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叠层石 | 外文名称 | Stromatolite |
---|
主要由蓝藻及其活动遗迹所形成的综合结构物,常在灰岩、白云岩中形成同心状迭层构造,故名。迭层石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最常见的有柱状、锥状、层状、板状、球状等。通常迭层石仅指结构物为柱状和锥状者,广泛分布于晚前寒武纪地层中,特征明显,有重要的地层意义。在保存好的情况下,迭层石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藻类细胞构造。细胞体成圆形、椭圆形、柱形等,有的呈丝状。细胞体周围或相邻细胞体之间为细胞体分泌的粘液质所形成的粘液鞘。粘液质形态不规则,形成大小不一的团块,断续相连组成为基本层。由于迭层石既包括藻类本身残余的微体构造,又包括其生命活动的遗迹。因此,对迭层石的研究一是研究其外部形态、基本特征和分叉类型,一是研究微体结构和细胞形态;而前者的研究比后者更有解决地层问题的实践意义。迭层石大而复杂,不易采集完整标本,必须野外摄取实物照片、记录形态大小、构造特征及产出情况等,采集标本,室内磨片镜下观察。迭层石大量出现于前寒武纪,寒武纪极盛,奥陶纪开始衰退。现代迭层石主要局限于潮间带,且较少见。中国迭层石十分丰富,其中柱迭层石主要产于晚前寒武纪地层中,对地层划分对比十分重要。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侧石、缘石、侧平石如何分
关于《市政定额》中的侧石、缘石和侧平石侧石:机动车主路与非机动车路之间的隔离带之间用的石为侧石,即---露出地面的。缘石:非机动车路与人行路之间的石为缘石,即---只露一面的。...
石榴石和黑曜石哪个好
从功效来看石榴石的主要功效是美容养颜,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自信。黑曜石的主要功效是转运辟邪,辟邪能量非常强大。从收藏价值来看,石榴石相对好一点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石榴石宝石和红宝石原石有哪些区别
紫牙乌是指石榴石宝石,石榴石的英文名称为GARnet,由拉丁文“Granatum”演变而来,意思是“像一样”。石榴石晶体与石榴籽的形状、颜色十分相似,故名“石榴石”。紫牙乌也称“子牙乌”,我国珠宝行业...
碎石,砾石,卵石
砾石接近于卵石呀。
石英石是天然石还是人造石
装修时候说的都是人造石英石,就是以石英为主要物质添加树脂来合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石英含量在90%以上,从板材上就能看到很多透明颗粒,那就是石英,人造石英石台面继承了石英的一些特质,比如硬度极高、耐高温、...
(Grenn Grossular-Gamet)
有两种变种:一种为透明的晶体。另一种则呈块状。南非的称为德兰士瓦玉,以其产地命名,因与玉石相似,可能含有磁铁矿石的黑色斑点。自1960年代,肯尼亚一直在开采透明的绿色钙铝榴石,称为沙弗来石。块状可用于装潢,沙弗来石刻面后用做宝石。
石笋石产于浙江省常山县砚瓦山地区,又称松皮石、鱼鳞石、蛇皮石、白果峰等。属观赏石中硬石类,大多呈条柱状,如竹笋,故名。
阿拉善左旗地处新疆亚板块的东部,受华北和青藏两个亚板块挤压,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
第一节 地 层
一、地层区
根据沉积物特征、层序、矿产、古生物群、古地理条件、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可将阿拉善左旗地层划分成3个区:天山—兴安区地层区;华北地层区;祁连山地层区。
1天山—兴安区地层区
北部沿中蒙边境以南,乌力吉、图克木一线(约北纬39°10′~40°50′ )以北,为天山—兴安区地层区,属“内蒙古草原分区、巴丹吉林小区”。此区出露地层有 前长城系的片麻岩类;震旦亚界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建造;古生界地齐全,为海相、陆相 、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碳酸盐、硬砂岩建造;中生界地层发育,为山麓—河湖相碎屑岩建 造类基性火山岩;新生界的第四系发育,以风积、冲积、洪积、湖积物堆积为主,在湖积物 中贮存较丰富的湖盐、天然碱、硭硝、镁盐等矿产。
2华北地层区
乌力吉、图克木一线(约北纬40°50′)以南,西起额尔克哈什哈、查干 布拉格,经厢根达来,转东南入宁夏一线(约北纬38°20′~38°30′)以北,为华北地层区 ,属“阿拉善分区东部的雅布赖—吉兰泰小区”。此区出露地层为“地台型”。基底由前长 城系变质片麻岩、片岩、混合岩和早元古界的花岗岩构成,含铁、石墨、黄金。盖层为震旦 亚界的轻变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含丰富迭层石、锰矿、白云岩;古生界为海相沉积、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碳统,从中晚石碳统到二迭系为海陆交互相类酸性火山岩。在陆 相沉积物中含有煤、菱铁矿、粘土矿;中生界地层零星分布,为内陆山麓—河湖相碎屑岩建 造夹火山岩;新生界地层分布广泛,在第三系的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中含石膏和铀矿。第四 系以风成砂为主,洪积、冲积、湖积物次之,在湖积物中含有丰富的湖盐、天然碱、硭硝、 镁盐、钾盐等盐类矿产。
3祁连山地层区
旗境南部(北纬38°20′~38°30′以南)为祁连山地层区,属“武威—中宁小 区”。此区出露地层最老为下古生界巨厚的海相娄复理式建造、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类基 性火山岩。上古生界地层较发育,为陆相红色碎屑—磨拉石建造、泻湖相和海陆交互相含煤 建造;中、新生界地层皆为陆相碎屑岩建造,含有多层烟煤、石膏。
二、地层分述
阿拉善左旗全境地层自老至新发育
1前长城系(距今3103~1950亿年)
分布于贺兰山、巴彦乌拉山、哈鲁乃山等地,为角闪麻粒岩相—绿片岩 相、变质杂岩。主要岩石组合为黑云母—角闪片麻岩、片岩、变粒岩、各种类型混合岩和大 理岩。地层中脉岩发育,多为辉绿岩、伟晶岩、细晶岩、石英脉。
2震旦亚界(距今1950~615亿年)
分布于贺兰山、巴彦诺日公梁、罕乌拉、哈鲁乃山等地,依照地层、岩 性特征划分成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和震旦系。
长城系分布于贺兰山称“黄旗口群”。分布于巴彦西别、沙拉套海、海生哈拉称“沙布 更次组”、“塔克林敖包组”;分布于罕乌拉、哈鲁乃、图克木称“渣尔泰群”、“狼山系 ”。长城系由变质砂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变粒岩、片岩、片麻岩组成,原 岩为滨海、浅海沉积的碳酸盐岩、火山岩及碎屑岩。地层总厚度601~6 722米,与下伏地层 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蓟县系分布于贺兰山称“王全口群”。分布于巴彦西别山、海生哈拉、哈拉乌拉、珠拉 扎嘎毛道称“巴彦西别组”,蓟县系为低绿片岩相的白云岩、砂岩夹少许石英岩。属滨海- 浅海相陆棚沉积。富含多种迭层石。地层总厚度1 331~3 842米,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青白口系分布于巴彦西别的海生哈拉、乌兰达巴、珠拉扎嘎毛道称“海生哈拉组”、“ 珠拉扎嘎毛道组”。分布于孟根乌拉、罕乌拉称“通畅口群”,亦称“大豁落山群”。青白 口系由杂色板岩、变质粉砂岩、白云、石英岩夹泥质灰岩组成,含微古植物及迭层石。地层 总厚度大于1 481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震旦系分布于贺兰山,称“正目关组”,亦称“罗圈组”。由杂色冰碛砾岩、泥砾岩、 板岩、白云质灰岩、粉砂岩构成。属滨海相沉积、含微古植物及海绵骨针化石。地层总厚度 56~287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3寒武系(距今615~520亿年)
