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江关浮桥 | 时 期 | 东汉 |
---|---|---|---|
地 位 | 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桥梁 | 又 称 | 又称虎牙浮桥 |
江关浮桥,又称虎牙浮桥,是东汉时在长江上架设的一座浮桥,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人类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桥梁。这比黄河上的第一座桥晚了576年。
据《后汉书·岑彭传》记载,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四川割据势力公孙述为阻止汉军入蜀在荆门和虎牙(今宜昌附近)间架设浮桥,阻断江面,但后来被岑彭用火攻摧毁,公孙述兵败被杀,刘秀统一中国。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浮桥是什么桥?
浮桥古时称为舟梁。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 浮桥的结构形式有两种:①传统形式。在船或浮...
浮桥的建造历史
我国建造浮桥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8世纪《诗经·大雅·大明》中曾记述周朝周文王为娶妻而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桥,离今天已有三千年了,是建造浮桥最早的记录。它比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记,波斯王大流士侵希腊...
请问江苏太仓浮桥房价谁知道
均价 4468 元/m²,10月二手房均价 4362 元/m²,环比上月...
江苏太仓市浮桥镇有什么旅店
你要看档次啦,一般的旅店大街上随处都有啊。比较好的有纳维斯,郑和大酒店。
浮桥老板椅价格如何?
浮桥老板椅的价格 啊,一般了都是两三千左右的样子,所谓的老板椅 即通常是老板办公时使用的椅子,也有部分家庭追求舒适度,放在书房办公使用。通常老板椅是电脑...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百业俱兴、工商繁荣、车流骤增,两岸居民群众绕到大桥,常遇人车拥挤,行走不便,纷纷要求重建浮桥。2000年底县委、县政府顺乎民意,决定以旧城改造为契机,重修浮桥,造成福于民。
重修浮桥的建设者任务,交由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实施。2001年初,开始走访原浮桥两岸的老住户、原浮桥管理人员及老船工,了解老浮的历史变迁、修造及管理情况。经调查走访与查看有关浮桥的历史资料后,结合龙凤岩景区建设的现状,力求新浮桥能取老浮桥之所长、补原浮桥之所短,拿出修复浮桥及两岸配套景区的设计。新浮桥长100米,宽2.5米,由14艘船连接而成,西端架设龙头,以利船只通行,两岸码头增建牌坊,使浮桥整体效果更为壮观。浮桥东岸设计了休闲平台和现代凉亭、新建江边园,并配套安装彩色射灯、高杆礼花等电器设施。新浮桥于2001年7月开工,10月底竣工通行。由于设计科学,施工精细,使目前耗资59万元修复的新渠江浮桥,既再现了民族历史风采,又展现了渠江浮桥的现代生活气息,还为县城建设新增了一处靓丽的休闲景点。
座落于浙江省临海县南门城外的灵江上,是一座构造形式独特的水上立体交叉桥,其结构建筑与设计都非常科学,是座历 史悠久的古老浮桥。灵江浮桥是现存历史最早的的古代浮桥,是中国浮桥建筑中的一件杰作。
改革开放以来,靖州县百业俱兴、工商繁荣、车流骤增,两岸居民群众绕到大桥,常遇人车拥挤,行走不便,纷纷要求重建浮桥。2000年底县委、县政府顺乎民意,决定以旧城改造为契机,重修浮桥,造成福于民。
重修浮桥的建设者任务,交由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实施。2001年初,开始走访原浮桥两岸的老住户、原浮桥管理人员及老船工,了解老浮的历史变迁、修造及管理情况。经调查走访与查看有关浮桥的历史资料后,结合龙凤岩景区建设的现状,力求新浮桥能取老浮桥之所长、补原浮桥之所短,拿出修复浮桥及两岸配套景区的设计。新浮桥长100米,宽2.5米,由14艘船连接而成,西端架设龙头,以利船只通行,两岸码头增建牌坊,使浮桥整体效果更为壮观。浮桥东岸设计了休闲平台和现代凉亭、新建江边园,并配套安装彩色射灯、高杆礼花等电器设施。新浮桥于2001年7月开工,10月底竣工通行。由于设计科学,施工精细,使目前耗资59万元修复的新渠江浮桥,既再现了民族历史风采,又展现了渠江浮桥的现代生活气息,还为县城建设新增了一处靓丽的休闲景点。
由于浮桥配套景区建设资金到位缺口大,目前仍余下东岸的休闲凉亭,西岸的鸡公亭、江边花园、河边栈道等休闲景点尚待建设。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的东门外,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在韩江之上,为沟通韩江两岸的重要桥梁,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公元1171年 南宋乾道七年,知州曾汪,造舟为梁,舟八十有六只,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名曰“康济桥”。
