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

周敏

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概述

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

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常见问题

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如何赏析

十里河和潘家园是北京最大的集散市场,有卖料的商家。自己动手好啊!

紫檀木怎么种?

先用水浸泡48小时左右,主要是看外表的硬壳是不是软化,可以了用美工刀小心的割开外面的硬壳,露出里面的仁。放在木屑里,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一般2天左右就能发芽。发好的种土中 &...

紫檀木价钱如何?

一般紫檀木是用来做艺术品的好材质,因为带有香气和本身的材质比较不错,所以紫檀木被用来制作手链比较多,一般紫檀木手链均价差不多在一百多元左右,稍微比较好一些的手链的价格相对来说要贵一些。不过紫檀木手链挺...

紫檀木价格

看品相吧,不能一概而论,一般都是200至2000元左右,你上图我给你看看吧

紫檀木怎么种

紫檀木种植条件:紫檀木喜湿气候,年平均气温25度以上,极端最低气温2度,年降水1100-2200MM。幼苗在低于3度易冻害。不耐遮荫。紫檀木种植技术1:紫檀木根系发达且有根瘤,能固氮,对土壤要...

紫檀浮雕西番莲云头搭脑扶手椅介绍

这件扶手椅属清式扶手椅,是入清之后逐渐兴起的一种样式,结构与前代的扶手椅大不相同,它是清代家具中最流行,也是传世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不少人习惯于将清式扶手椅叫作太师椅,其实不够确切。太师椅是俗称或通称,故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指不同。在宋代,太师椅指带有花叶托脑的交椅;明代指当时的圈椅;到了清代,就变成清式扶手椅的俗称了。清式扶手椅是由屏风式罗汉床和宝座演变而来的,但此件扶手椅的靠背板的弧度还保留了明式扶手椅的式样。而扶手椅上富有西洋风格的雕刻纹样,则体现了西洋文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影响。入清以来,西洋式建筑的商馆、洋行出现在广州街头,西方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市场。同时,不仅西方传教士从广州带入大批珍玩器物,并参与设计了北京圆明园长春园内一部分西洋式花园。这样,一批带有西洋风格的家具开始问世了。

此扶手椅为对椅之一;板座屉,有束腰,造型和结构属典型清式扶手椅,但鉴了明式椅子的一些特征,例如有弧度的靠背板,转而下的扶手,横竖材相交处有倭角。此外,椅子采用了西洋装饰,靠背板的浮雕和透雕的飞牙,都为番草图案。

此椅背面亦施雕饰,颇为罕见,繁而不俗,工料极精,浮雕打磨得精细入微,在清式扶手椅中,不仅年代较早,且较为上乘。整体造型简练,仍可见明式家具的风格。精美的西方雕刻纹饰,紫檀木经打磨后泛出的幽光,更显得富丽堂皇,尊贵典雅,是东方造型与西方装饰方法相结合得较好的一件精品。

其市场估价达人民币800,000元。

此类名品不可能再进入市场,市价无从估起,只能从类似的器物上比较而知。若对仿制的作品也有意收藏的话,也要多加比较,选择水平高超的仿品,方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千万不要为那些粗制滥造而价格低廉的东西所迷惑。

也有个别仿制得非常好的,它从选料、体量、比例到细部都相当完美,几乎无懈可击。若非告知是仿品的话,相信会有人走眼。不过仿品究竟是仿品,特别是这样的名品,传承有序,收藏有录可查,同时哪儿又出现了一件相同的东西来,首先是让人怀疑的。另外老器与新器倘若搁在一起比较,孰优孰劣自是一目了然。

紫檀木紫檀用途

紫檀木最早只用于制作些小件物,后来,紫檀木的色泽与良好的物理特性颇受宫廷及民间的喜爱,地位随之攀升。到了明晚期,文人发现了紫檀木的沉穆雍容之美,倍加推崇,紫檀木多制成文房用具,如纸、笔筒、炉、瓶、盒等。清代初年,紫檀木用在家具上较多,大多被制成桌椅、几架、箱柜、盒匣等。

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入水即沉,棕眼较小,木纹不明显,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紫檀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颜色呈犀牛角色泽,它的年轮纹大多是绞丝状的,尽管也有直丝的地方,但细看总有绞丝纹,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

