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沥青混合料 | 用途 | 道路建筑用材料 |
---|
我国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规定:城镇道路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即能适用于各种等级、任何场合和层次)。不宜使用煤沥青。
其品种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和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等。各种沥青在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多层面层选用沥青时,一般上层宜用较稠的沥青,下层或连接层宜用较稀的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根据凝固速度可分为快凝、中凝和慢凝三种,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常温沥青混合料面层以及透层、粘层与封层。
用于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应具有下述性能:
(1)具有较大的稠度:表征粘结性大小,即一定温度条件下的稠度;
(2)具有较大的塑性:以"延度"表示,即在一定温度和外力作用下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
(3)具有足够的温度稳定性:即要求沥青对温度敏感度低,夏天不软,冬天不脆裂;
(4)具有较好的大气稳定性:抗热、抗光老化能力较强;
(5)具有较好的水稳性:抗水损害能力较强。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普通沥青混合料
即AC型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镇次干道、辅路或人行道等场所。
改性沥青混合料
(1)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加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混合料。
(2)改性沥青混合料与AC型沥青混合料相比具有较高的高温抗车辙能力,良好的低温抗开裂能力,较高的耐摩耗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3)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城镇快速路、主干路。
沥青玛蹄(王+帝)脂碎石混合料(简称SMA)
(1)SMA混合料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于间断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
(2)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5mm以上的粗骨料比例高达70%~80%,矿粉用量达7%~13%("粉胶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沥青用量较多,高达6.5%~7%。
(3)SMA是当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适用于城镇快速路、主干路。
改性(沥青)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1)使用改性沥青,材料配比采用SMA结构形式。
(2)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且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都有较大提高。
(3)适用于交通流量和行使频度急剧增长,客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严格实行分车道单向行使的城镇快速路、主干路。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沥青混合料问题
和厂家结算一般按照过泵单子算,无机料要料一般按照2。4算,如果刚下完雨,要按照2.45算。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不错,说得很详细
沥青混合料运输?
这就是经验,值得学习。
沥青混合料摊铺?
好资料,谢谢
冷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有什么不同
你好,冷拌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差,成型时间长,所以用于小面积填补。加入冷拌剂使沥青稀释。改性沥青混合料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通俗的说,其稳定度要更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更粘,抗高低温性更强。可以适应更人...
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可分为三类:
(1)悬浮-密实结构
这种由次级集料填充前级集料(较次级集料粒径稍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大的密度,但由于各级集料被次级集料和沥青胶浆所分隔,不能直接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因此该结构具有较大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Φ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
(2)骨架-空隙结构
此结构粗集料所占比例大,细集料很少甚至没有。粗集料可互相嵌锁形成骨架;但细集料过少容易在粗集料之间形成空隙。这种结构内摩擦角Φ较高,但黏聚力c也较低。
(3)骨架-密实结构
较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连续级配,这种结构不仅内摩擦角Φ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
三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由于密度ρ、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不同,使它们在稳定性上亦有显著差别。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研究生教学用书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
指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以t/㎥表示。
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
同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单位无量纲。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
为计算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之需,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的空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以t/㎥表示。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系国家级重点图书,《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汇集我国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优秀成果,对沥青,沥青混合料,沥青路用性能的关系做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内容包括我国道路沥青的生产与应用、道路沥青材料的气候分区、道路石油沥青标准、沥青材料的感温性、沥青结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抗疲劳性能、沥青的各种性能、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力学特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动态特性及抗疲劳特性、耐老化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流变学性能等。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可供从事公路设计、施工、科研人员学习参考,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石化领域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第一章 沥青材料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
第三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四章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第五章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全料设计
第六章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七章 机场道面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八章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设计
第九章 大粒径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十章 稀浆封层混合料设计
第十一章 环氧沥青混凝土设计
第十二章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十三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十四章 储存式冷铺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十五章 彩色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十六章 废旧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十七章 超薄沥青磨耗层混合料设计
第十八章 温拌沥青混合料简介
我国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规定:城镇道路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即能适用于各种等级、任何场合和层次)。不宜使用煤沥青。