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 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联而成,
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知军洪迈所建,连接贡江的两端,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赣州市三面环水,江面宽阔。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东河浮桥就成了现今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近千年的浮桥成为赣州市人的骄傲。这座800多年的浮桥,昂首屹立在贡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1577年某个葡萄牙人自中国回国后,对江西赣县(即今赣州)浮桥倍加赞赏,说“全世界建筑工人应数中国第一”。让人引以自豪的浮桥。她不愧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见证、历史的缩影,更是古代勤劳的赣州人民智慧的象征。愿它能继续传承古今、造福人类。 山东在1987年就有了第一座黄河浮桥,发展到今天将近70座,在山东大约四五百公里的黄河沿岸,平均每10公里就有一座浮桥。河南最早在与山东交接的濮阳市建设浮桥,此后山东人沿着黄河向上游进军,现在河南已建有11座浮桥。同时,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也建有浮桥。
与传统的浮桥不同,现在黄河浮桥上铺的是厚钢板,桥面平坦;承载桥面的也不是木船或竹筏,而是一些船形的钢铁浮箱,浮箱叫承压舟;并排的浮箱之间,由拳头大小的螺栓相连接,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过。浮桥的承压舟是由专门的造船厂生产的,几十吨重的车辆过桥没有问题。另外,每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或预报花园口流量超过3000立方米/秒时,浮桥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就能拆除,所以安全是有保障的。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陕甘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北宋皇佑初年(1049年),泉州郡守陆广造舟为梁,名曰“履坦”,一名“浮桥”。至元丰七年(1084年)转运判官谢仲规再修,断舟以续梁道,改名“通济”。绍兴三十年(1160年),提刑陈公与弟贺州同谋,枢密口公及僧文会助之,建石桥,长八十丈,翼以扶栏郡乘邑志均载其事。关此浮桥,名太守王十朋记之以诗,有“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世无刚者桥岂成,名与万安同不泯。”明代朱褴也书记其略。如今,浮桥的两端桥头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中间一截桥身怅然面对正在拓宽的笋江新桥。伴随着浮桥的断塌,泉州名景之一“笋江月色”再也无处寻觅,只有几个残留的桥孔,在秋风中顾影自怜。
900多年前始建的浮桥,又叫笋江桥,长200多米,桥墩15座。听说以前每年中秋夜,乘船到江中,就能看到清源山、紫帽山相连在一起的倒影;而笋江桥下,16个桥孔都倒映着一轮皓月。 浮桥古时称为“舟梁”。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又有“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柳州地处柳江中游,江水穿城而过,将市区分为南北两岸,两岸的交通都依靠舟楫横渡。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十年(1650年),南明晋王李国率兵至柳,为解决军需过河的问题,曾搭浮桥于南门下。这是关于柳州浮桥最早的文字记载。
民国以来,柳江上还搭建过几次浮桥,但全都命运多舛,它们不是被洪水冲垮,就是被强行拆除。直至解放后,1950年,柳州市政府拨款修建了一座新浮桥,一直使用到1968年柳江大桥通车后才被拆除。 40年来,柳江江面上的大桥层出不穷,而且一座比一座美观、大气,但是,在“老柳州”的心底,最美最亲的还是浮桥。那是有生命的桥,它见证了柳州人的日常生活,它随着柳州人的喜怒哀乐而荡漾,是秀丽江面上一道纯美的风景。