分布于贺兰山、阿格坦乌素、好比如、罕乌拉、野猫子山等地。为一套 轻变质绿片岩相的碎屑岩、粘土页岩、碳酸盐岩建造。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划分下、 中、上三统:下统分布于贺兰山,称“苏峪口组”、“五道淌组”。其岩性为砾状磷块岩、 砂质钙质磷块岩、含磷砂岩、长石砂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含三叶虫、腕足类、藻类化 石,地层最大厚度为126米;中统分布于贺兰山,称“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 。分布于阿格坦乌素称“香山群”。其岩性为杂色页岩、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鳞状灰岩 。地层总厚度15~2 383米;上统分布于贺兰山,称“崮山组”、“长山组”、“风山组” 。岩性为泥质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硅质岩与结晶溴灰岩,含三叶虫及腕足类化石, 地层总厚度126~353米。
4奥陶系(距今520~440亿年)
分布于贺兰山、腾格里额里斯、阿格坦乌素、罕乌拉等地,与下伏地层 呈整合接触,分下、中二统:下统分布于贺兰山北段称“中梁子组”,南段称“天景山组” ,分布于罕乌拉称“罕乌拉组”和“沃博尔组”。岩性为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 质网纹灰岩。属浅海—滨海相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含头足类、腕足类、腹足类和三 叶虫化石,地层总厚205~1 012米;中统分布于贺兰山中段称“樱桃沟组”,“平凉组”, 南段称“米钵山组”。岩性为砂质板岩、粉砂岩、砂岩、砂质灰岩夹硅质砾岩、含砾灰岩, 含腹足类、腕足类、笔石、苔藓虫、珊瑚、三叶虫化石,地层厚度111~1 246米。
5志留系(距今440~400亿年)
分布于罕乌拉、好比如、哈那乌拉,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分下、中 、上三统:下统分布于哈那乌拉,称“班定陶勒盖组”、“阿尔尚德组”,罕乌拉地区有零 星出露。岩性主要为硅质板岩、泥质板岩、粉砂岩夹碳质板岩和少量石英岩,含笔石、腕足 类、腹足类化石,地层厚1393~3 096米;中统在阿尔尚德、好比如、珠斯楞等地亦有出露 ,主要为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属浅海相沉积,含珊瑚、腕足类、 苔藓虫及海百合茎化石,地层厚度1 812~2 075米;上统在珠斯楞地区有出露,为钙质石英 砂岩夹砂质灰岩,含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苔藓虫及珊瑚化石,地层厚218~442米。 6泥盆系(距今400~330亿年)
分布于巴丹吉林小区、腾格里额里斯、巴彦朝格图等地,与下伏地层呈 不整合接触。分下、中、上三统:下统分布于碧玉山、和布特喇嘛音阿日格称“清河沟组” ,岩性为砾岩、钙质砂岩、砂质灰岩、石英砂岩夹中基性、中酸性熔岩、灰岩及板岩。含腕 足类、腹足类、三叶虫、头足类、珊瑚化石,地层厚度4059米;中统分布于腾格里额里斯 、白石头疙瘩、通湖山、黑炭子梁,称“石峡沟组”,岩性为安山岩、英安岩、斜长流纹岩 、辉石玄武岩、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夹硅质板岩、生物灰岩,含植物、腕足类、珊瑚、三 叶虫化石,地层厚度1 318米;上统分布于通湖山、牛首山、黑炭子梁称“沙流水群”,分 布于巴彦朝格图地区称“中宁组”。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泥岩夹砂质灰岩及中性—中 酸性火山岩,含裸蕨植物碎片、珊瑚、腕足类、鱼类化石。地层最大厚度为2 595米。
7石炭系(距今330~285亿年)
分布于巴丹吉林小区、贺兰山、腾格里额里斯等地,与下伏地层呈不整 合接触。分下、中、上三统:下统分布于腾格里额里斯、通湖山、碱窝子井称“前黑山组” 、“嗅牛沟组”。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夹灰岩、泥灰岩、石膏层。含珊瑚、腕 足类、辨鳃类、腹足类、苔藓虫、植物化石,地层厚度174~2 297米;中统分布于贺兰山称 “本溪组”,分布于腾格里额里斯称“羊虎沟组”、“靖运组”。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 、页岩夹灰岩及薄煤层,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珊瑚、腕足类、蜓类、辨鳃类及植物化石。 地层厚度126~3 253米;上统分布于贺兰山、腾格里额里斯称“太原组”,分布于巴丹吉林 小区称“阿木山组”。岩性为页岩、砂质页岩、砂岩夹灰岩、煤层、油页岩、中基性火山碎 屑岩、板岩、灰岩、砾岩。含丰富植物、蜓类、腕足类、腹足类、辨鳃类、珊瑚化石,地层 厚度444~6 000米。
8二迭系(距今285~250亿年)
分布于雅布赖-吉兰泰小区、巴丹吉林小区、贺兰山,旗境南缘。与下伏 地层呈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分下、上两统:下统分布于贺兰山地区称“山西组”和“下石盒 子组”,分布于埋汗哈达、罕乌拉、亚陈克、乌兰拜兴处称“埋汗哈达组”、“阿其德组” 。分布于旗境南部的称“大黄沟群”,中部未分统。岩性,山西组为页岩、砂质页岩、砂岩 夹炭质页岩、煤层;下石盒子组为砂质泥岩、泥岩、砂岩夹粉砂岩及煤线;大黄沟群为石英 砂岩含砾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砾岩、砂砾岩;埋汗哈达组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生物灰岩 夹硅质岩,含植物、珊瑚、腕足类、辨鳃类、苔藓虫、菊石化石,地层厚度132~1 545米; 上统分布于贺兰山称“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分布于哈尔苏海、孟根乌拉、中蒙边 境地区称“哈尔苏海群”,分布旗境南部称“窑沟群”。岩性,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为砂 质泥岩、泥岩与砂岩互层;哈尔苏海群由砾岩、硬砂岩、粉砂岩、页岩及英安岩、安山岩、 凝灰岩组成;窑沟群由砂岩、粉砂岩夹泥岩、砂岩组成。属河流—湖泊相沉积,仅哈尔海群 为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腹足类、苔藓虫化石。地层厚度46~7 000米。
9三迭系(距今250~195亿年)
分布于贺兰山、孟根乌拉、温都尔勒图等地,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下—中统分布于贺兰山称“纸坊群”,分布于温都尔勒图称“西大沟群”。岩性主要为钙 质长石砂岩夹细砂岩、砂质泥岩、砾岩,属河流—湖泊相沉积,含少量植物化石;上统广泛 分布于贺兰山中称“延长群”,温都尔勒图称“南营儿群”。主要由含砾长石砂岩夹泥页岩 、砂质泥岩、长石细砂岩、砾岩、页岩夹泥灰岩、劣质煤层和煤线组成。属河流—湖泊相沉 积,含植物化石,地层厚度324~2 525米。
10珠罗系(距今190~140亿年)
