。以前采用活性气体氯气作净化剂(氯化法)。在氯化法中,把氯气通入铝液内时生成很多异常细小的AlCl3,气泡,充分地混合在铝液内。溶解在铝液中的氢,以及一些机械夹杂物便吸附在AlCl3气泡上,随着AlCl3气泡上升到铝液表面而排出。通入氯气时还能使某些比铝更加负电性的元素氯化,如钙、钠、镁等均因通入氯气而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得以分离出来。所以氯化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原铝净化法。氯气用量为每吨铝500-700g。但因为氧气有毒而且比较贵重,为了避免空气被污染和降低铝锭生产的成本,故在现代铝工业上已逐渐废去了氯化法改成惰性气体--氮气净化法。

(2)氮气净化法。又称为无烟连续净化法,用氧化铝球(418mm)作过滤介质。N2直接通入铝液内。铝液连续送入净化炉内,通过氧化铝球过滤层,并受到氮气的冲洗,于是铝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以及溶解的氢得以清除,然后连续排出,从而使细微的氮气泡均匀分布在受处理的铝液内起到净化的作用。氮气对大气无污染,且净化处理量大,每分钟可处理200~600kg铝液,净化过程中造成的铝损失量相对减少,故现在广泛应用。但它不象氯气那样能够清除铝液中的钙、钠、镁。

(3)混合气体净化法。采用氯气和氮气的混合物来净化铝液,其作用是一方面脱去氢气和分离氧化物,另一方面清除铝中某些金属杂质(如镁),常用的组成是90%氮气+10%氯气。也有采用10%氯气+10%二氧化碳+80%氮气。这样效果更好,二氧化碳能使氯气与氮气很好的扩散,可缩短操作时间。

四、铸锭工艺

现在铝锭铸造工艺一般采用浇铸工艺,就是把铝液直接浇到模子里,待其冷却后取出。

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在这一步骤,而且整个铸造工艺,也是以这一过程为主。铸造过程是一个由液态铝冷却、结晶成为固体铝锭的物理过程。

1.连续浇铸

连续浇铸可分为混合炉浇铸和外铸两种方式。均使用连续铸造机。混合炉浇铸是将铝液装入混合炉后,由混合炉进行浇铸,主要用于生产重熔用铝锭和铸造合金。外铸是由抬包直接向铸造机浇铸,主要是在铸造设备不能满足生产,或来料质量太差不能直接入炉的情况下使用。由于无外加热源,所以要求抬包具有一定的温度,一般夏季在690~740℃,冬季在700~760℃,以保证铝锭获得较好的外观。

混合炉浇铸,首先要经过配料,然后倒人混合炉中,搅拌均匀,再加入熔剂进行精炼。浇铸合金锭必须澄清30min以上,澄清后扒渣即可浇铸。浇铸时,混合炉的炉眼对准铸造机的第二、第三个铸模,这样可保证液流发生变化和换模时有一定的机动性。炉眼和铸造机用流槽联接,流槽短一些较好,这样可以减少铝的氧化,避免造成涡旋和飞溅,铸造机停用48h以上时,重新启动前,要将铸模预热4h。铝液经流槽流入铸模中,用铁铲将铝液表面的氧化膜除去,称为扒渣。流满一模后,将流槽移向下一个铸模,铸造机是连续前进的。铸模依次前进,铝液逐渐冷却,到达铸造机中部时铝液已经凝固成铝锭,由打印机打上熔炼号。当铝锭到达铸造机顶端时,已经完全凝固成铝锭,此时铸模翻转,铝锭脱模而出,落在自动接锭小车上,由堆垛机自动堆垛、打捆即成为成品铝锭。铸造机由喷水冷却,但必须在铸造机开动转满一圈后方可给水。每吨铝液大约消耗8-10t水,夏季还需附吹风进行表面冷却。铸锭属于平模浇铸,铝液的凝固方向是自下而上的,上部中间最后凝固,留下一条沟形缩陷。铝锭各部位的凝固时间和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其化学成分也将各异,但其整体上是符合标准的。

