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惠风亭 | 位于 | 建福宫后庭院的中央 |
---|---|---|---|
整体布局 | 正方形,面阔各三间 | 现状 | 现建筑完好。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通风亭定额
分解计算工程量,套取相应定额,计取各项费用。
地铁出入口风亭设计意图,
地铁出入口的设计考虑的因素非常的复杂,更多的是考虑市民进出口的方便与安全,周围环境搭配,建筑物风格的协调,施工方便考虑施工方便,便捷,耗材方便要省材料省工时等等因素,若有疑问不清楚的欢迎咨询我们!
惠风电暖宝好用吗?
好用,电极式电热水袋的工作原理是在固体电热饼的基础上改进的,采用电极式加热方法,优质控温与热熔断器双重温控保险。正常情况下袋内液体温度达到65度时温控器会自动切断电路,停止加热。只要通电7-10分钟左...
谁了解九洲普惠风机怎么样
is smile, the face of courteous a
哪位清楚惠风暖手宝怎么样?
还可以 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是不是正品 小心上当  ...
西路建筑:
1 养心殿建筑群(包括养心门 正殿 后殿 东西配殿佛堂 体顺堂 燕喜堂 东西围房)
2 西六宫(包括永寿宫 翊坤宫 储秀宫 太极殿 长春宫 咸福宫)[每宫有正殿一座 后殿一座 东西配殿四座,其中翊坤宫后殿为体和殿,储秀宫后殿为丽景轩, 长春宫后殿为怡情书史,咸福宫后殿为同道堂]
3 重华宫建筑群(包括崇敬殿 重华宫 淑芳斋 重华宫戏台 重华宫厨房)
4建福宫花园建筑群(包括积翠亭 延春阁 慧耀楼 吉云楼 凝晖堂等)
5雨花阁 延庆殿
6中正殿建筑群(包括中正殿 宝华殿 香云亭等)
7建福宫建筑群(包括建福宫 惠风亭等)
8英华殿建筑群(包括山门 英华殿 碑亭)
9寿安宫建筑群(包括宫门 春禧殿 东西配殿 寿安宫 东西配楼等)
10寿康宫建筑群(包括宫门 正殿 后殿 东西配殿 东西围房等)
11慈宁宫建筑群(包括慈宁门 慈宁宫 大佛堂 徽音左门 徽音右门)
12慈宁宫花园建筑群(包括临溪亭 含清斋 咸若馆 吉云楼 宝香楼等)
13内务府建筑群(已不存)
14造办处建筑群(已不存)
15武英殿建筑群(包括武英门 武英殿 后殿 东西配殿 浴德堂 恒寿斋等)
16咸安宫建筑群(现存咸安门,咸安宫不存,在原址上建有民国时期的宝蕴楼)
17南薰殿
18西华门 西北角楼 西南角楼
中路建筑:
1午门 2太和门 3太和殿 4中和殿 5保和殿
6乾清门 7乾清宫(两侧有弘德殿 昭仁殿) 8交泰殿 9坤宁宫(两侧有东暖殿 西暖殿) 10坤宁门
11御花园建筑群(包括天一门 钦安殿 千秋亭 万春亭 降雪轩 养性斋 御景亭 延晖阁 四神祠 井亭 摛藻堂等) 12神武门
东路建筑:
1斋宫建筑群(包括斋宫门 斋宫 东西配殿 诚肃殿等)
2东六宫建筑群(包括承乾宫 延禧宫 钟粹宫 景阳宫 景仁宫 永和宫))[每宫有正殿一座 后殿一座 东西配殿四座,其中景阳宫后殿为御书房,永和宫后殿为同顺斋,延禧宫不存,原址上建有宣统末年的未完工建筑-灵沼轩(水晶宫)以及民国时期建造的文物库房]
3乾西五所建筑群(俗称北五所,有如意馆 寿药房 四执库等建筑)
4奉先殿建筑群(包括奉先门 奉先殿 后殿等)
5毓庆宫建筑群(包括前星门 祥旭门 惇本殿 毓庆宫 后殿 后罩房 东西配殿 东西围房等)
6宁寿全宫建筑群
[中路:九龙壁 皇极门 宁寿门 皇极殿 宁寿宫 养性门 养性殿 乐寿堂 颐和轩 景祺阁
西路:衍祺门 古华轩 矩亭 抑斋 遂初堂 旭辉庭 碧螺亭 云光楼 三友轩 符望阁 倦勤斋 珍妃井等
东路:畅音阁 扮戏楼 阅是楼 庆寿堂 寻沿书屋 景福宫 佛日楼等 ]
7茶缎库建筑群
8天穹宝殿建筑群
9南三所建筑群(包括影壁 三座门 宫门四座 正殿三座 后寝殿三座 后罩房三座 东西配殿十余座等)
10上驷院建筑群(已不存,原址有山石)
11南北十三排建筑群
12御茶膳房
13内阁大堂建筑群
14文华殿建筑群(包括文华门 文华殿 后殿 东西配殿 文渊阁 东西碑亭)
15传心殿建筑群
16 灯库 銮驾库 等
17箭亭
18 东华门 东北角楼 东南角楼
午门作用:
立诏
刑罚
2、太和门
作用:
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清代初年的也曾在、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太和门近照(17张)鼎北京后的第一个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明清有巍巍三大宫殿,然而,却又有御门之典,听政在“门”。