分布于贺兰山的古拉本、巴兴图、北部的哈日敖日布格、洪格日鄂楞、 巴彦乌拉山,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下—中统分布于古拉本、巴兴图称“延安组”,分 布于巴彦乌拉山、包洛项乌拉称“哈格尔汉群”。岩性,延安群为砂岩、砾岩夹页岩、泥岩 及煤层,哈格尔汉群为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及英安凝灰质砾岩、砂岩、局部夹煤线。 属河流、湖泊、沼泽相沉积,含植物、辨鳃类、腹足类化石。地层厚度136~843米;中统分 布于贺兰山称“直罗组”。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属河湖相、山麓相沉 积,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地层厚度97~750米;上统分布于贺兰山,称“安定组”,由砾岩 、砂岩夹粉砂岩、页岩组成,属河湖相沉积,部分地区属山麓—河流相。地层最大厚度2 74 6米。
11白垩系(距今140~070亿年)
广泛分布于巴丹吉林小区、雅布赖—吉兰泰小区、贺兰山山前平坦地区 、山麓地带,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分下、上两统:下统分布于中、北部称“巴彦戈壁 组”、“苏红图组”、“固阳组”、“大水沟组”、“乌尔塔组”,南部称“柳沟门组”、 “庙山湖组”。岩性主要为砾岩、砂岩夹粉砂岩、泥岩、泥灰岩。在乌力吉一带地层中夹油 页岩、碳质页岩,苏红图地区为碱性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安山岩、粗安夹火山碎屑岩、砂 岩、泥岩等,含足类、辨鳃类、介形虫、鱼类、昆虫、叶肢介、介形虫、植物、孢粉化石, 地层厚度18~1 142米;上统分布区域与下统一致,中北部称“乌兰呼少组”,南部称“庙 山湖组”。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局部夹石膏层、煤线,含爬行类、 辨鳃类、腹足类、介形虫、叶肢介、植物化石,属河流—湖泊相沉积,地层厚度14~749米 。
12第三系(距今07~003亿年)
第三系除古新统外,其余各统均有出露。分布于中南部广大地区,为陆 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局部含盐建造。呈山间和山前盆地沉积,属山麓相、河流相、湖泊相沉 积。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始新统分布于苏海图、基龙通古、恩格勒、沙拉西别、脑木 洪等地,含腹足类化石,地层厚度24~1 752米;渐新统分布于豪斯布尔都、查干布拉格、 罕乌拉、敖伦布拉格、图兰太等地,称“查干布拉格组”;分布于厢根达来、嘉尔嘎勒赛汉 称“清水营组”。含脊椎动物、介形虫、腹足类、辨鳃类、轮藻、植物化石,地层厚度135 ~980米;中新统分布于新井、乱井、吉兰泰湖南部、查汉敖包、豪斯布尔都、因德里图、 锡林铁布格等地,含哺乳动物及爬行类、介形虫、轮藻等化石,地层厚度36~1 256米;上 新统分布于贺兰山南段西侧的乱井、马夫峡子、厢根达来、罕乌拉、敖伦布拉格等地,称“ 河沟组”,含哺乳动物、腹足类、介形虫、鸟类、轮藻、孢粉等化石,地层厚度147~805米 。
13第四系(距今003亿年~现代)
第四系分布广泛,集中于巴丹吉林、腾格里额里斯、乌兰布和三大沙漠 及戈壁地区。分成4个统:下更新统分布于山麓地带,在地貌上多呈台地顶盖,由洪积砾岩 、砂砾岩、砾石层组成。巴彦浩特、沙井、查哈尔井为冰水堆积。地层厚度05~75米 ;中更新统分布于吉兰泰盆地、腰坝滩、贺兰山山间洼地下部、巴彦浩特地区阶地顶部,为 洪冲积层,由洪积砂、砾石层夹粘质砂土、砂质粘土组成,冲积湖积层由细砂、粘质砂土、 粘土组成,含脊椎、腹足类、龟类化石,地层厚度01~63米;上更新统分布于山前洪积台 地、倾斜平原、山间洼地下部、戈壁滩、黄土丘岭,为洪积层、冲积层、湖积层、风积层, 由砂、砾石、卵石,碎石夹粉质砂土,砂质粘土组成,局部为黄土,含腐植质淤泥。含辨鳃 类、腹足类、哺乳动物、孢粉等化石,地层厚度01~150米;全新统广泛分布于沙漠、戈壁 、山麓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山间洼地、黄河、现代山间沟谷地带、现代淡水湖、碱水湖 及盐碱滩,为风积层、洪积层、冲积层、湖积和化学沉积层、沼泽沉积层。地层厚度03~1 00米。
第二节 岩浆岩
阿拉善左旗岩浆岩除沉积岩和少量变质岩外,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岩和 火山喷发岩。岩浆岩主要出露于旗境北部,集中于贺兰山北段、哈鲁乃山、巴彦诺日公梁。 由于岩浆活动强烈,侵入与喷发具有多期次特点,在各地质时期几乎都有岩浆活动,以华力 西和印支期的花岗岩最发育。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岩类均有出露, 成为岩基、岩株、岩盖、岩枝、岩瘤、岩脉、岩颈状产出。
一、侵入岩
侵入岩广泛分布于旗境北部、南部及贺兰山区。按侵入期次分为阜平-晋 宁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以华力西期和印支期侵入岩分布最广。
1阜平—晋宁期
阜平—晋宁期侵入岩分布于贺兰山中段白杨沟及北段巴彦敖包南面。白 杨沟岩体出露面积275平方公里,岩石成份为斜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斜长花岗岩,属元 古代早期侵入;巴彦敖包南面的花岗岩体一般出露数平方公里,最大124平方公里。岩浆岩 呈灰白色、中—细粒结构,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硅线石、石榴石组成,含矿 白云母、硅线石矿化。
2加里东期
加里东期侵入岩分早、中、晚三期:早期零星分布于野猫子山、马夫峡 子山等地,岩体为香山群中辉绿岩、辉绿珍岩夹层,其地质时代为中寒武统徐庄组;中期分 布于巴彦诺日公梁、布日罕乌拉、哈鲁乃山等地,岩石主要为杆栏辉石岩、辉长岩、 变辉 绿岩、闪长岩体,多呈小岩株、岩枝,或残留在华力西、印支期岩体上部呈岩瘤、岩盖状, 出露面积一般小于2平方公里,最大61平方公里,属奥陶纪侵入;晚期零星分布于旗境中部 及贺兰山区,分为基性—超基性岩体和酸性岩体两类。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出露于小松山、 敖敦格日勒等地,以含长单辉杆栏岩、含辉纯杆岩、斜辉杆栏岩、二辉杆栏岩、伟晶辉石岩 为主,辉长岩、角闪辉长岩次之。酸性岩体出露较少,在巴彦诺日公一带的华力西、印支期 岩体中呈捕虏体分布面积数平方公里,巴彦乌拉山南段的呼都格向德及贺兰山南段的大战场 各有一处,呈岩株状出露面积分别为50平方公里、042平方公里,由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 岩组成,加里东期侵入岩含矿性褐铁、赤铁、锰、铅、锌、铬铁、铜、镍、金、银、硫化物 等矿体。
3华力西期
华力西期侵入岩分早、中、晚三期:早期零星分布于都尔勒吉、额很呼 吉日两处,前者呈不规则长条状小岩基,出露面积103平方公里,为肉红色花岗岩,边部为 花岗闪长岩,后者呈岩株状,出露面积5平方公里,由肉红色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组 成;中期主要分布于沙日扎山、洪格日鄂楞一带和腾格里额里斯,岩体规模较小,以中性岩 为主,基性、超基性、酸性岩次之。中性岩由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角闪石英闪长岩、角闪 黑云母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基性岩由角闪辉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 组成;超基性岩由灰绿色斜辉辉杆岩、杆栏岩、二辉岩、杆栏辉石岩、含辉纯杆岩组成;酸 性岩由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成。晚期广泛分布于巴彦乌拉—包洛项乌拉以西地区,马夫峡 子也有出露。其中,沙日扎山、巴彦诺日公两个岩基面积最大,共约4 000平方公里,为阿 拉善地区主要岩浆岩体,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及黑云母、角闪石组成,为黑云母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华力西期侵入岩含矿性有 铬铁、镍、铁铜、水晶、萤石矿化。