紫檀还分为大叶檀、小叶檀两种。小叶檀为紫檀中精品,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呈深紫色如漆,几乎看不出年轮纹,有牛毛纹。小叶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径多在二十厘米以内,再大就会空心而无法使用。大叶紫檀又称蔷薇木,纹理较粗、较宽些,颜色为紫褐色,打磨后有明显脉管纹及棕眼。

紫檀木的鉴别其实并不难,用酒精棉球在其表面轻轻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红色,就是紫檀。紫檀木上刮下来的木屑,浸在酒里,木屑会出现一道道血红色的丝条。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颜色一擦就掉,新紫檀相反,买时一定要小心。

紫檀木主要用来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美雕刻艺术品,紫檀直径通常为15厘米左右,树干扭曲少有平直,空洞极多,素有“十檀九空”之说。边材黄褐白色心材橙红黄色少有黑色花纹,有非常细密的布格纹(波痕),木质里含有丰富的橙黄色素,比重1:1以上,纤维组织呈S状结构。管孔内细密弯曲极像牛毛,故有“牛毛纹紫檀”之称    

清拐子式书卷搭脑扶手椅简介

清拐子式书卷搭脑扶手椅木质为楂桢木,又名柘木。高100厘米、宽62.2厘米。

拐子式指由夔纹演变的直角弯转的椅背和扶手的木构件。这件椅还保存了夔龙首的特征。变形拐子回纹,攒斗制成。椅足回纹,洼堂肚。椅背雕有瓶花图案。

唐代有硬木家具么?

好象没有,有一种观点说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应是明代隆庆、万历以后才出现,似有一定道理。

马未都:为什么那时没有硬木家具呢?第一是工具的限制。中国所有木工工具中,平木工具刨子出现得最晚,这跟欧洲完全不同。我们的刨子是16世纪才出现的,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16世纪以前中国人就使用过刨子。没有刨子,就没有办法刮平硬木。过去为什么使用漆家具呢?就是因为木头刮得不太平,要披麻挂灰,打腻子上漆,把不平的地方掩盖住。刨子的发明,是中华工艺史上最重要的工具革命。在中国,因为刨子的出现,导致硬木家具迅速占领市场。第二是隆庆开关。在隆庆元年,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以及当时与海外贸易的增多,明政府迫于压力,有限度地打开了海关。海上运输的畅通,致使大量优良木材进入中国。这两点原因,使中国的明式家具,主要包括名贵的黄花梨家具、紫檀家具、鸡翅木家具,在明代晚期,尤其是万历到崇祯年间,风靡江南地区。

我们过去的判断有偏差,都是从感情上判断,希望我们的硬木家具出现得更早,可惜事与愿违。据《天水冰山录》记载,嘉靖年间在严嵩家一共抄出几千件家具,里面只有40张“素漆花黎(梨)木床”,还有许多我前面讲过的那些乌木筷子,剩下的就都是漆家具了。这些证据都证明了中国硬木家具的流行是万历以后的事情,这是一个标准的判断。

此言不虚 我信

乌木在明清家具的木材中不算太热,地位稳居前五,以肃穆沉稳著称而媲美紫檀家具,其素雅之黑犹如文人之墨,乌木家具就如同明清家具之文墨瑰宝。

明 乌木边花梨心条案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高815cm,长1115cm,宽28cm

案面乌木攒边,镶独板花梨木心。直牙条,小牙头,扁方腿,两侧腿间安横枨,腿及横枨均四面打洼,前后打大洼,两侧打小洼。腿部四个棱角作混面线,混面与打洼线结合处作双打洼细皮条线。直腿外撇,侧脚收分,正面跑马叉和侧面跑骑马叉明显可见,显现了明式家具的特征。

乌木在历史上有许多名称,如乌文木、乌樠木、乌梨木、瑿木、乌角等,原产于我国云南和东南亚一带,其外形与紫檀极为接近,其多数亦为空心,难出大料。

现在乌木多属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进口,但与传统乌木相差甚远。

清康熙 乌木甪端香薰

宋代·赵汝适《诸蕃志》专门记载“乌樠木”,谓:

乌樠木似棕榈,青绿耸直,高十余丈,荫绿茂盛。其木坚实如铁,可为器用,光泽如漆,世以为珍木。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乌木》称:

本名文木,南人呼文如樠,故也。

乌木出海南、云南、南番。叶似棕榈,其木漆黑,体重坚致,可为箸及器物。有间道者,嫩木也。南人多以木染色伪之。

南方草物状云:文木树高七八丈,其色正黑,如水牛角,作马鞭,日南有之。

《古今注》云:乌文木出波斯,舶上将来,乌文然。温、括、婺等州亦出之,皆此物也。

乌木在史籍中的记载很多,很早就作为贡物进贡到中国,它的产地也很广,遍及广西、海南、云南、浙江等地。

关于它的生态,《诸蕃志》、《本草纲目》都说“叶似棕榈”,而按现有的《红木》标准,乌木为柿属,这与棕榈形态完全不同。

故疑古文献所说的乌木和现代所谓的乌木不是同一树木。

清早 黄花梨嵌乌木黄杨木梳背玫瑰椅

明晚期 乌木嵌黄花梨半桌

观复博物馆 藏

因而我们可以说古人对于乌木是众说纷纭,很难使人得出一个明确的概念,要弄清楚上述的问题,尚待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就传世的乌木家具来看,传统乌木色泽纯黑如漆,油性十足,似紫檀而更加细密,家具做完后极易出现包浆。

清 乌木画桌

明 乌木南官帽椅

乌木家具最大的神奇之处在于家具成器不久便会有均匀细致的小碎纹,如汝钧之裂,是一种文雅高贵可以耐心细品的纹理。

乌木家具大件的绝少,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为丰富,总数量多达上万件,唯独乌木家具最少。

清 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高825cm,长52cm,宽41cm

此椅通体用圆材。靠背、扶手仿窗棂灯笼锦式,共7屏,中间最高,两边依次渐低,卷书式搭脑高出椅背。座面下安罗锅枨加矮老,足端安四面平管脚枨,正面横枨下加罗锅枨,两侧及后面安云形角牙。

此椅造型方正而用材圆润,构架空灵,保持了明式风格,然其座围采用攒框和活杆拼接,使后背垂直,则为由明向清过渡转化的风格特征。

清 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

上海博物馆 藏

乌木大件家具者很少,通过对比可见

乌木扶手椅相较普通椅子略小

历史上乌木多做小件,如筷子、印章、扇骨、镇尺等等,在家具制作过程中,乌木常与斑竹、黄杨、象牙等名贵材料搭配使用,是旧时“小器作”的上乘材料。

清 乌木嵌银丝三镶白玉如意

清 乌木贴竹镇纸

清中期 乌木及象骨说诗牌 (一套)

尺寸:31×28×14cm 蒋念慈先生旧藏

《郑和下西洋文选》记载了明弘治年(1488-1500年)外潘贡单中乌木每斤500文、紫檀木每斤500文。

因此明清家具中就价值来说乌木家具可以等同紫檀家具,与黄花梨和紫檀位列前三。

民间有谚语:

家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半方。

明代奸相严嵩被籍没家产时,在抄家物资中有乌木筷子六千八百九十六双,亦可见传统乌木之价值。

清 青玉镶赤金嵌乌木筷

通长279cm 故宫博物院 藏

02 国标“乌木”

国标“乌木”与传统乌木差异甚大,如果乌木的情况和铁力木相似的话,我们有理由推测,当时制定国标时林科院的标本库中尚无传统乌木木样。

比铁力木幸运的是,乌木榜上有名,虽然此乌非彼乌,大乌见小乌。

即使是国标中的乌木,也经历了一次家族的内讧。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红木新国标,将原2000年的《红木》国标柿树属中的蓬塞乌木被删除,另外原来属于是乌木类的毛药乌木被归类到条纹乌木类:

《红木》国标中乌木的变迁示意图

在国标中,乌木乃柿树科(Ebenaceae)柿树属(Diospyros)中某些硬重而心材黑色且具有金属光泽的树种的心材。

乌木原材横切面

按《红木》国际标准,成为乌木类的必备条件有:

1、柿树科柿属树种。

2、木材结构甚细至细,平均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150μm。

3、木材含水率12%时气干密度大于 090 g/cm³。

4、木材的心材材色乌黑。

乌木纹理

按《红木》国际标准,成为条纹乌木类的必备条件有:

1、柿树科柿属树种。

2、木材结构甚细至细,平均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150μm。

3、木材含水率12%时气干密度大于 090 g/cm³。

4、木材的心材材色为黑色或栗褐色,间有浅色条纹。

条纹乌木纹理

虽然条纹乌木与乌木同属于柿树科柿属,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区别主要在于材色:乌木的心材材色为乌黑色,条纹乌木的心材材色为黑色或栗褐色,并带有浅色条纹。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条纹乌木的纹理是在黑色木头上有浅色条纹,而不是浅色木头上有黑色条纹。

带边材的乌木径切面

(选自周默《木鉴》)

乌木径切面(左)乌木弦切面(右)

(选自周默《木鉴》)

西人华生(EWatson)编的《中国进出口主要商品》一书中记载乌木的英文商品名为Ebony,乃柿树科(学名Ebenaceae)中几种树木的心材。

如从毛里求斯的Diospyros reticulata,斯里兰卡(锡兰)的Diospyros ebenum,东印度群岛的Diospyros melanoxylon和Diospyros ebenaster 等树种都能取得乌木。

乌木黑柿木小万历柜

北京梓庆山房

《陈氏分类学》亦称乌木属柿科,学名为Diospyros ebenum:

常绿乔木,高达二三丈,原产东印度及马来半岛,现分布于印度、锡兰、泰国、缅甸及广东海南。木材色黑,重硬致密,有美丽光泽,为著名美术材。惟真正乌木今已减少,有以同属类似品代用之趋势。

乌木嵌楠木万历柜(局部)

北京梓庆山房

一般乌木心材材色全部为乌黑发亮、不见杂色者才真正称得上“乌木”。现在最著名的乌木应产于非洲的加蓬、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及亚洲的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等地。

尼日利亚历来以生产乌木(心材纯黑无杂色)、乌木王(具暗红褐色条纹)、乌木后(具有浅黄橙色条纹)而倍感自豪,有“乌木三宝”之美誉。

新版《红木》国标乌木章节

03 乌木与阴沉木

不管是传统家具用材的乌木,还是国标中的乌木,都极易与一种实为“阴沉木”的东西相混淆。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不断曝出有人挖出“天价乌木”的新闻,更是误导了公众的判断。

大家或许在新闻里看到过,某条河里挖出了巨大木头,经过鉴定说是“乌木”,随即被组织收回放到了博物馆,于是大家都开始认为,乌木是一种很名贵的木材。

这种“木材” ,我们称之为“阴沉木”,和传统的乌木以及目前市场上较为便宜的“乌木”是完全不相同的。

阴沉木与乌木材色均比较乌黑,通常为黑色或黑褐色;且都具有光泽,木质油性大,抗虫耐腐,质地重硬,且不褪色。

正是由于通体乌黑的色泽,阴沉木最先在四川地区被称呼为乌木,后流传开来,乌木就变成了阴沉木的俗称。

阴沉木实际上是炭化木,它们的出现主要源于远古时期的地质灾害。

阴沉木主要由于远古时期,原始森林中的树木遭受到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如河流上游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将树木冲入河流,深埋于河床的泥沙之中,或地震、山体滑坡造成树木被埋藏在缺氧的阴暗地层中。

经过大自然长达数千年、甚至几万年的磨蚀造化,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

阴沉木并不是一个树种,而是久埋于地下未腐朽、可以为器的多种木材的集合名称。经鉴定主要有:柏木、杉木、楠木、母生、栎木、荷木等。

《辞海》1999年版解释说:

木材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者,称为“阴沉木”,也叫“阴木沙”。一般多为杉木,质坚耐久,旧时以为制棺木的贵重木料。

唐代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有一段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石堆的描写:

峡水大时,三暑雪消之际,波涌晃漾,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塞江而下,几乎水落平川,万物皆失故态。

清朝大学者袁枚在《子不语》中对阴沉木的解释为:

相传阴沉木为开辟以前之树,沉沙浪中,过天地翻覆劫数,重出世上,以故再入土中,万年不坏。其色深绿,纹如织锦。置一片于地,百步以外,蝇蚋不飞。

阴沉木主产于成都平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四川人称之为“乌木”,东北人称之为“浪木”、“沉江木”,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神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