如今,作为交通用途的浮桥已经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年轻人对浮桥相当陌生,就连老人们的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然而可喜的是,作为休闲用途的观赏浮桥现在出现在了柳江上,飞鹅路的车度码头、东堤路的滨江一带,新型的浮桥像彩带一样漂在柳江上,令人赏心悦目,为魅力柳州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现代浮桥应运而生。现代浮桥的主体称为浮筒,是由高分子聚乙烯通过大型机械设备加工而成。浮桥的构造和老式浮桥类似,但是在特点和功能上有很大区别:
1、浮筒主体之间无缝连接,稳定性好。
2、浮筒表面花纹设计,防滑。
3、材料稳定性好,防腐蚀、防UV、抗冲击性强等特点,适于常年置于室外水域中。
4、浮桥建成后无需保养维护。
5、现代浮桥主要功能不再是人们渡水的重要工具,更多的用于景区浮桥,观光走廊等。 南宋·翁卷诗《泊舟龙游》:未得桥开锁,去舟难自由。渚禽飞入竹,山叶下随流。忽见秋风喜,还成早岁愁。卧闻舟子说,明日到衢州。
这首诗记叙了行舟衢江夜泊龙游的所见所感。首句提及的桥为浮桥,横跨古镇茶圩与今驿前村。浮桥中设有活动桥板,有船舶经过,需移开活动桥板,船过后,恢复原样,以便行人通过浮桥。“未得桥开锁”,估计是暮色降临,为安全起见,不予放行。若是白天,货船经过需交纳厘金才能“开锁”放行。夕阳下,各种水鸟掠过江面,飞入江边竹林夜宿。第三句是倒装,估计是刮起了东南风,有降雨的预兆,可以避免旱情了。末句中的舟子即船工,告诉诗人,明天可到达衢州。
1969年,就在原浮桥的位置,虎头山大桥建成,从而让延续千年功德无量的浮桥退出了历史舞台。紧接着,龙游大桥落成,承载起大交通带来的大流量。而上游不远的汀塘圩又建起了大桥,为依旧拥堵的公路分流。如今,随着陆路交通的日益发达,水路渐渐显得冷清了。
三国后期,西晋准备灭东吴,命令西晋益州刺史王F建造战船,征伐东吴,造船时产生的木屑随着长江水流到建平郡,建平郡辖四县,即南陵县、信陵县、巫县、秭归县。
建平太守吾彦发现后,将捞起的木屑上呈吴主孙皓,认为西晋正建造战船,打算伐吴,要求孙皓增派守军到建平防守,称只要建平不失陷,西晋都无法渡江进攻。但孙皓不听。吾彦无奈,唯有制造铁锁链,在险要之处放下横断长江;又制作大铁锥,暗置在江水之中,试图以此阻止西晋战船东进。
天纪四年(即晋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王F果然率大军压境,沿江城池守将多数都望风而降,或者很快被攻破,但吾彦却领军坚守建平,王F无法攻下,唯有绕过。此时因建平守军不足,无力防守建平对面江面,王F又以大木筏移走江中的铁锥,又用火烧断铁锁链,令水军成功通过建平郡。
东吴最终被灭!
南宋词人朱敦儒写了一首《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的结局还是“奇谋报国,可怜无用”。“铁锁横江”这一词语由此诗而出!
事实上,铁锁横江早已经有之,瞿塘峡口的夔门,是进出四川的水上交通孔道,守住这里,敌人就别想踏进四川一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三峡里的巴族,就在这里修建了江关,又叫捍关,作为防备楚国的巴国三关之一。
从那时候开始,这里就是三峡地区最重要的关口了,后来又改名叫做夔关、瞿塘关和铁锁关,连同白帝城一起建成一个坚固无比的军事要塞,经过代代逐渐改造,到了唐宋时期,已经修建得很有特色了,
《太平寰宇记》的一段记录;三钩镇在(夔)州东三里,铁锁断江山,横江互张两岸,造舟为梁,施战船于上,以御寇焉,镇居数溪之会,故曰三钩,唐武德二年(69年)废。
从这段记述可见,早在七世纪初,就有人在瞿塘峡口的三钩镇铺设了拦江铁索,还大胆修建了一座浮桥,这样的技术,在当时可谓世界先进水平了。
在三钩镇浮桥拆除后的近300年历史中,这里基本上是太平的没有必要再设防御工事,至唐末天元年(94年)由于天下大乱,镇守瞿塘关的前蜀将军张武重新在江上设置了铁索,可随意从水下拉起,用以阻挡来往的船只,收取盐茶关税,也有防御价值,守军还在两岸设立栅栏驻兵,称为锁峡”。
十年后,割据荆南的高季昌兴兵来犯,使用火船,烧毁了蜀军的一道浮桥,形势十分危急,张武就拉起水下铁索,挡住了敌军舰队,恰巧这时江上的风向也发生了变化,一股迅猛的回风吹向敌阵,敌军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高季昌本人乘坐的一艘蒙有牛皮的战舰也被飞石击中,吓得连忙换小船逃跑,蜀军获得空前的胜利。
又过了十一年,敌人再次来犯,还畏惧张武的铁锁战术,在峡内来回犹豫最后被蜀军击溃,接着,蜀军进一步改进了江防设施在浮桥上修起了三层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俯射敌舰,并在两岸架设大炮要想从水上飞渡这道“锁峡”真比上天还难!
由于瞿塘峡口有这个要塞,所以在宋初乾德三年,大将刘光义曹彬率军平蜀的战役中宋太祖赵匡胤在地图上指着这里,对他们说;我军逆流行进到此,切不可以舰队进攻!刘光义和曹彬谨记这一指示,在离浮桥和铁索还有几里处,就舍舟登陆强攻,直到夺取了浮桥,才重新登船。
南宋景定五年,面临北方蒙古的威胁,形势又紧张起来,夔州守将徐宗武,又在白帝城下安设了七条拦江铁索,横截江面的铁链长276丈,并在岸边竖立了两根铁柱,上铸“守关大将军徐宗武”八个字,铁柱冬春出露水面,夏秋被洪水淹没。称为铁锁关,至今在江边一片险峻的礁石上,还遗留有两根高6尺4寸的铁柱,就是古时浴血争夺的“铁锁关”的遗迹,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