4印支期
印支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旗境北部的沙日扎山、包洛项乌拉、迭布斯格 山、罕乌拉、巴彦诺日公梁、巴彦乌拉山,其规模仅次于华力西期晚期侵入岩体,多呈岩株 、岩枝、岩脉,少量呈小岩基产出,岩性以花岗岩为主,超基性、基性、碱性岩次之。超基 性岩出露面积024平方公里,由角闪辉石岩、杆栏辉石岩、辉石角闪岩、角闪石岩、角闪辉 长岩组成;中性岩出露约03平方公里,由暗绿闪长岩组成;中酸性岩出露面积一般1~20平 方公里,最大为200平方公里,由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组成,主要矿物 成份为石英、钾微长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碱性岩分布面积018~35平方公里, 为肉红色、浅红色花岗岩,矿物成份以石英正长岩为主,碱性正长岩、霓霞正长岩、霞石正 长岩次之。印支期侵入岩含矿性有铁铜矿化,水晶、芙蓉石;红色紫红色中细粒花岗岩为优 良的“王府红”饰面板材的原料矿。〖HT3H〗〖HJ4/5]
二、喷发岩
喷发岩分布普遍,集中于旗境北部。按喷发期次,分为阜平—吕梁期、 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山期。以华力西晚期喷发岩分布最广、岩体厚度最 大,其它各期喷发岩出露较少。
1阜平—吕梁期
阜平—吕梁期喷发岩主要分布于迭布斯格、罕乌拉、布达尔干、嘎顺桃 来等地,喷发岩有麻粒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及各类混合岩,均为基性火 山岩,属早元古代多次火山喷发的产物。
2加里东期
加里东期喷发岩见于旗境南部的野猫子山、马夫峡子,为辉绿岩、辉绿 珍岩夹层。在贺兰山南段巴彦朝格图发现杏仁状蚀变玄武岩,同辉绿岩属同源产物,为加里 东早期海相基性火山喷发产物,此期喷发岩体产于中寒武晚徐庄组地层中。
3华力西期
华力西期喷发岩分中、晚两期。中期主要分布于沙日扎山两侧,为中酸 性火山碎屑岩,由英安质凝灰岩、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及少量玄武岩组成,产于上石炭统阿木 山组地层中;晚期主要分布于巴彦诺日公花岗岩基一带,多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岩性以酸 性中性岩为主,基性碱性岩次之。分布于巴彦诺日公花岗岩基东北面的为流纹质熔岩,南缘 的为玄武岩,西南面的为流纹质溶岩、霏细斑岩、石英斑岩,均属晚三迭世产物。
文章作者:矿易帮
文章来源:矿易帮公众号
原文链接:如何找矿?25种矿产资源找矿技巧大集锦!
有一种自然金属令人瞩目,那就是狗头金。狗头金是天然产出的,质地不纯的,颗粒大而形态不规则的块金。它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矿物集合体组成。因形似狗头,故称之为狗头金;形似马蹄,则称之为马蹄金。
19世纪中叶,一位木匠在美国西海岸路旁拣到一块狗头金,重32kg,从此开启了加里福尼亚的淘金热潮。
我国发现的狗头金,总计约有千余块。1909年四川盐源采金工人在井下作业时不幸被顶上掉下来“石块”砸伤了脚,将“石头”搬到坑口一看,竟是一块金子,重达31kg。
然而,找矿都是靠运气吗?当然不是,如果你没有科学的找矿技术和丰富的找矿经验,每天想着“天上掉下个金块块”,几乎是找不到矿的。
一、如何找金矿
金矿床几乎可产于任何岩石类型及任何时代的地层中,但以前寒武纪绿岩带最为重要。金的矿化类型有:绿岩带型(含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型、斑岩型(含碱性岩、花岗岩)、浊积岩型、黑色岩系型、砂砾岩型、河流沉积物型;按成因类型分有石英脉型、硫化物脉型、微细浸染型、构造蚀变岩型、铁锰帽型、红土型等。
1、首先应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这是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当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金,但含金的硅质体大多为烟灰色,水色好。这是因为含金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石英呈烟灰色。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其内可含多条黑色条带如炭质与细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子状铅锌矿等存在。
2、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它们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金,就锑矿而言,它既可与金共生构成锑金矿床;也可分离,但相距不远,故有“不在其中,不离其踪”之说。部分铅锌矿的外围也可找金,如青城子铅锌矿外围;铜矿床的下部。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也是找金的好去处。
5、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
8、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金。
9、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
二、如何找砂金
砂金的找矿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5种:①自然重砂法,②工程重砂法,③旧采调查,④地质地貌分析,⑤物探与航空新技术方法。
其中前3种方法是通过取样调查,了解是否有砂金的存在,并直接确定是否成矿,属于直接的找矿方法;后2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成矿条件分析及评价、研究环境及沉积物某些特点,来推断是否可能成矿,属于间接找矿方法,其中地质地貌调查,是砂金找矿分析的基础。通常在确定到哪里去找砂金矿和在何处何部位布置取样工程方面,主要是由地质地貌分析提供依据。以下分别介绍砂金找矿的具体方法。
一、自然重砂法
自然重砂法是根据砂金颗粒密度(比重)很大,用淘洗盘就能直接选别出来的特点,在松散碎屑沉积的表层或不深处挖坑取样,在野外淘洗直接确定是否有砂金存在的一种方法。取样包括水系沉积的河流重砂取样、阶地砂砾层沉积露头取样和山坡的残坡积层重砂取样。
前二种取样,可以了解水系沉积物的含金性、砂金的大致分布范围、阶地含金层的品位及厚度。山坡残坡积层中的取样,是在已知有砂金的小沟山地范围内,用于追寻砂金来源,通过在山坡和坡脚,按一定间距挖掘浅坑取样淘洗,根据见金结果圈定分布范围,缩小岩金找矿靶区。这三种取样中,应用最广的是河流自然重砂法。