3、太和殿
作用:
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 太和殿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
4、中和殿
作用:
中和殿是北京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举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5、保和殿
作用:
明朝及清早期用途概况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及康熙时期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清乾隆时期及其以后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这样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殿试的仪式十分隆重,举行时间有过几次变动,清初曾规定在四月初,后改在五月初。乾隆十年曾改在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二十六年又改在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以后遂成定制。
6、乾清门
作用:
乾清门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太殿、坤宁宫)的正门,在清代是“御门听政”的地方。
7、乾清宫(两侧有弘德殿、昭仁殿)
作用:
乾清宫是明清两代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8、交泰殿
作用: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
9、坤宁宫(两侧有东暖殿、西暖殿)
作用:坤宁宫是明清两代皇后的中宫。明代住在乾清宫,所以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
10、坤宁门11、御花园建筑群(包括天一门、钦安殿、千秋亭、万春亭、降雪轩、养性斋、御景亭、延晖阁、四神祠、井亭、摛藻堂等)12、神武门 [6]西路建筑1、养心殿建筑群(包括养心门、养心殿正殿、后殿、东西配殿、佛堂、体顺堂、燕喜堂、东西围房)2、西六宫(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每宫有正殿一座、后殿一座、东西配殿四座,其中翊坤宫后殿为体和殿,储秀宫后殿为丽景轩, 长春宫后殿为怡情书室,咸福宫后殿为同道堂]
作用:后宫住所
3、重华宫建筑群(包括崇敬殿、重华宫、淑芳斋、重华宫、戏台、重华宫厨房)4、建福宫花园建筑群(包括积翠亭、延春阁、慧耀楼、吉云楼、凝晖堂等)5、雨花阁、延庆殿6、中正殿建筑群(包括中正殿、宝华殿、香云亭等)7、建福宫建筑群(包括建福宫、惠风亭等)的各种(20张)[7]8、英华殿建筑群(包括山门、英华殿、碑亭)9、寿安宫建筑群(包括宫门、春禧殿、东西配殿、寿安宫、东西配楼等)10、寿康宫建筑群(包括宫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东西围房等)11、慈宁宫建筑群(包括慈宁门、慈宁宫、大佛堂、徽音左门、徽音右门)12、慈宁宫花园建筑群(包括临溪亭、含清斋、咸若馆、吉云楼、宝香楼等)13、内务府建筑群(已不存)14、造办处建筑群(已不存)15、武英殿建筑群(包括武英门、武英殿、后殿、东西配殿、浴德堂、恒寿斋等)16、咸安宫建筑群(现存咸安门,咸安宫不存,在原址上建有民国时期的宝蕴楼)17、南薰殿18、西华门、西北角楼、西南角楼[6]东路建筑1、斋宫建筑群(包括斋宫门、斋宫、东西配殿、诚肃殿等) 乾清宫2、东六宫建筑群(包括承乾宫、延禧宫、钟粹宫、景阳宫、景仁宫、永和宫)[每宫有正殿一座、后殿一座、东西配殿四座,其中景阳宫后殿为御书房,永和宫后殿为同顺斋,延禧宫不存,原址上建有宣统末年的未完工建筑灵沼轩(水晶宫)以及民国时期建造的文物库房]作用:后宫住所