其品种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和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等。各种沥青在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多层面层选用沥青时,一般上层宜用较稠的沥青,下层或连接层宜用较稀的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根据凝固速度可分为快凝、中凝和慢凝三种,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常温沥青混合料面层以及透层、粘层与封层。
用于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应具有下述性能:
(1)具有较大的稠度:表征粘结性大小,即一定温度条件下的稠度;
(2)具有较大的塑性:以“延度”表示,即在一定温度和外力作用下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
(3)具有足够的温度稳定性:即要求沥青对温度敏感度低,夏天不软,冬天不脆裂;
(4)具有较好的大气稳定性:抗热、抗光老化能力较强;
(5)具有较好的水稳性:抗水损害能力较强。 (1)粗骨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有关规定。
(2)粗骨料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具有憎水性。
(3)用于城镇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表面层粗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26%;吸水率不大于20%。
(4)粗骨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多棱角,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 (1)细骨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有关规定。
(2)细骨料应是中砂以上颗粒级配,含泥量小于3%~5%;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
(3)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1)填充砂应用石灰岩或石灰浆中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细度达到要求。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充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2)城镇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不宜用粉煤灰作填充料。
(3)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有关规定。 (1)木质纤维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有关规定。
(2)不宜使用石棉纤维。
(3)纤维稳定剂应250℃高温条件下不变质。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配比设计阶段:目的是确定已有矿料的配合比,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第二阶段——生产配比设计阶段:目地是确定各热料仓矿料进入拌和室的比例并检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第三阶段——生产配比验证阶段:目的是为随后的正式生产提供经验和数据。
1、目标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设计基本上是在试验室内完成的,是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原材料试验、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和验证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比例称为目标配合比。具体设计步骤:
(1)混合料类型与级配范围的确定
(2)原材料的选择与确定
(3)矿料级配选用
(4)进行马歇尔试验
(6)路用性能检验
(5)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2、生产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调整要结合拌和楼进行,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拌和楼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连续式拌和楼,对于连续式拌和楼生产配合比调整只要调整到冷料仓的流量满足目标配合比要求,就可以加热拌料了,不需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另一类是间歇式拌和楼,要对集料进行加热、筛分,而后在各热料仓称重、回配,回配的比例,就是生产配合比。由于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与目标配合比各矿料的配合比例会有所不同,就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现场称二次级配。生产配合比调整的目的是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冷料仓的流量使之符合设计合成级配要求,对间歇式拌和楼则还要确定出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具体设计步骤:
(1)冷料仓流量的调整
(2)确定各热料仓矿料配合比例
(3)确定沥青用量
3、生产配合比验证
目标配合比是在试验室完成的,生产配合比虽然启动了拌和楼,但没有正式拌料,生产标准配合比设计阶段需要正式拌料,并铺筑试验路。同时对配合比作进一步的调整,并最终将配合比确定下来,作为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的依据,此配合比称为生产标准配合比。生产标准配合比是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确定拌和温度和进行混合料材料、性能分析。
一、沥青材料试验有:
必检:
1、针入度试验
2、软化点试验
3、延度试验
按需要检测:
1、闪燃点试验
2、含蜡量试验
3、溶解度试验
4、密度试验
5沥青老化性能试验
6沥青粘附性试验
二、沥青混合料试验有:
必检:
1、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包括密度、比重、饱和度等指标检测)
2、沥青含量及混合料级配试验
按必要检测:
1、车辙试验
2、低温弯曲试验
3、残留稳定度等
三、现场测试试验有:
1、摆式摩擦试验(顶层)
2、渗水性试验
3、取芯压实度试验
4、构造深度试验(顶层)
5、平整度试验
6、弯沉试验
四、施工过程必做
施工前:目标配合比、施工配合比、集料压碎值、沥青粘附性、沥青物理性能(三大指标)等。
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筛分、马歇尔、抽提等。
施工后:压实度、渗水、平整度、弯沉值等。
沥青混合料定义:沥青混合料是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和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总称。
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与沥青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和的沥青混合料。
2,沥青碎石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拌和的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
1,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指路面在高温条件(约60摄氏度)下,经车辆荷载长期重复作用,不产生车辙和波浪等病害的性能,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模数)及车辙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2,低温抗裂性
沥青路面由于低温收缩及行车荷载作用,在薄弱部位产生裂缝,从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在材料选用上应选用稠度较低、温度敏感性低、抗老化能力强的沥青,目前在沥青原材料中有用沥青脆点试验来评价其低温稳定,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技术指标则处于研究阶段,暂未列入技术标准。
3,耐久性
耐久性是指其在长期的荷载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保持正常使用状态而不出现剥落和松散等损坏的能力。影响耐久性的因素很多,如沥青化学性质、矿料矿物成份、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等等。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空隙率、饱和度、残留稳定度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4,抗滑性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与矿质集料的表面性质、级配组成及沥青用量等因素有关,我国现行标准提出磨光值、黏附性等指标要求。
5,施工和易性
影响施工和易性的因素很多,如当地气温、施工条件及混合料性质等。单纯从混合料材料性质而言,影响施工和易性的首先是混合料的级配情况,如沥青用量过少或矿粉用量过多,混合料容易产生疏松不易压实,反之,则容易使混合料粘结成团块,不易摊铺。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包括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指标和路用性能指标等。
物理指标是指沥青含量的物理参数,它们决定了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主要有:密度、孔隙率、矿料间隙率、骨架间隙率、饱和度等,这些指标是通过马歇尔试件获得。在进行混合料设计时,各项物理指标必须全部满足标准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调整混合料组成或者更换材料。
路用性能指标指的是按照道路使用要求而给定的力学性能指标,它们决定了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路用性能指标主要有:马氏稳定度、流值、混合料的高温、低温、水稳等性能指标。马氏稳定度和流值是通过马歇尔试验获得,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通过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来评价,低温性能通过低温弯曲试验来评价,水稳性通过残留稳定度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来评价。对于低等级公路,路用性能考虑的马氏稳定度、流值、水稳性;对于高等级公路,除了马氏稳定度、流值、水稳性外,还应考虑混合料高温、低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