河流自然重砂法取样工作,一般是沿水系上游或沿含金的中小支谷由下而上进行。其优点是:工具简单(只要一把锹、一个淘洗盘),取样工作量小(挖浅坑0.3-0.5m深,样重20-40kg),简便易行,一个人也可以干,很快就可以直接获得近地表处的砂金信息。缺点是:由于样品取在浅近地表处,不能反映深处的砂砾层含金情况,而砂金通常主要富集于砂砾层下部靠近基岩处,因此近地表处的河流重砂测量结果,在找矿中一般只有定性意义。
自然重砂取样效果取决于取样点位和层位的选择。在平面范围内,取样点应布于有利于砂金富集的地方,如河流突然变宽处,河流转弯凸岸处,河床浅滩的砂砾沉积区,近主、支流交汇处,河床中岩坎石滩卞方,岩衅的上方,边滩或心滩处,水流中大障碍物前面,河床坡降由陡变缓处,“关门山,河谷上方或“迎门山”前方堆积区等处。在垂直剖面方向上,以靠近底岩的砂砾层底部位置为最好。在砂砾岩区,应取在切割砂砾岩层的支沟细谷的下方河床沉积中。在有多级沟网发育的山区,应优先在支谷中取样。取阶地沉积露头样品时,应尽可能取在砂砾层的底部或近基岩面处。每个样品样长0.2-0.5m。样品重量最少不小于20kg或按体积取0.01m3。(约相当于1标准船形淘洗盘满盘砂样)。沿河流取样时,间距视沟谷规模决定,不必机械固定。
确定取样点,应以地质地貌条件有利为原则。三五公里长的小沟,可大致按800m间距取样,十公里左右长的沟谷可按1600m间距取样。取残坡积样时,按平行山坡等高线布置取样点,点距80-40m。所有取样层位都尽量取在砂砾层或含粘土砂碎石层中,避开纯粘土层。旧采尾砂堆应从近上部表层直接取样,采坑深0.3—05m。各种重砂采样都要计算祥品的重量或体积,以便计箕品位。样品在野外淘洗后送实验室。
二、工程重砂法
是使用砂钻或探井工程穿透松散沉积层并系统采样,了解松散沉积含金情况和直接确定含金层品位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砂金及工业砂金层主要赋存于松散沉积层的底部,所以工程重砂法可以查明深部砂金富集情况,提供直接找矿信息。采用此法的基本要点是布置取样工程点要有较充分的依据和具备施工可行性,其次不论何种取样主程一律要打穿含金层并控制基岩面以下至少0.2m深。使用取样工程进行砂金找矿,必须以地质地貌条件分析为基础,根据找矿标志和线索,在成矿有利区段内选定有利部位,按一定工程网度布置工程。有利部位应根据砂金富集与成矿规律确定。
三、砂金旧采迹与民采调查
很多砂金区的河流上游或支沟细谷内都常见有砂金手工旧采迹,它们是砂金找矿的有效标志。根据旧采迹,进一步开展外围找矿,常常能收到良好效果。较大规模的手工旧采区尾砂堆,也常常是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另外,通过民采调查,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本这内砂金成矿地质特征、规律及找矿线索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所以砂金民采调查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四、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砂金补给以及补给的贫富程度。在调查中,要注意了解沟谷的构造背景和与金矿化有关的地质现象。
地貌观察主要划分河谷类型各种地貌单元并确定其分布,了解其规模、成因,沉积物特征及其含金性等,并在1:50000或1:25000比例尺地形图上勾绘地貌第四纪地质草图,绘出主要地貌单元的边界线,为布置取样工程和以后圈定矿体提供参考依据。
五、民间寻找砂金矿的某些经验
黑龙江省是我国砂金主要产区,开采历史悠久,民间寻找砂金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根据地貌和砂金富集规律确定远景区段
1.看“三山”、“四不露”,一即“座山”、“关门山”、“迎门山”、“沟前不露口”“沟后不露堵”、‘沟中不露风”和“全沟不露骨”。“座山”为河谷上游的产金山。它以高大(不露堵”)和“马牙石”脉(石英)多为特征。经验认为,有座山存在在河谷中形成砂金金矿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山门”即河谷钳形山,又称“关门嘴子”。“迎门山”为河谷转弯处河流的迎面山,又称“不露嘴”,“不露口”。这种地貌都是砂金成矿的有利标志。在“关门山”的上方或“迎门山”前方的河谷内,都是砂金富集的地段。
“不露风”又称“不露腰”,产砂金的河各两侧山要比较高些,“风”好似刮不出去。“不露骨”指河床底板的岩石不出露,表明河谷处于堆积阶段。
2.“小沟出嘴”、“大沟有腿”、“不大不小在肚里”。小沟指长度在3km以下的小沟谷。“小沟出嘴”是讲要注意在小沟出口处寻找砂金矿。长度在lOkm以上时为大沟。“大沟有腿”即在较大的河谷中发现了砂金矿,那么在其上游的某些支谷里也有可能找到砂金矿。反之,如支谷有砂金矿,在主谷里也可能有砂金矿存在。不大不小(中沟)长度3-10km,主要成矿在本谷内。
3.“金出阴坡”。据寒冻地区民间经验,冲积砂金矿,特别是阶地矿,多分布于河谷阴坡一侧。即东西走向的河谷,在河谷南侧谷坡的阶地上砂金矿多,而在北侧很少,对南北走向的河谷,矿金矿多分自于西侧阶地上,东侧成矿很少。
(二)河流重砂取样找金
沿河流采取重砂样品进行砂金找矿,是民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经验是:
1.取样点要合理,并具一定的代表性,通常取样线间距以200-300m为宜。
2.取样位置要选择河流改变流向(转弯)的内侧部位;河水流速显著变缓地段;河床中大障碍物体的前方;主支流汇合的旁侧。
3.注意取样层位。当泥(粘土),砂和砾石都有的情况下才可以取,三者缺一时效果不好。
4.在老探坑或旧采尾砂堆上取样时,应先剥去表土部分,但不要挖探过大,最好找有基岩碎块的砂砾取样,对单纯的水洗砂砾部位不能取。
5.不能水中捞样。
三、如何找银矿
银的独立矿床较少,主要分布在美国、墨西哥和秘鲁,我国有广东高明富湾、广西隆安凤凰山、四川巴塘夏塞和云南鲁甸乐马厂。按安东诺夫的储量分类,>1万吨为特大型银矿、1万吨至大于2千吨为大型银矿、2千吨至大于5百吨为中型银矿、小于5百吨为小型银矿。
而我国将银矿床平均品位大于150克吨称为独立银矿,大于1千吨的称为大型银矿、1千吨至大于200吨为中型银矿、小于200吨的为小型银矿。
找银矿标志
1、低温蚀变及矿化带,如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重晶石化、冰长石化、蒙脱石化、硅化、铁碳酸盐化、铁锰粘土岩化、构造蚀变岩化等;
2、砷锑铋汞硫化物及硫盐矿物带;
3、铁锰氧化带;
4、铜、铅、锌、锡、钨、锰矿区及外围;
5、黑色岩系区;
6、银化探异常区。
注意以下两点:
1、利用银的化探异常来找银矿时,要注意区分人工降雨或人工降雪而引起的人工大面积的银异常,以免误导。因为人工降雨(雪)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炮弹在云中爆炸后,使炮弹中的碘化银等催化剂燃成烟剂撒在云中,急速使云中水雾降温凝聚。
2、除了在铜、铅、锌、锡、钨、锰矿区寻找共伴生银矿外,要注意寻找少硫化物的独立银矿床,如少硫化物的断裂构造蚀变带常可赋存独立银矿床。
四、如何找铜矿
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找矿标志
1、氧化铜矿物。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2、特征植物。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牙刷草和云南开紫花具紫红茎的葡匐草,是很好的找铜矿植物。
3、蚀变组合。如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泥化-钾化-硅化、红层(火山红层或砂页岩红层)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铜标志。