3、乾西五所建筑群(俗称北五所,有如意馆、寿房、四执库等建筑)4、奉先殿建筑群(包括奉先门、奉先殿、后殿等)5、毓庆宫建筑群(包括前星门、祥旭门、惇本殿、毓庆宫、后殿、后罩房、东西配殿、东西围房等)6、宁寿宫建筑群中路:九龙壁、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宫、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西路:衍祺门、古华轩、矩亭、抑斋、遂初堂、旭辉庭、碧螺亭、云光楼、三友轩、符望阁、倦勤斋、珍妃井等东路:畅音阁、扮戏楼、阅是楼、庆寿堂、寻沿书屋、景福宫、佛日楼、梵华楼等7、茶缎库建筑群8、天穹宝殿建筑群9、南三所建筑群(包括影壁、三座门、宫门四座、正殿三座、后寝殿三座、后罩房三座、东西配殿十余座等)10、上驷院建筑群(已不存,原址有山石)11、南北十三排建筑群(20张)12、御茶膳房13、内阁大堂建筑群14、文华殿建筑群(包括文华门、文华殿、后殿、东西配殿、文渊阁、东西碑亭)15、传心殿建筑群16、灯库、銮驾库等17、箭亭18、东华门、东北角楼、东南角楼[6
御花园的东南、西南角分别有琼苑东门和琼苑西门与东、西六宫(俗称“三宫六院”――编者注)相通。后三宫两侧以东、西六宫为主,形成内东路、内西路。东六宫(钟粹宫、承乾宫、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之南为斋宫、毓庆宫、奉先殿,以北为乾清宫东五所;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之南为养心殿,以北为重华宫、漱芳斋。东西六宫均为永乐时建造,现在看到的多为明代建筑,每一座宫都是一座院落,有前后殿和配殿,墙高院深,门户严密,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有些宫中还有庑廊回转相连,并有树木花卉与建筑交相辉映。现其中有室内原状陈列,参观者可以想见当年后宫的日常生活。
琼苑东门南转为长康左门,从此往南经近光左门直到内左门的一条街称为东一长街。街东由北至南有大成左门、广生左门、咸和左门、仁祥门。
进入大成左门内有钟粹宫,原名咸阳宫。咸丰帝幼年时曾随母亲孝全成皇后在此居住,后慈安太后也曾在此住过。这里现辟为玉器馆。陈列的玉器展示了我国玉器从距今五六千年至清代的发展脉络,将其艺术造诣、时代面貌作了扼要介绍。
广生左门内的承乾宫,明代时是东宫贵妃居住的地方。进入咸和左门有景仁宫,康熙帝就出生在这里。
此三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北端千婴门,南端麟趾门。街西由北到南有迎瑞、履和二门;街东有昌祺、德阳二门。
昌祺门内有景阳宫,富藏图书。后殿为御书房,东配殿称静观斋,西配殿称古鉴斋。景阳宫现辟为珐琅器工艺馆。展品从宫廷4000多件珐琅器藏品中鉴别精选,按年代为序,基本反映了金属胎珐琅器在我国的生产制作和发展概况。
德阳门内有永和宫。出麟趾门东有凝祥门,内有延禧宫,清末欲改建成水晶宫。拟用金属搭架,玻璃为墙体、地板,宫殿四周凿水池蓄水,身在其内,如在水晶宫中。然而开工不久清朝灭亡,工程遂止。
东六宫东面的小街称东小长街,北通乾清宫东五所,当初为年少的皇子所居住,后自东向西将收藏古玩器皿的古董房、收掌御用衣物的四执库、支给年赏的敬事房、寿药房和宫廷画工所在地如意馆迁移到此。街东,北有祭祀昊天上帝的天穹宝殿,是道教活动场所,南有茶库、南果房、缎库和祭神库。街南端是一条东西向的横街,东端是苍震门,门外南北向的长街就是东筒子;西端为咸和左门。
东一长街仁祥门内的斋宫,是清帝为表示诚意在重大祭祀典礼的前两天住宿斋戒之处。斋宫后有诚肃殿。景运门东前星门内有宽广的惇本殿,殿后的毓庆宫是明清两代皇子的住所。
景运门东诚肃门外原有侍卫值房,立旗守护。内“工”字型台基上豪华的奉先殿中,原供奉清代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重大庆典前,都要在前殿大祭;遇先帝、先后圣诞和祭辰及清明、中元等日在后殿行礼。每年皇帝木兰秋狝亲射的鹿獐等物,先到此进献,以告慰先帝、先后。琼苑西门南转为长康右门,往南经近光右门直到内右门的一条街称为西一长街。街西从北至南有大成右门、咸和右门、遵义门。
大成右门内的储秀宫初名寿昌宫。慈禧初封兰贵人时就住这里;晋升懿嫔后,在此生下同治帝载淳;为庆祝50岁生日,已经住到长春宫的慈禧,又搬回这里,修建宫殿耗银63万两,院内游廊墙壁上的题词就是当时大臣为她祝寿的《万寿无疆赋》。