重熔用铝锭常见的缺陷有:①气孔。主要是由于浇铸温度过高,铝液中含气较多,铝锭表面气孔(针孔)多,表面发暗,严重时产生热裂纹。②夹渣。主要是由于一是打渣不净,造成表面夹渣;二是铝液温度过低,造成内部夹渣。③波纹和飞边。主要是操作不精细,铝锭做的太大,或者是浇铸机运行不平稳造成。④裂纹。冷裂纹主要是浇铸温度过低,致使铝锭结晶不致密,造成疏松甚而裂纹。热裂纹则由浇铸温度偏高引起。⑤成分偏析。主要是铸造合金时搅拌不均匀引起的。

2.竖式半连续铸造

竖式半连续铸造主要用于铝线锭、板锭以及供加工型材用的各种变形合金的生产。铝液经配料后倒入混合炉,由于电线的特殊要求,铸造前需加入中间合盘Al-B脱出铝液中的钛、钒(线锭);板锭需加入Al-Ti--B合金(Ti5%B1%)进行细化处理。使表面组织细密化。高镁合金加2#精炼剂,用量5%,搅拌均匀,静置30min后扒去浮渣,即可浇铸。浇铸前先将铸造机底盘升起,用压缩空气吹净底盘上的水分。再把底盘上升入结晶器内,往结晶器内壁涂抹一层润滑油,向水套内放些冷却水,将干燥预热过的分配盘、自动调节塞和流槽放好,使分配盘每个口位于结晶器的中心。浇铸开始时,用手压住自动调节塞,堵住流嘴,切开混合炉炉眼,让铝液经流槽流入分配盘,待铝液在分配盘内达到2/5时,放开自动调节塞,使铝液流进结晶器中,铝液即在底盘上冷却。当铝液在结晶器内达到30mm高时即可下降底盘,并开始送冷却水,自动调节塞控制铝液均衡地流入结晶器中,并保持结晶器内的铝液高度不变。对铝液表面的浮渣和氧化膜要及时清除。铝锭长度约为6m时,堵住炉眼,取走分配盘,待铝液全部凝固后停止送水,移走水套,用单轨吊车将铸成的铝锭取出,在锯床上按要求的尺寸锯断,然后准备下一次浇铸。

浇铸时,混合炉中铝液温度保持在690~7l0℃,分配盘中的铝液温度保持在685-690℃,铸造速度为190~21Omm/min,冷却水压为0.147~0.196MPa。铸造速度与截面为正方形的线锭成比例关系:

VD=K

式中 V为铸造速度,mm/min或m/h;D为锭截面边长,mm或m;K为常值,m2/h,一般为1.2~1.5。

竖式半连续铸造是顺序结晶法,铝液进入铸孔后,开始在底盘上及结晶器内壁上结晶,由于中心与边部冷却条件不同,因此结晶形成中间低、周边高的形式。底盘以不变速度下降。同时上部不断注入铝液,这样在固体铝与液体铝之间有一个半凝固区.由于铝液在冷凝时要收缩,加上结晶器内壁有一层润滑油,随着底盘的下降,凝固的铝退出结晶器,在结晶器下部还有一圈冷却水眼,冷却水可以喷到已脱出的铝锭表面,为二次冷却,一直到整根线锭铸完为止。

顺序结晶可以建立比较满意的凝固条件,对于结晶的粒度、机械性能和电导率都较有利。比种铸锭其高度方向上没有机械性能上的差别,偏析也较小,冷却速度较快,可以获得很细的结晶组织。

铝线锭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夹渣、裂纹、气孔等,表面裂纹长度不大于1.5mm,表面的渣子和棱部皱纹裂痕深度不许超过2mm,断面不应有裂纹、气孔和夹渣,小于lmm的夹渣不多于5处。