4、火山机构、细碧-角斑质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岩(铁锰硅质岩、铁碧玉岩、层纹状硅质岩)、红层中的浅色砂(砾)岩、矽卡岩、超基性岩、中-中酸性斑岩、迭层石硅质细腻白云岩、含炭的火山凝灰岩层等都是找铜的最好对象。
5、对于斑岩铜矿,一般它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床,一直是人们寻找的主要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斑岩铜矿一要看其是否具备露采条件,二要关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带,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较高的金、银、钼元素。如果不便露采又不具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带,且金、银、钼含量低的话,则因其品位过低而成为呆矿,暂难为人们所利用,因其占用大量的勘查资金,可使矿业公司陷入困境。
6、铜元素的化探异常及其与钼、金、银、铅、锌、铁、锰等综合异常。
7、物探异常。激电(高极化)、电阻率(低电阻)、重力(高重力)可直接反映出铜矿体的存在,磁法异常可圈出火山机构、中-中酸性岩体接触带、超基性岩带来,重力低可圈出隐伏花岗质岩体。
8、注意成矿系列找矿。如上有铁矿下有铜矿(如铁帽常可指示找铜,磁铁矿床之下通常有铜矿床存在)。
9、注意综合找矿。铜矿床中往往可共生或伴生如下元素:铅、锌、钨、钼、锡、金、银、铁等。
五、如何找铅锌矿
1、铁帽及氧化矿因铅锌矿常含有黄铁矿、菱铁矿、铁白云石、铁方解石或铁闪锌矿,在氧化条件下,它们易于分解,形成褐铁矿等堆积物。通常对铁帽取样化验,就可知区内是否具有铅锌矿的找矿前景。如果铁帽及氧化带内铅锌含量很高,则其本身就构成了铅锌的氧化矿。铅锌地球化学行为存在着微小的差别,这就使得铅锌在氧化条件下可以分离。铅的氧化物有白铅矿、黑铅矿、块黑铅矿、铅铁矾、铅矾,因硫酸铅一般不可溶,故分散残留于氧化带中,迁移距离较小,离原生矿体较近,有时在残坡积物中能富集成矿;锌的氧化物有菱锌矿、异极矿、水锌矿、硅锌矿等,因硫酸锌易溶,可迁移相当大的距离,故氧化锌分布的范围较铅的氧化物广,且易于淋积富集成矿,因此氧化锌矿常较氧化铅矿更有价值。
铅锌氧化矿可具咖啡色、土、炭黑色、白粉色、淡黄绿色等的不同色调,以块状、土状、蜂窝状、粉状、皮壳状、豆状、葡萄状、肾状、炉渣状等产出。对氧化的砂岩型铅锌矿而言,有时肉眼难以识别。本人的经验是:黄褐色砂(砾)岩中有黑芝麻点物质便是。
2、蚀变标志碳酸盐型矿床往往与硅化白云岩有关,肉红色白云岩所包围的灰白色白云质岩石往往就是工业矿体所在。砂(砾)岩矿床往往具有多孔隙、颗粒支撑、仿佛被水浸泡过或具“鸟眼”构造、“雪顶”构造等特征。近矿围岩蚀变有碎裂化、硅化、重晶石化、天青石化、黄铁矿化、铁碳酸盐化和萤石化等,地沥青和黑色条带往往也是找铅锌矿的标志。热液型矿床的蚀变还有矽卡岩化、角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等。
3、物化探异常一般铅锌矿具有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特征,但块状闪锌矿体却具有高阻特征,这在解释物探异常时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4、褶皱轴部的断裂破碎带特别是逆冲推覆构造带或大型滑脱构造带往往大型至超大型铅锌矿有关。
5、锗、镓、铟、银等微量元素异常这些元素异常不仅可以指示寻找铅锌矿,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可与铅锌矿构成共生矿或伴生矿,而大大提高矿石的吨矿价值。
六、如何找钨矿
钨的矿床类型,若按矿物元素组合划分,则有W-(Sn、Bi、Mo),W-Be,W-(Cu、Pb、Zn、Ag)、W-Nb-Ta,W-Au-Sb,W-Li,W-Cu-Fe,W-REE等类型。其工业类型有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广东锯板坑、江西大吉山等)、斑岩型钨矿(细脉浸染型、云英岩型)(广东莲花山和江西阳储岭)、爆破角砾岩型钨矿床(江西大湖塘)、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湖南瑶岗仙、江西香炉山、甘肃小柳沟)、以矽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层控型(广西大明山)和砂矿型等。
中国已探明的钨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岭地区,其中以赣湘粤最为重要。近年,在北祁连-北山地区发现了大型的钨矿床,改变了中国工业钨矿床的分布格局。目前,中国钨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为国外30多个国家总储量(130万吨)的3倍多。但中国富钨矿床(含WO3大于05%或1%)不多,大多为贫的难选矿床。另外的主要产钨国是加拿大和美国。我国湖南省郴县柿竹园是个“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拥有140多种矿物,其中钨矿储量就占了当前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
因此,我国左右了世界钨市场的价格。目前钨矿资源的开发严格地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
找钨矿标志
1、水系重砂测量和土壤重砂测量。这是因为白钨矿和黑钨矿,在风化剥蚀时不易被氧化分解,而作为重物聚集在松软沉积物或土壤的底部。
2、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
3、钨矿区的含钨石英脉常成群成带的产出,且多具等距产出特征。根据钨成矿的水平与垂向分带分布规律及液压致裂裂隙产出规律,便能够准确地预测出隐伏矿脉的存在。4、花岗质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岩体顶盖相围岩,具有云英岩化、硅化、钾化、绢云母化、萤石化、矽卡岩化等部位是寻找钨矿的好场所。
4、在矽卡岩-斑岩型的铜矿、钼矿、铅锌矿、稀土矿、铌钽矿区及似层状类矽卡岩分布区,应注意寻找钨矿。
5、由于细粒白钨矿易于与石英相混淆,但白钨矿发淡蓝色荧光,而石英不发荧光。因此,用荧光照射便是区别石英与白钨矿的最有效快速的手段。
6、注意在浅变质岩的锑金建造中寻找钨锑金矿床,如湖南沃溪金矿。
七、如何找锡矿
锡矿的品位很低,如脉状矿含锡02%,砂矿含锡004%即有开采价值。锡矿床一般可分为三大类,锡石—石英脉型(包括伟晶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碳酸盐岩型)和锡石氧化物型,即砂矿(原地氧化而成的砂矿----残坡积砂矿和溶岩漏斗砂矿及异地搬运过的砂矿—湖滨砂矿、海滨砂矿、冲积砂矿)。一些超基性岩中有时也产出锡矿,如广西九毛锡矿。
中国的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内蒙古和江西,其中以云南个旧和广西南丹的锡最为有名。
目前,锡矿是中国控制开采的矿种。
锡矿找矿标志
1、花岗岩区或隐伏花岗岩区;
2、大理岩、角岩、矽卡岩、云英岩、电英岩区;3、流纹岩、花岗岩、花岗质斑岩内及其接触带附近,个别富锡地区的超基性岩、辉长岩;
3、重砂测量。因锡石硬度大,不溶于一般的酸碱,在自然风化状态下相当稳定,因此常以重矿物产于水系沉积物的底部。从风化土层和水沟沉积物中取样,淘洗,看有否锡石或木锡存在。木锡是Sn4+的盐类水解,分凝出Sn(OH)4的溶胶和凝胶,脱水后而形成的,形似木头状物质;
4、硅化带、石英脉、硫化物石英脉;
5、断裂破碎带、铁帽、巧克力土(含锡矽卡岩、大理岩风化而成的土壤);
