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是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1个或几个档次而形成的级配间断的沥青混合料。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沥青混合料问题
和厂家结算一般按照过泵单子算,无机料要料一般按照2。4算,如果刚下完雨,要按照2.45算。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不错,说得很详细
沥青混合料运输?
这就是经验,值得学习。
沥青混合料摊铺?
好资料,谢谢
冷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有什么不同
你好,冷拌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差,成型时间长,所以用于小面积填补。加入冷拌剂使沥青稀释。改性沥青混合料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通俗的说,其稳定度要更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更粘,抗高低温性更强。可以适应更人...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是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和填料较少,矿料相互分开,压实后空隙率大于15%的开式沥青混合料。
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在12%~18%的半开式沥青混合料,也称沥青碎石混合料(以AM表示,采用圆孔筛时用LSM表示),一般做为柔性基层。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研究生教学用书
1、Sup-13是细粒式沥青砼,SBS是指用SBS橡胶改性的沥青混凝土。
2、沥青砼(英文:bituminous concrete)俗称沥青混凝土,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
3、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采用最为普遍。按混合料最大颗粒尺寸不同,可分为粗粒(35~40毫米以下)、中粒(20~25毫米以下)、细粒(10~15毫米以下)、砂粒 (5~7毫米以下)等数类。按混合料的密实程度不同,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和开级配和间断级配。其中热拌热铺的密级配碎石混合料经久耐用,强度高,整体性好,是修筑高级沥青路面的代表性材料,应用得最广。各国对沥青混凝土制订有不同的规范,中国制定的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以空隙率10%及以下者称为沥青混凝土,又细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的孔隙率为3~6%(行人道路2%-6%);Ⅱ型为4~10%;空隙率10%以上者为半开级配,代表类型有沥青稳定碎石;压实后孔隙率为15%以上为开级配型,代表类型有沥青磨耗层混合料;对于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指级配中缺少一个或者几个档次而形成的级配间断的混合料,代表类型有沥青马蹄脂碎石(SMA)。沥青混凝土物理力学指标有稳定度、流值和孔隙率等。
1悬浮密实结构 连续型矿料级配 粗集料悬浮于较小颗粒中未形成骨架,改性类型的沥青混合料黏结力高,稳定性较差,疲劳和低温性能强。
2骨架空隙结构 连续型级配 主骨料多,细集料少,未能填满空隙,从而形成骨架-空隙结构,该种沥青混合料黏结力弱,高温稳定性好,抗水损害、疲劳低温性能差。
3骨架密实结构 间断级配 粗集料形成骨架,细集料进行填充,该种沥青混合料内摩阻力、黏结力以及高温稳定性好,抗水损害、疲劳低温性能均较好。
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 一、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1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 2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应根据适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应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层厚度、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 3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对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当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 4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底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底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5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二、沥青路面分类 (一)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类 1沥青混凝土路面:由适当比例的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集料、矿粉和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拌和,经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级公路面层。 2沥青碎石路面:用沥青碎石作面层的路面 3沥青贯入式:用沥青贯入碎(砾)石作面层的路面,即把沥青浇洒在铺好的主层集料上,再分层撒布嵌缝石屑和浇洒沥青,分层压实,形成一个较致密的沥青结构层。 4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的沥青面层,表面处治按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的遍数不同,分为单层式、双层式、三层式。 (二)按组成结构分类 1、密实—悬浮结构 2、骨架—空隙结构 3、密实—骨架结构 (三)按矿料级别分类 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3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4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四)按矿料粒径分类 1砂砾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475mm(圆孔筛5mm)的沥青混合料。也称为沥青石屑或沥青砂。 2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95mm或132mm(圆孔筛10mm或15mm)的沥青混合料。 3中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16mm或19mm(圆孔筛20mm或25mm)的沥青混合料。 4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265mm或315mm(圆孔筛30~40mm)的沥青混合料。 5特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75mm(圆孔筛45mm)的沥青混合料。 (五)按施工温度分类 1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沥青与矿料经加热后拌和,并在一定的稳定下完成摊铺和碾压施工过程的混合料 2常温沥青混合料:采用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在常温下(或者加热温度很低)与矿料拌和,并在常温下完成摊铺和碾压过程的混合料
1、连续级配:连续级配是某一矿料在标准套筛中进行筛分后,矿料的颗粒由大到小连续分布,每一级都占有适当的比例。这种由大到小逐级粒径都有,并按比例互相搭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混合料。
2、间断级配:在矿料颗粒分布的整个区间里,从中间剔除一个或连续几个粒级,形成一种不连续的级配,成为所谓的间断级配。
严格讲二者是有区别的,间断级配是在连续级配中剔除一个( 或几个)粒级,形成形成一种级配不连续的矿质混合料, 这中矿质混合料所具有的级配称为间断级配, 即筛分曲线出现水平段。
单粒级与间断级配的区别在于单粒级的粒级范围比间断级配的相对要小。单粒级粗集料同样也可以配置出密实高强的砼, 而且较连续级配粗集料单方砼水泥用量小,但仅适合于塑性砼, 而且必须加强振捣。
扩展资料: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体平均粒径大小。通常用细度模数(Mx)表示,其值并不等于平均粒径,但能较准确反映砂的粗细程度。细度模数Mx越大,表示砂越粗,单位重量总表面积(或比表面积)越小;Mx越小,则砂比表面积越大。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达到最小值,堆积密度达最大值。这样可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标。因此,砂颗粒级配反映空隙率大小。
根据生产经验、研磨体级配一般遵循下述原则。
①根据入磨物料的粒度、硬度、易磨性及产品细度要求来配合。当入磨物料粒度较小、易磨性较
好、产品细度要求细时,就需加强对物料的研磨作用,装入研磨体直径应小些;反之,当入磨物料粒度较大,易磨性较差时,就应加强对物料的冲击作用,研磨体的球径应较大。
②大型磨机和小型磨机、生料磨和小泥磨的钢球级配应有区别。由于小型磨机的筒体短,因而物
料在磨内停留的时间也短,所以在入磨物料的粒度、硬度相同的情况下,为延长物料在磨内的停留时间,其平均球径应较大型磨机小(但不等于不用大球)。
在磨机规格和入磨物料粒度、易磨性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生料细度较水泥粗,加之粘土和铁粉的粒度小,所以生料磨应加强破碎作用,在破碎仓应减小研磨作用。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 按结合料分类
①石油沥青混合料 以石油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包括:粘稠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及液体石油沥青)。
②煤沥青混合料 以煤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2) 按施工温度分类
按沥青混合料拌制和摊铺温度分为:
①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 简称热拌沥青混合料。沥青与矿料在热态拌和、热态铺筑的混合料。
②常温沥青混合料 以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制、铺筑的混合料。
(3) 按矿质集料级配类型分类
①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是按级配原则,从大到小各级粒径都有,按比例相互搭配组成的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混合料。
②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中缺少一个或两个档次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称为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4) 按混合料密实度分类
①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小,剩馀空隙率小于1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其剩馀空隙率又可分为
I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剩馀空隙率3%~6%;
II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剩馀空隙率 4%~10%。