铝线锭的缺陷主要有:①裂纹。产生的原因是铝液温度过高,速度过快,增加了残余应力;铝液中含硅大于0.8%,生成铝硅同熔体,再生成一定的游离硅,增加了金属的热裂性:或冷却水量不足。在结晶器表面粗糙或没有使用润滑油时,锭的表面和角部也会产生裂纹。②夹渣。铝线锭表面夹渣是由于铝液波动、铝液表面的氧化膜破裂、表面的浮渣进入铸锭的侧面造成。有时润滑油也可带入一些夹渣。内部夹渣是由于铝液温度过低、粘度较大、渣子不能及时浮起或浇铸时铝液面频繁变动造成。③冷隔。形成冷隔主要是由于结晶器内铝液水平波动过大,浇铸温度偏低,铸锭速度过慢或铸造机震动、下降不均而引起的④气孔。这里所说的气孔是指直径小于1mm的小气孔。其产生的原因是浇铸温度过高,冷凝过快,使铝液中所含气体不能及时逸出,凝固后聚集成小气泡留在铸锭中形成气孔。⑤表面粗糙。由于结晶器内壁不光滑,润滑效果不好,严重时形成晶体表面的铝瘤。或由于铁硅比太大,冷却不均产生的偏析现象。⑥漏铝和重析。主要是操作问题,严重的也造成瘤晶。

3.铸锭质量的保证

(1)重熔用铝锭。铸锭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浇铸温度,在浇铸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浇铸温度,一般高于铝液凝固温度30~50℃。

(2)线锭。线锭的浇铸略为复杂,需控制的条件有铸锭速度。铸锭速度与铸锭直径有关。其浇铸温度保持680~690℃,冷却水压为0.147~0.196MPa,结晶器内壁铝液水平控制在30mm左右。控制好以上条件,并加强操作管理,即可获得较好的质量。

腼腆的日记本
无情的哑铃
2025-07-28 22:55:03
铝合金铸锭的低倍缺陷主要有:

1 偏析层厚度 :偏析不可避免,只能在按有关标准(国标,行标)进行程度控制及判定

2 化合物聚集偏析 除5A05 5A06合金(也有特殊要求),其他不允许有化合物偏析聚集。

3 夹杂 (夹渣)

4 光亮晶粒

5 花边 (粗大的孪晶)

6 裂纹

7 气孔

8 晶粒度(不大于4级)

9 疏松 (不大于2级)

超级的小虾米
积极的刺猬
2025-07-28 22:55:03
1、锌合金的优缺点:

优点:铸造锌合金流动性和耐腐蚀性较好,适用于压铸仪表,汽车零件外壳等。

缺点:锌合金压铸件最常见的缺陷是表面起泡。

2、铝合金的优缺点:

优点: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

缺点:铝合金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缩孔、砂眼、气孔和夹渣等铸造缺陷。

扩展资料:

合金的铸造性能:

1、流动性

流动性(fluidity,liquidity)是指液态合金充填铸型的能力。合金液的流动性好,容易浇满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尺寸完整的铸件,相反合金的流动性不好,则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和夹渣等缺陷。

在常用的合金中,灰口铸铁、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铸钢流动性最差。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合金的化学成分、浇注温度和铸型的填充条件等。

2、收缩性

液态合金在冷却凝固过程中体积和尺寸不断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contraction,shrinkage)。收缩是铸造合金本身的物理性质,是铸件中许多缺陷(缩孔、缩松、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产生的基本原因。合金液从浇入型腔冷却到室温要经历三个阶段:

(1)液态收缩(liquidcontraction):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开始结晶的液相线温度之间的收缩。

(2)凝固收缩(solidificationcontraction):从开始结晶温度冷却到结晶完毕的固相线温度的收缩。

(3)固态收缩(solidcontraction):从结晶完毕的温度冷却到室温之间的收缩。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合金的体积缩小,通常用体积收缩率来表示,它们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的基本原因。合金的固态收缩虽然也是体积变化,但它只引起铸件外部尺寸的变化,因此,通常用线收缩率来表示。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的根源。

合金的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型条件及铸件结构是影响合金收缩的主要因素。铸件的形状、尺寸和工艺条件不同,实际收缩量也有所不同。

另外,合金液在冷却成铸件的过程中出现的各部分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即偏析性,吸气性和氧化性均对铸造性能有着不利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锌合金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铝合金

刻苦的项链
忧心的毛衣
2025-07-28 22:55:03
铝合金密度更低、质量更轻、强度很高,因此可塑性很好,而锌合金会加入锌、铜、镁等其它元素,所以它的流动性好、易熔焊,且耐腐蚀,两者在成分、作用上是略微不同的