6、富氟岩石及蚀变岩。锡易与氟形成络合物迁移,当锡沉淀后,氟就滞留在附近的岩石内。因此,氟、硼、锡、砷、锑、铜等异常可指示锡的成矿远景区,且可预测锡的储量的大小。
八、如何找锡矿
就容矿主岩而言,锑的矿床类型有碳酸盐岩型、碎屑岩型、浅变质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和残坡积物7类,其中以碳酸盐岩型锑矿最为重要。
找锑矿标志
1、产于中低温热液成矿域内,如花岗质岩体外缘、远离板块俯冲带、碰撞带和岩浆岩带的沉积盆地或浅变质岩带。
2、常见共生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雌黄、雄黄、辰砂、低温毒砂。
3、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其次为黄铁矿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
4、具黄锑华、锑华、锑赭石、方锑矿、红锑、褐铁矿等组成的氧化带等。锑华呈无色或白色,有时带淡灰、淡黄、黄褐或红色色调,金刚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解理{110}完全,{010}不完全,比重大,硬度低,皮壳状、溶于10%发酒石酸和盐酸,在盐酸中加水产生白色沉淀。在硫化氨溶液中染成棕色并漫漫溶解。硝酸难溶。黄锑华则呈浅或棕色,土状光泽,硬度4-5,可呈辉锑矿晶形(长柱状、针状)之假象。
5、金、银、砷、汞、锑或钨化探异常区。
6、因辉锑矿不导电,且锑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故在电法勘探方面常表现为高阻异常。
九、如何找钒矿
在目前已经发现的含钒伴生矿中,因钒的含量低,大多数钒矿物没有开采价值。目前能够开采和利用的含钒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钒钛磁铁矿型。钒钛磁铁矿是典型的多元素共生矿,我国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的攀枝花、河北的承德、安徽的马鞍山和新疆哈密地区
2、黑色页岩(石煤)型。我国南方各省都有,尤其是浙江、江西、广西、安徽、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甘肃、山西等省的黑色页岩(石煤)资源极为丰富。
找矿标志
(一)、钒钛磁铁矿型
1、产于辉长岩-橄榄岩等基性-超基性岩体中。而岩体多分布于古陆隆起带的边缘,受深大断裂的控制。
2、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异良好。
3、钒、钛、稀土元素异常区。
4、高磁异常区。
(二)、黑色页岩(石煤)型
1、含炭硅泥质岩系,溥层状。常与锰矿层、磷结核、页岩(板岩)、硅质层呈互层状产出。
2、钒、钼、锰、银、镍、铀、钴、钡等化探综合异常。3、有机炭含量高,可作为低产热煤利用。
4、产于边缘海斜坡区。
5、磷矿、锰矿、重晶石、石煤层常是很好的找矿标志。
十、如何找锆铪
锆铪的地球化学性质相近,在自然界形影不离,两者均是核反应堆必不可少的材料物质,故常称为核反应堆的“哼哈二将”。锆矿床分为原生矿及砂矿两大类。原生矿可分为早期岩浆矿床、晚期岩浆矿床及伟晶岩矿床。挪威南部霞石正长岩中产出有巨型锆石矿床,但一般工业价值小,很少被开采。砂矿有海滨砂矿、湖滨砂矿、冲积砂矿和残坡积砂矿,其中以海滨砂矿最有工业价值,是目前锆矿的主要开采对象。
找锆铪标志
1、放射性异常区;
2、碱性岩和碱性伟晶岩风化剥蚀物的堆积区,如海滨、湖滨、河流拐弯处等适宜于重砂矿物富集的地段;
3、重砂异常区。
开采方法
目前,分选靠近海平面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滨砂中的锆英石方法为:在采矿时用推土机剥离覆盖层,矿砂由挖泥机抽吸,并送往湿粗选厂。粗选厂可以设置在浮动挖泥船上。在湿选时用螺旋选矿机,圆锥选矿机和洗矿槽联合装置来回收重精矿,轻矿物被除去。大部分粗精矿运送到精选厂,然后用重选法除去残留的轻矿物,重精矿则在干燥窑中干燥脱水。已分离的各种重精矿用静电分选和磁选分别获得各种重精矿。这种获得粗精矿的廉价方法使得可以开采重矿物平均含量不足3%的矿床,个别情况下可以开采平均含量不足1%的矿床。
十一、如何找铬矿
中国铬矿床是典型的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绝大多数属蛇绿岩型,矿床赋存于蛇绿岩带中。西藏罗布莎铬矿和新疆萨尔托海铬矿等皆属此类。从成矿时代来看,中国铬矿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找铬矿标志
铬矿对我国而言是劣势矿种,严重短缺。已发现的铬铁矿资源规模小,品位低,大多难以利用,需要我们加倍的努力。
找铬铁矿标志有:
1、铬铁矿无一不产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和超基性岩墙、岩床中,如著名的津巴布韦大岩墙。因此,首先要到超基性岩带中去寻找。
2、铬铁矿一是产于以纯橄榄岩为主的纯橄榄岩、单斜辉石岩型岩体中,矿体多赋存在纯橄榄岩岩相内的粗粒伟晶纯橄榄岩中,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边界需靠分析化验圈定,矿体形态复杂,多呈扁豆状、透镜状、脉状和不规则团块状;二是产于以斜辉辉橄岩为主的纯橄榄岩、斜辉辉橄岩型镁质岩体中,矿体多赋存于斜辉辉橄岩相或该岩相与纯橄榄岩相接触带附近的纯橄榄岩异离体中,常成群、成带、分段集中分布,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体多呈不规则的豆荚状、似脉状、囊状和柱状等。
3、含铬岩体的铬铁比高,具海绵陨铁结构。具有铂族元素异常和
天津市常住人口13866万人。
天津,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196645平方千米。
2020年11月1日零时,天津市常住人口13866万人。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天津的自然资源:
天津市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矿有20多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天津北部山区。金属矿主要有锰硼石、锰、金、钨、钼、铜、锌、铁等,其中锰、硼不仅为国内首次发现,也为世界所罕见。
非金属矿主要有水泥石灰岩、重晶石、迭层石、大理石、天然油石、紫砂陶土、麦饭石等,都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水泥灰岩是天津市非金属矿产中的优势矿种,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地有5个,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石灰岩层中,含CaO48%~507%。已探明工业储量的5个矿产地是东营房、转山、铁岭、老虎顶和渔山,探明储量18亿吨。水泥灰岩矿产已成为天津市水泥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天津
地球是浩翰宇宙中一颗尉蓝色星球,沦海桑田,海陆变迁,当我们翻开地球上那似“书本”状厚厚的沉积岩时,生物活动的遗体、遗迹,一页页地记录下我们这个星球的变化。
在元古代震旦纪,白云岩、磷块岩中出现的巨环藻、叠层石化石,以及寒武纪陡山沱时期的生物第一次大爆发,古生代开始在碳酸盐岩中普遍出现的以蓝绿藻构成的层纹石、迭层石、核形石,在二迭纪煤系地层粘土页岩中,则开始出现了保存完好炭化了的各类植物叶片化石。