储秀宫后面是丽景轩,曾经是溥仪夫妇的西式食堂。前殿体和殿原是翊坤宫后殿和储秀门旧址,慈禧当政时改建,这使储秀宫与翊坤宫相连成为四进院落。慈禧住储秀宫时,在翊坤宫(原名万安宫)接受妃嫔朝拜;在体和殿用膳,寿膳房每天需用50两白银,每餐有主食十几种,菜肴二三十种,另有各式茶点。慈禧还在此为光绪主持选皇后、妃子的仪式。
体和殿南咸和右门内有永寿宫,曾用过长乐宫等名字。顺治的恪妃、嘉庆的如妃都曾在此居住。现今故宫博物院常在此处举办一些临时展览。
此三宫西为西面二长街,北端百子门,南端螽斯门。街东有长泰、崇禧二门,街西有咸熙、敷华两门。从这些门的名称中,可以看出皇家希望子孙万代,又渴望能够长治久安的心情。
咸熙门内咸福宫后有同道堂。敷华门内长春宫里,乾隆朝的孝贤皇后以及慈禧都在此住过。其后有座宫殿称作怡情书史,存放后妃册宝。南面的体元殿是晚清拆除太极殿后殿的长春门时,在旧址上建造的,与殿后檐相连的戏台是长春宫戏台。慈禧50寿辰时与宫内妃、嫔、命妇在此看戏半个月之久。再往南的太极殿原名未央宫。
百子门以北原为西五所,也是少年皇子居住地,乾隆时改其西面两所为花园,东三所为重华宫(乾隆作皇子时住此,后升为“宫”)、漱芳斋。
以重华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分三路,中路正对西二长街。重华门内崇敬殿、重华宫、翠云馆,装饰精美,格调高雅。东路以漱芳斋为主,后殿内有“风雅存”室内小戏台,院子里有紫禁城内第二大戏台漱芳斋戏台。现在这里是贵宾接待室。西路原来是重华宫厨房。
太极殿西侧有延庆门,内为延庆殿,立春时,皇帝在这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北出广德门,就是建福门,前殿抚辰殿,是每年宴请来朝番部的地方。正殿是建福宫,收藏历代皇帝像。殿后有惠风亭。
这些建筑西北有建福宫花园,其中的静怡轩、延春阁、中正殿、宝华殿和梵宗楼,都在1923年建福宫火灾中烧毁了,只有西侧的雨花阁幸存。雨花阁是三层楼的建筑,楼垂脊上有雕龙,十分华丽,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其中系统完整地保存了佛教密宗四部修习的教规和法器。2000年4月,在建福宫遗址上开始了复建工程。
西一长街遵义门内的养心殿是“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雍正朝始,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地。西暖阁内,皇帝批阅奏章,审阅殿试考卷,与军机大臣商议军政大事。东暖阁内,同治、光绪幼年时,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在此垂帘听政;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了退位决定。养心殿内正中有“中正仁和”的匾额,表现了皇帝的执政理想。西暖阁有两小房间,乾隆开辟这里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三帖为稀世珍宝,故名三希堂。养心殿东有体顺殿,院内有巨大的水晶石,寓意光明磊落、纯洁无瑕,西有燕禧堂,南有御膳房,专做皇帝用膳、各宫馔品和各处供应节令的宴席。
东筒子街东有蹈和、履顺二门,东侧的建筑现称宁寿全宫,宫西墙有保泰门和钦禧门。乾隆为了不超越祖先康熙皇帝在位的年数61年,曾经表示在位年数到了60年就传位给下一代,退而作太上皇。为给乾隆当太上皇做准备,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仿大内中轴的殿宇规制,在原宁寿宫的基础上修建了这组规模宏大、气魄宏伟的建筑群。
其中,锡庆门内南墙上有九龙壁,是皇极门的照壁(大门外对着大门做屏蔽用的墙壁),用琉璃砖瓦建造,上面饰有九条蟠龙戏珠,在波涛云气之中,九龙姿态生动,色彩和谐,壁顶端采用黄瓦庑殿顶,下部为汉白玉须弥座,所谓须弥座。是指刻有凹凸线脚和文饰的底座,工艺水平相当高。
皇极门内正殿为皇极殿,是乾隆准备作太上皇时举行典礼的地方。嘉庆元年,乾隆在此摆设千叟宴,500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应邀赴宴。慈禧七十寿诞时,在这里举行典礼并接见10多个国家的使臣。这里现辟为珍宝馆。展品充分展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家华贵堂皇的气势,是华夏文明辉煌的结晶。