一般来说锌合金的硬度更高。铝合金与锌合金机械性能的区别锌合金硬度65-140,抗拉强度260-440,铝合金硬度45-90,抗拉强度120-290总体锌合金比铝合金硬度高,抗拉强度大。

锌合金价格要比铝合金贵,铝合金没有锌合金贵,铝合金很便宜的,而且耐腐蚀性能好,所以铝合金用途广泛,现在的窗户几乎都是,还比较的轻,密度小。

柔弱的心情
昏睡的电灯胆
2025-07-28 22:55:03
那两种可能是理论性的可能。

我所回答的问题,钢丝绳需确定滑轮的完好,启动前四角的间隙差不多。液压确定四角的间隙一样,运行速度正常。

1,铝棒要是近铝水流槽端的弯曲,说明该时的温度稍高,速度太快,冷却太慢,也有可能冷却的不均匀,看冷却的话你可以观察水帘的情况。一般结晶器缺水的状况,铝棒会表现成月牙棒一样。

,2,假如全盘都弯曲,钢丝绳铸造可能四条钢丝绳张力不一样大。最近发现国内厂家的新模具出现全盘弯曲,经过检查发现实际铸造速递的不一样,所以也可能实际铸造速度比电盘速度要慢。需厂家调试,或自己操作加大铸造速度。

3,棒头弯曲可将起铸速度设定为铸速的75%,下降500mm后调至正常铸速。

威武的萝莉
会撒娇的海燕
2025-07-28 22:55:03

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断口多呈灰白色或黄色,经x光透视或在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

产生原因:

1.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

2.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

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

5.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

防止方法:

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

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

3.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

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

5.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 缺陷特征:三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光滑的表面,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有时呈油黄色。表面气孔、气泡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气孔 气泡可通过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发现气孔 气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

产生原因:

1.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如煤屑、草根 马粪等)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

4.冷铁表面有缩孔

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防止方法 :

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

3.改善(芯)砂的排气能力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

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缺陷特征:铝铸件缩松一般产生在内浇道附近飞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和具有大平面的薄壁处。在铸态时断口为灰色,浅黄色经热处理后为灰白浅黄或灰黑色在x光底片上呈云雾状严重的呈丝状缩松可通过X光、荧光低倍 断口等检查方法发现。

产生原因:

1.冒口补缩作用差

2.炉料含气量太多

3.内浇道附近过热

4.砂型水分过多,砂芯未烘干

5.合金晶粒粗大

6.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不当

7.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快

防止方法:

1.从冒口补浇金属液,改进冒口设计

2.炉料应清洁无腐蚀

3.铸件缩松处设置冒口,安放冷铁或冷铁与冒口联用

4.控制型砂水分,和砂芯干燥

5.采取细化品粒的措施

6.改进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缺陷特征 :

1.铸造裂纹。沿晶界发展,常伴有偏析,是一种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裂纹在体积收缩较大的合金和形状较复杂的铸件容易出现

2.热处理裂纹:由于热处理过烧或过热引起,常呈穿晶裂纹。常在产生应力和热膨张系数较大的合金冷却过剧。或存在其他冶金缺陷时产生

产生原因: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尖角,壁的厚薄变化过于悬殊

2.砂型(芯)退让性不良

3.铸型局部过热

4.浇注温度过高

5.自铸型中取出铸件过早

6.热处理过热或过烧,冷却速度过激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设计,避免尖角,壁厚力求均匀,圆滑过渡

2.采取增大砂型(芯)退让性的措施

3.保证铸件各部分同时凝固或顺序凝固,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4.适当降低浇注温度

5.控制铸型冷却出型时间

6.铸件变形时采用热校正法

7.正确控制热处理温度,降低淬火冷却速度 压铸件缺陷中,出现最多的是气孔。

气孔特征。有光滑的表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表现形式可以在铸件表面、或皮下针孔、也可能在铸件内部。

(1)气体来源

1) 合金液析出气体—a与原材料有关 b与熔炼工艺有关

2) 压铸过程中卷入气体&not—a与压铸工艺参数有关 b与模具结构有关

3) 脱模剂分解产生气体&not—a与涂料本身特性有关 b与喷涂工艺有关

(2)原材料及熔炼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铝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氢,约占了气体总量的85%。