植物逐渐演化进化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从大羽羊齿(厥类)植物到二迭纪开始出现高大的乔石如鳞木、栌木,中生代时期尤其是侏罗纪、白垩纪大量的松、柏、水杉、银杏,桫椤,给当时称霸地球一时的恐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地质历史时期的山麓、湖相盆地,大河出海口的三角洲,滨海沉积区,为原始丛林的生长构筑了天然集中连片的条件,在各种地质灾害作用下又深埋了这些丛林,植物树干、树根及树叶在地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上覆土层(岩层)温度、压力的改变,部分处于还原条件下,有的炭化后形成煤、炭质页岩,有的在氧化环境下有机质荡然无存。而另外,也有很少部分植物树干、树根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了坚硬的化石,学名叫硅化木,俗名叫木化石。
硅化木是古代树木因火山喷发或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而被埋入地下,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或与空气隔绝,木质不易腐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被含硅钙物质交换替代,替换的过程保留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和树干的外形,使树木变成化石。树木保存为化石的条件极为苛刻,树干要想成为硅化木,先决条件是其遗体必须得到迅速掩埋,环境的特殊,与空气隔绝这种迅速掩埋的情况毕竟是极少见的,因此,树木成为化石的几率非常小。树木被泥沙埋藏后,含丰富硅质成分的地下水溶液就开始对这个不速之客虎视眈眈了,地下水一边溶解树木的木质成分,一边将自己携带的硅质成分沉淀于所溶解的孔洞中,发生物质交换替代现象。如果溶解和交替速度相等,且以分子相交换,则可保存树木的微细结构,如年轮及细胞轮廓等。如交替速度小于溶解速度,则主要保存了树木的形态,年轮一般不清楚。最后,树木的原来成分已荡然无存,全部由含硅钙成分的石质所取代。之后,经过压实、固结、成岩,原来的树木就完全变成了坚硬的石头——木化石。这个过程就是树木的石化过程,其间要经历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漫长岁月。
在中国,硅化木的分布时代集中在中生代,即恐龙时代,多数是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植物,也是被子植物出现时期的植被类型。地理分布主要在四川、新疆等地。近年来,在中国的辽宁西部地区大规模出土了硅化木化石,使中国的硅化木分布区域不断扩大,同时在北京周边地区也陆续有些发现。
硅化木具有极高的研究及学术价值。
硅化木一般都是高大乔木的石化部分残留体,从硅化木中我们可以获得大量当地、当时及一段年代的古气象资料,如太阳光照、光照长短,雨水多少,丰沛程度,千百年气候变化,植物群落组合,地域间变化关系,经纬度变化关系,地史变化变迁规律。
对生长在温带硅化木树干上的年轮,可清晰的数出其一圈圈的年轮,每一圈为一年形成层,对生长在热带树干上的年轮,由于气候季节性变化小,形成层参生的细胞没有什么差别,硅化木上一圈圈的年轮也就不太清晰了。
硅化木茎干上的年轮,在茎干的韧皮部内侧有一圈细胞生长特别活跃,分裂也极快,促使形成新的木材和韧皮组织称为形成层,形成层增多树干变粗壮,季节变化反应在形成层的变化。相应树种区域性形成层变化规律,是研究古气候的必备资料。
通过对硅化木残余结构分析,从年轮特征可判断出春夏季节是树木生长的旺季,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快、生长快,产生的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纤维少,输水导管多,颜色浅,质地疏松称为早材。秋冬季节是树木生长的弱季,形成层的细胞分裂慢、生长慢,产生的细胞体积小,细胞壁厚,纤维多,输水导管少,颜色深,质地紧密称为晚材。早材与晚材构成一圈便是年轮,从年轮中的细微变化关系可推测那一时段的冷暖变化规律。
从出露硅化木树种的分布,赋生的的地质构造单元及地层,在某些方面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古气侯变化,海陆变迁。
自从硅化木化石被一些人们相中以后,于是很快的进入了商品市场领域,产于全国各地山间、旷野,沉睡亿万年的硅化木化石便开始惨遭厄运,被挖、采、盗、贩运,破坏之风席卷各地十分严重、万分猖獗,一颗颗硅化木化石从穷乡辟壤、偏远山寨、深山老林中流向各地。成为人们收藏的新宠。
为保护硅化木这一难得的资源,政府部门建立了许多地质公园进行保护。我国第一个硅化木地质公园就建在被称为北京夏都的延庆。这个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延庆县东北60公里处的千家店乡下德龙湾的白河北岸缓坡上,东西宽500米,南北长1500米,人称三道梁。硅化木主要分布在一二道梁上仓米古道景区白河流域,总面积达226平方公里。区域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是侏罗纪硅化木群分布最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公园沿白河两岸分布,自西向东穿越三个中生代火山岩盆地。最西侧火山盆地形成燕山天池,向东越过元古代地层组成的峡谷后,蜿蜒曲折进入千家店火山岩盆地,直达硅化木发育中心,形成一条长达55公里长廊。
园内的硅化木化石群,均形成于距今14至18亿年间的中生代侏罗纪火山沉积盆地中。硅化木化石群多年沉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特征,质地坚硬、纹理清晰、年轮宽窄可见,系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每隔几米、几十米就有一处,共有38株。木化石露出地面20~200厘米,多呈树桩状,颜色土黄,直径可达1~25米。其中现已发掘出最粗的硅化木直径达25米,最长的“树干”挺直长达15米。
此外在新疆,还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硅化木保护区。这个保护区位于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三地内,有中侏罗纪至晚侏罗纪的硅化木群分布,距今15亿年至17亿年,尤其是境内的奇台县硅化木自然保护区内更为集中连遍,石树沟最为突出,在1165平方公里面积范围内,裸露于地表的硅化木多达近千株。树种有金钱松、落叶松、水杉、云杉、银杏、桦木等,最长的一株有26米,硅化木遗存规模仅次于美国亚里桑纳州,居世界第二。
现在,我国已建成硅化木保护区多达几十处。这些保护区,既可进行科普教育,又有效地保护了这一珍贵的稀有资源。
硅化木的极品是硅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它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压、低温并且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环境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树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纳入周围岩层的某些矿物元素,形成缤纷的色彩物质,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而后漫长的地质时期,在温压的不断变化中,硅化木发生了差异的变质作用,重新结晶,主要成分转换为蛋白石玉髓,这就是树化玉,也叫木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