②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大,剩馀空隙率大于15%。亦有将剩馀空隙率介于密级配和开级配之间的(即剩馀空隙率10%~15%)混合料称为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5) 按最大粒径分类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可分为下列4类:
①粗粒式沥青混合料 集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26.5 mm(圆孔筛30 mm)的沥青混合料。
②中粒式沥青混合料 集料最大粒径为16 mm或19 mm(圆孔筛20 mm或25 mm)的沥青混合料。
③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集料最大粒径为95 mm或132 mm(圆孔筛10 mm或15 mm)的沥青混合料。
④砂粒式沥青混合料 集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475 mm(圆孔筛5 mm)的沥青混合料,也称为沥青石屑或沥青砂。
沥青碎石混合料除上述4类外,尚有:特粗式沥青碎石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375 mm(圆孔筛40 mm)以上。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沥青混合料中最典型的品种,其它各种沥青混合料均为由其发展而来的亚种。
细型一般细集料含量较多,空隙率相对小一些,一般而言其高温稳定性不是太好,容易在高温季节出现车辙、泛油等病害,一般用的很少。
粗型,即C型,混合料中粗集料含量相对较多,容易形成骨架结构,高温条件下即便沥青胶浆的性能丧失很大,但是仍然能依靠粗集料的骨架发挥一定的强度,相对而言高温稳定性要优于F型沥青混合料。
一、沥青粘度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各种矿质集料分散在沥青中的分散系,因此它的抗剪强度与分散相的浓度和分散介质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是随着沥青粘度的提高而增加的。因为沥青的粘度即沥青内部沥青胶团相互位移时,其分散介质抵抗剪切作用的抗力,所以沥青混合料受到剪切作用时,特别是受到短暂的瞬时荷载时,具有高粘度的沥青能赋予沥青混合料较大的粘滞阻力,因而具有较高抗剪强度。
二、沥青与矿料化学性质的影响。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后,沥青在矿料表面形成一层扩散结构膜,在此结构膜以内的沥青称为结构沥青,在此结构膜以外的沥青称为自由沥青。如果矿料颗粒之间的粘结力是由结构沥青提供,则粘结力较大,如果矿料颗粒之间的粘结力是由自由沥青提供,则粘结力较小。所以我们在配制沥青混合料时,应控制沥青用量,使混合料能形成结构沥青,减少自由沥青。
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不仅与沥青的化学性质有关,而且与矿粉的性质有关。在不同性质矿粉表面形成不同组成结构和厚度的吸附溶化膜,在石灰石粉表面形成较为发育的吸附溶化膜;而在石英石粉表面则形成发育较差的吸附溶化膜。所以在沥青混合料中,当采用石灰石矿粉时,矿粉之间更有可能通过结构沥青来联结,因而具有较高的粘聚力。
三、沥青用量的影响。在固定质量的沥青和矿料的条件下,沥青与矿料的比例(即沥青用量)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在沥青用量很少时,沥青不足以形成结构沥青的薄膜来粘结矿料颗粒。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结构沥青逐渐形成,沥青更为完满地包裹在矿料表面,使沥青与矿料间的粘附力随着沥青的用量增加而增加。当沥青用量足以形成薄膜并充分粘附矿粉颗粒表面时,沥青胶浆具有最优的粘聚力。随后,如沥青用量继续增加,由于沥青用量过多,逐渐将矿料颗粒推开,在颗粒间形成未与矿粉交互作用的“自由沥青”,则沥青胶浆的粘聚力随着自由沥青的增加而降低。当沥青用量增加至某一用量后,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主要取决于自由沥青,所以抗剪强度几乎不变。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沥青不仅起着粘结剂的作用,而且起着润滑剂的作用,降低了粗集料的相互密排作用,因而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
沥青用量不仅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同时也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通常当沥青薄膜达最佳厚度(亦即主要以结构沥青粘结)时,具有最大的粘聚力;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逐渐降低。
四、矿质集料的级配类型、粒度、表面性质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与矿质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情况有密切关系。如前所述,沥青混合料有密级配、开级配和间断级配等不同组成结构类型,因此矿料级配类型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因素之一。
此外,沥青混合料中,矿质集料的粗度、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都具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因为颗粒形状及其粗糙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混合料压实后颗粒间相互位置的特性和颗粒接触有效面积的大小。通常具有显著的面和棱角,各方向尺寸相差不大,近似正立方体以及具有明显细微凸出的粗糙表面的矿质集料,在碾压后能相互嵌挤锁结而具有很大的内摩擦角。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矿料所组成的沥青混合料较之圆形而表面平滑的颗粒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
许多试验证明,要想获得具有较大内摩擦角的矿质混合料,必须采用粗大、均匀的颗粒在其他条件下,矿质集料颗粒愈粗,所配制成的沥青混合料愈具有较高的内摩擦角。相同粒径组成的集料,卵石的内摩擦角较碎石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