熔炼温度越高,氢在铝液中溶解度越高,但在固态铝中溶解度非常低,因此在凝固过程中,氢析出形成气孔。

氢的来源:

1) 大气中水蒸气,金属液从潮湿空气中吸氢。

2) 原材料本身含氢量,合金锭表面潮湿,回炉料脏,油污。

3) 工具、熔剂潮湿。

(3)压铸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由于压室、浇注系统、型腔均与大气相通,而金属液是以高压、高速充填,如果不能实现有序、平稳的流动状态,金属液产生涡流,会把气体卷进去。

压铸工艺制定需考虑以下问题:

1) 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内能否干净、平稳地流动,不会产生分离和涡流。

2) 有没有尖角区或死亡区存在?

3) 浇注系统是否有截面积的变化?

4) 排气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够大?是否会被堵住?气体能否有效、顺畅排出?

应用计算机模拟充填过程,就是为了分析以上现象,以作判断来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4)涂料产生气体分析  涂料性能:如发气量大对铸件气孔率有直接影响。

喷涂工艺:使用量过多,造成气体挥发量大,冲头润滑剂太多,或被烧焦,都是气体的来源。

(5)解决压铸件气孔的办法

先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气孔,再来取相应的措施。

1) 干燥、干净的合金料。

2) 控制熔炼温度,避免过热,进行除气处理。

3) 合理选择压铸工艺参数,特别是压射速度。调整高速切换起点。

4) 顺序填充有利于型腔气体排出,直浇道和横浇道有足够的长度(>50mm),以利于合金液平稳流动和气体有机会排出。可改变浇口厚度、浇口方向、在形成气孔的位置设置溢流槽、排气槽。溢流品截面积总和不能小于内浇口截面积总和的60%,否则排渣效果差。

5) 选择性能好的涂料及控制喷涂量。

如意的灯泡
可爱的蜜粉
2025-07-28 22:55:03
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分析

[size=3]一 氧化夹渣

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断口多呈灰白色或黄色,经x光透视或在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

产生原因:

1.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

2.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

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

5.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

防止方法:

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

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

3.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

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

5.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

二 气孔 气泡

缺陷特征:三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光滑的表面,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有时呈油黄色。表面气孔、气泡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气孔 气泡可通过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发现气孔 气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

产生原因:

1.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如煤屑、草根 马粪等)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

4.冷铁表面有缩孔

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防止方法 :

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

3.改善(芯)砂的排气能力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

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三 缩松

缺陷特征:铝铸件缩松一般产生在内浇道附近飞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和具有大平面的薄壁处。在铸态时断口为灰色,浅黄色经热处理后为灰白浅黄或灰黑色在x光底片上呈云雾状严重的呈丝状缩松可通过X光、荧光低倍 断口等检查方法发现<br>

产生原因:

1.冒口补缩作用差

2.炉料含气量太多

3.内浇道附近过热

4.砂型水分过多,砂芯未烘干

5.合金晶粒粗大

6.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不当

7.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快

防止方法:

1.从冒口补浇金属液,改进冒口设计

2.炉料应清洁无腐蚀

3.铸件缩松处设置冒口,安放冷铁或冷铁与冒口联用

4.控制型砂水分,和砂芯干燥

5.采取细化品粒的措施

6.改进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四 裂纹

缺陷特征 :

1.铸造裂纹。沿晶界发展,常伴有偏析,是一种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裂纹在体积收缩较大的合金和形状较复杂的铸件容易出现

2.热处理裂纹:由于热处理过烧或过热引起,常呈穿晶裂纹。常在产生应力和热膨张系数较大的合金冷却过剧。或存在其他冶金缺陷时产生

产生原因: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尖角,壁的厚薄变化过于悬殊

2.砂型(芯)退让性不良

3.铸型局部过热

4.浇注温度过高

5.自铸型中取出铸件过早

6.热处理过热或过烧,冷却速度过激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设计,避免尖角,壁厚力求均匀,圆滑过渡

2.采取增大砂型(芯)退让性的措施

3.保证铸件各部分同时凝固或顺序凝固,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4.适当降低浇注温度