皇极殿后有宁寿宫,仿坤宁宫形式重建,是准备用于太上皇祭神的宫殿。宁寿宫后建筑分为三路。
中路养性殿是乾隆归政后的寝兴之地,实际并没住过。乾隆年间曾在此赐宴群臣,慈禧一度在其东暖阁用膳。殿内气氛肃穆、布局庄严。西暖阁有墨云室,是因为乾隆喜爱毕沅进呈的一方雕刻云纹的古墨而得名。
养性殿后为乐寿堂,慈禧晚年曾居住过。殿后有颐和轩,乾隆起这个名字预祝自己晚年幸福,殿中有匾“太和充满”。西庑墙上嵌有敬胜斋石刻。轩后为景祺阁。
养性殿往东可进入东路的阅是楼区域,这里是紫禁城内最大的看戏、演戏场所。坐北朝南的是阅是楼,两层。每逢元旦、万寿等重大节日,帝后在楼内看戏,王公大臣分列于两侧回廊。这里现有宫廷戏剧展览,展出宫中剧本、道具、戏装、原状景观以及当年宫内演戏的剧照和有关绘画,反映了清宫演戏的情况。阅是楼对面是朝北的畅音阁,是宫中最大的戏台,台分上、中、下三层,分别称为福、禄、寿台。寿台台面有地井和天井,井旁有绞盘,这些设备便于演出神仙鬼怪上天入地的剧目。阁后有扮戏楼,旧时每逢在这里演出,演职人员须由扮戏楼进入。
阅是楼后寻沿书屋有座垂花门直通院内,那里的宫殿称为庆寿堂,往北是景福宫,乾隆即位49年,欣喜地看见第五代玄孙出生,御题“五福五代堂”匾悬挂于此。宫殿西北的佛日楼、梵华楼是供佛的地方。
养性门西有衍祺门,里面就是宁寿宫花园,是宁寿宫后西路的建筑,又称乾隆花园。园内有亭台楼阁,苍松翠柏,玲珑堆石,曲径通幽,布局疏朗,景色秀丽。古华轩内悬挂的匾额全是御笔;禊赏亭中意趣古雅;遂初堂、符望阁则取周甲(六十年)禅位,天遂人愿的意思;玉粹轩、竹音馆幽雅别致;倦勤斋内小戏台匠心独具。倦勤斋东有珍妃井,珍妃是光绪的宠妃,同情支持变法维新,慈禧扼杀戊戌变法后,将其打入冷宫,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在仓惶出逃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珍妃井正北就是贞顺门,是宁寿宫区域的北门。
宁寿宫建筑群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前后有别,功能各异,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从打理庙堂之事到日常生活休息,皆得其所,是大内的“具体而微者”。
紫禁城中的西侧隆宗门外有以慈宁宫为中心的大型建筑,皇帝去世后,留下的妃嫔等按不同等级被安置于此。宫殿前的花园内,昔日各种建筑与花草树木、游鱼飞鸟共成幽雅环境。西面有寿康宫,西北面有寿安宫、春禧殿,英华殿前有两棵菩提树,相传是明神宗的母亲亲手种的。
紫禁城的西北角,是从前宫中的城隍庙,由内务府掌管其中的祭祀。庙东有为御用马匹祭祀的马神庙,还有皮库的一部分。
由此往东,顺贞门正对的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又称玄武门。因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烨”而改名。门楼上设有钟鼓,用来起更报时。另外,昔日选秀女也在此处。神武门城楼上现在有紫禁城宫殿建筑展览,以大量的照片、实物和模型形象生动地展示紫禁城宫殿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紫禁城内四角,均有角楼,用于瞭望和戒备,多角交错的建筑形式,在防御的同时极富装饰效果。
紫禁城宫殿的命名在清代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为沿用明代的旧称;一类为皇帝根据宸制亲自撰拟;一类是当宫殿落成,由南书房翰林拟出几个名称,列单呈进,由皇帝御笔圈定。宫殿名称含义丰富,极尽祥瑞之意,既好听,又好看。
故宫博物院是在这些宫殿遗址及明清收藏的基础上建立的全国最大的博物馆,既是皇宫遗址博物馆,又是综合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1961年,故宫博物院被国务院首批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列入“世界遗产清单”。它每年都在热情地接待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参观者,让他们赞叹流连,为人类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 )