5.控制铸型冷却出型时间

6.铸件变形时采用热校正法

7.正确控制热处理温度,降低淬火冷却速度

气孔分析

压铸件缺陷中,出现最多的是气孔。

气孔特征。有光滑的表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表现形式可以在铸件表面、或皮下针孔、也可能在铸件内部。

(1)气体来源

1) 合金液析出气体—a与原材料有关 b与熔炼工艺有关

2) 压铸过程中卷入气体¬—a与压铸工艺参数有关 b与模具结构有关

3) 脱模剂分解产生气体¬—a与涂料本身特性有关 b与喷涂工艺有关

(2)原材料及熔炼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铝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氢,约占了气体总量的85%。

熔炼温度越高,氢在铝液中溶解度越高,但在固态铝中溶解度非常低,因此在凝固过程中,氢析出形成气孔。

氢的来源:

1) 大气中水蒸气,金属液从潮湿空气中吸氢。

2) 原材料本身含氢量,合金锭表面潮湿,回炉料脏,油污。

3) 工具、熔剂潮湿。

(3)压铸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由于压室、浇注系统、型腔均与大气相通,而金属液是以高压、高速充填,如果不能实现有序、平稳的流动状态,金属液产生涡流,会把气体卷进去。

压铸工艺制定需考虑以下问题:

1) 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内能否干净、平稳地流动,不会产生分离和涡流。

2) 有没有尖角区或死亡区存在?

3) 浇注系统是否有截面积的变化?

4) 排气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够大?是否会被堵住?气体能否有效、顺畅排出?

应用计算机模拟充填过程,就是为了分析以上现象,以作判断来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4)涂料产生气体分析

涂料性能:如发气量大对铸件气孔率有直接影响。

喷涂工艺:使用量过多,造成气体挥发量大,冲头润滑剂太多,或被烧焦,都是气体的来源。

(5)解决压铸件气孔的办法

先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气孔,再来取相应的措施。

1) 干燥、干净的合金料。

2) 控制熔炼温度,避免过热,进行除气处理。

3) 合理选择压铸工艺参数,特别是压射速度。调整高速切换起点。

4) 顺序填充有利于型腔气体排出,直浇道和横浇道有足够的长度(>50mm),以利于合金液平稳流动和气体有机会排出。可改变浇口厚度、浇口方向、在形成气孔的位置设置溢流槽、排气槽。溢流品截面积总和不能小于内浇口截面积总和的60%,否则排渣效果差。

5) 选择性能好的涂料及控制喷涂量。

解决缺陷的思路

由于每一种缺陷的产生原因来自多个不同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解决问题,面对众多原因到底是非功过先调机?还是先换料?或先修改模具?建议按难易程度,先简后复杂去处理,其次序:

1) 清理分型面,清理型腔,清理顶杆;改善涂料、改善喷涂工艺;增大锁模力,增加浇注金属量。这些靠简单操作即可实施的措施。

2) 调整工艺参数、压射力、压射速度、充型时间、开模时间,浇注温度、模具温度等。

3) 换料,选择质优的铝合金锭,改变新料与回炉料的比例,改进熔炼工艺。

4) 修改模具,修改浇注系统,增加内浇口,增设溢流槽、排气槽等。

例如压铸件产生飞边的原因有:

1) 压铸机问题:锁模力调整不对。

2) 工艺问题:压射速度过高,形成压力冲击峰过高。

3) 模具问题:变形,分型面上杂物,镶块、滑块有磨损不平齐,模板强度不够。解决飞边的措施顺序:清理分型面→提高锁模力→调整工艺参数→修复模具磨损部位→提高模具刚度。从易到难,每做一步改进,先检验其效果,不行再进行第二步。

虚心的白昼
现实的雨
2025-07-28 22:55:03
答:铝合金硬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非金属性硬点2、金属性硬点3、复合性硬点4、偏析性硬点这些硬点根据其发生的原因、状态,可分为更细分的类型是:就以上分类来讲,在异物之中有各种材质的东西,大体上都列为非金属性硬点。复合性硬点是在非金属性的物质中含有许多金属性的结晶。所以同非金属性、金属性硬点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